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到農村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8 04:32:00
導語:畢業生到農村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安市根據《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等部門關于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川人發〔1999〕22號)要求,從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共選派了180名高校畢業生到全市各鄉鎮機關工作鍛煉。這些畢業生是否適應農村基層工作,是否安心基層,他們的成長情況如何,思想動態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其進行了跟蹤調查。
一、成長迅速,發展勁頭喜人
廣安市選拔的180名高校畢業生基本上來自農村,其中男性124名,女性56名,現平均年齡28歲,除2000年1名考生因意外事故去世未能轉為公務員外,其他179名考生在兩年考驗期結束后全部按期轉為公務員。后有1人考調到海南省,3人考上研究生辭職,目前仍在廣安市內工作的畢業生有175名。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些選拔到農村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的現狀呈現出四大變化。
變化之一:提高學歷人數多。許多畢業生工作后積極參加成人繼續教育,自身學歷進一步提高。據2002年的統計,所有選拔的考生中,大專學歷的有130人,本科學歷的有50人,研究生學歷的無一人。這些考生參加工作后,通過電大、黨校、函授等各種在職教育取得了更高層次的學歷,到2006年4月底,共有25人從大專學歷升到本科學歷,目前大專學歷的有105人,本科學歷的有75人,還有3人考上研究生,本科以上學歷由過去的27.7%上升到現在的43.3%,提高了15.6個百分點(見表一)。
(表一)1999-2001年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煉人員學歷變化比較圖
變化之二:要求進步人數多。許多畢業生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黨員人數明顯增加。據2002年的統計,當時全部選拔到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中,只有11名黨員,黨員比例僅為6%;到2006年4月底,已有黨員127名(不含已辭職的畢業生),黨員比例達71%。在48名非黨員中,還有許多人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部分人已被吸收為入黨積極分子(見表二)。
(表二)1999-2001年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鍛煉人員黨員干部人數變化比較圖
變化之三:提拔任用人數多。大部分畢業生工作勤奮,表現出色,已成為各自單位的業務骨干,其中特別優秀者已得到組織提拔擔任領導職務。如現已擔任鄰水縣招商局副局長的李俊霏,為2000年選拔的畢業生,其在鄉鎮工作期間踏實肯干,盡職盡責,因工作業績突出,2003年就公選為團縣委副書記,并在團省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團代表,出席了共青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目前,175名仍在廣安市內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中,已有1人擔任科級領導職務,28人擔任副科級領導職務,5人擔任副科級非領導職務,已提拔人數占全部人數的20%。
變化之四:上調機關人數多。這些畢業生人年輕,文化高,思想活躍,虛心好學,工作勤奮,責任心強,部分人員在考驗期內就被抽調至縣級機關工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還在鄉鎮機關工作的考生有83人,上調到縣級機關的有82人,上調至市級以上機關的有10人,上調縣級以上機關人數占全部的52.6%。
二、成效漸顯,現實意義突出
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事關全局,意義深遠。由于廣安市上下對此項工作格外重視,有關工作開展得也比較扎實,目前其成效已經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緩解了嚴峻的就業壓力。廣安市每年都有不少原籍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由于廣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每年提供的勞動就業機會極為有限,大量回鄉就業的廣安籍高校畢業生因找不到工作在家待業,人才閑置現象比較突出。面向高校畢業生選拔一部分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工作,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但是進一步拓寬了就業渠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
(二)優化了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前幾年,廣安市鄉鎮公務員隊伍未補充新生力量,存在著學歷偏低、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后,一是降低了鄉鎮基層干部的平均年齡,使整個鄉鎮基層干部隊伍更加年輕化,更加富有朝氣和活力,也解決了部分鄉鎮機關因人員老化導致的農村基層工作后繼乏人的問題;二是整體上提高了鄉鎮基層干部隊伍的文化結構,同時也利于將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同鄉鎮基層干部的農村工作經驗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為開展農村基層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撐。
