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6 03:27:00
導語:徐州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區域經濟理論六大經濟發展區域中,國家已經成功地實施了沿海地區發展戰略,西部地區的發展戰略正在實施,目前國家又提出振興東北地區,從區域發展優勢上看,徐州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北部,處于該地區中原地區的結合部,徐州地理不占優勢的事實使我們錯失了不少地區優先發展的政策和機遇。但發展是硬道理,充分的利用現有的區域交通樞紐位置,以及區域內已有的潛在優勢,積極地尋求和創造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各種有利條件。目光敏銳的蘇南人正在緊抓沿江開發的發展主題,時下的江南欣欣向榮,已經有幾個地區的國稅稅收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省內沿江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急劇攀升。新歐亞大陸橋的全線貫通,使綿延在北方內地的隴海蘭新鐵路得以與國際鐵路接軌,京廣、京滬兩大鐵道線在徐州南北交匯,便利的交通環境精為發展本地區經濟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徐州地區經濟不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縣域經濟,各縣域稅收總量雖然連年穩步提高,但始終沒有突破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年,徐州市六縣一區共入庫稅收14.07億元,與去年相比增收2.18億元,增長18.31%,其稅收總量僅占全市51.91億元的27.11%,(這個比例在最近幾年中的變動情況不大)其中縣區首富、唯一進入全國百強縣,列第72位的銅山縣**年入庫稅收4.24億元,占全市國稅總收入的8.17%;唯一進入江蘇省較有發展潛力前100位的邳州市**年入庫3.03億元,在縣區中居第二位,其稅收僅占全市的5.83%;豐縣、睢寧最少,其入庫稅收還不到全市的2個百分點,新沂、賈汪兩地的稅收不到全市稅收的3個百分點。同為縣區經濟,還是先看看我們身側蘇南先進地區兄弟單位的情況,隸屬無錫市、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江陰市**年入庫稅收32.26億元,占無錫市國稅稅收總量137.53億元的23.46%;全國百強縣第三位的昆山市**年入庫36.91億元,占蘇州市國稅稅收總量227.41億元的16.2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徐州市縣域稅收經濟所占比重之輕,數額之小,差距巨大。面臨發展“東隴海沿線工業帶”新的機遇,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力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實現徐州經濟以超常規、跨越式的速度快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階段。
一、目前徐州市縣域稅收經濟的情況
(一)稅收分經濟類型情況
從縣區總體情況來看,稅收收入已經形成了以股份制、私營企業為主導,以國有經濟、涉外經濟類型為輔的格局。
1、縣區股份制經濟**年入庫稅收43040萬元,占縣區全部入庫稅收的30.58%。股份制經濟稅收主要集中在沛縣、邳州兩地,分別入庫14721萬元和13697萬元,分別占兩地入庫稅收的56.57%和45.24%,除睢寧縣(1.86%)以外,其它各地的股份制經濟稅收的比重大都在20%左右。如果從稅收貢獻上來講,縣區股份制經濟稅收80%以上來自徐塘電廠、大屯煤電公司、垞城電廠等有限幾家大型企業,在經過改制后的大量中小型股份制企業遠沒有發展起來,這種狀況在縣區體現的尤為明顯。
2、縣區私營企業**年入庫34288萬元,占縣區全部入庫稅收的24.36%。各縣區中豐縣、睢寧、邳州的私營企業較為發達,三地私營企業稅收分別入庫2387萬元、3636萬元和11187萬元,分別占三地稅收收入的31.53%、40.10%、36.95%。其中豐縣、睢寧**年度入庫稅收均未過億元,兩地相對缺乏重點稅源大戶,稅源分布較為分散,從而形成了以私營經濟稅收為主的局面,盡管兩單位**年入庫稅收增幅較大,豐縣本年度的稅收增幅高達%,其結果是全部入庫稅收較小。邳州的個私企業比重較大的原因是其板材行業一枝獨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地方品牌,涉及企業也較多,部分板材私營企業已經步入全國私營企業百強的行列,這部分企業正在做大做強,走向國際市場,倘若假以時日,其發展潛力較大。
3、縣區國有經濟**年入庫增值稅27358萬元,占縣區全部入庫增值稅的19.44%。國有經濟在各縣區中均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除邳州和銅山兩地分別占到13.58%和14.93%,所占比重較小以外,其它各縣區國有經濟稅收比重均在20%以上。主要原因如供電局、煙草公司等一部分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點企業和國家專營企業入庫稅收較大,在以股份制經濟作為當前整個經濟發展潮流并逐漸成為主流的今天,國有制經濟稅收的比重所占份額較高的地區,這能說明這些地區的經濟欠發達,還沒跟上時代的步伐,縣區中銅山、邳州兩地的入庫稅收在各縣區中居前兩位,其國有經濟稅收比重均偏低,由此也可以說明問題。
