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暢民富奔小康

時間:2022-12-25 10:35:00

導語:路暢民富奔小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路暢民富奔小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屏山縣冒水鄉人民政府胡增利

引言:2005年4月至7月,受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廣漢市和興鎮掛職鍛煉,掛職黨委副書記。其間通過進村入社調查、查閱資料,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對全鎮的經濟發展、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有所了解。現就該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方面——鄉村道路建設情況,結合我縣的現狀,談幾點淺顯的看法和認識。

一、和興鎮的基本情況

和興鎮位于廣漢市城區東郊,場鎮距廣漢市區5公里,鎮域距市區最近距離1公里。幅員面積21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0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總人口2.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8人),耕地面積14845畝。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5億元,財政總收入607.88萬元,糧食總產量11625噸,人均占有糧食603公斤,人均純收入3738元。2000年4月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廣漢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優質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優質鴨肉基地和優質肉兔基地。

二、和興鎮的鄉村道路現狀

和興鎮緊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成綿高速公路和二級廣和公路穿境而過,向北直通金魚鎮與108國道相接,11個行政村均有村道與廣和(廣漢—和興)、金和(金魚鎮—和興鎮)公路相連。2003年—2004年,鎮村總投入資金667萬元(其中:鋪油路投資328萬元,水泥路投資239萬元)完成了全鎮40.3公里11個行政村之間的油路鋪筑和4公里水泥路修建工作;投資29萬元,完成場鎮兩條橫街街道的硬化。全鎮建成了良好的交通網絡,做到了進村到社入院落的村社道路全面硬化,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出行條件。2004年6月被市政府評為“鄉村道路建設先進單位”和“公路管養先進單位”。

三、和興鎮鄉村道路建設具體做法

鎮黨委、政府堅持“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文化旅游業興鎮,一、二、三產業互動”的發展思路,通過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村社道路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轉變觀念和職能來努力營造投資發展環境。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按照“科學合理,經濟實用”的規劃原則,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全鎮村社道路的現狀、建設標準、投資預算進行詳細調查核算,在確保使線路走向符合村社道路發展規劃、項目技術等級符合規劃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全鎮村社道路建設初步總體規劃,再通過聽取村社干部及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逐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終總體規劃。既確保了規劃的科學合理,又有力保障了規劃的可操作性,保證了全鎮村社道路的有序發展。

2、資金籌措

資金短缺是制約村社道路建設的最大難題。利用靈活、多元化的籌資辦法籌措公路建設資金,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推進村社道路建設。

(1)財政勒緊擠一點。加強鎮財政預算,增收節支,千方百計逐年安排資金用于村社道路建設;

(2)群眾主動集一點。廣泛動員群眾,采取投勞折資、以資代勞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群眾集資投勞,募集資金。

(3)企業捐一點。發動落戶企業蛹躍捐款,為地方建設出力。

(4)掛鉤部門幫扶一點。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職能部門,通過對掛鉤村的資金扶持及工作協調,爭取資金扶持。

(5)精打細算省一點。通過管好用好每一筆有限的資金,嚴格控制支出,嚴禁以任何理由截留、擠占和挪用。精打細算、厲行節約,確保每筆資金都能夠發揮最大作用。

通過五個“一點”,多方爭取支持,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基本能解決村社道路建設資金短缺問題。

3、齊抓共管,協調配合

在村社道路建設中,注重發揮鎮、村、部門的作用,密切配合,各盡其職,積極支持。

(1)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認識加強村社道路建設的重要性,把加快村社道路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來抓,認真謀劃和實施好全鎮村社道路建設,做好工作協調,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

(2)發揮村委會、村民小組及廣大村民的基礎推動作用。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村社道路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宣傳動員,向農民群眾講清楚建設村社道路的意義,讓農民群眾親眼看到建設村社道路的好處,激發群眾投身村社道路建設的主動性,為村社道路建設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3)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作用。村社道路需縣、鄉兩級各部門配合,利用職能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加強監管,建養并重

〈1〉嚴格資金管理。政府組織人員對每一條道路的建設進行資金預算,資金實行專款帳戶管理;各村道路建設開支,由社員代表組成開支小組,實行專帳專人管理,并定期向社員公布資金使用情況。俊工后,對工程進行審計、決算,建設工程每個環節都本著既節約又達標的要求進行資金安排。

〈2〉落實質量責任制。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從工程設計到建成投入使用,從設計用料到施工過程,全方位進行監督和管理,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質量監管體系。

〈3〉加強養護管理。村社道路的養護管理是村社道路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要做到建養并重,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養護任務。即:村社道路的日常管護、小修保養、路域治理由所在村負責;入院到戶路面修建及硬化、日常養護由“誰受益,誰負責”;村社道路的大修、改造等由政府協調解決。做到了村社道路有人管,確保道路暢通。

和興鎮的村社道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從村社道路的新建到路面硬化、日常養護等方面實行嚴格的工作監管機制,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通過逐年分步實施,全鎮村社道路狀況明顯改善,營造出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有效地解決了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托其良好的地理條件和交通網絡,成為了廣漢市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優質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優質鴨肉基地和優質肉兔基地。

四、幾點啟示

多年以來,在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過程中,廣大人民群眾就總結出了許多道理,其中最為顯著的有:“要致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路不修窮不走、路暢通致富快”。由此可見鄉村公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人民富裕奔小康,必須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加強鄉村公路管理,改善交通條件,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流通鋪平道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路暢,人民生活才能逐步富裕;路暢,人民生活才能致富奔小康。

