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畝毛竹筍材兩用豐產林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時間:2022-11-01 05:17:00
導語:10萬畝毛竹筍材兩用豐產林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省x縣10萬畝毛竹筍、材兩用豐產林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xx縣林業局二○○六年七月
目錄
1、總論………………………………………………………………1
2、項目概況…………………………………………………………2
2.1項目概要……………………………………………………2
2.2背景分析……………………………………………………2
2.3需求分析……………………………………………………3
2.4條件分析……………………………………………………4
3、方案設計…………………………………………………………4
3.1目標…………………………………………………………4
3.2實施地點和范圍……………………………………………4
3.3實施內容……………………………………………………5
3.4實施計劃……………………………………………………5
3.5支持環節……………………………………………………6
3.6組織落實……………………………………………………6
4、效益分析…………………………………………………………6
4.1投資概算……………………………………………………6
4.2資金籌措……………………………………………………6
4.3效益分析……………………………………………………6
5、風險分析…………………………………………………………8
6、結論………………………………………………………………8
1、總論
1.1項目名稱:xx縣10萬畝毛竹筍、材兩用豐產林基地建設項目
1.2項目性質:改建
1.3項目建設單位:xx縣林業局
1.4項目負責人:xxx(局長)
1.5項目建設理由:
xx縣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均降雨量1609.3毫米,年均氣溫18.8攝氏度,無霜期293天,較適宜竹木生長。全縣共有19.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8萬人,轄7個鎮。由于多年來對毛竹林的管理投入較少,大部分竹林處于自生自長狀態,加之人為的重伐輕撫,導致林相差,蓄積量少,殘次林面積逐年增加,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全縣現有毛竹林面積11.6萬畝,蓄積1426.28萬根,畝平立竹123根。年產商品竹55萬根,銷售額275萬元,年均畝產毛竹4.7根,產值23.5元。為此,對全縣現有的毛竹林全面進行低產改造,建成10萬畝毛竹高產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項目建成后,年產商品竹400萬根,鮮筍800萬公斤,毛竹林資源年產商品產值達3200萬元,林農人均增收150元以上。開發利用毛竹林資源,為山區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新路,對振興我縣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作用。
項目建設規模10萬畝,其中7萬畝毛竹用材林,3萬畝筍竹兩用林。
我縣鎮兩級政府對毛竹林低改項目建設高度重視,農村林農對建設毛竹林低改項目的愿意迫切,積極性高,參與性強。我縣有較豐富的竹林資源,勞力充裕,有毛竹低改的成功經驗,林業科技力量較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為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項目建設實行法人責任制,并嚴格按工程建設管理程序施工,強化檢查、監督和獎懲制度。
2、項目概況
2.1項目概要
xx縣毛竹林低產改造建設項目,既是改變我縣毛竹林低產狀況,提高毛竹和鮮筍產量,緩解竹材供需矛盾,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脫貧致富步伐的重要工程,又是全縣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建設分布在xx鎮的xx、xx、xx、xx、xx、xx、xx7個村;xx鎮的xx、xx、xx3個村;xx鎮的xx、xx、xx3個村;xx鎮的xx、xx、xx3個村;xx鎮的xx、xx、xx、xx4個村;xx林場;xx松脂林場;共2個場5個鎮的20個村,毛竹林面積10萬畝。10萬畝毛竹林低改任務分五年完成,即每年2萬畝。該項目建成后,現有的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增加農民收入,毛竹林資源優勢將得以發揮和提高。
