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案通報講話

時間:2022-08-23 10:51:00

導語:高考方案通報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方案通報講話

為了使高中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改高考方案理念高度一致,我們在高中課程改革開始階段,就由考試院牽頭著手新高考方案改革的研究工作,經過大家的艱苦工作,集中了教育界同志們的智慧,新課程高考方案已通過教育部批準。現就高中課程改革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

首先是學習,明確高考方案和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初衷、改革的核心價值取向以及所引領的教育理念。新課程高考方案下來后,不能只是去思考應對的辦法,研究“考什么教什么”的問題。一項好的改革、一個好的方案,如果不去認真學習、不去正面解讀,而是想辦法對付,那么再好的方案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希望大家靜下心來,深入學習,尤其是教育行政、教研部門的領導和校長,首先要明白這次新課改和高考方案的本質。

第一,進一步理解高中課程改革的實質。我們是發展中的國家,與發達國家比較,基礎教育的差距,首先是受教育年限上的差距。在上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公民的受教育年限是很低的,而那時,美國早已經普及了高中教育。**省“兩基”普及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同志的努力下,基礎教育實現了大的跨越,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在受教育年限這個指標上跟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差距。我們現在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教育進入普及階段后,教育的理念、組織形式、課程、評價、教育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差距,關鍵是要實現核心理念的轉變,要從“尋找適合教育的孩子”轉變到“建設適合孩子的教育”上來,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全體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有選擇的、有差異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有的從初中開始、有的從高中開始普遍實行選課制、走班制。選課制、走班制就是為了使教育更符合每個學生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所有的學生在他們能夠得到發展的方向得到發展,這就是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

傳統的教育是劃一的,學生必須按統一的要求學同樣的課程。現在,我省初升高的比例已經達到了96%,讓所有的學生學一樣的內容,事實上是不科學、不公平、不現實的,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不需要的。因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高校對人才的選拔也是多角度的,所以這次新課改高考方案,我們采取了分類選拔的辦法,分成三類,但沒有高、中、低之分,而是讓不同的學生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實現全體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有差異發展,建立選課制,實行走班教學,這既是世界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全面把握新課改高考方案的實質。新課改高考方案的核心是“多元”,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分三類考試,讓不同的孩子朝不同的方向發展;第二層面反應在“三位一體”,高考不僅是反映全國規定的6月7、8、9日三天統一考試的書面成績,還有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也就是會考,以及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

從教育部高考改革的長期目標來講,就是要讓學生平時的表現、學業成就,越來越多地成為高校錄取新生的依據,改變原來單一的評價制度,改變以前劃一的、一次性的、一卷定終身的評價。以前劃一要求的高考方式,很多時候,是讓80%的學生花80%的時間,去學他們弄不懂的20%的內容。于是,采取題海戰術,打疲勞戰,這樣做對考試可能會有點效果,但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的。所以,大家要靜下心來,把這次課程改革和高考方案的價值取向搞清楚。

二、扎實工作,切實做好選課和評價改革工作

第一,滿足學生需求,切實做好選課工作。這次課改,最關鍵的是選課,八個領域大量的模塊不是必修的,而是選修的。為了第一階段的改革工作更加穩妥,我們把選修Ⅰ的模塊分為選修ⅠA、選修ⅠB和選修ⅠC。選修1A是指定選修,學生必須要學習的;選修ⅠB由學生自由選修;選修ⅠC由學校視條件開設。需要明確的是選修ⅠB中共有40多個模塊,而不是18個模塊。列入高考要求的18個模塊只是選修ⅠB中的一部分,屬于四個學習領域九門科目,學生在規定的18個模塊中自選6道題目,不分文理科,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優勢。高考中不作要求的其他選修ⅠB模塊,學校也是必須開設的,希望學校開設更多的選修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另外,根據教育部規定,高中實行學分制管理,規定學生畢業總學分必須達到144學分。我們根據**實際進行了細化,其中必修學分不少于110學分、選修ⅠA不少于16學分、選修ⅠB不少于12學分、選修Ⅱ不少于6學分。

學校要明確選修課程的范圍、內容,做到按照學分規定的要求去指導學生選修課程。首先,要尊重學生個人意愿,學習的原動力來自于興趣,所以要讓學生選擇適合他的、感興趣的領域;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人生規劃”,減少盲目性,改變以分數的高低來選擇專業或方向,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以及社會需要,做好規劃;再者,在做好指導的同時,還要征求家長的意見,取得家長的共識。

