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職員建國60周年演講稿

時間:2022-09-16 03:57:00

導(dǎo)語:私企職員建國60周年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私企職員建國60周年演講稿

我們村子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夫妻倆,老漢名叫王有財,妻子名叫李芳玉,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王老漢帶著老伴和孫子在自家的院壩里升紅旗,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已有二十多年了,那面鮮艷的紅旗,在微風的吹拂下迎風招展,成為村里的一大景色。

王老漢升紅旗的原因,要從他的坎坷經(jīng)歷說起。夫妻倆年輕時,處于黑暗的舊社會,夫妻倆和村里的村民一樣,勤勞善良,除了幫地主家種地外,也利用空閑時間打草鞋****,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平時夫妻倆省吃儉用,除了養(yǎng)家糊口,手里也有一點積蓄,有了積蓄,王老漢就用這點積蓄購置了幾畝薄田,從此夫妻倆除了打草鞋,也種田耙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生活。

五十年代初,評成分時,他被評為地主。六十年代那場席卷全國的“”浩劫,也給他們一家安寧的生活帶來了厄運,他家被劃為“黑五類”之列,每次村里開會時少不了要挨批斗。厄運也秧及到他的幾個孩子,他有四個孩子,大兒子王禮讓、二兒子王禮謙、女兒王巧秀、幺兒王禮學。

大兒子王禮讓二十多歲,勤勞厚道,到了談戀愛耍朋友的年齡,他和村里一位叫阿秀的姑娘偷偷好上了,姑娘的父母知道后,看到他家是地主成份,擔心女兒嫁過去受牽連,就堅決反對他們交往,很快托人說媒,把阿秀嫁到別的公社,王禮讓見自己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xiāng),承不住這個打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投河自盡了。

七十年代初,二兒子王禮謙初中畢業(yè)后,回到家里參加生產(chǎn)隊里的勞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長成了一個小伙子。在他十八歲那年的季天,到了征兵的季節(jié),公社宣傳征兵,輕轟轟烈烈的征兵宣傳,他知道這個消息后很想當兵,于是就到村里民兵連長家說了自己的想法,民兵連長見他是地主的子女,就當場拒絕了他的想法。

當不成兵他很痛苦,王禮廉想這些都是自己家成份不好造成,他對這個家很失望,覺得在家里沒有希望,他想到了躲避,于是在一天的清晨,一個人提著布包,裝著簡單的一些生活用品,悄悄地走了。

女兒王巧秀幸好是個姑娘,男多女少一直是個讓人頭痛的社會問題,因此,盡管她家成份不好,到了談戀愛的年齡,小伙子們?yōu)榱巳⒌较眿D,不看重她家的成份,不斷有媒人上門提親。王巧秀也對這個家失望了,為了清靜,她選擇了離家較遠山里人家,把自己嫁到山溝里。

小兒子王禮學見父母養(yǎng)育了四個子女,前面幾個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家只剩下他們?nèi)耍@得挺冷清的,這時父母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身體一天天衰老,如果自己也跟著二哥一樣外出,這會給父母造成很大的打擊,初中畢業(yè)后他留在家里,一邊做農(nóng)活,一邊陪著父母,幸好有小兒子陪伴,才讓他對生活沒有完全失去信心。

到了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國家取消了平成份平定,地主富農(nóng)成為普通人,享受著同樣的政治待遇,再也不用挨批斗了,王有財看到這個情況,心里非常高興,他想以后的日子是有盼頭了。

八二年的一個夏夜,漆黑的夜空中,只有幾顆星星在閃爍,屋外的稻田里傳來陣陣蛙鳴聲,院壩里亮著一盞昏暗的油燈。燈光下,老伴端了一木盆衣服來到院壩,坐在矮板凳上洗衣服,勞動了一天的王有財也挺累的了,他彎著腰,坐在板凳上抽煙,家里養(yǎng)的那只大黃狗,趴在王有財?shù)哪_前閉著打盹,農(nóng)家院落里蕩漾祥和寧靜的氣氛。

