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7-07 09:39:00
導語:環境監測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新春佳節剛過,*召開2009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要求,認真分析環境監測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研究部署當前環境監測任務。下面,我講五個方面的意見。
一、科學分析,準確把握環境監測工作形勢
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總書記在去年9月召開的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中,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的戰略高度,并在最近的多次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為新時期的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和部署十分明確。去年第四季度,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負面影響日益加重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及時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總理指出既要把應對這場危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又要當成推進環境保護事業的機遇,明確要求保持經濟增長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副總理強調,要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為避免當前擴大內需中出現盲目投資的現象,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民主生活會強調指出,要進一步加強能源資源保障、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切實防范盲目投資沖動,嚴格按照項目審批和建設程序辦事,堅決防止新一輪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復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新形勢下環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了認識,堅定了*做好環保工作的信心。
環境監測工作大發展的機遇就在眼前、條件已經具備。當前,環境保護事業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事業越是快速發展,越離不開牢固的基礎。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也越來越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總理明確要求要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準確預警各類突發環境事件。今年年初,副總理針對開展城鄉統籌環境監測系統建設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結合推進農村環保工作認真研究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明確了環境監測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時,中央把環境保護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把環保能力建設作為新增投資的支持領域,把環保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為環境監測工作夯基礎、強實力、聚人才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環境監測系統喜事連連、捷報頻傳。一是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不斷加強。兩年來,在中央投資的帶動下,環保能力建設資金超過150億元。項目實施后,將建成污染源監控中心363個,新增3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信息傳輸系統和3個數據分析平臺。二是環境監測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去年成功發射升空并投入運行,標志著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進入了從“平面”向“立體”發展的新階段。三是環境監測機構建設實現新突破。國務院批準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監測司,理順并強化環境監測管理和環境信息統一職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作為監測技術支持的國家隊,既增加了人員編制,又喜遷新的辦公大樓,為總站實現“技術立站、科學監測”的定位轉型創造了有利條件。
環境監測隊伍在抗擊自然災害和保障重大事件環境安全中功不可沒。近年來,全國環境監測系統在重大事件中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尤其是過去的20*年很不尋常、很不平凡,也是環境監測系統大有作為、大顯身手的一年。在應對松花江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中,環境監測系統的同志們千里大集結,義無反顧奔赴污染防控第一線,奮戰在白雪皚皚、寒風刺骨的松花江上,克服重重困難,開展污染監測工作,及時、準確、有效的監測和預測,為中央領導同志決策提供了第一手信息,為最終取得松花江事件水污染防控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在抗擊南方地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環境應急工作中,19個省(區、市)的監測站緊急行動,調集精兵強將迅速開展應急監測,及時準確報告環境質量,確保了環境安全。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環境應急斗爭中,全國21個省(區、市)的數百名監測技術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抗震救災一線,來不及撣一撣千里馳援的塵土,沒時間想一想余震頻頻的危險,立即全身心投入環境應急監測,迅速在監測范圍和監測項目上實現了“兩個全覆蓋”,為防止次生環境災害,確保災區飲用水源地水質和核與輻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辦期間,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放棄休假和欣賞精彩比賽的機會,每天堅持開展環境監測,報告奧運城市環境質量,為綠色奧運的成功舉辦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在污染減排攻堅戰中,環境監測系統在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的同時,加大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力度,今年初首次向國務院報告了20*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對污染減排成效進行了校驗。從地表水水質監測情況看,20*年地表水中高錳酸鹽指數年平均濃度為5.7毫克/升,第一次達到III類水質標準,比上一年下降了12.3個百分點,比20*年下降了20.8個百分點;從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情況看,20*年環保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0.5%,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0.048毫克/立方米,達到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比上一年下降了7.7個百分點,比20*年下降了15.8個百分點。實踐證明,環境監測系統的同志們工作在環境保護的第一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隊伍,是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的隊伍。在此,我代表部領導班子向奮戰在環境監測戰線的近5萬干部職工表示親切慰問和衷心感謝!
