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產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11:07:00
導語:開發區產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是**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開發區作為國家級開發區,在全市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增長級的重要地位,面臨著拓展新的產業發展空間和提升總體功能的首要任務。本文綜合分析開發區產業發展的總體條件,明確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提出產業發展重點,為我區的產業招商提供參考依據。
一、產業現狀
目前,開發區具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家,其中高新技術20家,已經形成以食品、醫藥、機械制造為主,化工、電子、紡織為補充的產業結構。2006年,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1億元,其中,食品、醫藥、機械制造行業分別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為46.2%(包括如意集團的25.9億元)、19.3%和12%,合計占比77.5%。化工、電子、紡織行業所占比重分別為7.4%、5.7%和4%。以上六大行業占開發區產值比重達到95.7%。
1、從產業規模看:
過50億的產業一個,為食品產業93億元(其中益海糧油58億);過20億的產業2個,為醫藥38.8億元,機械制造24億元;過10億元的產業2個,為化工17.2億元,電子11.4億元。
2、從龍頭企業看:
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企業2家,分別為益海糧油(58億元)、如意集團(25.9億元);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3家,為恒瑞集團(15.8億元)、康緣制藥(12.6億元)、東方集裝箱(17.4億元);年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企業2家,為益海油化(5億元)、豪森制藥(8.1億元)。
3、從產業水平看:
①食品工業。食品制造業是開發區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在全市工業也有突出的地位。食品加工行業的如意食品是**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益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大豆深加工以及豆粕、油脂等相關貿易,日加工大豆能力達6000噸。以味之素冷凍、雅瑪珂紫菜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食品企業也在迅速做強優大,加快了海洋食品深加工。
②醫藥行業。**是江蘇省重要醫藥工業基地,開發區的醫藥工業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開發區醫藥工業以恒瑞集團、中金醫藥包裝、豪森制藥、千櫻醫療設備、康緣制藥等骨干生產性企業為主體,重點發展中西藥制劑、化學原料藥、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等醫藥工業及其配套產品,醫藥研發領域正在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創新體系,部分新藥研發水平和產業化能力在國內居領先地位,恒瑞集團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即將上市,豪森制藥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康緣藥業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開發區醫藥產業已經在國家級新醫藥產業基地內形成規模經濟和產業集聚效應。
③機械工業。主要集中以集裝箱為主的金屬制品行業。包括東方國際集裝箱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其中東方國際集裝箱有限責任公司為江蘇省4家集裝箱生產企業中生產能力最強的企業,在全國集裝箱企業中位于前列。開發區內還有以江河集團、北方變速器、天田工具等為代表的機械企業。
④化學工業。化學工業為我區傳統產業,羅蓋特(中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由世界最大的山梨醇生產商法國羅蓋特兄弟有限公司獨資舉辦,主營Vc級、藥典級、日化級山梨醇的生產和銷售,已建成投產的年產13.5萬噸液態山梨醇和年產2.5萬噸粉末山梨醇,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影響力,另外還有三吉利化工、益海油化等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的公司。
⑤紡織工業。開發區內的紡織主要是化纖紡織,以杜鐘氨綸、甲乙(**)粘膠公司為代表性企業。和美國杜邦公司合資的杜鐘氨綸公司,是國家經貿委公布的全國512戶重點企業之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生產的新型功能性纖維在全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生產能力達到年產7000噸氨綸絲,目前是國內排名前列的氨綸生產基地。
⑥電子工業。以華威電子集團公司、升德升(**)電子有限公司、杰瑞電子為代表的電子元件及組件制造行業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華威電子集團公司信息產業部定點生產集成電路封裝用環氧模塑料的骨干企業,年生產能力12000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左右。華威電子集團公司的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環氧模塑料研發基地。升德升(**)電子有限公司由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德國大陸公司和日清株式會社共同投資創立,主要生產汽車ABS輪速傳感器,年產達1500萬件,被商務部和國家認定為江蘇省8個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之一。
4、從在建項目看:
目前,我區在建及擬建153個項目,除園區開發項目8個(總投資45.7億元)外,按投資額排序為:
汽車零部件項目2個,總投資30億元;
