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艾哈邁德·佐格哈拉夫發表講話

時間:2022-04-12 05:06:00

導語: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艾哈邁德·佐格哈拉夫發表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艾哈邁德·佐格哈拉夫發表講話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今年5月22日是第十三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實現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保護旱地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艾哈邁德·佐格哈拉夫發表講話呼吁全球共同努力,保護旱地生物多樣性,以實現到2010年使目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在全球、區域以及國家層面上顯著降低的目標,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是眾多生物種類。在地球上熱帶雨林中生活著全世界半數以上的物種(約500萬種),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高的價值,它不僅可以為工業提供原料,如膠、油脂、芳香油、纖維等,還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動植物新品種成為可能。許多野生動植物還是珍貴的藥材,為治療疑難病癥提供了可能。

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天幾十種的速度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如今,人類都在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并為之付諸行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88年11月召開生物多樣性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探討一項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術和法律特設專家工作組,擬訂一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法律文書。到1991年2月,這一特設工作組被稱為政府間談判委員會。1992年5月內羅畢會議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公約》于1992年6月5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開放簽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締約方第一次大會1994年11月在巴哈馬召開,會議建議12月29日即《公約》生效的日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DayforBiologicalDiversity)。同時,聯大敦促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從各個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期確保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的連續如期舉行。2001年5月17日,根據第55屆聯合國大會第201號決議,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每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