二、準確判斷,進一步明確環境監測工作定位
各級環保部門要認清形勢,緊緊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做好環境監測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撐的分離工作,讓各級環保部門成為“管理的龍頭”,各級監測站成為“技術的龍頭”,努力推動環境監測工作定位轉型。這一轉型可以概括為堅持“一個統領”、建設“一個體系”,理順“三個關系”和實現“三個說得清”。具體內容是,堅持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境保護新道路統領環境監測事業發展;把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作為根本任務;把理順“三個關系”作為工作著力點,即理順環保系統和其他部門的關系,環保系統內部各部門的關系,環保監測系統上下級關系;把實現“三個說得清”作為工作目標,即真正說得清污染源狀況、說得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得清潛在的環境風險。
建立完整和諧、科學高效的環境監測法規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推進全國環境監測管理“一盤棋”。要加快環境監測法制建設。在環保法規、制度、辦法的制(修)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并明確環境監測的職責和任務,盡快出臺有關環境監測法規,依法確立環境監測工作、監測數據、監測隊伍的法律地位和性質,依法建立環境監測信息制度。要積極推進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各級環保部門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管理和業務指導,理順環境監測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技術支撐的運行機制。
培養業務精通、結構合理的環境監測人才隊伍,推進全國環境監測隊伍“一條龍”。要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滿足環境監管任務需求,科學合理地增加環境監測站的人員編制、調整人員結構。要重點加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科學設置業務機構,真正體現“中國”和“總站”的應有之意,使之成為國內領先、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權威機構,真正發揮技術權威和龍頭作用。要培養環境監測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鼓勵優秀人才結合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和工作崗位的需要在不同的業務領域有所建樹,促進人才建設的專業化。加強環境監測技術骨干的培養。既要統籌規劃并形成持續的監測人員培訓制度,又要集中力量培養一大批能滿足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需要的、穩定的、富于創造力的各類環境監測業務管理和技術人員。要完善環境監測人才評價制度。建立有利于發現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長、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完善先進實用、種類齊全的環境監測網絡,推進環境監測網絡“一體化”。切實提升環境監測技術裝備水平,使各級監測站初步達到與其職責相適應的常規環境監測能力、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根據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專項監測任務,逐步完善并形成“點線面”與“海陸空”相結合的立體式現代環境監測技術裝備能力,促進環境監測的現代化,確保環境監測盡快做到大范圍、全天候監控與監視。
理順三個關系,發揮全國環境監測力量的整體合力。一是理順環保系統和其他部門的關系。協調好環保與建設、水利、農業、衛生、林業、氣象等有關部門的關系,按照國務院“三定”的規定,統一環境監測信息的。二是理順環保系統內部各個部門的關系。監測工作應由環境監測部門歸口管理,改變以前多頭指導,“同類任務多頭下達、多類任務同時下達”的局面。三是理順環保監測系統上下級關系。加強對監測系統的管理和技術指導,建立激勵和考核機制,促進監測系統的科學發展。
三、實事求是,認真剖析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各級環保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還存在許多困擾環境監測事業健康發展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環保部門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環境監測工作的基礎地位和重要支撐作用,對環境監測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把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來抓,甚至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遇事著急時要,沒事不急時不要;事故應急時要,日常管理中不要”的錯誤思想。思想認識上的不到位,可能導致行動上的不一致,其結果會削弱領導和推進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動力。
工作機制不健全。環境監測管理模式多種多樣,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技術支持職責沒有明確的界定,環境監測與環境執法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陽宗海水污染事件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環境監測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監測工作計劃性不夠強,存在“臨時性任務經常布置、經常性任務臨時布置”的現象,造成了監測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已有的監測計劃執行得不夠好,國家規定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要做到每月監測一次,一些地方擅自放寬監測頻次,改為兩個月一次。去年河南大沙河發現砷污染超標,肇事企業偷排高濃度含砷污水時,恰好是在當地環保部門漏測的月份,幸好水利部門監測到了并及時通報給*,才沒有釀成污染事件。這樣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此外,環境質量監測方面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機制,其它相關部門的環境監測力量和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監測能力嚴重滯后。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監測系統整體能力不斷增強,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監測基礎能力建設仍在起步階段。一些地方環境監測手段落后,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邊境地區的監測能力與東中部的差距非常明顯。去年第四季度,蘭州市在開展飲用水源地水質全分析中,由于省、市兩級環保部門不具備苯并芘和多氯聯苯等有機物的監測分析能力,只能將有關任務委托給某大學和行業的實驗室分析,苯并芘和多氯聯苯指標的分析結果超標100多倍。接到報告后,部領導高度重視,連夜緊急研究對策措施,安排主管副部長帶領工作組立即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并向國務院報告了有關信息。經過反復核實,斷定是實驗室分析結果出了問題,造成了數據的嚴重失真。這個教訓太深刻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監測能力的嚴重滯后,真是讓*食無味、夜難寐啊。
