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四個主題 采取四種形式 發揮四員作用
時間:2022-02-20 09:48:00
導語:圍繞四個主題 采取四種形式 發揮四員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x區地處xx市城南,占地面積約22.34萬平方公里,全區共有5個街道,66個社委會和7個村委會,總人口約30萬。近兩年來,xx區司法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富民強區、加快發展”的戰略和大力實施“旅游商貿興區”發展的中心任務,著眼于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營造社區良好法制氛圍的需要;著眼于保障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維護社區群眾合法權益的需求,xx區司法局立足實際,不斷創新,把司法行政工作重心下移,積極整合社區資源,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為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一、“法律進社區”工作概況。
隨著當今形勢的發展,“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大量的糾紛矛盾都集中到了社區。如何化解社區矛盾糾紛,維護社區穩定,自然離不開對法律的需求,離不開依法管理。我局由此認識到,法律服務進社區是社區建設的內在需要,是提高居民法律素質的需要,是提升社區依法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如何積極利用社區資源,將法律服務送進社區,是新形勢下深化和發揮司法行政工作職能作用的關鍵所在。2000年初,提出了“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工作思
路,以維護社區穩定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著眼點,以滿足社區居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為切入點,借助社區工作為平臺,積極在社區開展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安置幫教等工作,將司法行政工作真正扎根到社區。2000年,通過制定下發《xx區依法治理實施方案》,明確“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實施步驟和運行機制,確保了“法律服務進社區”活動的順利開展。2002年8月再次結合市司法局“法律進社區”工作部署,為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我局又制定下發了《xx區關于法律進社區工作實施方案》,對法律進社區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真正將法律進社區工作落到實處。
二、法律進社區工作具體做法。
社區是由千家萬戶組成的“大家庭”,各成員之間由于性別、年齡、文化、職業等不同,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有所不同,因此社區普法存在較大的難度,為了使社區內的所有居民都能接受普法,提高法律素質。針對社區不同的普法對象,我局因人施教,積極圍繞“四個主題”普法。即:針對社區群眾,開展“法進萬家”主題普法。設立社區法制宣傳欄,每月滾動刊登一期“法律知識趣談”、“依法辦事你問我答”等法律知識;在社區舉辦假日學校,講授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法律法規;在社區舉辦以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等群眾關心的法律知識為內容的“社區家庭學法競賽”活動;積極利用社區資源組建“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社區法制宣傳普法教育活動,通過舉辦“18”法律服務廣場法律咨詢活動,認真解答群眾關注的“如何打官司”、“勞動仲裁維權”、“辦理公證須知”等熱點問題;通過制作有關“拆遷、房產、稅收、環境衛生”等內容法律問題解答卡,發放到社區居民手中,讓社區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了解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全區共設置社區普法板報櫥窗300余塊,舉辦各類法律知識講座70余,舉辦社區法律咨詢80多場次,解答群眾法律咨詢近萬人次。針對社區青少年,開展“法伴成長”主題普法。社區內中小學生年幼、思想不成熟的特點,舉辦社區小學生法制夏令營;開設“學生法律常識講座”、和“法制故事會”;邀請法官、檢察官走進社區,以青少年身邊發生的案例和他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為他們講授相關法律知識,教會他們如何學法、守法、用法;組織社區青少年走進監獄,聽失足青少年現身說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針對社區特困家庭,開展“法與維權”主題普法。通過社區設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隨時隨地為社區弱勢家庭提供義務法律咨詢,對一些身體殘疾和年老提弱的人員,將他們關心的下崗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垃圾費的收繳、房屋拆遷、禁毒禁賭等熱點、難點問題相關法律法規,制作成法律知識問題卡,發放到他們手中,使他們不出家門,就能學習掌握有關法律法規,提高他們法律維權意識,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針對社區流動人口,開展“法伴我行”主題普法。通過深入社區舉辦外來流動人員法制夜校,對外來人員開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普法教育。邀請公安、檢察院、法院、勞動、計生等部門人員為社區外來人口講授如何依法解決勞動仲裁、工資拖欠、人身傷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圍繞懲治打架斗毆、、無照經營、偷稅漏稅、制作販賣假冒偽劣產品、私搭濫建違章等法律條款內容制作法律圖片展板,在外來人員聚居地巡回展出;針對“黃、賭、毒”等丑惡現象的存在,在社區內積極開展“警鐘長鳴”系列法制宣傳展板在流動人口巡回展出;邀請外來打工人員以親身經歷談學法、用法體會,引導外來人員正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設立“一月一法”宣傳欄。利用宣傳板報和櫥窗開辟普法專欄,每月滾動刊登居民們關心的下崗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垃圾費的收繳、房屋拆遷、禁毒禁賭等熱點、難點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開設"法律知識趣談"、"依法辦事你問我答"等專欄,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普法教育;發放“一事一法”法律知識解答卡。著重就拆遷、土地承包、農轉非、稅費改革、土地證領發等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制作法律問題解答卡,隨機向當事人發放,使當事人及時了解掌握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依法辦事能力;舉辦“一法一講”專題法律知識講座。針對居民喜群聚、愛熱鬧的特點,組織法制宣講團和社區法律志愿者定期深入到各社區開展巡回法律宣講和專題法律知識講座,用居民熟悉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說身邊事,講身邊人,使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制熏陶;組織“一季一法”大型法律服務活動。每季度組織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志愿者在各社區開展大型法律服務,解答群眾法律咨詢,指導群眾依法維權,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使法律真正深入社區居民家中、深入到群眾的心里。
