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近些年農機化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01-23 07:22:00

導語:我區近些年農機化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近些年農機化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我區近些年農機化發展緩慢原因對策分析

甌海區地處浙南沿海,是溫州市重點產糧區。多年來,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做精一產”的總體規劃,積極出臺扶農優惠政策,極大的促進了我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區農機化的進程。使農業機械在農村農業生產使用中,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為搶季節保農時,抵御自然災害,促生產,奪高產,保證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區農機化發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別是98年度以來更為明顯。為此筆者就這些年我區農機化發展緩慢的原因以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影響我區近些年農機化發展速度的因素

1、經濟投入的影響

資金是農機化發展的必備條件,前些年區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對農機手購買農機具采取區農機推廣站補助33%,鄉鎮補助33%,農戶自籌34%的1:1:1方案,農戶投入較少的資金就能擁有一臺農機具,從而興起了購機熱潮。但近些年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區政府大力抓工業建設,投入大量的資金發展工業經濟。大大縮減了發展農機化的資金投入,從我區農機推廣站來看,財政撥款用于補助的資金,從前些年的幾百萬元減到去年的50萬元,到今年只有30萬元,而且補助的比例和范圍也逐年縮小。而農機具的價格仍然走高,導致農戶自身難以承受購買新機具的經濟負擔。另外,近些年的農藥、化肥、種子價格一直上升,使得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度增高,但農產品的價格卻依然很低,農民增產不增收,使的農戶難以從中看到多少效益,影響了農機戶的購機熱情,影響到農機化發展速度。

2、領導對農機化認識的影響

農村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農機化又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到目前為止各級領導真正認識到農機化重要性的還不多,甚至個別領導對農機化在農業現代化范疇中該是個什么樣的角色還不很清楚,認為農機部門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部門。在我區98年以前農機部門是一個副局級單位獨立存在,到今年農機部門被并入區農林漁業局成為一個科室。其職能的大大縮小,間接的影響到我區的農機化發展。

3、城鎮化進程對農機化的影響

近些年我區的婁橋、潘橋、茶山、梧田等幾個重要的產糧鄉鎮,大批連片的農田被征用建設工業園區,使得我區可耕作農田只剩下澤雅等山區半山區的梯田和三垟、南白象等水網地區的零星水田。由于澤雅、三垟、南白象等地的田塊均為小田塊,規模經營的程度比較低,基礎設施如機耕道路條件較差,以致農機具難以在此發揮其技術優勢,導致我區農機化發展速度的下降。

4、農機隊伍素質的影響

第一、近年來我區農村商品經濟穩定發展,使農村勞動力紛紛向非農產業轉移,務農勞動力銳減。使得農田操作人員大部分為“38、60”型,他們大多知識層次較低。農機具的效益好壞關鍵在于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機械也無法產生效益,而且還會挫傷農戶對使用農業機械的信心,影響了農業機械的聲譽。第二、96年的“三定”工作把鄉鎮農機干部并入鄉鎮管理,使的鄉鎮農機干部都以鄉鎮的工作為主,輕視了線上的工作。另外在鄉鎮他們都身兼數職,也使的他們無暇顧及線上的工作。并且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的年齡較大,年輕有專業特長的也不愿意在這條線上干,紛紛跳到其他線上,使得近些年我區鄉鎮一級的農機推廣體系幾近癱瘓。再有近些年一些鄉鎮領導把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變為“養老院”,把一些村級年齡大退下來,不懂農機的干部安排到鄉鎮農機站從事農機推廣和技術指導,導致我區農機推廣干部的素質逐年下降。

5、農機具使用可靠性的影響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非常強,誤了季節,種不下去,收不上來,就無法彌補。農機具作為一種生產工具必須耐用可靠,如果農機具一用就壞,無法作業,就等于一堆廢鐵。隨著前些年農機熱的抬頭,各生產廠家都盯著這塊肉,他們大力擴展生產數量卻放松了對質量的把關,使的一些機具的使用性能很差,雖然廠家在售后服務方面也都做出了相應的措施,在農忙時都派來了幾位“三包”服務人員。可近些年因機具損壞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層出不窮,打亂了農戶的整個計劃安排,誤了農時,農戶怨恨。使農戶對機具使用產生不信任,影響到農戶的購機熱情,影響了我區農機化的發展。

二、我區今后農機化發展的對策

面對近些年我區農機化發展緩慢的態勢,在新形勢下,筆者以為我區的農機化事業要走“投入要增加,服務要完善,執法要規范,推廣要加強”的發展之路。

1、提高認識,增加投入,加快農機化進程

農機化的發展與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政策是分不開的。許多發達國家對農業實行財政補貼政策,足以說明這一點。據有關資料報道,加拿大為43%,美國為64%。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堅持國家投入為導向,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還要高度重視農機化工作,加強工作力度,建立農機化發展資金及其管理制度,把推廣新型農業機械經費納入全區財政預算,對新發展農田主要作業機具實行財政資金補助;農業信貸部門要為農機化發展提供適當的信貸額度和利率優惠;要廣泛采取股份制、租賃制等靈活多樣的經營形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和廣大農民增加對農機化的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穩步發展。

2、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機使用效益

我們要把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新形勢下農機化的工作重點來抓,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力創辦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經濟成分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機化規模服務,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擴大服務項目,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范圍,全面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市場化、企業化。從而降低農機服務成本,提高農機經營效益,達到興機富民的目的。促進農機化的發展。

3、擴大糧田規模經營,加快農田基本設施建設,提高農機使用效益和機械化水平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通過政府引導,按照“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和“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土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大力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加強農田規劃,建設適合機械作業的高標準農田,搞好機耕路配套工程。此外,要改革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加強農機與農藝的配合,尋求農機和農藝的最佳結合方式,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4、強化農機行政執法,實現依法管機、治機、用機,確保農業機械化事業健康發展

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農機行政執法工作,加快農機化法規體系建設,把農業機械的生產、銷售、推廣、使用、管理等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加強農機行政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文明執法、優質服務”的要求,完善農機執法裝備,提高執法人員素質,逐步實現農機行政執法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堅決杜絕質量低劣,制造粗劣的農機具流入我區,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

5、進一步加強新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和農機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為農機化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農機部門要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因地制宜地推廣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質適用、節本高效的新農機、新技術。目前,要大力推廣適宜塑料大棚內作業的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和果蔬冷藏保鮮技術。同時要加強農機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工作,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機隊伍,全面提高整個農機行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農機培訓學校要面向農村市場,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不斷開拓培訓項目,為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培養大批實用人才。

6、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農業機械化目標的順利實現

區政府要把農機化工作放在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突出位置,在政策、資金上予以傾斜,以利于形成規模,產生社會服務的規模效益,明確科研攻關方向,發展農機工業。農機管理部門要積極當好政府參謀,制定好相應的農機化發展規劃和分階段實施計劃,并采取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確保我區早日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