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建“和諧銀行”的策略思考

時間:2022-08-02 10:31:00

導語:對創建“和諧銀行”的策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創建“和諧銀行”的策略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銀行”,同時,“和諧銀行”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業落實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構建任務的具體體現。為此,筆者擬對“和諧銀行”創建策略作一思考。

一、堅持以人為本,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創建“和諧銀行”。

和諧銀行首先是人自身的和諧,人是構建和諧銀行的主體,也是和諧銀行的最終受益者,以人為本乃是構建和諧銀行的核心價值所系。“以人為本”,就是把人作為主體和中心,在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而業務發展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只有這樣,員工才能與銀行和諧相處,才能激發其創業、創新、創造的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發展和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銀行才能漸入和諧狀態。

一是要把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與出發點。把群眾的呼聲和要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目標,把實現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追求,真正做到從尊重、理解、愛護和關心人的角度出發想問題、辦事情、做工作,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最廣泛最充分地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共處的局面。

二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原創:首先,通過對人的自覺、自主、自立、自強、自由等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促進人的個性活力競相迸發。其次,要通過建立學習型銀行,對從業人員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知識培訓,促進其知識和理念的現代化,實現“智力投入”向生產力的轉化。再次,要通過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推進人的社會化,把控制道德風險的關口前移。為此,必須發揮黨委職能部門作用,重視做好工、青、婦工作。

三是要推行民主管理。要全面推行包括財務、用人等方面的行務公開,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尊重并維護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意志表達權及民主監督權,促進決策的民主化。

二、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加速發展中創建“和諧銀行”。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和關鍵,也是創建“和諧銀行”的根本之道,如果說以人為本是創建“和諧銀行”的出發點的話,那么,把蛋糕做大則是“和諧銀行”的固本之基。誠然,貧窮不是和諧銀行,落后也不是和諧銀行,因為歷史包袱遲遲得不到有效消化,員工收益水平長期徘徊不前,和諧銀行便無從談起。我們所要創建的“和諧銀行”理應是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銀行,在同業中有競爭力的銀行,在系統內有位置的銀行,在員工心目中有吸引力的銀行??梢?,在諸多影響和諧銀行創建的要素中,發展是首要因素,發展是創建“和諧銀行”的前提和基礎,一句話,因為發展而和諧,又因為和諧而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因此,構建“和諧銀行”,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發展中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構建“和諧銀行”,關鍵在加快發展。

一是要在全行上下努力營造一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和諧氛圍,做到人人為發展出力,個個為和諧盡責;二是要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高目標定位,高起點運作,努力在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三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到優化業務結構和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益并重,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風險防范的關系,實現既快又好的發展,防止片面發展所帶來的不和諧。四是要加速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內部運作機制,解放生產力,最大限度消除制約發展的種種不和諧因素,不斷提高發展速度和質量。

三、維護好效率優先下的公平,在利益共享中創建“和諧銀行”。

如果說,做蛋糕直接關系到“和諧銀行”根基是否堅實,那么,切蛋糕則牽動著“和諧銀行”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利益乃是誘發各種矛盾沖突的直接原因。當前,農業銀行改革和發展已步入“深水區”,各種利益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平均主義不是“和諧銀行”,兩極分化更不是“和諧銀行”,“和諧銀行”應是一個利益協調的銀行,是一個公平的銀行,公平與公正乃是“和諧銀行”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為此,如何妥善解決因利益調整引發的各種矛盾,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具體利益與根本利益的關系,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員工,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業已成為創建和諧銀行所無法回避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高度重視、科學分析、正確解決公平、公正問題,對于保持穩定與和諧,減少風險和動蕩,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顯得至關重要。

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一方面,注重效率是實現公平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不公平會制約和影響效率,只有實現公平,才有利于爭取更大效率。平均主義是一種不公平,差距過大也是一種不公平,當前平均主義與差距過大同時存在。因此,我們所追求的公平,不可能是絕對的公平,而是二次、三次分配所注重的公平,是要將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群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二是要努力消除產生不公的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因素。既要關注公平的結果,也要關注公平的起點、環境和條件。我們要面向現實,自上而下對現有的人事、分配等政策進行深入細致的清理,對其中明顯有失公平公正的部分,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完善,盡可能消除或淡化不合理的條款,以便構筑一種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則、公平的環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發展的機會。

