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周年慶祝會講話
時間:2022-04-03 11:18:00
導語:婦聯周年慶祝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在全省人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全省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暨省網上家長學校開通一周年慶祝典禮。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國生同志委托,首先,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長期以來積極開展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省網上家長學校開通一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才,省有關部門和單位交流了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大家講得都非常好。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主要體現在: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將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相關政策,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特別是今年以來,我省實施了“農村關愛工程”,對這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二是工作網絡不斷健全。全省積極構建以基層黨政機構為主體的組織管理網絡,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以教職工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以群團組織為主體的社會關愛網絡,以政法部門為主體的法律保護網絡,圍繞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共同出謀劃策。三是關愛活動扎實有效。廣泛開展了“社會媽媽助春蕾”、“城鄉兒童手拉手”等活動,注重從思想品德上教育引導,從結對幫扶上形成特色,從城鄉聯動上逐步推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和認同。四是輿論宣傳有聲有色。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優勢,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輿論氛圍。省網上家長學校還開設了“關愛留守兒童”專欄,宣傳國家有關文件、會議精神,交流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全社會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進行關注。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要求,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各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更實、更有成效。下面,我就進一步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談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強調要“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我們要深刻理解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把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放到和諧社會建設大局中體會和把握。
首先,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保障兒童基本權益、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今年6月1日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在接受教育、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心理、生活、安全等方面容易產生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妥善解決他們的問題和困難,是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社會工作。
其次,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輸出地政府要解決好托留在農村子女的教育問題”。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發展穩定,有利于廣大農民家庭的幸福和諧。各級各有關方面都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將其作為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將這件涉及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好。
第三,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國家興衰,人才為本。人才培養,要從兒童抓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與其他少年兒童一樣,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關心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加以推動。
二、全面動員社會各方共同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伴隨工業化、城市化和勞動力轉移產生的社會現象,在目前經濟轉軌形勢下,這一現象不可避免并將長期存在。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這一特殊群體,著重建立健全科學的工作機制,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有效監護網絡。
一是要健全學校監管機制。建立委托監護制度,家長或監護人要與學校共同簽訂教育管理責任書,保證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建立檔案管理制度,準確記載家長、監護人的聯系地址、聯系方式和兒童日常學習、品行等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動員教職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建立親情交流制度,開設“親情通道”,讓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與家長定期或不定期地保持聯系;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建立心理輔導制度,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建立家長和學校聯系制度,在家長與學校之間建立廣泛而經常的聯系。
二是要強化家庭教育監護機制。充分發揮我省家庭教育機構完備的優勢,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傳播科學的教子理念和方法,幫助家長實現從“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轉變,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父母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明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監護和教育的責任主體是父母,引導農村家長正確處理外出務工與教育孩子的關系,切實擔負起第一監護人的責任。
三是要形成社會關愛幫扶機制。通過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從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感情上關心和幫助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通過實施“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兩免一補”等,幫助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完成學業。通過組織“社會媽媽”、“媽媽”、“五老”人員、各行各業志愿者等,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四是要建立社會托管服務機制。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托管服務、文化補習、文化娛樂等服務機構。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培育并完善以社會組織為依托的服務機構,不斷滿足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需要。同時要加強對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的引導和監管,制定和推行質量管理標準,推動民辦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三、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組織領導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結合江蘇實際,加強組織領導,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一,強化責任,協調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各級黨委、政府要注意發揮各方優勢,協調配合,共同推進。省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領導小組要發揮重要作用。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職能,扎實推進解決有關突出問題。組織部門、文明辦、農工辦、婦聯等要切實負起責任,牽頭協調做好相關工作。教育部門要制定保障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公安部門要把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管理與保護納入工作職責;民政部門要切實保障有特殊困難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獲得應有的社會救助;衛生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醫療保健。司法、財政、農林、人口計生、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共青團、工會、關工委等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各種關愛活動。
第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廣泛宣傳,把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信息傳遞到千家萬戶,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要加大保護兒童權益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大先進典型、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村勞務輸出人員自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和義務,激勵兒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全社會形成關愛、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省、市網上家長學校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積極參與這項工作,結合實際開展宣傳教育。
第三,培育典型,示范帶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樹立一批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先進典型。要在建立全國和省級流動人口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發展一批示范基地。通過家長學校向兒童家長或第二監護人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使他們能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第四,創新思路,拓寬載體。近年來,全省各地的關愛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兒童從中受益。但也要看到,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群體非常龐大,各種新問題還會不斷產生。各級各有關方面要注意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拓寬關愛工作載體。特別是要通過設立“感情信箱”、建立檔案和聯系卡、開設親情熱線、聘請家長等,從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多方面關注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社會和家庭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家”的溫暖。
同志們,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強大動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婦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會講話
- 下一篇:淺析城鄉融合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