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區綜合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30 11:26:00
導語:鄉鎮農區綜合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是由原###鄉、東風鄉于2006年3月合并成立,全鎮總面積為79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農區人口2.1萬人,全鎮下轄34個行政村。2005年,兩鄉財政總收入為5848萬元。
一、取消農業稅費的相關后續工作情況
1、加強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使用。2005年,###鄉與東風鄉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總額199萬元,其中發放村干部工資69萬元,安排道路維護資金10萬元、五保資金10萬元、優撫資金4萬元,其余資金均用于教育。2005年市、區對農牧業稅補貼72萬元。
2、嚴格執行國家補貼政策
2005年兩鄉發放退耕還林補貼資金107.9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42萬元。在具體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操作,做到公開、合理、規范。一是工作組到位,組建機關干部、財稅干部、村干部三位一體的工作組。二是認真宣傳政策到位,讓惠農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認真調查摸底到位,核定直補面積、退耕還林面積。四是張榜公布到位,接受群眾監督。五是發放現金到位,實行專戶專帳專人,管理封閉運行,確保了資金安全轉運和??顚S?。六是監督檢查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全面推行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的“公示制”。我鎮嚴格執行上級政策,在各涉農部門、各村都進行了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的公示,做到了涉農政策家喻戶曉,涉農收費公開透明,鎮政府對涉農收費部門不定期組織抽查,在最大限度內把黨的惠農政策送到千家萬戶。
4、嚴格按程序籌資籌勞。我鎮“一事一議”籌資均按規定程序操作,先是村社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最終形成決議,進行“一事一議”資金籌措,經抽查,我鎮未發現擴大范圍和超標準收費現象。
5、實行涉及加重農戶負擔案件的“責任追究制”。規范涉農收費。對農戶建房、計生、義務教育收費、公安部門收費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收費項目,對以上涉及的各部門,我鎮都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監督,沒有發現亂收費和搭車收費現象。也沒有發現強制性經營服務性收費。
二、我鎮機構改革情況
按照上級市、區鄉鎮機構改革要求,原###鄉與東風鄉合并,成立了###鎮,現就此次機構改革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實行歸類合并,精減內設機構。兩鄉并鎮前,共有15個辦公室。在改革中,我們按照上級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精神,從精減內設機構入手,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歸并設立了黨政綜合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三個內設機構。每個辦公室設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干事2名,在精減機構的基礎上,我們明確和規范了三個內設機構的職責和任務。
二是實行交叉任職,精減領導班子職數。我鎮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設黨委委員職數9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4名,1名擔任鎮長,1名擔任人大主席兼紀檢書記,2名擔任綜合治理書記;其他4名委員分別兼任副鎮長,其中1名兼任人武部長。黨政班子成員比原來兩鄉的14人減少了7人。
三是實行定編定員定崗,嚴控機關編制。此次機構改革,我鎮機關事業人員定編為30人,為了確保不超編,我鎮按照市、區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精神,采取多種辦法進行人員分流:一是對鎮機關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實行一次性清退,先后清退由機關自收自支臨時工30人。二是通過考試、民主測評,在全區范圍內進行總體平衡,分流到其他鎮18人。通過分流,到目前為止,鎮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32人(含病養1人,待定1人),實際在崗30人。
三、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情況
一是嚴格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我鎮與2005年春季開始執行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全鎮累計為4004名學生減免雜費26.3萬元,為4016名,學生免除教科書費19萬元,為838名寄宿生補助生活費15.3萬元。
二是配合區教育局,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使全鎮教育實現了區辦區管,同時新建了###中學教學大樓。
四、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一)鄉村債務情況:兩鄉2005年底,村鄉兩級債務近2700萬元,這些債務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辦企業欠帳、基礎設施建設欠帳、水費欠帳、教育欠帳、陳年欠帳等。
(二)村級財務管理情況:兩鄉于2002起執行“村帳鄉管”制度,村級財務統一由鄉經管站實行業務“雙代管”,根據不同情況,每季度或半年都要進行村級財務公開。該制度的執行極大地推進了村務公開,提高了村級財務的透明度,有效避免了村集體產生新的債務,為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2006年財政預算情況:
2006年我鎮全年財政總預算為1758萬元,其中上劃中央184萬元,上劃自治區222萬元,全年實際可支配財力為1475萬元,除去固定支出720.5萬元,實際可預算安排資金為754.5萬元,主要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益事業、文化交通事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補貼等方面,可供安排的預算資金十分緊張。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債務化解難度大,鎮村債務總額近2700萬元,短期內無法消化,給鎮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帶來巨大壓力。
2、基層政權建設薄弱,尤其是村級政權建設方面明顯滯后,目前全鎮34個行政村,村“兩委”的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村干部隊伍結構老齡化,造成發展農區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3、涉農部門的執法力度和服務力度還不夠完善,科技、防疫、規劃、土地等涉農部門的服務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地農戶的需要,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能得到及時解決。
4、農區貸款難,制約著農戶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目前,農區實行了小額信貸機制,但由于該機制還不夠成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
六、下一步的安排
我鎮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在農區綜合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對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上級要求比,與人民群眾的希望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措施,努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加強農區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證。
2、進一步加強村集體經濟建設,鼓勵各村依托自身優勢,開拓思路,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
3、進一步完善村“兩委”規范,建立完善村規民約,加強民主管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4、積極推進新農區試點建設,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全鎮范圍內選取幾個基礎好的村作為新農區建設試點,鎮黨委、政府從規劃布局、資金投入、項目引進等方面都給予大力扶持,打造成社會主義新農區試點,進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區建設。
###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