“王有財……”屋外的田埂上傳來的一個男人的喊聲。

聽到這個喊聲,夫妻倆都吃了一驚,猜測著黑燈瞎火的誰在喊。兩人都側(cè)起耳朵仔細的聽著,外面的喊聲仍在喊著,見外面的喊聲不停,王有財趕緊回答道:“哎!……”

趴在腳前的大黃狗被外面的喊聲驚醒了,一下子從地上站起來,汪汪的叫著就要往外面跑,王有財對大黃訓(xùn)斥著,從從板凳上站起來,邁著匆匆的腳步就要往外面走。

漆黑的夜空,伸手不見五指,老伴擔心他年老視力不好會摔倒,對他說道:“你等等,我去拿手電來。”

王老漢站住了,老伴放下手里的濕衣服,一雙濕手在圍腰上擦了擦,從板凳上站起來,走進臥室,從枕頭邊上拿起手電走出來,邁著匆匆的腳步走出來,遞給王有財,王有財打著手電,來到外面疑惑的樣子問道:“哪個?!”

來人說道:“我,羅解放。”

王老漢聽出來了,是羅支書,于是就對他說道:“哦,是羅書記呀,找我有什么事?”

羅支書興奮地說道:“有好消息要告訴你。”

王有財來到羅支書面前,從衣服包里摸出葉子煙袋,遞給羅支書,羅支書接過煙袋,對他說:“告訴你一件事,你的地主成分取消了,不只是你一人,村里其他幾個人的成分都取銷了,今后你和村民一樣,過正常的生活。”

“真的呀?!”

羅支書緊繃著臉,認真的樣子說道:“是真的,上午我到鎮(zhèn)上開會,李書記在會上讀的文件,要求我們立即傳達,我先來告訴你,過幾天還要召集村民開個會。”

“我不是地主了,再也不挨斗了。”聽了羅支書的話,王有財高興的叫起來,沙啞的聲音在村里的上空飄蕩著……

二兒子在外出后,遇到一個木匠,就跟著木匠學了木匠手藝,聽說父親的地主成份取消后,他也很高,背著木匠箱箱趕回了家,還帶回來了一個漂亮的媳婦。小兒子也到了耍朋友談戀愛的日子,村里的媒人走上來為兒子做媒,從外村帶來一個漂亮的女孩,并很快結(jié)了婚,從此他們一家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

面對這個生活,王老漢心里非常高興,也很感興國家的英明決策,他在心里萌發(fā)了升國旗的想法。經(jīng)過幾天思考,他想開個家庭會,把自己的想法對大家說說。晚上,他把家里的成員召集起來開了個家庭會,說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對他的想法感到很驚奇,最后同意了他的想法。

王有財說做就做,第二天到街上買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從屋后的竹林里砍來竹子,在屋前的屋檐下,做了一根旗桿,每天早晨,天剛亮,王有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家人來到旗桿下,唱著國歌升起五星紅旗。

國家鼓勵私人辦企業(yè),可他五十多歲的老人,沒有這個能力了,于是想到二兒子的木匠手藝,就動員二兒子開辦家俱廠。二兒子聽了他的話,到縣城開了一家家俱廠,小兒子也在他的廠的干活,家里有了經(jīng)濟收入,王有財過起了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二兒子辦廠發(fā)致富了,想把父母接到縣城享福,可是王有財一輩子生活在農(nóng)村,不愿拋棄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家,也丟不下門前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于是就謝絕了二兒子的想法。夫妻倆留在家里,一邊帶孫子,一邊升國旗。他買來了錄音機和國歌磁帶。

每天早晨,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帶著老伴和孫子,來到門前的旗桿下,一臉嚴肅莊重的樣子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現(xiàn)在他們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雖然行動不便,可是升國旗的事他們一天都沒有耽擱,他說:“升國旗要繼續(xù)做下去,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也要要求自己的子孫一代一代的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