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經驗 強力推進 舉全市之力打好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攻堅戰
時間:2022-04-29 01:37:00
導語:總結經驗 強力推進 舉全市之力打好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攻堅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現場觀摩會,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全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及全省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現場會議精神,檢查觀摩我市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安排部署旱腰帶地區“十一五”期間率先脫貧工作。上午,大家觀摩了旱腰帶4縣扶貧開發現場,很受啟發和鼓舞。張書記、千市長在百忙之中參加今天的會議,張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已經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果
開展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于促進我市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咸陽具有重大意義。200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自加壓力,負重奮進,在精心抓好重點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同時,以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為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種扶貧資源,捆綁各方涉農資金,全面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使全市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已經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得到初步改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為全省實施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到2005年底,旱腰帶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93元,較2002年凈增加623元;有15.35萬人解決了溫飽,26.22萬貧困人口脫貧,分別占域內應解決溫飽人口和貧困人口的28.6%和38.6%。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傾注全力解決特殊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新階段扶貧開發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將旱腰帶扶貧開發作為統籌全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專門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分管副書記、副市長為副組長,市級30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旱腰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旱腰帶四縣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了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涉農部門配合抓、全社會力量動員抓的領導體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旱腰帶地區新階段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年)》,確立了市財政扶持、捆綁項目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旱腰帶扶貧開發新模式。每年都把旱腰帶扶貧開發列入為農村和農民辦的二十件實事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向全市人民承諾,接受人民監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凡到旱腰帶四縣檢查工作,都要深入旱腰帶地區檢查指導扶貧工作,有力地推進了旱腰帶地區的扶貧開發。
二是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在中省政策尚未明晰的情況下,2003年,市上率先拿出1000萬元用于旱腰帶扶貧開發;率先對旱腰帶貧困人口減免農業“兩稅”,減稅2916萬元;率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市上又增加了500萬元,共計1500萬元,其中300萬元貼息置換信貸資金1.13億元,扶持旱腰帶地區產業發展;積極實施社會扶貧“415”工程,動員500戶企業包抓500個重點村和市級“創選評”單位包扶100戶貧困戶活動。今年,市政府又從城市建設資金中切出1000萬元,用于旱腰帶扶貧開發,使市級財政年度投入資金達到2500萬元,僅市上連續四年累計投入6500萬元用于旱腰帶扶貧開發,每年捆綁項目資金近億元,各級包扶單位和社會各界共捐資、引資達3000多萬元,投入資金量之多、扶持力度之大,史無前例。
三是突出解決“瓶頸”制約,吃水難、行路難等現狀得到初步改善。堅持整村推進,項目捆綁,整合資金,重點突破,下大氣力解決以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為主要矛盾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到2005年底,全市共為旱腰帶地區投入各類資金達5.62億元,其中財政貼息信貸資金2.26億元,部門捆綁投入2.7億元,共建設扶貧開發重點村147個,新打機井59眼,新建人飲工程88處,解決了17.6萬人的飲水困難,占域內應解決飲水困難總人數的44%;改造農村低壓線路580公里;新修鄉村道路566.8公里;新建修繕學校148所,占域內中小學??倲档?3%。