4、縣區涉外經濟**年入庫稅收18367萬元,占縣區全部稅收收入的13.05%。涉外企業稅收主要來自睢寧和銅山,分別入庫2567萬元和12355萬元,占兩地入庫增值稅的比重為28.31%和29.15%。其中睢寧縣的涉外稅收主要由新天紡織一家企業貢獻??h區稅收經濟類型的構成各具特色,銅山、新沂、賈汪三地稅收經濟發展較為均衡,其中銅山為維維集團的基地,維維集團的多家企業為其重點稅源大戶,所以在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銅山縣的涉外企業相對突出一些。
(二)稅收經濟分行業情況
縣區僅沛縣和新沂市兩地有酒廠,年入庫消費稅稅金分別在八、九百萬元左右,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區及其它消費稅基本沒有,所以在此僅就各縣區的入庫增值稅分行業情況作以分析。
從縣區增值稅分行業的稅收比重來看,縣區稅收重點行業依次是電力、商業、煤炭、紡織和建材等五個主要行業。
1、縣區電力行業**年共入庫增值稅2.48億元,占縣區全部稅收的22.17%,徐州以能源稅收為支柱的稅源結構也延伸到了縣區。邳州電力入庫增值稅12730萬元,占縣區電力行業增值稅的51.32%,占該市稅收的50.90%,其中徐塘電廠一家企業入庫11823萬元,該企業自**年一季度技改結束,4月份開始實現稅收,**年正常運營后為邳州市增收10157萬元,使邳州市當年的稅收增幅高達48.70%,增收稅金占縣區稅收增收總量的45.52%,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拉動了縣區稅收增收的幅度。銅山縣電力行業入庫增值稅5416萬元,占縣區電力行業增值稅的21.84%,占該縣增值稅的16.78%,其中垞城電廠入庫3799萬元。沛縣電力行業增值稅入庫4416萬元,占縣區電力行業增值稅的17.81%,占該縣稅收的22.74%,其中大屯煤電股份公司入庫3686萬元。
2、商業行業**年共入庫增值稅1.77億元,占縣區入庫增值稅的15.83%,在五大行業中居第二位。首先,由于統計口徑的原因,我們把各地的煙草公司稅收作為商業行業進行統計,各地的煙草公司均是當地的重點稅源企業,其入庫稅收為4017萬元,占相當大的比重。其次,商業行業在縣區缺乏稅收大戶,又由于增值稅的實現是在商品的流轉環節征收的原因,其涉及面廣,涉及的企業較多,但基本上都屬于小商業的范疇,在縣域范圍內缺乏上規模的工業,商業稅收來源以企業數量多取勝,集腋成裘,成為縣區稅收的第二大行業也在情理之中,其中在稅源較小的豐縣和睢寧兩地商業稅收的比重均在30%左右,其他各單位的商業稅收都在10%以上。
3、煤炭行業**年入庫1.03億元,占縣區入庫增值稅的9.02%??h區的煤炭行業稅收來自三家單位,其中沛縣煤炭行業入庫增值稅9003萬元,銅山縣和賈汪區各有600多萬的稅收收入。在國家經過**年對煤炭采掘行業的治理整頓以后,各地關閉了大量的小煤窯,縣區煤炭行業稅收減收較多,其中沛縣的煤炭企業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后,企業經過整合分立了上海大屯能源有限公司,并成為上市企業,沛縣的煤炭和電力行業稅收主要來自這兩家企業,占沛縣全部稅收收入的60.44%。
4、紡織行業**年入庫68912萬元,占縣區入庫增值稅的6.16%。紡織行業的入庫增值稅主要來自睢寧、銅山和賈汪三地,分別入庫2122萬元、2058萬元和975萬元,分別占三地入庫增值稅的29.41%、6.38%和10.43%。睢寧的紡織行業在縣區中居首位,其稅收主要由江蘇新天紡織有限公司一家企業貢獻,該企業**年入庫增值稅1472萬元。此外,睢寧的紡織企業還有世紀天虹紡織、亨通紡織等幾家中型企業,年入庫稅金在百萬元以上。銅山縣紡織行業稅收主要來自欣榮紡織和立信紡織兩家企業,分別入庫968萬元和444萬元。賈汪紡織行業增值稅主要是由徐州第二紡織廠貢獻。
5、建材行業**年入庫6380萬元,占縣區入庫增值稅的5.70%。建材行業的入庫稅收來自銅山、賈汪、邳州三家單位,分別入庫3682萬元、1381萬元和976萬元,分別占三家單位入庫增值稅的11.41%、14.77%和3.90%。建材行業的稅收來源較為零散,缺乏稅收貢獻大戶,其中僅有銅山的巨龍水泥集團規模較大,該企業年入庫增值稅1990萬元。
(三)縣區情況綜述
從縣區的稅源分布來看,主要稅源企業基本集中在縣一級政府所在地周圍,各鄉鎮的稅源企業非常少,鄉鎮一級的稅收、財力極其匱乏,幅員遼闊的農村人力資源、環境資源、土地資源、產品資源的優勢遠沒有發揮出來。假如不考慮縣區中極少數的大中型企業貢獻稅收的因素,廣大的縣區稅源經濟還是相當匱乏的。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甚至將招商引資的指標分派到單位,責任落實分解到人,加之由于稅源的極度匱乏,在有限的招商引資過程中缺乏篩選,為不少污染型企業提供落腳的方便,由于農村的環保意識不強,污染一方水土,甚至危害鄉里,危及人體健康乃至生命,盡管可以得到部分稅收和財力,但這種做法不啻于飲鳩止渴,這部分企業終將成為地方未來發展的障礙。
