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資高地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8 02:05:00

導語:日資高地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資高地調研報告

近年來,開放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促使國際資本、國際產業紛紛向長江三角洲集聚,**成為外商投資、特別是日商投資的一大熱點。隨著對日招商的不斷深入,日商在**的投資活動高潮迭起,“日資高地”已在**逐步凸現。為了解“日資高地”的現狀,促進日資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們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對在錫日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趨勢進行了一次調研。

一、“日資高地”的形成

統計數據表明,**年**市完成合同外資68.3億美元,其中合同利用日資9.9億美元,同比增長135.8%,占同期日本對中國大陸投資總量的1/6,占全省利用日資的50%,并首次超過了中國日資最集中的大連。截至**年10月,全市累計批準日資企業740家,合同外資29.2億美元,分別占全市外資總量的10.2%和12.2%。以日資投資最密集的**新區而言,截止到**年10月,在新區開辦的日資企業有110家,占全市日資企業的15%,投資總額占全市日資的70%以上。僅僅幾年功夫,**就成了全國聞名的“日資高地”,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利益的驅使。近幾年,受日本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半數以上的日本大企業被迫將生產線遷至海外。而中國更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更廣闊的市場,又使許多外遷的日本企業撤離或放棄選擇東南亞,繼而進軍中國。與此同時,隨著香港經濟的低迷,上海經濟的崛起,日企在華投資重心逐漸從南部沿海轉移到長江三角洲。目前,華東接受的日商直接投資占日本對華總投資的56%。

如果說日商選擇華東是出于對商業利潤的追逐,純屬“商投”行為,那么選擇**卻有“情投”的因素。長三角地區城市林立,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地價和人力資源價格,**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是2000年以來,**市政府審時度勢,以對日招商為重點,實施與周邊城市錯位競爭的戰略,從而搶占了先機。一方面,**與日本之間深厚的人文淵源成為“情投”的紅線。中日友誼林、中日友好城市等活動,無形中增加了**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政府通過“**旅情”赴日招商活動等形式加大招商力度,通過“一站式”服務等方式積極創造有利的投資軟環境,讓日商感到了方便,看到了實惠,增強了信心。

政府的投資導向和積極參與,使**成為日商“情投”與“商投”的最佳結合點。2000年以后,日資大規模進入**,日企數量增加了一倍,日資年平均增幅高達68%,“日資高地”初現規模。

二、在錫日資企業的主要特點

截至**年10月,在已辦理稅務登記的日資企業390戶,占全市外企總數的14.94%。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日商在**的投資呈現出以下特點:

1、國際大公司投資勢頭強勁。

目前,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住友、丸紅、日立、松下、索尼、東芝、夏普等25家日本公司在**興辦了60多個項目,占500強企業在錫投資項目總數的一半以上,同時也占據了日本企業在錫投資總量的1/3以上。許多日本人感慨,在日本本土都很難找到日資大公司密集度這么高的投資區。

2、投資項目規模大。

在我局登記的日企中,投資總額3000萬美元以上的12家,1000萬美元以上的53家,500萬美元以上的35家。在新區,日資投資額度增長最快,大項目紛紛入駐。目前超過6000萬美元的就有9個,其中8個項目成立于2000年以后,普利司通、松下電池的投資額分別達到9900萬美元和9000萬美元。

3、產品科技含量高。

在錫日資企業中,95%以上從事制造業,其中以紡織服裝、化學塑料、信息產業為主。他們的產品科技含量普遍較高,有的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如松下的冷機、電池,索尼的筆記本電腦、背投,尼康的相機等。高新技術企業已占到日資企業總量的70%。目前,信息記錄產品、液晶顯示器、高性能新能源、電子元器件四大生產基地已在**初步形成。

4、經營效益與全市外企平均水平相當

表一**年全市外資企業經營效益情況表(略)

全市390戶日資企業中,276戶已開業,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其中147戶盈利,實現利潤8.43億元。日資企業的各項指標均占全市外企總數的13%左右。由于新企業較多,并有相當一部分正處于籌建階段,因此日資企業的開業面較低,與全市平均水平相差近8個百分點;已開業日資企業中,半數以上實現盈利,與全市平均水平相比,盈利面略高、銷售利潤率偏低,但差距甚小。在全市日企最集中的新區,日企盈利面僅44%,低于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僅為11%。主要原因是,虧損企業多處于開業初期,廢品率高、開辦費用大、產量及銷售額小。