四是穩步推進移民搬遷,部分特困群眾的生存條件有了根本性改觀。對旱腰帶地區水、電、路不通,缺乏生存條件的貧困群眾,積極實施移民搬遷,共建設移民新村(點)81個,移民搬遷貧困群眾2245戶、11364人,徹底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存條件。
五是緊緊圍繞增收主題,優勢特色產業開發和龍頭企業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上每年拿出300萬元投放貼息扶貧貸款1.13億元,主要用于旱腰帶地區實施優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據統計,旱腰帶地區蘋果及雜果面積已達到63萬畝,占四縣果園面積的85%;奶牛存欄達到10.3萬頭,占到四縣總頭數的91%。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四年引資4億多元,旱腰帶4縣乳品、果品、建材等龍頭企業達到31家,乾縣銀橋乳業、涇陽聲威、冀東水泥等強勢龍頭企業的入駐,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優勢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帶動勞務輸出人數增加4萬人,為貧困群眾開辟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六是著眼培育新型農民,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加強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推廣,重視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累計培訓貧困群眾16.9萬人(次),輸出勞動力4800多人,中小學生入學率提高到98%以上。旱腰帶地區農村社會發育水平明顯增強,貧困人群素質進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旱腰帶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扶貧開發的任務還十分艱巨。按照旱腰帶地區扶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旱腰帶地區目前還有38.2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沒有解決,還有41.68萬貧困人口尚未脫貧。二是縣級配套資金沒有落實,資金投入缺口大,捆綁投入的機制還未建立;三是干旱缺水和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約旱腰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全市各級特別是旱腰帶四縣黨委、政府,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正視困難、自加壓力,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堅定不移地推進旱腰帶扶貧開發,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全面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努力實現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秦嶺北麓山區和渭北旱腰帶地區2008年基本解決溫飽,2009年實現基本脫貧,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貧開發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我市旱腰帶地區2009年實現率先脫貧的重大戰略決策,會上,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會后,將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印發,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都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上來,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積極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確保實現率先脫貧目標。
“十一五”時期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總的指導思想是:繼續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扶貧開發統攬旱腰帶地區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增加收入為目標,以重點村建設為主戰場,以解決干旱缺水問題、加大移民搬遷力度和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狠抓重點村建設、移民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和外資扶貧等項工作。實行資金捆綁、政策傾斜,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全面加強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盡快實現穩定脫貧,為全面建設小康咸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十一五”時期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到2009年實現“兩個基本”。即:用3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剩余353個重點村,38636人的移民搬遷建設任務,從根本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徹底改善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使重點村水、電、路、校等基礎設施條件有較大的改觀,優勢特色產業有較大的發展;使41.68萬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提高旱腰帶地區綜合實力,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進步,使旱腰帶地區率先在全市實現脫貧,在全省實現脫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十一五”期間全市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必須突出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大力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切實抓好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從今年起,在重點村建設中要大力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圍繞一條主線,突出兩個重點,實現四個目標,做到“五促進、五配套、五結合”。