就全縣而言,縱向比較,我縣的鄉村道路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縣鄉村公路通車里程明顯增加,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農民行路難的狀況有所改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步伐加快,這都得益于縣委、政府堅持不懈抓鄉村公路建設的結果。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與其他區縣相比,我縣的農業基礎條件仍很脆弱,尤其是鄉村公路建設水平較低,鄉村道路建設任務艱巨。作為山區縣,不僅鄉村道路建設難度大,縣鄉財政無力安排更多資金用于道路建設,進而鄉村道路建設發展緩慢。立足全縣實際,就如何抓住機遇,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推進全縣鄉村道路建設和現有道路的管護,談幾點工作啟示。

啟示之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鄉村道路條件差,通車里程少,一直困擾著山區經濟的發展,是廣大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因修建鄉村道路受地理等條件制約,工程量大,需投入資金較多,在舊的財政分配原則下(財政分配本來是公共財政原則,但存在明顯的不完整性,分配范圍只包括城鎮不包括農村,農村的一切公共建設和社會保障都由農民自己解決)根本無法籌集更多資金用于加大鄉村道路建設,導致發展進程緩慢。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并相繼制定實施了相關政策。今年初,中共中央、省委分別出臺了1號文件,明確提出“調整公路建設投資結構,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狠抓農村道路建設,特別要加大對丘陵地區縣鄉公路建設的投入,注重出行條件極差的貧困落后鄉村的道路建設”的工作意見。我們必須抓住國家對鄉村道路加大資金投入的機遇,積極向上級爭取對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把加快鄉村道路建設作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來抓,以全縣各級干部群眾熱情高漲地投入鄉村道路建設為契機,動員各級力量,加大農村鄉村道路建設步伐,大力推進全縣公路路網建設。

啟示之二: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適應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縣、鄉公路網規劃的編制,逐步實現城鄉公共交通對接聯網,抓好縣與片區中心鎮的路網建設,對推動全縣路網建設進程具有重要作用。我縣屬于山區縣,離中心城市比較遠,修建鄉村公路工程量大,規劃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資金投入量的大小和社會效益的發揮。立足實際,長遠規劃,根據縣、鄉(鎮)、村經濟發展交通量的變化情況,將道路建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結合,推進產業化;結合貧困村發展規劃,做到修建一條公路,繁榮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讓廣大農民盡快走上富裕路。通過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實地進行勘測、規劃,按照山區公路建設標準,公路走向盡量使多數百姓受益的原則,統一制定全縣鄉村公路建設規劃,縣、鄉(鎮)做到分級負責,相互協調配合,各司其職。縣鄉主管部門應著重配合向家壩電站修建而帶來的縣城遷建及以新縣城為中心“四路一橋”交通網絡建設規劃,制定全縣整體路網建設規劃,鄉(鎮)政府負責本區域內的道路建設規劃,鄉(鎮)規劃服從全縣總體規劃。做到各級齊抓共管,各盡其職,分級實施,有序地推進全縣路網建設。

啟示之三:廣辟渠道,多方籌資。貧困山區農村路網建設因其復雜的地理條件和經濟基礎,資金投入的數量直接影響到公路建設步伐和質量,在新形勢下廣辟渠道,多方籌措公路建設資金顯得尤為重要。

1、爭取國家專項補助資金。利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統籌城鄉發展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國家對扶貧工作重點縣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縣級主管部門加大向上級申報立項力度,提高原有國家鄉村道建設專項資金補助標準,統籌分步實施全縣道路建設。

2、適當負債搞建設,推進農村路網建設步伐。我縣農村路網建設任務重,需投入資金量大。在國家專項補助資金嚴重不足情況下,可加大縣級投入力度,向金融機構貸款投入農村路網建設,推動農村道路快速發展。

3、用市場化手段配置資源,最大限度聚集發展資金。對部分道路(路段)實行經營權轉讓,讓商家投資建設,經營一定期后無償移交政府,吸引民間資金參與農村公路建設,使資源轉變為資本,實現商家發財,地方發展的“雙贏”格局。

4、組織發動群眾捐資。廣大群眾是鄉村公路建設的直接受益者,對修建農村道路熱情較高。尤其是近年已通車地方的經濟狀況明顯改善,農民群眾切身體會到了建設好農村道路的好處。因勢利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動員群眾投資投勞參與農村道路建設,主動參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

啟示之四:配套完善建養機制。“三分建、七分養”,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因受資金投入限制,強調量力而行,建設標準普遍不高,暢通率和行車條件差,后期養護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做好養護工作,才能鞏固和發展農村公路建設成果,確保真正發揮效益。

而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作為縣鄉公路養護資金主要來源的農村“兩工”和“民工建勤”已取消,公路養護資金無法保障。為確保縣鄉公路正常養護,全縣應建立健全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及時將縣鄉公路養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在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統籌解決。“縣道縣養、鄉道縣補、村道民養”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各級農村公路養護主體,并把農村公路養護納入各級目標責任管理。

村通公路養護,可采用分段包干負責。即村道自修建時起實行分段承包到戶,明確每戶受益農民負責養護的路段,制定統一的養護質量標準。做到有人管,能管好,確保公路的暢通率。

農村路網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躊而就,但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加快發展。我們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負重自強、團結拼搏的全縣各級干群的參與,只要我們集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集中力量抓公路建設;發揚乘勢而上,破難攻堅的奮斗精神,全縣的鄉村道路交通狀況定會明顯改善。隨之而來的是外來企業投資建廠、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最終實現路暢民富奔小康。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