2.2背景分析
我縣是xx省毛竹林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30個縣之一,又是xx市4個竹林基地縣之一。5個鎮的20個村占全縣竹林面積的90%以上。竹林分布廣,又相對集中,因此易于實行集約經營和規模開發。
為了加快實現小康建設的戰略目標,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實現戰略重心的轉移,向林業要效益,加快生態型高效林業的建設;把竹業建成高效林業的重要支柱。竹產業在我縣林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毛竹林資源優勢和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需要投資改造及采取管護措施。
我縣有豐富的毛竹資源,由于毛竹生長快,周期短,產量高,用途廣,經濟效益好,既可美化環境,又能保持水土,大力發展竹產業,讓竹產業成為我縣農業中的主導產業之一,成為山區竹鄉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
2.3需求分析
2.3.1市場需求
竹材經過一系列的加工過程,可生產成各種制品廣泛進入工程領域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竹子已突破傳統利用領域,在建筑、造紙、輕工、食品、家俱、包裝、運輸等行業中廣泛應用。因此發展毛竹林資源具有強大的市場容量和不可估量的發展未來。
2.3.2社會需求
該項目實施后,可年產商品竹400萬根,鮮筍800萬公斤,毛竹林資源年產商品產值達到3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50元。項目區內現有林地有效得到保護,保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2.3.3生態改善
大力發展毛竹林資源,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刺激了農民對竹林生產的投資,這對增加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生態效益得到較好改善。
2.3.4經濟發展
由于毛竹林資源的增加,帶動了竹材市場和竹材加工業的發展,這既能增加鄉鎮財政的稅收,又能增加林業主管部門的林業規費征收,而林業稅費的增收又刺激了地方政府發展林業生產的積極性和林業主管部門服務好林業生產的主動性,使林業生產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4條件分析
2.4.1資源條件
全縣有較豐富的竹林資源和適宜毛竹生長的自然條件。毛竹繁殖力強,生長快,成材早等特點是木材無法比擬的,只要注意合理采伐,很容易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2.4.2原材料條件
毛竹低產林改造是一項當年投資當年見效的項目,有連續性、長期性及一次投資多年見效得益的特點,與營造用材林、果業開發相比,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無風險的項目,竹材和筍產品暢銷,市場需量大。
2.4.3交通運輸
我縣境內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村村通公路,有4條通往省外高等級公路,距廣東省的廣州、深圳、汕頭、珠海等地只有一天的車程,京九鐵路途經縣城并設有客貨站,贛粵高速公路在xx設有出入口,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為今后大量的毛竹產品流通提供了有利條件,鄉村均通程控電話,通訊較為發達。
3、方案設計
3.1目標
毛竹低改規模為10萬畝,計劃用5年時間(即2006—2010年)完成。在10萬畝毛竹林低改任務中,7萬畝為用材林,3萬畝為筍竹兩用林。項目建成后,畝平立竹200根,年產商品竹400萬根,鮮筍800萬公斤。毛竹林年總產值3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50元。項目的實施,對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
3.2實施地點和范圍
項目建設區有xx鎮3個村;xx鎮3個村;xx鎮4個村;xx鎮7個村;xx鎮3個村,xx林場,xx松脂林場,共2個場5個鎮的20個村,毛竹林面積106740畝。竹林面積相對集中,便于經營管理。
3.3實施內容