即: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主線,突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兩個重點,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社會和諧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促進農村公路、水、電、沼氣、通信等“五通”工程;實現村兩委會辦公室、合作醫療室、文化室(農民夜校)、學校和商業網點五配套。做到重點村建設和移民搬遷相結合;扶貧投入和各項涉農資金相結合;整村推進與社會資金相結合;扶貧開發與農業綜合開發相結合;科技扶貧與咸陽、楊凌農業產業一體化相結合。旱腰帶地區從2006年至2009年,每年至少要建設90個重點村,要按照“一年建設,兩年鞏固,三年見成效”的總體要求,4年徹底解決旱腰帶地區人畜飲水問題和重點村建設問題。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整村推進,實質就是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二)依托資源優勢,突出抓好產業發展。旱腰帶地區自然資源較為獨特,適合發展蘋果、雜果及奶畜,更是釀酒葡萄最佳優生區之一。為此,在旱腰帶地區產業發展中,必須突出重點,加大扶持,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使之成為旱腰帶地區農民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一要大力實施優果工程。積極推廣四項關鍵技術,提高果業發展水平。二要大力實施畜牧富民工程。繼續抓好財政貼息扶貧貸款工作,做大做強奶畜產業。三要做好釀酒葡萄基地建設。今年市上采取以獎代補辦法,扶持旱腰帶地區發展釀酒葡萄基地建設,群眾每栽植1畝釀酒葡萄,補貼200元苗木栽植費,100元基礎設施配套費。旱腰帶4縣要立足實際,依托專家,搞好調研,制定產業整體規劃,加快建設釀酒葡萄基地。經過法國專家和西農大葡萄酒學院李華教授多次與國內外有關專家進行考察,旱腰帶四縣沿山地帶,旱不是劣勢,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使其成為世界上少有的葡萄優生區,是發展釀酒葡萄的產業基地。他們在山東搞了一個示范區,就是群眾連片種植,招引國內外大型企業、知名企業收購,轉化為葡萄酒。這在山東已經搞成功了。咱這一項政策,也不是針對張裕葡萄酒的,是針對這個地區,群眾種植,然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連片租賃、收購或者合股經營,興辦葡萄酒廠。我根據張書記要求,專門就此要求涇陽縣去進行了考察,人家那邊現在已經搞得很成功,很不錯。但是,有一條,我們和西農大的李華教授已經談過多次,哪個縣搞,委托李華教授請一批專家來先搞產業發展規劃。不搞好規劃,將來就無法招商引資,人家來也沒辦法加工。所以,必須先搞產業發展規劃。四要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旱腰帶四縣要依托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培育壯大以產業開發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
(三)堅持規劃先行,穩步推進移民搬遷。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在移民搬遷工作中,要按照有土安置、確保發展的原則,統籌規劃,做到高起點、高標準、生態化和美觀化,實現新村道路、給排水設施及生活區、衛生區等設計合理,經濟實用,利于發展。今后,各縣的移民新村設計規劃實施前要先報市上審批,審批后方能施工建設。這是根據張書記的要求,過去蓋一個大門樓很費錢,從今年開始扶貧辦審查完,定稿之后還要讓我來看,看行不行。今年現在正在建設的這一批都是經過市上審定的方案。二要嚴把施工質量關。在工程建設中,要有專門人員負責設計、施工,建設放心工程。三要做好已建移民新村的配套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的配套功能,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真正做到搬得出,住的穩、能發展。
(四)突出抓好飲水工程和道路建設,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一要抓好飲水工程建設。要緊緊抓住國家和省上加快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的機遇,集中解決旱腰帶地區吃水難問題。旱腰帶四縣要按照“連鄉聯村、集中供水”思路,抓緊修訂完善旱腰帶地區“十一五”農村飲水工程規劃,上報市上審批,力爭“十一五”期間基本解決旱腰帶地區用水困難。解決旱腰帶地區用水問題,按照省上安排,要加大力度,基本上把“十一五”規劃翻了一番。按照連鄉連村集中供水的思路,不能搞小布點,一百戶、二百戶打一口井建一個水塔,今日沒電了,明日管子壞了,沒人管,幾天就破壞了。所以,我們提倡搞大型供水站,連鄉連村集中供水。最少是以鄉為單位,在鄉鎮所在地建一個供水站,管網鋪到各村。搞一個分工,如果光靠水利局這一點錢還不行,旱腰帶四縣做規劃,水利局用人畜飲水的資金解決大型骨干水源工程、骨干管網工程,四縣的扶貧辦用扶貧資金,一年有三千多萬元,用一部分搞入戶工程,村村入戶,各得其所。在水利局這一塊體現了我們今年解決了一萬人、兩萬人的飲水困難,在扶貧這一塊解決了村村入戶問題,分工明確和工程捆綁。各縣按照這個思路去操作。二要抓好道路建設。要按照“連接東西,村村互通”的思路,加快實施環山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設,貫通一條橫跨旱腰帶地區的東西公路,建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體系,基本改善旱腰帶地區的行路難問題。關于行路難的問題,我們在戶縣開現場會的時候,我與幾個縣的縣長交流,大家共同感到關中環線在西安那一帶,在周至、戶縣一下把關中環線推到山底下了,整個把這一片山區全部帶動起來了,全部成了旅游產業。咱的這個關中環線,當時的方案設計偏南了,穿過禮泉縣城,穿過三原縣城,如果向北推五到十公里,那就把北邊那一片全都跨進來了。但是,現在已經把路修成了。我們現在根據西安市的經驗,我與幾個縣長在一塊商量,能不能給咱旱腰帶也貫通一條公路,咱們搞不起二級路,能不能搞三級路。我看這個思路可以考慮,搞大型的橋梁咱拿不動,咱沒有那么多錢,咱不架橋。所以,我想三原和涇陽就在魯橋鎮接口,涇陽和禮泉在王橋鎮接口,到了你縣內怎么去,怎么連接,自己考慮,還有乾縣和禮泉縣怎么接口,你們兩家考慮。這個事由交通(局)作規劃,扶貧(辦)審查,咱一年搞不下來,就在咱這三千多萬元之中,一塊搞水、一塊搞移民、一塊搞路,逐步把這個路修通。這個思路是幾個縣長和我一同拍板的,你們回去考慮一下,把方案報到市上來我們審定,辦法是扶貧開發鋪底子,交通上面子,也請發改委以工代賑給予一定的支持。三要積極探索農村基礎設施建、養、管的新機制。要堅持“政府投資,群眾配合,市場運作,保本經營”的原則,采取適當補助落實管護責任、市場化經營、產權出讓、承包經營等措施,落實農村供水、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的管護責任,真正做到公建、民管、民受益。
