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農村公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01 04:25:00

導語:在全省農村公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省農村公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公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關于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交通問題的重要指示,今天省政府召開全省農村公路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剛才,通報表彰了近年來在農村公路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30家先進單位和10名“建設標兵”,監利縣、秭歸縣、松滋市、楊柳鎮和堰埡村等單位分別從不同側面交流了農村交通建設和路站運渡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了“社會辦交通“的發展勢頭,各地各單位要認真學習借鑒,認真貫徹落實世茂副省長即將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下面,我代表省交通廳作一發言:

一、關注民生、服務三農,*年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成效顯著

*年是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央、省委1號文件,堅持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作為推進農村公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臺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指導,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形勢喜人。*年全省新增通村瀝青水泥路23216公里,超過了前三年通村公路新建總里程,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率較*年增長了18個百分點;新增5163個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占全國新增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總數的11.7%;建成鄉鎮客運五級站102個,候車亭2126個,招呼站3705個;新增農村客車1550輛、20911客位,占全國新增農村客運車輛的16.2%;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75%;完成鄉鎮渡口達標改造429處。潛江市作為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示范工程單位受到交通部表彰。農村交通的快速發展,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良好交通條件。

回顧一年來的實踐,全省農村公路工作主要呈現出六個明顯特點:

(一)“組織、動員、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力,核心是政策,關鍵在發動。近年來,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始終將加快農村交通發展擺在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位置,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一是省委將農村交通建設納入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要求各縣市對通行政村瀝青水泥路建設配套補助每公里不低于1萬元;二是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由每公里7萬元提高到10萬元,明確了提高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費征收標準、實行統貸統還、建立資金預撥制度和客貨附加費營業稅集中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等四項支持政策;三是省人大一審通過了《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草案),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法制化、規范化;四是各市州、縣市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以獎代補、多方籌資政策,并廣泛動員、積極組織沿線受益企業、社會各界捐資修路,初步建立了“國家投一點、省里補一點、地方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群眾出一點”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籌集機制。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深入調研、順應民意、親自動員部署、親自組織協調、親自指揮督戰,全省涌現出了一大批“路書記”、“路縣長”、“路鎮長”、“路村長”,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自力更生、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熱情,廣大人民群眾修路建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廣泛參與,積極投勞,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發展。

(二)“苦干、實干、奉獻”精神廣泛發揚。“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農民群眾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從全省各地的情況看,農村交通條件越是滯后的地區,廣大人民群眾修路建路的愿望就越為迫切,自力更生、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熱情就越為高漲,他們實干苦干、不甘坐等,勇于奉獻、不計名利,投工投勞、捐款捐物,涌現出了許多感人事跡。如監利縣委、政府搶抓機遇,克難攻堅,組織引導鄉鎮、村委會創新農民理事會方式,多方籌資1.2億元,一年完成通村公路467.6公里,使全縣行政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達到65.4%;英山縣楊柳灣鎮,是一個集老、邊、窮、山于一體的省級口子鎮,但全鎮人民不甘落后、不畏艱難,三年投資1550萬元,修建通村公路101公里,使全鎮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到81%。堰埡村支部書記宦忠云,帶領全村人發揚愚公精神,在懸崖峭壁之間,在萬丈深淵之上,劈巖鑿石、攀山穿洞,用八年時間修建村組公路49公里,其中打通60個隧道11.9公里,實現了組組通公路,將全村人民多年的夢想變為現實,全村經濟突飛猛進,成為保康縣十強村,真不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標兵。

(三)“民主、公示、監督”法全面推行。按照正聲書記關于農村公路建設要“控制建設規模、控制建設范圍、控制建設標準、控制建設程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總體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實踐了農村公路建設“民主、公示、監督”法,即:“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帳務公開、事務透明”、“群眾監督、保質保量”,對引導好、保護好農民群眾修路護路的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谷城五山鎮、汪橋鎮閘上村等通過群眾公選,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理事會或協會,一是將決策權交給村民大會,由群眾自己提議修路,村民大會集體討論,做到不修農民不需要的路;二是將執行權交給理事會,由理事會按照“不搞攤派、不加負擔、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則,鼓勵村民有錢出錢、無錢出工、捐砂捐石、廣泛參與,具體負責通村公路建設管理,做到不修群眾不支持的路;三是將監督權交給群眾,由理事會組織推選當地村民信得過、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群眾代表組成質量、資金監督組,強化質量監督,公示資金情況,做到不修群眾不滿意的路,成功地探索了不搞包辦代替、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借債修路、不增加農民負擔的農村公路建設新路子,使惠農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四是將檢測權交給專業部門,由省、市州、縣市交通公路部門按職責分工對通村公路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合格者兌付以獎代補資金。為支持各地加強通村公路質量監管,省廳按每公里100元標準安排了通村公路質量監管專項經費。