三是要從制度上保證每一個成員利益競爭的條件和機會平等。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為原則,進一步完善績效掛鉤考核,按照責任、風險、貢獻大小和工作復雜程度,在確立不同崗位工資的基礎上,重點按工作業績分配工資,對部分高管人員和特殊崗位的科技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要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的分配制度,整合工資、保險、福利、培訓等費用資源,做到激勵性、效率性、保障性收入分配有機結合。此外,還要從經濟、政治全方位出發長遠地考慮公平問題,從制度、政策、辦法上營造公平的環境。

四是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保障機制,盡可能在二次、三次分配中體現公平,切實解決好相對貧困員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健全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人人參與的保障制度,當前,尤其要盡快健全補充養老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保障機制,為困難職工編織一個可靠的安全網。尤其要注重建立和完善特困職工檔案,對有重大疾病和特殊困難的員工,通過“送溫暖基金”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四、防范和化解風險,在金融生態建設中創建“和諧銀行”。

從哲學上講,和諧是矛盾的動態統一,創建“和諧銀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解決各種矛盾的過程,“和諧銀行”是銀行改革、發展、穩定的矛盾統一,改革可以促和諧、發展可以固和諧、以穩定可以保和諧,反之亦然,一個事故不斷發生、風險不斷累積的銀行是難言“和諧”的。這一矛盾既有內部的因素,也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因此,構建“和諧銀行”,對內意味著求安定,對外意味著求安全。

一是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員工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要在改革中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切身利益,更加注重通過發展來解決人員富余問題,真正做到有情分流,有情操作。要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滿腔熱忱地做好接待、答復和處置工作。

二是要推行全面的風險管理。要構建以風險管理委員會為核心,風險管理部門協調組織、各主要業務部門貫徹實施的三位一體的全方位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同時要進一步明確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和權限,深化風險經理制度,加強對客戶風險的識別力度,前移風險管理關口。要強化“亞健康”存量貸款預警監控,優化系統預警指標體系,加強關聯風險的管理,延伸風險管理范圍。要改進風險管理技術,構建起全過程風險管理網絡體系。與此同時,要注重對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成本機制、內控機制、補償機制、協調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等的完善。

三是要立足于“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建立健全穩定預警機制和危機應急機制。要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提前預測可能引發的社會群體性事件、金融突發性事件、影響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建立起“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并確保在第一時間取得地方政府和上級行的支持。要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工作責任制和案件查防工作責任制,確保不發生大案要案。

四是要積極推進金融安全區建設,促進金融生態的改善。和諧銀行是銀行內生機制和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的有序統一和良性互動。要緊緊圍繞創建金融安全區的總體目標,依靠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原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維護地方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整頓和規范金融秩序,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商業銀行自身要樹立金融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全面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在自身做好誠信的表率的同時,積極推動地方信用環境整治工作,將信用縣(市)、信用鄉(村)、信用社區納入地方政績考核體系,促進金融生態環境的根本性改善。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共同價值構建中創建“和諧銀行”。

“和諧銀行”的創建,需要硬的更硬,軟的更軟,所謂“硬的更硬”,就是要加速物質文明的建設,經營實力不斷擴大;所謂“軟的更軟”,就是要加強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提高軟實力。當前,尤其要注重發揮企業文化在構建“和諧銀行”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銀行的和諧發展固然要靠有效的經營機制,同時還需要用一種精神的力量、共同的價值觀去統一人們的思想,約束人們的行為,并給予持久的內在的力量,而發展企業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種無形的、精神的力量去統一人的思想和行動。實踐證明,通過發展企業文化,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企業的活力,使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能感受一種精神支柱的存在。

一是要明確農業銀行的發展遠景。招行提出的“力創股市藍籌,打造百年招銀”的目標,令人振奮,給人信心。這一做法很值得深思。建議各商業銀行結合股份制改革的態勢,盡快研究推出相應的口號、定位、目標和規劃。

二是要盡快推出有時代特色和商業銀行自身特征的共同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可操作的企業文化建設的運作規則和有力的實施保障系統,使文化的內涵在各項工作中得到體現。

三是加強員工職業生涯的設計。在當前商業銀行改革前景不明朗、人才爭奪白熱化的情況下,尤其要盡快將這項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此培育員工的歸宿感。

四是要注重將企業文化建設延伸到家庭。和諧家庭在“和諧銀行”創建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要針對不同特點的家庭,組織開展學習家庭、和睦家庭、綠色家庭、才藝家庭等“魅力家庭”評選活動。

五是增強社會責任感,塑造“負責任企業”的公眾形象。要持之以恒地投身社會公益事業,通過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增強商業銀行的長期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