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10-04 06:29:00

導語:科技人才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人才工作會議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經市委研究,決定今天在這里召開全市科技人才工作會議。這說明市委、市政府對我市科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參加這次會議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以及各位科技人才表示親切的問候!并通過你們向長期以來在各條戰線辛勤工作、為北流發展作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各類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時代呼喚人才,發展需要人才。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建設和諧、文明、富強的國家,必須以人才為本??v觀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挑戰和機遇共存,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努力使自己發展得更快、更好?!笆晃濉逼陂g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要實現我市既定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其中最突出的制約因素是科技進步對工業、農業生產力的貢獻份額不高,技術創新活力不足。人才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瓶頸。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實施好“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要實現在廣西率先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人才工作全局,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深入實施科技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堅持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培養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緊緊抓住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關鍵環節,狠抓人才工作這一全局性工作,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機遇,正確應對挑戰,通過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進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加人才數量,提高人才質量,優化人才結構,改善人才布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緊扣第一要務,努力促使廣大科技人才為加快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而建功立業

當今世界,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誰擁有了人才,并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和作用,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立于不敗之地。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這樣一些小國,無一不是因為重視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從而成為富國、強國。據統計,在當今世界優秀企業的財富構成中,物質資本只占企業財富的20%,貨幣資本只占16%,而人力資本則占到64%。美國微軟公司的固定資產加起來不過幾億美元,員工數量不到麥當勞公司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市場價值卻達到6000億美元,是麥當勞的十多倍,關鍵就在于他們擁有一批世界頂尖的軟件人才。當前,我市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激烈發展競爭中,要想迎頭趕上先進地區,實現“兩個率先”的宏偉目標,不僅需要我們有拼搏創新的勇氣、勤奮務實的舉措,更需要包括專家和普通知識分子在內的各類人才傾心傾力的智力支持。在這方面,我們廣大的科技人才既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廣大科技人才大有作為。一要促使科技人才當好“外腦”。我市的科技人才分布在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熟知本地情況,精通本職業務,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專長,對本行業本部門乃至本地區的一些重要決策,從專業技術角度來說,往往比黨政領導看得更準。因此,要促使科技人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為黨委政府進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服務。二要促使科技人才敢于攻堅。**年以來,我市完善了規模以上企業的科技開發機構3個,一是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三環日用陶瓷技術研究中心,二是玉林市科技局認定的精通集團和科聯獸藥研究中心。有關部門聯系了區內外科研院所與我市三環集團、益富華、恒科藥業等7家企業建立了科技攻關和技術協作關系。**年以來,全市研發新產品1200多個,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20多個,引進先進工業技術10多項。這里面,凝聚了我市廣大科技人才的大量心血,他們為此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后,我們要激勵更多的科技人才,在科研上敢于攻關,通過各種攻關活動,在制約發展的熱點問題上有所突破。三要促使科技人才勇于創新。要激勵他們進一步增強創新的意識,始終保持創新的激情,不斷拿出創新的成果,為加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特別要緊緊圍繞我市發展大局開拓創新,比如,如何建設、規劃和管理好城市;如何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如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搞活民營經濟;如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農業經濟等等,關鍵是要選好課題,銳意創新,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緊抓第一資源,為聚集各類人才搭建平臺

加快北流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數以千計萬計的各類人才。**年,通過我市組織人事部門的努力,三環集團公司建立了“玉林日用陶瓷產業人才小高地”,通過“小高地”的建設,引進了13名博士,55名碩士,185名本科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產、營銷、管理團隊,具備良好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能力。該小高地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3人,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7.6%。這些人才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創新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另外,我市管理的拔尖人才這一群體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多學科、跨行業、綜合性等特點,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各類專家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專業人才的技術特長和群體優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借助拔尖人才這么一個載體,整合全市的人才資源,把各類優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北流發展的宏偉大業中來,為富民強市作出貢獻。希望今后要做到三點:一是拔尖人才要當好表率。實踐證明,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中,領軍人物的作用十分關鍵,一個學術造詣精湛、敬業精神突出的科技領軍人物,往往可以帶起一支創新團隊,帶動一個創新產業。各位拔尖人才都是我市各類人才中的優秀代表,是我市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核心骨干,掌握了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能。希望大家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多出精品,多創特色,多爭一流,以不俗的業績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增強對社會各方面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二是拔尖人才要帶好隊伍。人才的成長既有一定的時間性,又有一定的層次性。只有一批批人才的不斷成長,才能永葆人才隊伍的活力,永葆我們各項事業的活力。拔尖人才都是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領頭人,在發揮自身的作用的同時,尤其要增強大局意識,克服門戶之見,以事業為重,以集體利益為重,堅持實行“專家帶班”制度,舍得花時間、花精力去幫助、指導、培養年輕的科技人才,帶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使我們的各項事業永葆青春活力。三是各部門各單位要凝聚人才。既要眼睛朝內,發現一批人才,培養一批人才,吸納一批人才,聚集一批人才,進一步壯大我市的人才隊伍規模,也要“內外結合”,充分利用優秀科技人才的知名影響和技術專長,針對北流發展的現實需求,走出去,請進來,廣泛接觸和聯誼市外、省外、國外的專家學者,巧借外力,為我所用,努力開創我市優秀人才廣泛集聚、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三、要堅持黨的領導,在落實科技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中開拓創新

