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先進性報告
時間:2022-09-18 04:16:00
導語:農村黨員先進性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共有12個鄉鎮場,64個行政村,61個行政村黨支部,3個行政村黨總支,農村黨小組472個,農村黨員4100余名。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一家一戶分散的生產經營方式對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設置和黨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細胞”和“前哨陣地”的農村黨小組,長期以來單純按行政區域分塊設置,同一黨小組的黨員由于所從事行業不同,過組織生活時黨員間缺乏共同興趣和相互交流,組織活動流于形式、走過場、與經濟發展結合不緊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黨員的"雙帶"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為進一步激發農村黨組織活力,實現農村黨員的優化組合,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近年來我們結合農村黨員從業特點,按照“作用類同、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有利于發揮黨員作用”的總體要求,在全縣大力推行了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對接與良性互動。
一、近期我縣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部署和進展情況
一是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深化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我縣于9月2日在新篁鄉召開了全縣深化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現場會,以新篁鄉的典型做法為學習榜樣,進一步研究探討工作的下步開展。要求各鄉鎮(場)黨委(總支)高度重視新時期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重要性,以深化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為抓手,突破傳統不合時宜的工作模式。從時間、精力和財力上繼續加大投入,認真組織已設置黨小組有效開展活動,真正發揮作用;繼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更有效的設置模式。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防止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流于形式。為進一步掌握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實際情況,縣委組織部對各鄉鎮(場)落實該項工作的情況進行了重新調查摸底,設計并下發了《**縣新設置農村黨小組及所屬黨員基本情況摸底表》,切實掌握新設置黨小組、所屬黨員及從事行業和相關產業基地等基本情況。同時,縣委組織部根據摸底掌握的情況將深入農村第一線進行逐一督查和指導,要求各地努力做到設置改革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認真探尋有效的活動載體,切實使新設置黨小組“火”起來、黨員“動”起來。
三是突出實際成效,重新整合新設置黨小組。針對少數鄉鎮農村黨小組設置不合理的現象,縣委組織部在調研的基礎上,及時予以指導,對難以發揮作用、“徒有虛名”的黨小組以及重復設置過多的黨小組進行合理“整編”。通過整合和合理重組,目前我縣新設置農村黨小組由原來的126個精減為93個。如龍門畈鄉原設置了6個外出務工黨小組,數量雖多但真正發揮作用的外出務工黨小組不多,這與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初衷有所背離。為此,該鄉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摒棄了一味追求數量的觀念,注重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質量。在認真摸底和考量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外出務工黨小組設置格局,將原來的6個精減為2個——駐浙江慈溪和廣東東莞外出務工黨小組,大大方便了上級黨組織對該黨小組的指導和幫扶工作,有利于真正發揮起駐地黨員帶領當地務工人員共同創業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是找準與其他活動開展的結合點,形成長效互動的工作機制。農村行業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與開展農村“三培兩帶”、“三級聯創”、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的深化開展并取得實效需要有機結合其他活動的開展,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努力找準各項活動之間的相同點和互動點。
一、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針對當前農村黨員從業的流動性、多樣性、分散性等特點,我們本著有利于發揮黨員專長、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的原則,突出“三個依托”設置農村黨小組,找準了黨員事業的凝聚點和作用發揮的“興奮點”,為農村黨員“雙帶”致富構筑了新的平臺。
