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隊伍 創一流業績
時間:2022-06-23 09:54:00
導語:建一流隊伍 創一流業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7年6月,重慶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這個重大決策的目的在于什么,在于推動西部發展,試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達到和諧發展的最終目的。而經濟發展又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工商部門作為主管市場的職能部門,對經濟持續有序的健康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當前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新時期情況下,市場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體制環境、生存環境會發生深刻的變革;各類生產要素將加速轉移,工業化、城鎮化進度將快速推進,市場主體規模會日漸擴大,主體結構日趨多元、經營方式日益多樣,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市場監管范圍會越廣,難度會越大。
為此,重慶工商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戰略轉型期和戰略競爭期以及諸多挑戰的矛盾凸顯期的時候,如何創造性地建設好一流隊伍,樹一流工商形象,確保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弘揚紅盾人文精神,為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提供精神動力
時代呼喚精神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間?!凹t盾人文精神”所指的是作為監管市場的職能部門,應該培育和弘揚在新時期情況下,尊重人的價值,肯定人的作用,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方法論和對人生的終極關懷。在監管市場、創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應弘揚“敬業奉獻,追求卓越”的重慶紅盾人文精神,以此來秉承人性的光輝,用一己之力,用實際行動勾勒出“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模范先鋒;更多的關注服務對象的生存和發展,尊重服務對象的價值,肯定服務對象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達到用人文精神規范、指導和約束紅盾工作。
紅盾人文精神是和諧工商的靈魂。創建和諧工商是工商行政管理執政理念在新時期的飛躍,是工商行政管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統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武器。我們應把思想統一到構建和諧工商、和諧社會上來,形成內部團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上下協作的和諧局面;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支持改革開放,服務經濟發展,多元融合、兼容并包、顧全大局,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維護市場秩序的繁榮穩定、維護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營造讓黨委政府滿意、讓經營者滿意、讓消費者滿意的和諧氛圍。如果沒有精神動力,沒有起碼的道德標準和共同的追求目標,就會缺乏精神動力,就會缺乏士氣,談什么創一流業績就會遙遙無期。
二、轉變觀念是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前提基礎
在去年重慶市的公務員面試考試題中,有這樣一道題,西部大開發最缺乏的是人才?科技或是觀念?正確的答案是觀念。為什么在公務員面試題中會出現這個問題,說明什么?說明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科技發達以及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我們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樞紐的重慶市,轉變思想觀念是勢在必行。在這方面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就是很好的見證,而且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工商系統也已經先行了一步,在服務發展、監管執法諸多領域敢于突破、勇于探索,走在了全國前列。
轉變觀念,即深刻認識工商行政管理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負的崇高歷史使命。轉變觀念作為強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對策之一,我們重慶工商不是沒有強調過和實踐過,但通過實踐可以看到,這一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比如對監管社會主義大市場的深刻內涵還缺乏準確的把握,仍停留于監管集貿市場而不能自撥就是一個突出的證明。當前,轉變觀念就是要求廣大工商干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認清工商監管社會主義大市場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調準管理觀念和管理思想,自覺提高管理層次,從狹隘的監管集貿市場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管理模式中擺脫出來,增強監管的自覺性和準確性,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要在準入上實施“非禁即入,非限即許”的政策,在管理上實行“查辦大案,不究小過”的辦法,在服務上采取“親商有為,扶商有功”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放寬準入領域,培育扶持更多的市場主體和就業渠道。
對于習慣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廣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層工商干部來說,轉變觀念雖不是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成為思想僵化的借口。必須把更新思想觀念作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先導,自覺從那些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束縛中、唯書唯上的教條中、主觀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處理發展中的問題,創造性地履行好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才有希望創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工商。
三、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要突出服務“三農”工作
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目的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不難理解就是把“三農”問題納入了一個全國性的重要課題,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為認真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積極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重慶工商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應把“三農”問題做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服務“三農”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紅盾護農、經紀活農、合同幫農、商標富農、權益保農、政策惠農、市場助農等活動,引導農民運用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增收;要從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的局面。
由于多種原因,目前農村市場監管存在很多“盲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在新時期情況下,農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出現了與社會發展不和諧的局面。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應深入開展“紅盾護農”工作,嚴厲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