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推進我市人才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一要更新觀念。對經濟工作而言,觀念一變天地寬;對人才工作而言,觀念一變視野寬,觀念陳舊就發現不了人才,觀念落后就會埋沒人才。透過中國三代領導人的相關論述,就可以發現,中央對人才工作的認識,也是隨著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本質規律的把握而逐漸深入,對中國未來強國之路的戰略選擇而逐漸清晰。同志說,人多,熱情高,干勁大;鄧小平同志說,要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志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實施人才戰略。以為總書記的第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也非常重視人才工作。**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把人才工作提上了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最近幾年,我國每年都召開科學技術表彰大會,總書記親自上臺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科學家頒獎。獲得這一獎勵的獎金高達500萬元,著名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水稻高產之父)、航天專家王永志都獲此獎勵,去年獲此獎勵的是農業科學家李振聲。二是要加強領導。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通過制定政策,營造環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務,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曾慶紅同志代表黨中央對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要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高度重視選拔經濟建設人才那樣,高度重視選拔培養社會工作人才。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探索這項工作,爭取出成果出經驗。三要創新機制。項目與人才是互動關系。有了項目,可以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引來項目。當務之急,是啟用好會引項目的人才。目前我們有些地方和單位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人才出不來,用不上,留不住,引不進,“養在深閨人未識”、“墻內開花墻外香”,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機制上。要切實加快制度創新,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健全人才市場,完善管理、技術等要素質與分配的制度,實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勵政策,改善對人才創業的政府服務,把人才從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充分釋放他們的創業能量。要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貢獻得到一流的報酬。四要優化環境。對于人才工作來說,事業就是感召力,環境就是吸引力,服務就是凝聚力。最近,有一份材料,反映一些外商對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工作提的三條意見:第一條是環境,第二條是環境,第三條還是環境。這個例子再次提醒我們,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歸根結底,還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積極營造一種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圍,切實幫助解決干事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使他們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有苦練“內功”的動力而無應付“內耗”的壓力,有專心“謀事”的成就感而無分心“謀人”的疲憊感,使各類人才能安心盡心創業,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動的大好局面。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偉大時代。時代呼喚人才,偉業造就人才,發展需要人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齊心協力為建設富裕和諧新北流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委書記龐標益

(2007年3月12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經市委研究,決定今天在這里召開全市科技人才工作會議。這說明市委、市政府對我市科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參加這次會議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以及各位科技人才表示親切的問候!并通過你們向長期以來在各條戰線辛勤工作、為北流發展作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各類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時代呼喚人才,發展需要人才。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建設和諧、文明、富強的國家,必須以人才為本??v觀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挑戰和機遇共存,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努力使自己發展得更快、更好。“十一五”期間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要實現我市既定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其中最突出的制約因素是科技進步對工業、農業生產力的貢獻份額不高,技術創新活力不足。人才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瓶頸。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實施好“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要實現在廣西率先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人才工作全局,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深入實施科技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堅持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培養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緊緊抓住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關鍵環節,狠抓人才工作這一全局性工作,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機遇,正確應對挑戰,通過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進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加人才數量,提高人才質量,優化人才結構,改善人才布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緊扣第一要務,努力促使廣大科技人才為加快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而建功立業

當今世界,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誰擁有了人才,并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和作用,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立于不敗之地。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這樣一些小國,無一不是因為重視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從而成為富國、強國。據統計,在當今世界優秀企業的財富構成中,物質資本只占企業財富的20%,貨幣資本只占16%,而人力資本則占到64%。美國微軟公司的固定資產加起來不過幾億美元,員工數量不到麥當勞公司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市場價值卻達到6000億美元,是麥當勞的十多倍,關鍵就在于他們擁有一批世界頂尖的軟件人才。當前,我市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激烈發展競爭中,要想迎頭趕上先進地區,實現“兩個率先”的宏偉目標,不僅需要我們有拼搏創新的勇氣、勤奮務實的舉措,更需要包括專家和普通知識分子在內的各類人才傾心傾力的智力支持。在這方面,我們廣大的科技人才既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廣大科技人才大有作為。一要促使科技人才當好“外腦”。我市的科技人才分布在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熟知本地情況,精通本職業務,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專長,對本行業本部門乃至本地區的一些重要決策,從專業技術角度來說,往往比黨政領導看得更準。因此,要促使科技人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為黨委政府進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服務。二要促使科技人才敢于攻堅。**年以來,我市完善了規模以上企業的科技開發機構3個,一是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三環日用陶瓷技術研究中心,二是玉林市科技局認定的精通集團和科聯獸藥研究中心。有關部門聯系了區內外科研院所與我市三環集團、益富華、恒科藥業等7家企業建立了科技攻關和技術協作關系。**年以來,全市研發新產品1200多個,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20多個,引進先進工業技術10多項。這里面,凝聚了我市廣大科技人才的大量心血,他們為此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后,我們要激勵更多的科技人才,在科研上敢于攻關,通過各種攻關活動,在制約發展的熱點問題上有所突破。三要促使科技人才勇于創新。要激勵他們進一步增強創新的意識,始終保持創新的激情,不斷拿出創新的成果,為加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特別要緊緊圍繞我市發展大局開拓創新,比如,如何建設、規劃和管理好城市;如何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如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搞活民營經濟;如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農業經濟等等,關鍵是要選好課題,銳意創新,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緊抓第一資源,為聚集各類人才搭建平臺