選課是一項新的工作,請大家一定要重視,要認真研究。我曾經帶隊去國外考察,外國的教育同行很難理解學生厭學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學生都是充滿好奇的、渴望求知的,怎么會厭學。劉希平廳長去年帶隊去芬蘭考察高中課程改革,芬蘭的學生不愿意畢業,還希望在學校多學習一些東西。這種反差,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更加關注學生的需要。在實驗的第一階段,要求從高二年級開始,每周安排1-2個單位時間讓學生選課,讓走班走起來。高中的課程改革如果選課選不起來,走班走不起來,那么改革就不能說是成功的。

第二,把握難度,努力改革教學方式。新課程實施以來,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科難易程度把握的問題。為了讓大家把握新課程的難度,我們分別制訂了各學科的教學指導意見,希望學校引導教師研究教學指導意見,不要過度“深挖”。因為這次課程改革總的方向不是要把基礎教育的難度加大,而是要讓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選擇的學習、有差異的發展;舍棄陳舊的、通用性不強的知識,使我們的教育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要求大家把握難度、把握進度,不要趕進度,提前結束課程,再去炒冷飯,重要的是要改變教育教學方式。課改的核心環節是課堂,學科的教育目標由單一的“兩基”變為“三維目標”,請大家認真研究課堂。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內涵發展、質量提高、課程改革的階段,希望校長認真地走進課堂,親自參與教育教學改革,與時俱進,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

第三,嚴肅對待,認真做好會考工作。新課改高考方案中,進一步強化了會考,使會考成為高考“三位一體”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會考的性質和作用也發生了變化。希望大家更認真的對待會考,尤其要嚴格會考的考風考紀。教育部門如果考試組織不好,這是最大的腐敗。相信我省的教育工作者、各級領導能把會考工作認真做好。會考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將盡快成文下發,指導各地會考工作。

第四,統籌兼顧,扎實做好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綜合素質評價也是高考“三位一體”中的一位。希望學校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及時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和相關項目的測評工作。學生成長記錄和相關項目的測評結果要通過“**省中小學生電子學籍系統”統一管理,一年上報一次,高三時自然生成高考所需要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表。請各地要把電子學籍系統建設好、維護好,嚴格控制項目測評的等第比例,以設區市的城區和縣為單位,各測評項目的A等比例不得超過25%,E等比例不得超過5%。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把關工作,協調學校之間比例的平衡,并要按規定時間上報信息。

三、立足“兩創”,走出打造優質教育的“**道路”

省黨代會提出“創新強省,創業富民”的發展戰略。“創新強省,創業富民”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根本在教育,教育能夠培養出什么樣的人,將直接影響到上述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和實現質量。所以教育必須創新,必須將培養創新、創業的人才作為目標,才能體現教育為國家的人力資源建設,為增強國家軟實力所作出的貢獻。我們要立足于省情,**教育能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就要看我們的新課改能否順利推進,能否正確推進。新課改的推進,希望大家能夠創出特色。

第一,積極創設**高中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有關選課、走班、學分制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研究方面,積極探索和創設**高中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實驗的第一階段,雖然要求不是很高,做到每周兩次走班,但還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大量的問題要研究。

第二,這次新課改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極好機會。在一些真正搞課改的學校里召開座談會,我們欣慰的聽到:“在這短短兩三年時間里,我們在教學教研中獲得的東西相當于過去十幾年的總和。”所以,我們有理由出一批課程改革方面的典型,出一批教育家式的校長、教育家式的教師。

第三,這次課程改革是打造學校品牌的極好機遇。目前,高中學校存在著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就是學校間的同質化,這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品牌大家都很重視,所謂學校品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學校的選修課,希望我們**能夠出一批真正有個性的品牌學校,使不同的品牌學校適合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讓教育真正的百花齊放,真正各得其所,真正滿足不同孩子的發展需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最后,要強調的是,我們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方案的基礎上,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家長、讓社會理解新課程改革、新高考方案的精神,創造良好的教育改革環境。

**是得改革風氣之先的省,**人是極富創新意識的,是聰明和富有智慧的,只要我們真正想通了、真正想做了,再大的困難,我們都會想辦法克服、想辦法解決。在高中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用積極主動的工作,破解各種難題,努力取得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第一階段的勝利,讓全體學生受益,使學生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更聰明、更智慧、更喜歡讀書、更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