在開展“紅盾護農”的工作中,特別要突出農村食品市場和重點品種、重點市場、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的監管;要把城市較大市場、超市和城鄉結合部作為重點監管地段,加強日常巡查;要把食品、飲料等高危行業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抽查;要把春節、國慶等作為重點監管時段,作好專項檢查;要注意偏遠農村市場動向,適時做好監督管理,確保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應加強法律知識宣傳,組織農民和涉農企業、公用企業開展《合同法》宣傳培訓,為其提供合同法律咨詢服務,以增強農民合同意識和抗風險能力;充分發揮“一會兩站”功能,由工商所人員與消費維權聯絡員不定期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建立獎勵機制鼓勵廣大農民朋友舉報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線索;按照食品市場準入制度的要求,進一步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秩序,維護農民的消費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當前情況下,服務好“三農”,高質量完成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時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須拓寬農村市場的工作領域,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保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心系人民群眾,踏踏實實走進“三農”。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認真探索、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努力促使統籌城鄉改革試驗工作取得成功,贏取“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工商。
四、創新服務是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必要方法
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創新服務正是時代的需要,是改善和優化發展軟環境的具體實踐,是創一流業績、構建和諧工商和諧社會的必要方法。
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是重慶新階段的重大使命,作為主管市場經濟秩序的工商部門就要創新服務,使服務發展的水平上一個新臺階。要不斷探索“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考核辦法,不斷創新推進“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永續工程的新思路、新舉措;要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正確處理服務經濟發展與市場監管的關系,創新服務。
1.提高服務水平。自覺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消費者,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在實行政務公開、提供咨詢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服務功能,向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登記、商標注冊等方面的咨詢和查詢服務。
2.講究工作藝術,提高應變能力。工商部門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經營者和消費者,由于服務對象文化層次和素質參差不齊,對服務的要求就不同,加上對政策缺乏全面理解,為此應實行“急、快、準、優”的工作準則,講究服務方式,多為服務對象考慮,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原則約束人。
3.拓寬市場準入。尤其是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期,探索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設立公司,在農民自愿、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將土地作為出資,使個別農民在資金欠缺的情況下有機會參與到市場經濟建設主體中,進而拓寬市場主體領域,實現城鄉一體化。
4.拓展服務力度。根據企業在登記環節的需求,通過事前服務、預約服務、限時服務、重點服務、跟蹤服務等手段,建立鏈式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幫助。在招商引資企業中,推出“綠色通道”服務舉措,建立行政審批大廳,各部門現場辦公,為企業解決一個項目多個環節審批的復雜程序,全面實施“一審一核”制度,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5.優化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和質量要求,修訂業務操作規范,簡化工作流程,減少中間環節,明確職責范圍,杜絕工作相互推諉的現象,提高工作質量。
6.通過相關信息,引導企業及時調整方向和產品結構,引導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切實為經營者、消費者和廣大群眾服務。
服務經濟發展是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根本,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科學發展為己任,盡職盡責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盡心盡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只有在創新服務、提高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實現“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工商,進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速發展。
五、創新監督管理模式是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重要途徑
創新監管模式,按照現代化大市場的要求,調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不適應市場經濟運行需要的監管方式方法,是提高監管效率的重要途徑。創新監督管理模式,應從以下七點做起:
一是必須把創新體制機制作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動力,堅持不懈地推進體制、機制和監管執法方式的創新,充分尊重廣大基層干部職工的首創精神,善于從廣大干部職工中采納寶貴經驗,推進工商事業向前發展。
二是深入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三是以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為重點,不斷拓展市場監管新領域;
四是綜合發揮工商職能,主動服務非公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拓寬農村市場監管領域;
五是利用信息平臺,充分了解企業登記和消費者申訴、投訴、舉報等基本情況,綜合分析、評估和預測,為監督執法提供參考;
六是完善劃片區域監管的崗位工作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措施,努力實現監管到位;
七是建立“以人為本、消費者、經營者至上”的監管思路,自覺擺正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執法者與經營者的關系,監管執法與促進發展的關系,切實糾正公仆與主人錯位,管理與服務錯位,權力與責任錯位的傳統觀念和監管方式,樹立以人為本的監管理念,營造與市場主體和服務對象平等相待,和諧相處的監管氛圍。
在重慶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后,經濟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工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賦予了更大責任。為此在由“傳統管理型”向“監管執法服務型”轉變時期,各種深層次體制矛盾亟待縱深突破?!疤鲋貞c看重慶、跳出工商看工商”,按照打造“西部領先、全國一流”重慶工商的要求,參考東部沿海同行業,創新監管模式才是與時俱進的唯一選擇。
六、以發展求和諧、以和諧促發展是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終極目標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大政方針的目的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而經濟良好發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要構建和諧社會,主管市場的工商行政部門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不斷創新執法理念、管理體制和服務方式;圍繞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打好“直轄牌、庫區牌”,構建“一圈兩翼”經濟中心,建設好“西部城鄉統籌試驗區”的宏偉目標;切實增強“爭先”的信心和決心,增強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敢于“爭先”的隊伍,全力以赴服務重慶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營造和諧有序的市場環境,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工商工作與經濟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同步,實現“西部領先、全國一流”重慶工商,實現以發展求和諧,以和諧促發展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