機械加工項目26個,總投資28.3億元;
紡織項目14個,總投資26.3億元;
輕工(包括包裝、紙品、木業)23個,總投資25.1億元;
新能源項目3個,總投資22.7億元;
服務業項目9個(不含物流)19.3億元;
新材料項目5個,總投資17.2億元;
物流項目2個,總投資15.6億元;
食品項目9個,總投資13.6億元;
化工項目12個,總投資11.3億元;
電子項目13個,總投資10.9億元;
醫藥項目6個,總投資8.66億元;
其余為建材、礦產加工等。
根據以上項目可以看出,我區傳統的食品、紡織、化工、電子等產業得到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呈現穩步發展態勢,汽車、集裝箱配件等臨港型機械產業取得重要進展,物流產業取得零的突破。
二、存在不足
目前,我區工業以及服務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在全市經濟中的份額也越來越大。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特色骨干產業規模效益還不夠明顯,帶動作用還不高。二是工業企業規模不夠大,核心競爭力不強,單打獨斗的現象比較明顯,沒有形成產業鏈。三是第三產業發展明顯滯后,尚處于起步階段。
三、產業選擇
在專題研究**建設與發展的省委常委會上,李書記要求**“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有競爭力的產業支柱,迅速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產業層次,使**成為我省新的臨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應該說,這次會議給予了**產業發展極其準確的定位,同時我市的產業布局隨著東部濱海城區的建設已經逐步明朗,我區招商引資形勢出現新的變化,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平臺建設逐步深入,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我區的傳統產業將繼續得到加強,臨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將取得飛速發展,目前我區的產業結構正處于重大調整的初期。根據省、市的產業定位以及開發區項目情況,我區具體產業選擇為(由于板橋工業園已事實上成為我區招商引資的一個載體,故放在開發區一并考慮):
總體思路:按照“一主導三新型二促進”的產業定位和布局,著力打造四大產業集群:一是順應國家產業導向,大力發展以基礎原材料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為主的臨港產業集群。二是立足現有較好基礎,大力發展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三是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發展以食品加工、機電組裝、紡織服裝為主的高附加值出口加工產業集群。四是適時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以保稅物流、第三方物流為主的物流產業集群。
產業重點:
1、臨港產業發展重點:
⑴基礎原材料產業重點發展①石化產業,我市正在爭取成為石油中轉基地及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油氣管網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以及LNG項目等,同時我區的化工行業基礎比較好,臨港和土地資源優勢具備了發展石化行業的條件,積極招引能夠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適應國內市場需要的石化工業項目在我區落戶,是我區實現石化產業迅速發展的突破口。應重點招引煉油及大型乙烯中下游產業、鹽化工、海洋化工等戰略產業。
②特種鋼產業,加快發展特殊鋼、優質鋼,增強精整處理能力是我省“十一五”鋼鐵工業調整和發展專項規劃所要求的,我區應依托區位優勢,立足汽車、船舶、家電、電力設備、油氣輸送、集裝箱制造和工程機械行業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力爭使特殊鋼、優質鋼產業有所突破。
基礎原材料產業適宜在板橋工業園或徐圩組團選址。
⑵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①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業,目前我區有北方變速器、升德升ABS傳感器、半掛車等汽車零部件企業,青年汽車項目即將建設,發展汽車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近期抓好變速器的增資擴股,青年汽車整車生產項目的爭取等,引進發展具有市場需求潛力的高新技術零部件產品,如汽車電子產品等。同時抓住國內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勢頭,引進戰略投資者,特別是鼓勵引進大型公司和著名品牌的企業進入建立以出口為主的汽車項目,把我區建成我國重要的汽車出口基地。
②船舶修造業。目前全國許多臨港城市都將船舶工業作為重點產業培育。但是**市船舶工業及相關機械工業基礎薄弱,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技術和資金支撐,考慮到**市的港口優勢和長江三角洲機械制造優勢,應將該產業作為潛在產業來培育。開發區發展的重點是培育船舶修造的配套條件,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造船項目,從船舶修造起步,逐步向船舶制造發展。船舶修造業適宜在板橋工業園或徐圩組團選址。
③港口相關設備制造業,以集裝箱制造產業為主導,通過引進和整合現有企業,增強以規模化為基礎的競爭優勢;實現集裝箱產品多樣化,積極開發生產冷藏集裝箱、特種集裝箱等多種產品,不斷提升系列化水平和產品檔次;積極拓展從零部件生產到維修服務在內的集裝箱產業鏈,以大型企業和主產業為龍頭,吸引集裝箱木地板公司、鋼管公司、方角廠等相關配套企業落戶,形成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集裝箱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引進物流裝卸、運輸設備、倉儲自動化運輸設備等港口機械及其零部件等產業。
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