一是依托行業設置黨小組。當前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速,葛、豬、菜、油茶等主導產業規模日益壯大,毛竹、藥材、養殖等行業空前發展。為更好地把農村黨建工作和農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使黨員的先進性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得以充分體現,我們著力在部分行業規模大、產業優勢凸顯的地方設置了各種類型的行業黨小組。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設置進度、劃分形式、行業黨小組稱謂等方面不搞一刀切。如我縣葛源鎮依托葛根種植、礦產品開采兩大主導產業,在部分村重點設置這兩類行業黨小組;姚家鄉則立足本鄉煤炭、運輸行業優勢,設置了部分煤炭、運輸行業黨小組;此外,種植葡萄規模達50多畝的龍門畈鄉錢家村設置了葡萄種植黨小組;黃瓜種植面積達200余畝的司鋪鄉劉家村主設了黃瓜種植黨小組;毛竹低改面積達2000多畝的山黃林場設置了毛竹行業黨小組等等。在行業黨小組的設置形式上,我們還特別注意處理好近期與長期的關系。當農村行業黨小組設置并運行一定時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至一定規模后,積極鼓勵和扶持成立各種行業協會,并在協會的基礎上成立黨小組,使黨小組與協會、協會與農戶實現了互動雙贏。
二是依托示范基地設置黨小組。在開展“三培兩帶”活動中,由黨員干部領辦、創辦各類黨員電教示范基地、黨員“雙帶”示范基地,在符合條件的示范基地新設置了54個黨小組,并建立健全了以示范、引導、幫扶為主要內容的“基地+黨小組+黨員+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了基地黨小組在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戰斗堡壘作用。截止目前,在葛業基地黨小組的帶動下,全縣已發展葛根種植面積4.5萬畝,培植種葛專業戶7520家。新篁鄉油茶基地黨小組在黨員的運作下,有效帶動1703戶農民種植油茶,面積達4.3萬畝,預計年產油茶80萬斤,人均增收250余元;該鄉藥材基地黨小組依托原有的620畝良種藥材基地,充分發揮黨員的幫帶作用,現已輻射農戶186戶,新增藥材種植面積達1680畝。
三是依托功能作用設置黨小組。在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行業特色不明顯的地方,我們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按照作用類同、功能相近、分類管理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設置了部分功能性黨小組。如蓮荷鄉從維護社會穩定、有效調解百姓糾紛的功能出發,充分發揮老黨員的余熱,設置了老年人黨小組;青板鄉金雞村、薛家村根據本地實際需要,相應地設置了自來水維護黨小組和水利維修黨小組;山黃林場山高林茂,火災一旦發生后果不堪想象,為進一步加強管理防患于未然,該場早田分場設置了防火及護林黨小組;為保護好閩、浙、贛(皖)革命舊址群,葛源鎮楓林村設置了革命舊址群保護黨小組,等等。
同時,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服務工作機制,使新設置黨小組有效開展活動,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是建立健全“三個一”制度,要求各鄉鎮場黨委(總支)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小組活動開展情況調度會,村黨支部每月召開一次黨小組組長會議,新設置黨小組每月開展活動至少一次以上。二是建立健全黨小組指導員制度,要求上級黨組織指派至少一名具有一定業務能力的農技員及有關技術人員或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掛點服務于新設置黨小組,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促使新設置黨小組積極有效開展活動。三是建立健全“小額信貸”服務制度,切實解決行業黨小組及黨員有項目、無資金的難題。四是建立健全黨員電教進黨小組、進示范基地制度。通過在行業示范基地上配備黨員電教設備,建立基地電教播放點,方便行業黨小組黨員集中觀看有關電教片和觀后組織黨員到示范基地進行現場實踐和指導,增進黨員對實用技術理論的感性認識。
三、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農村基層黨小組創新設置改革工作并非十分順利,遇到不少問題和難題。
一是農村黨員年齡普遍偏大,45歲以上的占農村黨員總數的62.76%,其中60歲以上的占33.49%。這些黨員大多數創業激情不高,創新意識不強,而且“能人”黨員非常缺乏,他們難以在行業黨小組這個新舞臺上真正充當起“雙帶”先鋒。二是部分單位在行業黨小組設置形式上簡單劃一,一味求大求全,沒有突出本地的產業優勢和特色,甚至在設置形式和數量上村村雷同,沒有因地制宜,導致行業黨小組在引導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中難以真正發揮作用。三是新黨小組設置以后,上級黨組織的跟進管理和服務相對滯后,致使部分行業黨小組制度化管理不到位,黨小組活動沒有及時有效地開展起來。四是活動內容和形式上,偏重于行業實用知識的學習、培訓和交流,黨的方針、政策等理論學習則相對偏少,長此以往會使黨員黨性觀念有所淡化。五是新設的行業黨小組存在著潛在的不穩定性。由于各地產業結構調整相對頻繁,黨員從事的行業變數較大,在一定程度上,行業黨小組的設置存在著“計劃沒有變化快”的矛盾。六是新設置黨小組開展活動時存在經費難的問題,資金缺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設置黨小組的有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