人才隊伍十分緊缺。全國環境監測隊伍的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層次的領軍人才缺乏,技術骨干流失嚴重,監測分析技術人員不足。基層監測站尤其是縣級環境監測站技術人才更是嚴重匱乏。有的地方購買了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由于缺少行家里手,設備有了卻轉不起來,慢慢地竟然成了“聾子的耳朵”。再過三年、五年,這些設備必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既造成了國家財產的極大浪費,又嚴重制約了監測事業的長遠發展。
資金保障不夠充足。目前,國控網監測運行經費尚未能按標準補足,污染源監督性監測運行經費尚未制度化,監測儀器設備動態更新機制尚未建立,專項監測經費嚴重缺乏,經常出現“光給任務不給錢”的現象,導致部分監測站用相當大的精力搞創收,“縱向不夠橫向湊”,“堤內不足堤外補”,制約了正常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特別是基層監測業務用房緊張。譬如,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環保部門獨立設置后,既無業務用房,又無經費來源,為正常開展工作,只好在公園的公共廁所上蓋了兩間房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區縣級環保機構監測和監察業務用房(含實驗室)人均僅7平方米和2平方米。
監測數據亟待科學規范。由于能力、人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加上一些地方領導的行政干預,導致個別地方監測數據不夠科學規范。要認真汲取去年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來的監測問題,監測不到位或監測方法跟不上,勢必導致監管缺失,造成重大的社會問題。環保系統也存在這方面的隱患,該監測的沒有安排,已經開展的監測,監測項目又不全面,有的監測方法不合適,有的監測數據代表性不強。一旦出現由于監測造成環境監管缺失的重大問題,*將難以向黨中央、國務院和廣大人民群眾交代。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回避問題、不諱言困難,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抓住當前有利時機,不斷推進環境監測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四、抓住機遇,努力開創環境監測工作新局面
環境監測系統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努力推進環境監測工作整體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一)要把擴大內需作為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大好機遇。中央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途徑,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項目是中央新增投資支持的重點。今明兩年,全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投入將達到9000多億元,其中中央投資支持環保能力建設資金將達50多億元。*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大力強化監測基礎能力,為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奠定扎實的能力基礎。要抓緊做好環境監測項目的儲備,條件成熟的要盡快立項審批,盡快改變目前監測條件簡陋、能力不足、設備老化、應急手段落后的局面。
(二)要把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作為加強環境監測的重要突破口。建立科學、完整、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作出的重要部署。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是相互關聯、互為依托、各有側重的有機整體,監測體系是基礎,主要是針對排污企業的;統計體系是核心,主要是針對各省(區、市)的;考核體系是手段,主要是針對上下級考核的。要齊頭并進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建設,并充分發揮其作用。目前,國家考核體系建設進展較快,作用發揮得比較好,地方監測體系和統計體系建設進展相對較慢,作用發揮得不夠理想,難以通過主要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活污染排放量來合理確定各省、市、縣的排污總量。今年,國家將對地方“三大體系”建設情況進行考核,并實行問責。各地區、各部門要把“三大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地方各級政府要對本地區“三大體系”建設負總責,并且對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各級環保部門要高度重視監測和統計體系建設,要向同級人民政府反映“三大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協調推進“三大體系”建設,屬于環保部門的任務一定要不折不扣完成,屬于其它部門的任務,要經常性保持溝通,存在的困難要及時向政府報告并提出建議。同時,要繼續通過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來校驗污染減排的成效,為深入推進污染減排工作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三)要把農村環境監測作為新時期環境監測的重要方面。*全會掀開了我國農村發展改革的嶄新篇章,也帶來了農村環保事業發展的難得機遇。目前,農村環境家底不清是制約農村環保工作全面開展的突出問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首先需要做好農村環境監測等基礎工作。要統籌城鄉環境監測工作,把農村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監測的新領域,切實做好環境監測“下鄉”,加快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為農村環保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要抓緊編制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方案,啟動“十二五”農村環境質量調查工作。對已經列入中央農村環保資金“以獎促治”的村鎮要全面開展環境質量監測;對于矛盾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村鎮,要針對突出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環境監測,逐步摸清農村環境家底。要加強農村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縣級監測站是環境監測的基層,搞農村監測離不開縣級監測站。目前,全國縣級監測站能力很差,難以適應農村環境監測工作的需要,必須下大氣力逐步加強縣級監測站建設,保證縣級監測站具備基本的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和基本的污染源監測能力,夯實農村環境監測基礎。