(四)關于**年縣域稅收經濟的預測。**年末,我們對縣區各單位的經濟稅源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年各縣區的稅收保守估計將會入庫17億元,增收近3億元,總體增幅在20%左右,但在**年各縣區的稅收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收,尤其是邳州和賈汪兩地增收勢頭強勁,邳州徐塘電廠**年在現有2臺30萬千瓦機組的基礎上,將再次增建2臺30萬千瓦機組,僅此一項稅收將增收進億元。賈汪區已成功申請下闞山2臺30萬千瓦電廠項目,另外安徽一家上市公司在該區內正在建設大型、生產型水泥企業徐州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預計**年年底投產,,樂觀的估計,此兩地稅收收入可達**年的1倍。**年預計稅收形勢較好的縣區有賈汪區,保守的估計會增收6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豐縣、睢寧有部分新增企業,實現稅收略有增長,預計增長幅度在15%以上,但缺乏新增較大稅源,增收絕對稅額不大;新沂、邳州兩地基本無新增稅源,但依靠原有企業**年的稅收增幅可以維持在12%以上;沛縣的收入形勢預計稍差,后繼稅源相對較為缺乏,**年稅收增幅可能會稍低些。
二、先進地區發展區域經濟的經驗
察人所長,知己之短,借鑒經驗、把握機遇尋求后位跨越發展。江陰作為蘇南一個經濟較發達的縣級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確實有了很大提高,其經驗值得借鑒。對于江陰的發展狀況,江陰人已經做了總結,他們始終堅持一個“以民為本”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善待百姓,大力實施富民工程,鼓勵和扶持農民興辦實業,興辦民營工業區,著力培養一批創業型市民,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與此同時,江陰人敏銳捕捉機遇,及時用好機遇,醒得早、起得快、跑得穩,牢牢抓住了78年的發展鄉鎮企業,90年初的發展開放型經濟,90年代中后期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新世紀初的沿江開發戰略等四次重大發展機遇,加快科技進步,培育企業集團,實施名牌戰略,發展規模經濟,基本上形成了上市公司、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實現發展經濟決策的最大效益。
在目前的沿江開發戰略中,江陰人積極順應國際資本和產業大舉轉向長三角的趨勢,不停的向先進地區、知名企業考察學習,充分利用國際間的友好關系,積極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江陰,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動江陰經濟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江陰已經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一面旗幟和典型。
三、發展區域經濟的相關建議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年的建材、能源行業銷售行情較好,各縣中將在**年及以后的投資擬建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為中小型鋼廠、鐵廠、水泥廠以及煉焦廠、鋁廠等行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行業多為污染企業,同時也是國家限制重復建設的行業,招商引資行為嚴重缺乏宏觀引導的情況可見一斑。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這會注意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關于如何抑制無序競爭和盲目重復建設問題中明確提出,改革全社會投資的宏觀調控方式,主要是通過規劃和政策指導、信息以及規范市場準入條件,抑制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其中電解鋁行業2000年全國生產能力300萬噸,**年達510萬噸,據統計目前在建和擬建的項目規模近400萬噸,全部建成將達900萬噸,大大超過國內需求,即使考慮出口,生產能力也過剩。此外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行業也存在類似問題。
稅收來源于微觀經濟,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稅收又服務于宏觀經濟。積極參與發現和培植新的經濟稅源,搞好各項稅收政策的服務,是實現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收的基本保障。
當發展“東隴海沿線工業帶”的機遇來臨時,醒得早、跑得快,搶抓大好發展機遇,我們有義務從稅收視角搞好服務、提出建議,切實參與到其中,為此我們建議:政府部門的招商引資應該有一個協調、咨詢、把關和服務的綜合協調部門,服務于本區域,規范、引導招商引資的運作,杜絕各行其是的招商引資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均衡發展縣區域經濟,實現共同發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一)為各招商引單位和部門提供有關招商引資的各種宏觀信息和政策咨詢。關于我國區域產業布局模式理論中有階梯推移論、反階梯推移論、區位開發論、一個半重點論、四沿展開論、點軸開發論、H形布局論等七種,其中的四沿展開論與我們密切相關,四沿論中縱的兩條為沿海地帶,沿京廣線地帶;橫的為沿長江地帶,沿隴海蘭新地帶。區域優勢是建立在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基礎之上的。