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所涉問題摸底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08 03:55:39

導語:糧食局所涉問題摸底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局所涉問題摸底調查報告

按照政府宜居縣城推進工作會議精神,我局庚即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舊城改造工作,分四個小組走家串戶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摸底調查情況和訴求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舊城糧食局地處鎮政府街9號,占地總面積4914平方米,房屋8幢,住房戶76戶(其中單位集資建房24戶,公房52戶),企業2家(其中九糧賓館,糧油收儲公司)。

二、九糧賓館基本情況及訴求

九糧賓館是糧食局直屬的獨立經濟實體,于2001年6月18日以國有民營的管理模式承包給自然人,經營期限為30年(從2001年9月1日起至2031年8月31日止),并于2001年6月15日在縣公證處進行了公證。承包后對賓館進行了投資裝修改造,承擔5名職工的安置問題,前5年每年支付3.6萬元管理費,其余年限每年繳納10萬元,現已經營16年。目前賓館還在正常經營,現有38名員工。

訴求:一是解決賓館裝修投入。二是解決38名員工安置補償費用。三是解決停產停業經濟損失。四是支付違約金10萬元。

工作開展情況及建議:我局認真研究了承包合同,同時請司法局副局長認真審查了縣糧食局賓館國有民營合同書,反復和承包商對接磋商,但因分歧過大無果。建議:一是解決違約金10萬元。二是按照合同約定解決其裝修投入資產殘值。三是適當補償停產停業損失。

三、糧油收儲公司基本情況及訴求

縣糧油收儲公司是1997年4月注冊成立的國有企業,公司下設10個糧點,一個軍糧供應門市部,職工61人,其中在職職工16人,分流職工8人,退休人員37人。公司收入主要靠州縣補貼的儲備費用和24個鋪面租金。

訴求:一是解決在職職工、分流職工、退休職工的拆遷后住房問題。二是糧油收儲公司是一個老國有企業,負擔大,人員多,收入低,鋪面及倉庫拆遷后,將嚴重影響企業收入,職工社保無法繳納,希望給予補貼。三是部分占有門面的分流職工拆遷后,將無任何收入,需解決生計問題。四是解決公司辦公場地和軍糧供應門市。五是2003年企業改制后,政府補助的住房安置補貼3000元,至今沒有領取,到目前已14年。(改制后的每位職工)

工作開展情況及建議:我局召開舊城改造推進會,專門研究了此項工作,建議:一是解決公司的辦公場所和軍供門市部。二是補貼門面收入。三是解決改制后拖欠的住房安置費。

四、24戶商品房戶基本情況及訴求

24戶集資建房戶有房產證無土地使用證。

訴求:一是要求房屋產權調換(不動產房屋置換)。二是要求明確搬遷后的安置建設地址,要求搬遷房繼續修建在本城區(政府老城區新建規劃區內)。三是關于賠償問題,在老房子的實際建筑面積的基礎上,按照1:3比例賠償(公攤面除外),免交10年物管費,安置房須水、電、氣、訊光纖網五通,配套設施齊全,并公示房屋質檢驗收及相關文本。四是新建住房須在交房之前辦理完成不動產登記證。五是待賠償房屋建設完工及各項設施完畢后,產權所有人才能從拆遷房中搬出。六是原房子裝修費用按現行市場標準價賠償,多次搬家費用按市場價賠償。原房屋新裝修的要求按最新標準價賠償。七是上述所產生的一切稅費都要由政府承擔。八是對有能力工作的失業、待業人員安排適當力所能及的工作。

24戶集資建房戶期望值過高,且安置地點不明確,工作難度大。建議:就近就地置換安置,適當提高置換比例。

五、公房戶基本情況及訴求

老糧食局院內有52戶公房住戶,其中:糧食局退休職工1戶,在職職工5戶,遺屬1戶;糧油收儲公司分流、下崗職工8戶,退休職工11戶,在職職工7戶,遺囑5戶;九糧賓館在職職工2戶,調出糧食局仍占有公房12戶。

訴求:需解決100㎡以上的住房。

工作開展情況及建議:我局分四個小組再次做了詳細調查了解,掌握了每戶的基本情況。職工都要求比照民貿公司政策安置,工作難度大。建議:一是補償裝修費用;二是解決搬遷費用;三是對部分困難職工、遺屬進行住房安置。

六、租用門面戶情況及訴求

老糧食局院內共有門面25個,公司分流職工占有5個,外租20個。合同的簽訂是一年一簽。

訴求:一是解決門面裝修費用;二是解決搬遷費用。

建議:一是給予適當補償。二是解決分流人員的生計問題。

糧食局歷史遺留問題多,情況復雜,各種矛盾凸顯,工作難度大,望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和安置方案,以便于宜居縣城工作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