3、發揮社區司法行政“四員作用”,做“實”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
當好社區“普法宣傳員”。在每個社區辟一個法制宣傳專欄、配一套法律書籍、建一支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每季度舉辦一堂法律知識講座。做好社區普法的宣傳員,把法律送進居民家庭,送到居民手中,使社區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法在身邊,逐步形成“有了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律意識。
當好社區“群眾維權服務員”。為了使法律進社區工作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司法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利用社區資源,組建由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的社區法律服務隊伍和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通過社區便民窗口、使他們定期深入社區開展法律義務服務,解答群眾各種法律咨詢,法律文書,各類法律事務,現場辦理公證業務,切實滿足社區群眾的法律需求,當好他們的“法律服務員”,使他們實現“不出社區解決法律問題”的愿望。同時為了減少社區弱勢群體“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現象發生,社區法律服務與下崗職工、特困家庭等弱勢家庭建立法律幫扶對子,幫助他們解決涉法問題,對符合援助條件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使他們擺脫“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困境。
當好社區“糾紛調解員”。兩年前,我局結合社區換屆,建立健全了社區調委會的組織網絡建設,在換屆中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到了原有的民調組織“人員不少,組織不散,臺帳不丟”,在建社委會的同時,健全基層民調組織,選配了一批年富力強的主任分管66個社區的民調工作,使社區的民調組織得到了加強。為提高社區民調人員的業務水平,每年舉辦2期社區民調主任培訓班,指導民調主任系統學習民調制度、安置幫教以及相關法律知識。近年來,社區的民調組織在處理“城東干道景觀路折遷、平江府路加油站建設、節制閘垃圾站遷址、三小車整治”等一系列可能激化的矛盾中,做到積極深入重點人戶家中,耐心細致的做說服教育工作,有效地化解了各類矛盾,真正實現了大量的社區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院戶、調和到實處”,有效地維護了社區穩定。
當好社區“兩勞人員回歸社會指導員”。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正確對待刑釋解教人員,消除偏見和歧視,共同參與幫教工作,走社會化幫教道路。為充實社區幫教力量,我局通過自愿報名、社區推薦等方式,先后在工、青、婦和其它社會團體中組成了社會幫教志愿者團和由社區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師組成的“三老”幫教志愿者隊伍,與回歸人員結成幫教對子,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給予他們關心與愛護,開展回歸人員“擇業指導”,“推薦崗位”,“爭取就業機會”等活動,積極引導教育他們早日擺脫昨日陰影,迎接明日太陽,重新回歸社會,做社會有用之人。
三、法律進社區工作取得成效。
1、社區普法教育有了新突破。圍繞“提高居民素質,推進社區依法治理”的工作重心,把“法律進社區”作為社區普法的切入點,通過用越來越貼近居民生活的普法教育內容、靈活多變的普法形式,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詢電話,使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學習掌握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居民學法的熱情。居民學法從過去被動學法逐漸演變為主動學法;從盲目學法轉變為有針對性的學法;社區模擬法庭,“148”法律咨詢熱線,普法講師團的演講,以及各種法律咨詢、法律知識講座越來越受到社區群眾歡迎,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法律服務領域得到新拓展。法律服務面向社區、服務群眾是法律進社區的主要內容,堅持法律服務的公益性和便民性是法律進社區的根本宗旨。我們的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們作為法律進社區的主力軍,定期在社區開展與居民面對面的法律咨詢,法律講座、開設社區便民法律服務窗口,發放法律咨詢聯系卡片,從不同層面滿足著社區居民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同時也拓展了法律服務在社區的新領域。
3、社區法治環境呈現新面貌。法律進社區把法律真正送進了千家萬戶,送到了居民手中,同時也促進社區工作者依法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普法,一方面居民的法制觀念發生了改變,過去“只要不犯法,法律知多知少無所謂”的觀念逐漸被淘汰,他們在學法用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居民素質得到了提高,社區中出現“四多四少”的可喜變化。即:依法辦事的多了,蠻不講理的少了;尊重科學的多了,相信迷信的少了;文化活動多了,參與賭博的少了;互助互愛的多了,打架斗毆的少了。另一方面通過學法,社區工作者提高了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在處理社區事務中逐漸形成了“重大決策依法、遇到問題尋法、處理問題靠法”的良好局面。
4、社區治安穩定取得新成效。隨著“法律進社區”工作的不斷深入,社區內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工作站各自發揮著教育、化解、引導、服務等積極作用,為社區治安穩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社區穩定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