建設期五年,完成10萬畝毛竹低改任務。其中坡度20度以上的實行砍雜撫育,面積為7萬畝,坡度在20度以下的實行深挖撫育,面積為3萬畝。
(1)林地清理。全面清除林內雜草灌木和九年生以上老竹、死竹、雪壓竹、病蟲竹。將雜灌劈倒并攤放于林內腐爛為肥。一年劈山一次,連續撫育3年。
(2)墾復松土。在全面清理林地的基礎上,墾挖至20—30厘米深以提高竹林保水、保肥和透氣能力。
(3)施肥。對砍雜、墾復撫育后的竹林應在次年進行溝施或穴施肥料。
(4)竹林保護。做到合理留筍養竹,抓好竹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完成該項目,需采購化肥5000噸,組織100萬個工日進行砍雜、墾復、管護等作業。
3.4實施計劃
3.4.1施工準備。做好項目的總體設計,編制實施方案,落實山場,配套資金。
3.4.2建設進度
(1)林地清理。每年2萬畝,每年5—8月撫育一次,連續撫育3年。
(2)墾復。每年墾復0.6萬畝,每年7—8月進行全墾深挖。
(3)施肥。墾復后9—10月或竹筍出土前一個月施肥。
(4)檢查驗收。每年在12月15日前進行檢查驗收,核查砍雜、墾復面積和質量。
3.5支持環節
3.5.1當地各級政府對該項目高度重視,群眾積極性高,參與性強。
3.5.2有毛竹林低改的成功經驗,林業科技力量較強。
3.5.3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開展技術推廣,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
3.6組織落實
一、國營林場和村集體竹林,采取農戶租賃承包形式,農戶自留山竹林通過聯產承包責任制,達到規模經營管理模式。
二、在鎮政府的組織下安排勞力統一組織施工。政府提供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4、效益分析
4.1投資概算
項目建設投資2000萬元,其中作業設計費50萬元,砍雜800萬元,墾復600萬元,化肥、農藥400萬元,林道、防火線50萬元,科技推廣50萬元,檢查驗收50萬元。
4.2資金籌措
由地方財政、林業自籌資金40%,引進項目資金、外資、貸款等資金60%。
4.3效益分析
10萬畝毛竹低改任務,分5年完成。每年2萬畝,其中墾復0.6萬畝。2萬畝毛竹低改,需400萬元,分3年投資改造。
毛竹林經過改造,2年后從現有的畝平立竹123根提高到200根以上,保持立竹度200根左右。3年后(即第3年)每年每畝可采伐毛竹40根。筍竹兩用林畝產鮮筍150公斤,用材林畝產鮮筍50公斤。第四年后每年砍雜撫育一次,筍竹兩用林施肥一次,以此類推,按3年的收入計算成本、稅利。
(1)總收入:9600萬元
8寸毛竹按產地銷售價5元/根,鮮筍1.5元/公斤計算收入:
毛竹:10萬畝×40根/畝×5元/根×3年=6000萬元
鮮筍:筍竹兩用林:3萬畝×150公斤/畝×1.5元/公斤×3年=2025萬元
用材林:7萬畝×50公斤/畝×1.50元/公斤×3年=1575萬元
(2)總成本:5670萬元
前3年投資:2000萬元
后2年費用:670萬元
撫育費:10萬畝×20元/畝×2年=400萬元
肥料費:3萬畝×40元/畝×2年=240萬元
施肥工資:3萬畝×5元/畝×2年=30萬元
毛竹采運工資:1200萬元
10萬畝×40根/畝×1.0元/根×3年=1200萬元
挖筍工資:960萬元
筍竹兩用林:3萬畝×150公斤/畝×0.4元/公斤×3年=540萬元
用材林:7萬畝×50公斤/畝×0.4元/公斤×3年=420萬元
管理費:480萬元
按總收入的5%提留:9600萬元×5%=480萬元
利息:360萬元
2000萬元×60%(貸款)×6%(年息)×5年=360萬元
(3)總稅費:2436萬元
毛竹銷價按5.0元/根計算,每根毛竹可得稅費:
林業規費:1.02元
地稅:0.17元
國稅:0.20元
林業規費:10萬畝×40根/畝×1.02元/根×3年=1224萬元
地稅:10萬畝×40根/畝×0.17元/根×3年=204萬元
國稅:10萬畝×40根/畝×0.20元/根×3年=240萬元
3年可提供林業規費1224萬元,稅金444萬元。
(4)利潤:2262萬元
利潤=總收入-總成本-總稅費
9600萬元-5670萬元-1668萬元=2262萬元
5、風險分析
毛竹低改項目主要經濟指標中的生產、產量、價格、成本等因素的變化相對小,市場需求量大,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6、結論
該項目實施建成后,營建10萬畝毛竹豐產林,每年可提供400萬根毛竹,800萬公斤鮮筍。毛竹林資源的增加,可以帶動當地竹材加工業的發展,增加勞動就業,繁榮當地經濟,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加速脫貧致富的步伐。
總之,該項目建成后,經濟效益可觀、生態效益明顯、社會效益顯著,項目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