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老齡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11-03 08:36:00
導語:全縣老齡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這次全縣老齡工作會議是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在全縣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市老齡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回顧近年來全縣老齡工作,表彰全縣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分析當前我縣老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安排部署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老齡工作。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全市老齡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
**年8月17日,市老齡委組織召開了全市老齡工作會議。會上,傳達了全國老齡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市老齡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老齡工作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會議要求:各區縣市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以完善養老、醫療、維權三個保障體系為重點,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目標,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全縣老齡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的意見》,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完善保障制度,提升服務質量,老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老齡工作載體得到加強。一是建立健全了縣、街鎮鄉、村(居委)三級聯動機制和老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成立了以縣分管領導為主任,縣府辦、縣機關工委、縣民政局負責人為副組長,縣計經委、農辦、市政局等23個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縣老齡工作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于縣民政局;明確了23個成員單位工作職責,配套了工作經費,充分發揮了老齡機構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和參謀助手作用。各街鎮鄉相應成立了老齡工作機構,抽調落實了1—2名專兼職老齡工作人員,建立健全了村(居委)老年人協會。全縣242個村50個社區居委會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分設了思想教育組、老年維權組、文體活動組等,豐富了老年人生活,維護了老年人合法權益。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詢服務機構。縣老齡辦會同縣司法局于**年成立了**縣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街鎮鄉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站,各村、社區居委會老年人協會成立了老年維權組和法律服務點,開通了“148”法律服務專線電話,保證了老年人及時、就近、就地得到優質的法律援助、咨詢和服務。據統計,近3年各級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了2000多人次的法律援助和咨詢服務。二是充實壯大了老齡工作隊伍。采取公開招聘、從大中專學生選聘等方法進一步壯大老齡工作隊伍,建立定期培訓機制,提高了老齡工作隊伍整體水平。三是加強了老年基礎設施建設。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教育、體育健身、法律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老年福利設施進一步發展,全縣建有敬老院24所,床位741張,社區服務網點783個,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項目18個,建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1個,托老站18個,社會民辦養老機構也逐步發展,基層為老服務場所短缺狀況有所緩解。
(二)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鎮老年人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老年人以五保供養、特困救助、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一是建立完善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特困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二是擴大了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城鎮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范圍逐步擴大,離退休老年人基本養老金能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老年人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建立完善了農村老年人五保供養制度。制發了《關于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意見的通知》(足府發〔2005〕40號),在全市率先實現了五保供養經費由縣、街鎮鄉兩級負擔,縣財政局直接劃入五保戶就近就地金融機構個人帳戶,五保家園集中供養方式,全縣24所敬老院、20個五保家園集中供養五保對象834人,保證了全縣3476名五保老人及時按月領到財政直補的117元五保供養金,改變了多年來農村五保對象由村、鎮供養的模式,得到了國務院回良玉副總理的充分肯定。四是建立農村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對農村缺勞動能力,缺生產工具,缺醫少藥、住房簡陋、生活特別困難的老人優先納入農村特困救助,實施臨時救濟,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權益。五是建立農村老人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從2004年開始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實施農村特困老人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通過實行申請、核實、審查、審批、發放程序五公開,進一步解決了貧困群眾中最困難老年人最急需的醫療支出,使農村特困老人大病就醫困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三)老年人優待政策進一步落實。一是落實敬老優待項目。2001年縣府辦轉發了縣老齡委《關于認真做好**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宣傳貫徹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足府辦發〔2001〕69號),明確了7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優待服務項目。近年來,縣老齡辦已為5000余名70歲以上老人辦理了敬老優待證,落實了老年乘座公交車,進公廁,逛公園,參觀景區減免費等優惠政策。二是提高了百歲老人營養補助費標準。將街鎮鄉財政承擔百歲及以上老年人營養補助費納入了同級財政預算,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三是開辟綠色信訪通道??h老年法律援助中心設立了涉老案件公開投訴電話;街鎮鄉等建立了老年人信訪接待日;縣、街鎮鄉老齡辦對老年人的來電、來信、來訪做到熱情接待、耐心聽取、詳細記錄、認真處理。四是堅持了節日慰問制度。實行三個必訪,即生日必訪、節日必訪(春節、重陽節)、大病必訪。每逢春節、重陽節,縣委、縣政府都要帶領相關部門負責走訪看望百歲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優撫對象等不同層面的老年人代表,送去慰問金、慰問品,也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弘揚了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四)老有所醫工作逐步發展。一是初步建立了縣、街鎮鄉、村居委會三級老年醫療預防保健體系。全縣有二等甲級以上的醫院2所,社區醫療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站9個,基本形成了三級老年預防保健體系。