(四)要把環境管理需求作為環境監測的主攻方向。環境監測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保障環境管理需求,努力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監督執法提供有效證據,為環境科研提供翔實數據,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信息。當前,要全面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為污染減排工作服務;要深化環境質量監測,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要強化環保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等監督性監測工作,為日常環境執法監督提供依據;要高度重視應急監測工作,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為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供數據支持,預警監測要實現超前預知,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工作上變被動為主動。
(五)要把數據質量保證作為環境監測的永恒主題。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是監測工作的“生命線”,必須時刻把監測數據質量擺在監測工作的突出位置,確保監測數據科學性、規范性和公信力。各級環保部門領導要關心監測數據,但不要制造監測數據。各級監測站領導要對監測數據審核把關,但不能修改監測數據。要堅持三級審核,嚴肅查處監測工作中弄虛作假、修改數據、不審核數據和謊報瞞報的失職瀆職行為。各級環保部門和每一名監測工作者都應自覺成為環境監測科學的尊重者和捍衛者,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維護監測數據的法定權威。各級環境監測站要盡快實現定位轉型,聚精會神抓業務、一心一意鉆技術,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監測規范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做到測得出、測得準、說得清,以準確可靠的分析判斷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技術水平。
五、真抓實干,著力抓好當前的幾項工作
當前,各級環保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科學發展,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監測,堅持與時俱進、科學管理,以法規制度為基石、以規劃計劃為先導、以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數據質量為生命、以人才隊伍為根本,努力提高環境監測工作水平。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對監測工作的領導。各級環保部門要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監測,分管領導要重點抓,黨組和班子要定期聽取監測部門的意見和建議,主動解決監測工作中的難題,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沒有管理,技術可能迷失方向;沒有技術,管理必將失去支撐。地方各級環保部門要結合機構改革,切實加強環境監測管理。科學的環保決策立足于科學的環境監測。在日常環境管理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充分使用監測數據,切實提高管理與決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防止出現“管理與監測兩張皮”的現象。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面,要發揮其他部門監測隊伍的作用,形成監測合力,建立環境監測統一戰線,實現和諧監測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推進監測法制建設。要盡快制定監測法規,確保監測工作依法開展、監測管理依法行政、監測數據合法有效、監測信息依法公開、監測工作職能法定。目前,經過全系統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國務院法制辦的大力支持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09年立法計劃,要爭取早日出臺。抓緊完善監測管理制度,搞好監測頂層設計,啟動編制國家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規章制度,使監測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強監測基礎能力建設。目前,要繼續推進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按照全面加強省級站、重點加強地市級站、逐步完善縣級站的建設思路,力爭實現《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到2010年,我國80%的縣級環境監測站要達到建設標準”的目標要求。各省級環境監測站和113個國家環保重點城市環境監測站均應具備飲用水源地水質全分析能力。要繼續加強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使之能夠迅速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故。要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的儲備工作,以項目實施促進能力建設,提升監測水平。
(四)加強監測人才隊伍建設。監測系統是環保系統中重要的人才基地。人才旺,事業興。要高度重視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各級環保部門要嚴把監測人員入口關,保障監測機構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落實監測技術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大力開展監測技術培訓,適時組織國家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不斷提升監測技術水平。公生明,廉生威。當前監測系統的“話語權”、“裁判權”越來越大,相應地反腐倡廉的壓力也在加大,必須進一步加強監測系統行風建設,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在監測系統樹立“科學監測、誠信監測”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家珍惜政治生命、珍惜平凡生活、珍惜家庭親情、珍惜榮譽名聲,兢兢業業、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推動環境監測事業健康發展。
最后,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做好抗旱期間的環保工作。針對當前我國旱情歷史罕見、尚未緩解的嚴峻形勢,各級環保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抗旱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抓緊抓好抗旱期間環境監管和環境監測工作,努力保障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水質安全。
同志們,環境保護事業正在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征程中闊步前進,讓*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黨的*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求真務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推進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努力推動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上一篇:精神文明創建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獨家原創:檢察人員思想政治工作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