當年全市銷售前十名的外資企業中,日資企業占兩席:夏普和索尼分別以16億元、9.68億元的銷售業績名列第四名和第七名;僅此兩家的銷售額就占日企銷售總額的近四分之一。因此,從全市整體情況來看,日資企業開業面較小,銷售和盈利水平基本與其他外資企業持平,大企業的影響舉足輕重。

5、稅收貢獻偏低。

**年,我市日資企業上繳國稅機關稅款共計3.5億元,占全市國稅涉外稅收的9.39%,與其他經濟指標在全市13%的比重相去甚遠。日資企業的總體稅負為3.21%,而全市外企平均稅負為4.52%。

表二**年全市外資企業稅款入庫情況(略)

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錫日資企業主要從事加工貿易,平均出口比重超過50%。在**年銷售收入前十名的日資企業中,有8戶從事進料加工業務。采用“免抵退”的出口退稅方法后,日資企業繳納的增值稅較少,稅負僅為2.29%,明顯低于其他外企。

今年以來,隨著更多的企業逐漸步入正軌,日資企業的稅款貢獻率有所上升:1-10月繳納增值稅、所得稅合計3.3億元,占全市國稅涉外稅收收入的比重上升到10.2%。

三、日商投資的發展趨勢

經過幾年的運作,在錫日資企業的規模和效益已初步顯現。與此同時,日企的投資觀念和戰略正在發生變化:

1、中國由“工廠”向“市場”轉變。

以往,日商對中國的定位主要是生產加工基地,投資項目也多為“兩頭在外”的加工工廠,產品以出口為主。然而近兩年來,日企對中國的認識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他們逐漸意識到,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才是最大的利益來源。中國在日企眼中已從“工廠”迅速升值成為“市場”。以索尼為例,開業僅一年的**索尼公司銷售業績雄踞**年全市外資企業銷售第七名,當年實現利潤7820萬元。與其他日企不同的是,該公司來自中國國內市場的銷售收入達7億元,占其銷售總額的七成。目前索尼在**新區已購買33萬平方米的土地,分幾期投資,并在不斷增資。

2、在錫日企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

一是開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多。在錫日資企業中,七成是高新技術企業。**年銷售前十名的日資企業中有6戶享受“雙高”企業優惠政策;二是新技術的運用更加廣泛。**年全市有37戶日資企業向境外支付(計提)技術使用費,總金額接近17億日元,占全市外企支付總額的30%,這一比例是相當高的。**年上半年,僅索尼公司一家就計提特許權使用費近8000萬元,繳納預提所得稅近800萬元。三是企業研發力量逐漸形成。**所在的長三角地區人才豐富,薪水又較日本低很多,因此已有企業有意將研發部搬至**。

3、企業經營方式由“中日合資”向“日本獨資”轉變。

先期在錫成立的日資企業中,七成以上是合資企業。2000年以來,為完全掌握企業的控制權、獨享其經濟利益,日商(特別是大公司)直接投資的獨資企業數目迅速上升。據統計,在錫投資總額超過6000萬美元的10家日資企業中有8家采用獨資經營的方式。到**年底,**日資企業中合資企業占55%,獨資企業的比重已上升到42%,遠遠高于全市獨資企業占外企總數32%的比例。目前,全市外資企業中有1/4是日本獨資企業;在日企銷售排行榜中,獨資企業更是獨占鰲頭,其影響不可小覷。

4、由“單項目一次投資”向“多項目多次投資”轉變。

越來越多的日資企業認為本企業的經營業績或發展趨勢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增資擴股、新辦項目的企業越來越多。2000年以來,全市有44家日資企業增資,增資金額合計超過1億美元,戶均增資比例達55%;有4家企業分別增資2次,其中2家公司的增資比例超過100%。跨國大集團在單個企業開辦成功的基礎上,注重在產業的上下游配套和橫向延伸上投資,形成了“葡萄串效應”:如丸紅公司在**先后投資建辦11個項目,松下集團設立了3家公司,住友商事集團開辦了2家生產性企業、1家綜合物流公司,還開發了華友工業園。

