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稅源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11:09:00
導語:民營經濟稅源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終保持著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特別是**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全民創業動員大會的召開,在鼓勵干部招商、方便群眾創業、支持企業發展、強化環境整治等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關于提高機關效能服務全民創業的意見》、《關于在全市開展“全民創業,奮力趕超”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關于建立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工作和服務體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更是迎來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春天,目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全市整體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增長級,成為我市擴大社會就業和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源泉,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年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268.44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0.9%,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首次成為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實現稅收27.6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52.5%,同樣成為全市稅收總量的半壁江山;到**年底,全市私營個體企業總數達到10.32萬戶,注冊資本總額達到262.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3%和71.9%,兩項指標增幅均列全省第一,為歷史最好發展水平。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是成長快,經濟總量迅速增大,貢獻份額日漸提高。**年,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中新增注冊私營企業、注冊資本增長加快,經濟總量迅速增大。累計全市私營個體企業數跨越10萬大關,達103197戶,同比增長21.3%。其中新增私營企業5098戶,同比增長62.1%;個體工商戶30181戶,同比增長37.8%。全市私營個體企業注冊資本總額262.96億元,同比增長71.9%。**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68.44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50.9%,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9.2%,高于全市GDP增速4.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5%,拉動全市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
二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年,我市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144.4萬元,同比增長24.3%。累計全市注冊資本過百萬元的私營企業2438戶,同比增長43.9%,注冊資金500-1000萬元的779家,同比增長70.1%,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432家,同比增長64.3%。私營工業占據了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促進全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591戶,比上年凈增130戶,占全部規模企業的70.5%;實現總產值206.27億元,同比增長38.4%;銷售收入197.72億元,同比增長42.2%;利潤總額9.16億元,同比增長46.6%;利稅總額20.8億元,同比增長40.7%。四項指標增長幅度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同類指標4.5、5.6、23.5和15.6個百分點。
三是民營企業活力顯現,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目前,全市民營企業擁有技術中心已占全市總數的70%,其中國家、省、市級技術中心占76%;民營企業設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占全市總數的50%。“十五”期間我市企業承擔的121個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309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中,恒瑞醫藥等13家上規模民營企業就分別承擔了85個和219個,均占全市承擔項目的70%以上。他們在承擔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轉化科技成果、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推進企業創業、建設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是經營領域逐漸拓寬,企業國際化意識日益增強。民營企業不僅開拓國內市場,而且努力挺進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國際交往的意識不斷增強,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市經濟的外向化程度,加快了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步伐。到**年底,全市共有民營外貿企業296戶,較去年底增加92戶,同比增長45.1%,民營外貿企業數量占全市全部外貿企業的68.0%。民營外貿企業全年實現出口總額59736萬美元,同比增長103.3%,占全市全部外貿企業總量的41.3%。
五是積極參與社會發展事業,社會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在我市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團體等各方面的積極引導下,通過組織開展爭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雙關愛、雙愛雙評”、“兩爭一樹”、“建設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涌現了一批受到全國省市表彰的先進民營企業和優秀建設者典型。**年,經層層推薦,我市民營企業(家)榮獲全國、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省勞動模范”、“省優秀民營企業”等省級以上稱號36個。**年,全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各類光彩事業、公益事業捐款1056萬元,比2005年凈增加500多萬元。