(三)培養了優秀的黨政后備干部。選拔到鄉鎮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在農村基層經過幾年的磨練,已有相當一部分人既熟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又對農村基層工作比較熟悉,表現出出色的領導才能,34人已被提拔為科級(含副科級)干部就是對他們工作能力和業績的證明。這部分優秀人才將為今后我市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隊伍建設提供堅實的后備力量。
三、喜中帶憂,問題不容忽視
(一)部分人員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大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文化知識水平高,理論功底深厚,但是農村基層工作經驗明顯欠缺,有的畢業生盡管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是同樣對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缺乏足夠的了解,還有的畢業生來自城市,在城里長大,對農村生活更是陌生,因而當他們面對農村基層群眾開展工作時,難免產生認識上的盲目性,有時還會造成工作上的失誤。
(二)農學專業人才相對不足。廣安市選拔的高校畢業生所屬專業涉及面比較廣,有工商、醫學、文秘、計算機等10余個專業,但是農村工作對口專業人才相對匱乏,尤其是水產、園林、種植、畜牧等直接為農村基層群眾提供科技指導和服務的專業人才極度缺乏,選拔到農村基層工作的畢業生基本是適合鄉鎮機關工作所需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雖然對于優化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具有實際意義,但是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村、農業工作,實現科技助農、科技興農,發展農村經濟,則需要更多的、更為專業的農學及相關專業人才。
(三)部分人員鍛煉時間過短。有一部分畢業生到鄉鎮工作兩年考驗期還未滿,尚未熟悉農村基層工作,就被借用到縣級機關工作。這一方面是由于近幾年來,廣安市較少組織大規模的公務員考錄,人員補充相對不足,縣級機關也存在人才緊缺的現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選拔到鄉鎮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但是在基層鍛煉時間過短,一是不利于培養農村基層干部,某種意義上違背了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的本意;二是會造成這些畢業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影響基層工作經驗的積累,過早過快地調到上級機關工作,會使其因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為基層服務,甚至在指導基層工作會出現某些失誤。
(四)個別人員不適應農村基層工作。這些選拔到鄉鎮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對于到農村基層工作,個別人員在思想準備上存在誤區,他們不但將其視為“曲線返城”的跳板,而且缺乏扎根農村基層的決心和勇氣,到鄉鎮工作后,對復雜、艱苦的鄉鎮工作生活環境難以適應,又缺少吃苦耐勞的工作干勁,從而在思想上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做出違法違紀的事情,幾年內共有8名高校畢業生因此而受到黨紀處分。
四、強化措施,深入推進選拔工作
事實證明,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正確的決策,隨著這些高校畢業生逐漸成長起來,這項工作的積極作用正日益發揮出來。我們應該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將此項工作長期開展下去。
(一)加大宣傳力度,擴大選拔范圍。要面向高校和社會,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高校畢業生認識到到農村基層工作是有前途的,是大有可為的,增強他們到農村基層工作的決心。在選拔時,應考慮增加招收農學專業的比例,同時對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可以放寬各種條件,鼓勵高學歷的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此外還應取消將選拔對象限制在當年或近幾年應屆畢業生范圍內的要求,規定未就業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只要符合公務員報考條件就有機會參加選拔進入鄉鎮機關工作。
(二)規定服務年限,確保鍛煉收到實效。明確規定選拔到農村基層工作的畢業生在鄉鎮工作的最低服務年限不得低于3年,在服務期限內,上級機關不得以工作需要為由,隨意抽調或正式調動這些畢業生,要確保選拔到鄉鎮的高校畢業生在農村基層得到切實鍛煉,使他們真正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同時又有充分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主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農村基層作出貢獻。
(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安心基層工作。要使高校畢業生安心農村基層工作,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關心他們,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一是在確定工資待遇方面,對他們不實行試用期工資制,新錄用人員直接按正式職工對待,并且可高定一檔工資,若鍛煉期滿調縣級以上機關工作的,改按所在單位同類人員工資待遇執行。二是增加鄉鎮工作津貼,適當提高高校畢業生生活待遇,對邊遠、貧困鄉鎮,還應當高于一般鄉鎮津貼水平。三是注重選拔與培養相結合,在政治上關心高校畢業生的成長,對特別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在鍛煉期滿后,組織上可安排提拔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也可調縣級以上機關工作,為其個人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上一篇:建設機構編制機制思考
- 下一篇:優化人才環境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