⑴新醫藥產業:在我區有較好的基礎,但存在缺乏大型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應重點培育和引進大型醫藥集團,研發模式實現向“仿創結合”的轉變;提高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研發創新體系,建成區域性的公共研發平臺、醫藥產業服務體系;形成研發、生產和服務相配套的醫藥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以化學合成藥、現代中成藥、生物及海洋醫藥、新型醫療器械和醫藥包裝材料等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格局,建成“國內知名、地區領先”的新醫藥產業基地。
⑵新能源產業:①風電設備制造產業,以連眾風力葉片、重山塔架為基礎,按照“葉片先行、發展總裝、完善配套”的思路,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引進風電總裝項目,形成較為完備的風力發電產業鏈。②太陽能利用產業,以SPJ、陽光晶源、太陽雨為龍頭,進一步整合并延伸太陽能的上、下游產業,建立完整、閉合的太陽能利用產業鏈。
⑶新材料產業:①化工新材料,目前我區化工新材料企業有9家,羅蓋特山梨醇、三吉利苯二酚、益海油化脂肪酸等在國內具有較高占有率,神鷹碳纖維國內獨家生產,我區的化工新材料行業重點提升現有水平,配套發展相關產業,形成上、中、下游關聯產品集群。②硅材料產業,我市以硅資源加工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已經形成規模,但以硅資源加工為主產品多為原材料類型,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相對較低。產品缺少深加工,產業鏈有待延伸。在我市硅材料產業鏈中,我區重點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多晶硅、單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
3、出口加工業發展重點
食品加工、機電組裝、紡織服裝是我區目前具有較好基礎的產業,食品行業中如意集團、味之素、雅瑪珂紫菜、有利食品以及在(擬)建的正旺食品、眾旺食品等企業年出口都在千萬美元以上;機電組裝行業中連利水表、中信重機、雷德曼精密機械以及在(擬)建的連通管業、中亞金屬、康特威機械等在我區業具有一定地位;紡織服裝行業中的艾業無紡布、宇研鞋業以及在(擬)建的連順紡織等紡織工業園中企業發展具有很大潛力。
下一步出口加工業的發展,應進一步發揮原材料資源優勢、區位及低成本的比較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機電組裝、紡織服裝等產業。
4、物流產業發展重點
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必然要以現代物流配送體系作為支撐和依托,需要相應加快發展物流產業。同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也將增強開發區的總體功能和地位。
①保稅物流,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港口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我區加快發展保稅物流產業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疊加以后,保稅物流無疑將成為我區現代物流產業的重要支柱;
②第三方物流,以萬港物流園、中遠物流為重點,引進國際知名物流企業,以主要面向開發區內重點產業和服務于全市及輻射周邊地區企業,提供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代等貿易類服務。
四、幾點建議
1、搞好分項產業規劃,加強產業引導。對我區原有的產業布局規劃進行修訂,同時編制分項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我區詳細的鼓勵產業目錄。通過規劃的制定,分析背景、現狀、需求、發展趨勢等,研究確產業的發展思路、總體目標、發展重點、對策措施、扶持政策等,圍繞重點,找準空間,整合資源,減少重復,推動各項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在抓好各項規劃的同時,還應注意加強龍頭骨干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的實施。
2、制定產業助推政策,實施產業經營。主動扶持與培育支柱產業是開發區的一項重要職責。實施產業經營,并不是指政府直接實施投資,而是指開發區利用其自身的資源,搭建支柱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平臺,同時選擇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予以突破。助推政策應從鼓勵投資到鼓勵產業聚集的轉變。比如可以建立支柱產業的專項扶持基金,重點支持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的關鍵研發項目和產業化項目,扶持這些企業快速成長。
3、突出高新技術的發展。無論從省還是市都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展臨港產業放到同等地位考慮,臨港產業區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以布局裝備制造業、出口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另一方面,國家兩稅合一之后,企業所得稅優惠重點將由以區域優惠為主的格局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社會進步”的新稅收優惠格局。為此,我區必須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可仿照國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建設濱海高新區的模式,申請省科技廳和**市共同建設**高新區。
4、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指出:“選擇體制改革條件比較成熟的國家級開發區,設立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根據溫總理對我市新的定位,我區完全可以申請成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據了解,目前,廣州開發區正在積極申請。當然,我市正在爭取設立“海州灣新區”,并將新區作為國家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享受國家賦予的重大改革開放措施,我區申請成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可以作為備選方案。
- 上一篇:民營經濟分析會的講話
- 下一篇:民營自主創新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