二是醫療保險范圍、種類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后,全縣有8100余名離退休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老年人醫療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推進,施行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緩解了農村三種對象的特困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三是社區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更加深入。利用創國衛契機,各社區單位利用各種形式廣泛開展了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上門宣傳預防保健知識,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一是搭建載體。建立健全了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00余所,成立老年歌舞隊292支,老年志愿者隊伍50支。二是開展了孝老、敬老和老年文體活動。依托老年學校和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站等載體,先后開展了創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區、敬老模范單位的活動、十佳孝星評選命名表彰活動、以讀敬老書,敬老文,做敬老事為主要內容的青少年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活動和科學、文明、健康、有益的老年社區歌舞、老年健身、老年再教育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六)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一是采取多各形式,深入貫徹了《**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形成自覺維護老年人權益意識。二是優先及時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h法院對涉老案件做到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對農村經濟有困難的老年人實施司法救助;司法行政部門,制定了律師、公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的規定,并得到較好落實;公安部門在農村老年人權益受到侵害、傷害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三是建立了養老承諾制度。針對我縣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養老意識淡化的實際狀況,開展了簽訂農村家庭養老協議書活動,現有2萬余戶農村家庭簽訂了家庭贍養協議書,農村老年人家庭養老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處理。四是樹立一批敬老先進典型,弘揚尊老敬老風尚,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從總體上看,我縣老齡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容勿視的問題:一是老齡工作基礎不適應老齡工作迅速發展的需要。我縣老齡工作發展不平衡,老齡工作機構尚不健全,老齡基礎服務設施、隊伍基礎還很薄弱,個別鎮鄉對老齡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健全工作機構,保障工作人員、經費,沒有承擔起培育發展老年群眾組織、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為老服務、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老年人自覺投身社區建設的社會管理職能。二是老年保障體系不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需要。我縣現行的城鎮老年人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農村老年人以五保供養、特困救助、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面對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趨勢,資金支付壓力逐年增大,覆蓋面太窄。三是醫療保障制度不適應日益增長的老年醫療服務需要。我縣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分布不均衡,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醫療服務需要。四是為老服務體系不適應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我縣的為老服務體系還停留在落實老年優待政策、健全老齡組織機構,健身舞蹈等初級服務上,與不斷增多的高齡、病殘、獨居老人的多樣性服務需求有較大差距,老齡服務設施、老齡服務網點、老年服務產業需要進一步拓展。
三、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老齡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
目前,我縣現有老齡人口11.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92.7萬的12.4%,按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統計標準已進入老年型社會。按全國平均2.85%增長速度,到2010年末,全縣老年人口將達到1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5%。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勞動力結構、人口撫養結構、代際利益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對社會養老、醫療保障、老年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等公共服務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齡工作面臨嚴峻形勢。各街鎮鄉、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老齡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認真抓好全縣老齡工作。
第一,做好老齡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局,是中央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必須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老年群體是最值得尊敬的、愛戴的群體之一,也是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群體之一。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維護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在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規劃時、必須統籌兼顧,注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切實處理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保障老年人享受發展成果的關系。因此,做好老齡工作,尊重老年人、關心老年人,保障老年人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
第二,做好老齡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使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使改革和發展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為全體人民所共享,使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團結的局面更加鞏固。實現這一任務,與全國億萬老年人息息相關,必然要求我們大力發展老齡事業,促進代際關系的和諧,促進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的和諧。中華民族素有敬老、尊老的傳統,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他們的生活安排和權益保障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處理不好,可能直接影響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和諧。我們在做各項工作時,都要正確反映和兼顧社會各群體的利益,認真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妥善處理涉及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三,做好老齡工作,是應對老齡群體發展變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的群體結構和需求情況都在逐漸發生變化。在當代老年人中,經濟收入相對比較穩定、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的人口不斷增多,他們追求更加殷實的小康生活,講究生活質量,精神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化,他們思想活躍,大多數身體較好,有繼續參與現代化建設的熱情和愿望。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老年群體的新特點、新變化,與時俱進,用新的眼光來分析、研究老年人的各種問題。目前,我縣70%的老年人居住在農村,仍然主要依靠家庭養老,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還處于探索和發展的初始階段,農村老年人特別是貧困地區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還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隨著城鄉勞動力流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家庭養老逐漸增多。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老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把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問題作為更為突出的任務,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四、突出重點,努力開創老齡工作新局面