四、體會和建議

綜上所述,**利用日資的成效顯著、日資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然而,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進一步完善**的投資環境,更好地凸現“日資高地”的優勢,全面發揮日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應是今后的主要目標。為此,我們建議:

1、在環境建設上,要做到投資環境與生活環境并重

良好的環境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必要條件。作為“日資高地”,為日企發展創造一流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針對日商投資的需要,應特別注重在以下兩方面加快建設:

一是營造透明的行政環境。與其他國家的投資者相比,日商似乎對政策更敏感、對行政環境的透明度要求也更高。盡管**政府各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一些日企對此仍頗有微詞。結合服務型政府的創建,各機關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為日企提供透明的政策、辦事標準和程序。二是

營造便利的生活環境。

目前來**生活的日本人越來越多,與其他城市相比,**的生活環境與文化氛圍卻略顯不足。如在大連,街頭的日本料理店隨處可見,日語的運用極為普遍。在蘇州新區,有一條日本街,六、七十家日本酒吧和餐廳在此營業;有的酒店甚至專門從日本請來雇員來接待日本商人。而在**,可供外國人居住的公寓太少,日式餐廳也不多,很多日本人在飲食起居、子女上學、文化娛樂等方面都感到了明顯的不便。因此從長遠來看,有必要建設一批日本工業園區,設立日語國際學校,創建日本風情街,培養和引進日語人才,要讓日商感覺到“生活在**就好像生活在日本”,為日資大量進入**創造更好的條件。

2、在項目管理上,要做到招商環節和后續環節并重

引進外資的根本目的在于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要進一步提升日資利用的效益和質量,必須“雙管齊下”:

一是完善招商環節的管理。

招商是項目管理的首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以往我們往往注重引進外資的數量,而忽視對外資項目的質量要求和經營趨勢分析。如從長計議,招商引資不應是“多多益善”、“來者不拒”,而是要根據**城市定位、產業布局的需要,盡可能選擇污染小、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在“日資高地”聲名鵲起、日商投資絡繹不絕的情況下,把握好這一點尤為重要。

二是重視項目引進以后的后續管理與服務。

在調研中,一些企業反映:招商中推出的“一站式服務”,我們很歡迎,但這個服務局限于“前道”,企業來了以后,遇到問題就沒有“一站式服務”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對外資項目管理上的缺陷。因此,我們建議:

一方面,各級政府應把外企的運行效益和質量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加強對開業企業的有效監管,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把握企業的新動向,并進行積極引導和管理。

另一方面,應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作,建立科學的協調機制。通過“外向型經濟聯席會議”制度或“日資企業快速聯系綠色通道”等形式,完善各綜合部門的聯絡制度,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定期交流企業在生產運行中的信息動態、集中解決需各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通過各部門聯動來提高對日資企業的整體管理質量,應該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稅收征管上,要做到優化服務與加強管理并重

一是優化納稅服務,為日資企業的投資活動提供方便。

對于我們國稅機關來說,一是要加大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除了面上的宣傳外,還要針對日企普遍關心的政策問題舉辦專題、專場或現場咨詢活動;二是要加快優惠政策的兌現速度。根據日資企業經營特點,幫助他們及時享受“雙高企業”、“出口型企業”、“先進技術企業”、再投資退稅等優惠政策,盡可能加快出口退稅的辦理進度;三是要有針對性地了解日資企業的服務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

二是加強國際稅收管理,充分體現日資企業的投資效益。

從這次調研情況來看,盡管日企盈利面過半,但經濟效益并不明顯、稅收貢獻偏低,部分企業虧損還相當嚴重。據統計,累計虧損前三名的日企虧損合計數超過3億元,占全市外企虧損總額的1/4。虧損企業中不乏跨國大公司的投資項目;在已增資的日企中有近10家企業當年是虧損的;更有一些企業屬于“長虧不倒”戶。究其原因,避稅是一大因素。鑒于此,日資企業成為反避稅的重點之一。在我局進行反避稅調查的外資企業中,40%是日資企業,其中15戶已查明有避稅事實。避稅使大量利潤和稅款流向境外,給國家財政和中方投資者造成了損失。

因此,對日資企業,稅務機關不僅要重視日常征管,還要加強國際稅收管理;不僅要對其境外費用實施全方位監控,更要全面加大反避稅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日資企業真實體現其經濟效益,提高財政貢獻率,維護國家的稅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