加快北流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數以千計萬計的各類人才。**年,通過我市組織人事部門的努力,三環集團公司建立了“玉林日用陶瓷產業人才小高地”,通過“小高地”的建設,引進了13名博士,55名碩士,185名本科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產、營銷、管理團隊,具備良好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能力。該小高地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3人,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7.6%。這些人才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創新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另外,我市管理的拔尖人才這一群體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多學科、跨行業、綜合性等特點,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各類專家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專業人才的技術特長和群體優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借助拔尖人才這么一個載體,整合全市的人才資源,把各類優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北流發展的宏偉大業中來,為富民強市作出貢獻。希望今后要做到三點:一是拔尖人才要當好表率。實踐證明,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中,領軍人物的作用十分關鍵,一個學術造詣精湛、敬業精神突出的科技領軍人物,往往可以帶起一支創新團隊,帶動一個創新產業。各位拔尖人才都是我市各類人才中的優秀代表,是我市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核心骨干,掌握了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能。希望大家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多出精品,多創特色,多爭一流,以不俗的業績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增強對社會各方面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二是拔尖人才要帶好隊伍。人才的成長既有一定的時間性,又有一定的層次性。只有一批批人才的不斷成長,才能永葆人才隊伍的活力,永葆我們各項事業的活力。拔尖人才都是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領頭人,在發揮自身的作用的同時,尤其要增強大局意識,克服門戶之見,以事業為重,以集體利益為重,堅持實行“專家帶班”制度,舍得花時間、花精力去幫助、指導、培養年輕的科技人才,帶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使我們的各項事業永葆青春活力。三是各部門各單位要凝聚人才。既要眼睛朝內,發現一批人才,培養一批人才,吸納一批人才,聚集一批人才,進一步壯大我市的人才隊伍規模,也要“內外結合”,充分利用優秀科技人才的知名影響和技術專長,針對北流發展的現實需求,走出去,請進來,廣泛接觸和聯誼市外、省外、國外的專家學者,巧借外力,為我所用,努力開創我市優秀人才廣泛集聚、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三、要堅持黨的領導,在落實科技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中開拓創新

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推進我市人才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一要更新觀念。對經濟工作而言,觀念一變天地寬;對人才工作而言,觀念一變視野寬,觀念陳舊就發現不了人才,觀念落后就會埋沒人才。透過中國三代領導人的相關論述,就可以發現,中央對人才工作的認識,也是隨著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本質規律的把握而逐漸深入,對中國未來強國之路的戰略選擇而逐漸清晰。同志說,人多,熱情高,干勁大;鄧小平同志說,要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志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實施人才戰略。以為總書記的第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也非常重視人才工作。**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把人才工作提上了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最近幾年,我國每年都召開科學技術表彰大會,總書記親自上臺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科學家頒獎。獲得這一獎勵的獎金高達500萬元,著名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水稻高產之父)、航天專家王永志都獲此獎勵,去年獲此獎勵的是農業科學家李振聲。二是要加強領導。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通過制定政策,營造環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務,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曾慶紅同志代表黨中央對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要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高度重視選拔經濟建設人才那樣,高度重視選拔培養社會工作人才。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探索這項工作,爭取出成果出經驗。三要創新機制。項目與人才是互動關系。有了項目,可以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引來項目。當務之急,是啟用好會引項目的人才。目前我們有些地方和單位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人才出不來,用不上,留不住,引不進,“養在深閨人未識”、“墻內開花墻外香”,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機制上。要切實加快制度創新,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健全人才市場,完善管理、技術等要素質與分配的制度,實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勵政策,改善對人才創業的政府服務,把人才從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充分釋放他們的創業能量。要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貢獻得到一流的報酬。四要優化環境。對于人才工作來說,事業就是感召力,環境就是吸引力,服務就是凝聚力。最近,有一份材料,反映一些外商對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工作提的三條意見:第一條是環境,第二條是環境,第三條還是環境。這個例子再次提醒我們,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歸根結底,還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積極營造一種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圍,切實幫助解決干事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使他們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有苦練“內功”的動力而無應付“內耗”的壓力,有專心“謀事”的成就感而無分心“謀人”的疲憊感,使各類人才能安心盡心創業,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動的大好局面。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偉大時代。時代呼喚人才,偉業造就人才,發展需要人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齊心協力為建設富裕和諧新北流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