(四)“典型、示范、探索”養護管理穩步推進。農村公路建成后,沿線群眾十分珍惜自己投工投勞建成的瀝青水泥路,自覺參與養路、護路、管路,有的還在村口設立水泥墩,以免超載車輛通行。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為探索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各地堅持建養管并重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抓點帶面、典型示范,在實踐中創造了潛江市“合同管養模式”、咸安區“專群結合管養模式”和五山鎮“協會管養模式”等一系列新鮮經驗。在總結經驗、解剖麻雀的基礎上,省廳制定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示范點工作方案》,完善了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示范工程聯系制度,并在交通規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資金1.065億元,對全省非列養農村公路按每公里縣道3500元、鄉道1000元、村道500元標準安排專項養護資金,積極支持各地加快養護改革,建立長效機制。

(五)“引導、扶持、規范”路站運一體化。農村客運是農村公路的延伸,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年,省廳按照“車頭向下、村口始發,四定一掛、程序簡化,通村達戶、平安到家”的“路站運一體化”服務理念,安排專項資金,對通村公路候車亭每個補助1萬元、招呼站每個補助500元,對新增農村客運車輛每客位補助400元,按照“誰積極就優先支持誰”原則,引導運輸企業“車頭向下”,發展農村客運。各地按照“把公路修到農民家門口,把車站設到農民家門口,把班車開到農民家門口”的服務理念,制定鄉鎮客運發展規劃,優化運力結構,合理布局站點,創建示范線路,為緩解群眾乘車難、服務農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不懈努力。

(六)“達標、安全、便民”渡口受到群眾歡迎。推進新農村交通建設,不僅要讓農民群眾走上瀝青水泥路,乘上安全方便車,還要讓農民群眾過上平安放心渡。*年省廳按照“渡口建管、鄉村主導,坡岸硬化、設施配套,渡船適航、渡工持照,安全渡運、方便可靠”的渡口服務理念,制定了鄉鎮渡口達標改造規劃,重點對學生渡口、重要風景旅游區渡口、客流集中的渡口以及三峽庫區新增渡口進行了改造,改變了渡口面貌,消除了一批隱患,夯實了安全基礎。從實踐效果看,簡潔的候渡亭,水泥的坡岸道,齊全的救生設備,規范的安全責任牌,改造達標渡口為孩子們上學、老百姓出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年,我省農村公路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農村公路技術力量明顯不足,工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建養并重的意識不夠,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全面建立;三是有的地方還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工作方法欠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農民負擔;四是與全國平均水平比,我省農村交通部分指標還比較滯后,如行政村通公路率低于全國4.34個百分點,通瀝青水泥路率低5.92個百分點,通客車率低8.2個百分點。全省交通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變壓力為動力,自我加壓,奮起直追,以扎實的工作和拼搏的精神努力推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路站運渡一體化發展。

二、服務創新、狠抓落實,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

*年是重視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關鍵一年,也是湖北交通“服務創新年”。全省交通部門要按照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總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服務創新,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交通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交通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計劃安排,今年全省農村交通發展目標是:確保建成通行政村瀝青水泥路12000公里,力爭突破18000公里,行政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達到73%;建成鄉鎮五級站100個、候車亭1800個、招呼站3460個,新增農村客運車輛950臺、11400客位,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到81%;力爭完成渡改橋5000延米,渡口達標改造1000處,鄉鎮渡口達標率達到66%。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堅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服務創新抓落實。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任務重、籌資能力弱、技術力量差的現狀,省交通廳將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實施“三個傾斜”支持政策,各地要認真抓好落實。一是在項目安排上傾斜,按照“誰積極就支持誰”的原則,凡納入省規劃的農村公路項目,只要地方積極性高,可優先安排前期工作和投資計劃;二是在資金兌現上傾斜,凡納入年度計劃的項目,啟動資金由20%提高到40%,最大限度減少地方籌資壓力,減輕農民負擔;三是在技術指導上傾斜,在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科普教育光碟作用的同時,省公路局要組織農村公路建設技術培訓工作隊,堅持送教下鄉,培訓到人,大力培養一批通村公路建設技術員、義務質量監督員,使一線施工、監理人員掌握農村公路建設關鍵技術,切實加大技術指導和培訓力度。