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老齡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方針,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總體要求,加強城鄉老齡工作,著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不斷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構建和諧社會。
圍繞這一總體要求,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老齡載體基礎建設,努力營造敬老愛老氛圍。各街鎮鄉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的意見》(渝委發〔2000〕45號)要求,建立健全以街鎮鄉分管領導為主任的老齡工作委員會,明確老齡工作人員,配套工作經費。做到老年人的事有人辦、老齡工作有人干。要建立完善定期會議制度、情況通報等制度。要加老齡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爭取民間資金,多形式、多渠道解決基礎服務設施經費,管好用活現有老年服務資源。要充實老齡工作隊伍,加大老齡工作宣傳,擴大重陽節、百歲老人祝壽活動的影響,使敬老愛老工作深入人心,尊老愛老成為公民自覺意識,形成良好的老齡工作氛圍。
(二)大力推進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努力保障老年基本生活。要健全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基本醫療制度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基本養老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正常調節機制,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鞏固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特困救助制度、集中五保供養制度的成效,逐步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千方百計解決好農村殘疾老人、高齡老人、貧困老人的疾病負擔問題,要發揮家庭成員養老方式的作用,切實解決農民老有所養的問題,保障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建設,努力提升為老服務質量。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政府主導、社會興辦、市場推動、加快發展”的方針要求,積極鼓勵、引導、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老年產業、養老機構,加大老年福利事業經費投入,用活用好老齡有關優惠政策,發展多層次全方位老年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多樣化的老年服務需求。要繼續開展“志愿者服務隊”、“一個黨員一面旗”、“老少聊天室”、“結對幫扶”等活動,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三無老人、病殘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養老服務和精神慰藉。
(四)大力推進老年權益維護工作,努力保障老年合法權益。各街鎮鄉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實施10周年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意見》,擴大敬老優待服務內容和范圍,扎實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加大老年權益法普法教育,大力開展敬老模范、敬老典型評選活動,完善老年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體系建設,完善家庭贍養協議書的簽訂落實工作,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五)大力開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努力豐富老年精神生活。各街鎮鄉要把發展老年文化、教育、體育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整合現有資源,積極發展老年教育,創造條件興辦老年大學,豐富辦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探索老年網絡教育。要建立適合老年人特點和需要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組織,支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有益的基層老年文體活動,積極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勵和支持老年人繼續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益活動,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五、加強領導,為全縣老齡工作提供有力保證
老齡工作事關經濟發展的大局,體現著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各街鎮鄉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切實措施,把老齡工作抓緊抓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街鎮鄉、各有關部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切實做到“四個納入”,即把老齡工作納入整體工作布局,與任期目標一起部署,一起實施,一起考核;把老齡事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加大投入,保證老齡事業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把老年服務和活動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統一規劃,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需要;把發展老年產業納入經濟結構的調整當中,使老年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要幫助解決老齡工作實際困難,高度重視老齡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保證老齡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二)切實加強部門配合。老齡工作涉及基層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有關部門加強配合,齊抓共管。各成員單位要根據本級老齡委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結合本部門實際,研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抓好老齡工作落實。各成員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做好老齡老齡工作,為老年人多辦實事、好事,共同推進老齡事業的全面發展。
同志們,老齡事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實現。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讓我們在黨的**屆**全會精神指引下,身體力行“三個代表”,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開拓創新,扎實工作,開創我縣老齡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作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人大會議暨閉幕式講話一
- 下一篇:經濟形勢分析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