因此,在確定區域優勢時,必須調查研究區域生產的發展條件。只有將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在的、可能的條件轉化為現實的有利條件,區域優勢才能形成并發揮作用。要把區域生產發展的有利條件轉化成區域發展的優勢,還必須注意以下兩個前題:1、區域優勢必須與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一致。因為本區域內的特定產業盡管條件優越,但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相悖,就不應支持發展該產業,否則,該產業的發展最終會受到限制和阻礙,不利于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2、確定區域優勢必須對本區域的有利和不利條件進行綜合分析。這兩種條件互相制約、相互影響,共同制約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只有把本區域的全部條件加以系統地分析,才能確定區域優勢之所在,才能隊本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揚長避短,使其優勢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發揮出來。
(二)對于各縣區招商引資的項目予以統一把關。
由于各地在招商引資的運作過程中,迫于地區經濟基礎較差,或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和任務等多方面的原因,吸引到一些落后淘汰的產業、企業或重污染型企業等,為后繼招商引資帶來麻煩,通過這種把關一方面可以有選擇地確保本區域內的經濟布局合理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這些措施制度化,廣泛宣傳,制造出本地區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的良好信譽,如同無形中貼上了外部認可的免檢產品商標一樣,形成吸引本地區落戶企業的無形資產和良好的商譽。
(三)對于招商引資成功的項目到實際運營階段的各種運作協調。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各地區偏重于開始階段的意向性洽談,淡于后繼服務,嚴重缺乏跟蹤、監督落實的職能和部門,使從意向性條約合同到實際運作落戶延時較長,甚至到意向企業最終流失,最終導致前功盡棄,力爭將爭取到的每一個項目都運作成功,確保運作成功率。
(四)為各縣區根據本地的特色推薦招商引資的方向和企業。如邳州、新沂兩地地理分布在東隴海沿線,緊靠鐵道線,擁有鐵路、高速公路以及水運等交通便利,如此便捷的交通首先可以吸引那些產品需要利用隴海線運輸的企業到本地區興辦企業或終極產品裝配工廠,此舉可以為企業節約可觀的運費支出降低成本,最終提高產品競爭力。地處內部的豐縣農產品豐富,可以吸引大型果汁生產企業,或成為這些企業的產品原料基地。賈汪、銅山兩地近鄰市區,應積極接收市區經濟的輻射,積極投資擴建電力企業。
(五)有規劃的發展經濟,有計劃的對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予以幫助和扶持。合理規劃全市企業和產業的布局及發展,有計劃地將一些不適合在市區發展的企業或更適合在某些縣區發展的企業,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給與企業最大優惠,部分或全部搬遷到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睢寧、豐縣等地,此舉既可以為市區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又可以幫助和扶持經濟基礎薄弱地區,搞好規劃協調,走共同發展之路。
(六)協調搞好落戶企業的各種后繼服務工作。如今,中央又把經濟發展戰略轉向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市沒有機會享受到國家優先發展部分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利的地理位置使徐州一再錯失享受國家優先發展的優惠政策機會,造成許多外來投資企業不愿意繼續追加投資,或在企業有所發展后,積極準備向國家政策扶持地區搬遷,這些情況都是持續發展本地區稅收經濟的不穩定因素。積極創造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各種條件,充分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條件,切實搞好落戶本地企業的各種后繼服務工作和軟環境建設,以誠信和優質的軟硬環境來挽留和吸引企業,最終才能使本地區形成更多得地方財力,投資環境建設,從而形成良好的經濟發展之路。
從近兩年,以及對**年稅收收入的預測,僅徐州市國稅稅收逐年增收均在10億元以上,財力增收幅度遠高于經濟發展速度和政府預期值,說明徐州市經濟發展已經開始走向了良性循環,具備了超越常規發展的條件,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縣區經濟,為提升徐州整體綜合經濟實力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組工四種眼光學習心得
- 下一篇:國稅精細化管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