(二)質量監管抓落實。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關鍵在質量。各級交通部門一定要認真履行行業監管職責,確保將“民心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滿意工程”。一是嚴格質量責任。要將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納入各地目標考核體系,逐級簽訂質量責任狀,建立工程質量責任檔案,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質量管理責任制,對出現的質量問題,一定要查明原因,依法追究責任,認真落實質量終身負責制;二是嚴格質量監督。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群專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省交通廳繼續按每公里100元標準補助通村公路質量監管經費,市、縣交通部門質量監督機構要切實加強質量巡檢工作,確保農村公路質量監督覆蓋率100%,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義務質量監督員制度,積極動員沿線群眾參與質量監督,借助群眾力量加強質量評檢、抓好工程質量;三是嚴格質量驗收。各市、縣交通部門要確保按規定比例進行自查自驗,堅持分級負責、分層驗收,確保驗收資料、檢測數據準確、真實、齊全。對弄虛作假、質量不合格的,省廳不予資金撥付。

(三)依法行政抓落實。農村公路建設資金,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必須堅持依法依規管理,實施陽光工程,確保資金安全。一是落實公示制度,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及時公示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的籌措、撥付和使用情況,加強群眾監督。二是規范資金管理,省級下撥的補助資金,市縣財政部門應及時、足額撥付;市縣交通公路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專項核算,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和超范圍使用;三是強化審計監督,要按照《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審計監督,對發現的資金問題和廉政問題,必須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四)養護管理抓落實。今年是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落實養護主體,保障養護投入,完善規章制度,健全管理體系。一是爭取省人大盡早出臺《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落實縣市人民政府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將農村公路養護列入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公路管養主體缺位、資金缺乏的突出問題;二是爭取省政府批準出臺《湖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革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做到責任到位、資金到位,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三是加大養護資金支持力度,省廳繼續按縣道每公里3500元、鄉道每公里1000元、村道每公里500元標準,安排非列養農村公路的養護工程經費,各級交通公路部門要確保專款專用,切實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落實到位;四是建立養護管理制度,抓緊制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農村公路養護技術指南》以及養護質量標準、操作規程、檢查評定標準等相關規章制度,落實農村公路管養的協調、監管和考核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規范化、標準化。

(五)以人為本抓落實。農村公路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推進“路站運渡一體化”,提升農村交通綜合服務功能。一是鼓勵“車頭向下”,按照“社會投資、政府補助”的理念,省廳將投入運力發展引導資金400萬元,支持農村客運車輛更新改造,鼓勵農村運力發展。各級運管部門要堅持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效果公開,自覺接受監督,確保運力補助資金落實到位;二是優化市場環境,各級政府要像支持農村公路建設一樣支持農村客運發展,協調解決鄉鎮客運站場建設的征地、拆遷和營運管理問題,積極研究農村客運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減輕經營者負擔,讓經營者“開得起、留得住、有效益”。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嚴厲打擊農村非法經營的“黑車”,為農村客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三是加強渡口改造,各地要充分發揮縣鄉政府主體作用,加大政策宣傳和組織領導力度,對渡口達標進展滯后的地區,省廳將按照“誰積極就支持誰”的原則,及時調整投資計劃,確保總體目標實現。鄉鎮政府要進一步加強渡口改造達標后的日常管理,認真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鄉鎮渡口渡船管理長效機制。

(六)轉變作風抓落實。推進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必須以優良的工作作風作保障。各級交通部門要認真貫徹錦濤總書記關于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正聲書記關于“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交通問題,著力構建廉潔、高效、實干的作風”的重要指示,著力加強干部作風建設,以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能、過硬的作風、扎實的工作推動農村公路發展。一是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各地交通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五山鎮等示范單位在實踐中創造的“民主、公示、監督”法等成功經驗,進一步開拓創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二是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年初,交通部與省政府簽訂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建設的協議書,今天世茂副省長還將與各市州政府簽訂今年交通工作目標責任書,各地一定要按照責任書要求,層層分解目標責任,確保年度計劃項目全面落實。三是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各地交通公路部門要堅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嚴格監管,服務指導,認真落實省廳確定的“十件實事”,著力實施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確保全省公路收費站點“綠色通道”開通率100%,優惠政策執行率100%;確保整治國省干線危險路段1600處、1233公里,基本完成重點山區急彎險段防護設施建設;確保改造危橋100座以上;切實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監督,優化農村運力結構,真正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交通問題作為交通部門服務民生的工作重點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同志們,今年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狠抓落實。各級交通部門一定要以貫徹正聲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動力,進一步弘揚“剛毅精神”,堅持質量第一,確保施工安全,著力推動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