(五)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突出抓好技能培訓。一要搞好科教扶貧。強化造血功能,加大科技下鄉和農技推廣力度,抓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科技意識和生產能力。二要搞好扶貧勞務技能培訓。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培訓就業、跟蹤服務”的原則,突出“培訓、就業、維權”三個關鍵環節,加大貧困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力度,確保培訓有成果、就業有保障、致富有能力,使貧困群眾家庭至少有1—2名勞動力輸出務工。三要加大貧困群眾勞務輸出力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切實負起牽頭作用,市扶貧辦要積極協調,工會、共青團、婦聯要全力配合,積極探索開展勞務合作的新機制,拓寬渠道,擴大規模,將旱腰帶地區的勞務輸出產業做大做強。
(六)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深入開展社會扶貧。要重視發揮社會各界的扶貧作用,進一步動員組織市縣“兩聯一包”扶貧單位,加大包村扶貧工作力度。一要堅定不移地抓好“415”扶貧工程、千戶企業包抓1000個重點村建設工程和市級“創選評”單位包扶100戶貧困戶等行之有效的社會扶貧工程。二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和引導民間社團組織、非公有制經濟實體參與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加大社會資本對旱腰帶地區的投入力度。三要從今年起,旱腰帶4縣圍繞當年建設的重點村,調整確定縣級領導和縣級包扶單位,采取縣領導、縣級部門和縣級企業事業單位捆綁包扶重點村,實行一年一調整,滾動包扶,傾斜支持,加大社會扶貧力度,全民動員,打好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攻堅戰。
(七)建立完善資金捆綁整合機制,多渠道增加扶貧開發投入。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戰略,捆綁項目資金,集中力量,綜合治理,是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的成功經驗。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樹立“一棋盤”的思想,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要逐一核實,分類規劃,把涉及重點村項目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交通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幫扶資金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捆綁起來,確保每個重點村建設資金不低于120萬元。先一年的第四季度,市扶貧辦確定第二年建設重點村名單和項目計劃。各相關涉農部門都要按照市上確定的重點村建設任務,分別拿出各自的項目資金捆綁實施方案,報市旱腰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
三、強化領導,夯實責任,確保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一要進一步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旱腰帶四縣要堅持以旱腰帶地區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局,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要經常深入旱腰帶地區檢查指導工作,專題研究解決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實行市、縣領導和部門包抓重點村制度,抓點示范,推進工作,做到不脫貧不脫鉤。要廣泛動員企事單位、民間社團組織、非公有制經濟實體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打好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攻堅戰。
二要強化扶貧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堅持和完善市、縣財政扶貧資金報帳制、扶貧項目申報審批制、工程招標及檢查驗收制度,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金公示、檢查、審計和監督體系,保證扶貧資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公開透明,項目運行安全高效,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要夯實責任嚴格獎懲。要建立健全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責任追究制和獎優罰劣制度。市上將拿出一定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實施效果明顯的市、縣部門進行獎勵,并通報表彰;對于項目落實不好、資金到位差的進行通報批評,限期解決,并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全市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圖虛名,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狠抓落實,讓貧困群眾真正受益。
同志們,旱腰帶扶貧開發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自加壓力,強化措施,扎實工作,為如期實現旱腰帶地區率先脫貧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