六是民間投資增勢強勁,主導地位已經確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顯著優化,進一步激發了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年,全社會民間投資完成278.47億元,增長41.0%,增幅高于全社會投資10.0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已達65.7%,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份額穩步上升,逐步確立了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對促進全市社會平穩、和諧發展的也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
1、促進了勞動力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的就業矛盾
現階段,我市民營企業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全市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達40.6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53.9%。其中私營企業從業人員29.34萬人,同比增長69.7%,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11.27萬人,同比增長23.8%。
2、民營經濟增加了稅收收入。**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7.66億元,占全市全部稅收的52.5%。私營個體經濟實現稅收10.81億元,同比增長52.1%。其中私營企業實現稅收7.24億元,同比增長61.0%,個體經營戶實現稅收3.57億元,同比增長36.9%。
3、帶動了城鄉居民的增收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元,其中人均經營凈收入為元,比上年增長了。全市農村私營個體企業有家,實現營業收入達億元,利潤億元,為全市農民增收、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做出了較大貢獻。
4、促進了全市工業化進程的加速
近年來,民營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全市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成為全市工業經濟領域的生力軍。**年民營經濟完成工業增加值110.1億元,增長19.8%,高于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增幅0.4個百分點。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促進全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5、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打工或創業,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提升,帶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年全社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投資額278.46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65.7%,比2005年提高4.7個百分點。
二、我市民營經濟稅源結構情況及特點
1、從行業分布看
表一2005-**年民營經濟分行業一覽表(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2005年**年
總收入民營經濟比重%總收入民營經濟比重%
合計15.719.0857.820.912.0157.5
第二產業5.773.4559.88.144.3953.9
采礦業0.270.1347.80.250.0934.7
制造業2.201.4164.02.411.3355.2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320.2164.30.750.4053.1
建筑業2.991.7157.44.742.5854.4
第三產業9.935.6256.612.767.6259.8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1.701.1165.32.741.8567.7
批發和零售業0.790.3645.20.800.3847.4
金融業0.840.2731.71.270.5946.2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0.370.1847.60.430.1739.8
住宿和餐飲業0.300.1963.20.390.2052.6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060.0237.00.190.0947.5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360.6951.21.940.9850.8
房地產業3.142.1067.14.112.9972.9
其他行業1.370.7051.00.890.3640.4
從表一可以看出,我市民營經濟地稅收入行業來源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的制造業、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這與全市總體稅收情況是相一致的。民營經濟2005年和**年在這四個行業中實現的稅收分別占當年民營經濟稅收的69.8%和72.8%,而全市經濟所占情況分別是63.8%和66.9%,均高出近6個百分點。
2、從稅種結構看
表二2005-**年民營經濟分稅種稅源情況一覽表(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2005年**年
總收入民營經濟占總收入的比重%占民營經濟的比重%總收入民營經濟占總收入的比重%占民營經濟的比重%
稅收收入合計15.719.0857.820.9012.0157.5
1、營業稅7.924.5657.650.311.336.8960.857.4
2、企業所得稅2.601.6864.518.52.891.8162.615.1
3、個人所得稅2.421.2551.813.82.881.3547.111.3
4、資源稅0.180.0635.20.70.190.0528.90.5
5、城建稅1.230.8165.68.91.650.8954.37.5
6、房產稅0.50.240.32.20.620.2236.21.9
7、印花稅0.250.1246.11.30.310.1340.41.1
8、土地使用稅0.160.1061.01.10.240.1251.51.0
9、土地增值稅0.390.2666.42.90.720.4967.44.1
10、車船稅0.050.0481.90.50.070.0565.30.4
從表二可以看出,我市地稅稅源主要集中在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城建稅上,這四個稅種的收入占了總收入的90.2%,民營經濟在這四個稅種上對全市總收入的貢獻為52.8%,對自身稅收總額的貢獻為91.4%。特別是營業稅,僅此一項就占了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年更是占到了全市稅收的60.8%和民營經濟稅收的57.4%。下面對營業稅的行業分布再進行分析。
表三2005-**年民營經濟營業稅分行業情況一覽表(億元)
指標名稱2005年**年
總收入民營經濟比重總收入民營經濟比重
合計7.924.5657.611.336.8960.8
1、交通運輸、倉儲業及郵政業1.060.7267.31.661.1669.6
2、建筑業2.511.3955.43.772.1256.2
3、金融業0.680.1927.40.990.4646.5
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0.360.1747.40.420.1639.7
5、住宿業0.060.0347.20.100.0437.6
6、餐飲業0.200.1470.10.230.1460.4
7、文化、體育與娛樂業0.050.0237.80.110.0548.7
8、租賃與商務服務業0.920.4953.01.230.6250.1
9、房地產業2.071.4268.72.812.1476.2
從表三可以看出,民營經濟營業稅的行業分布依然集中在房地產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年它們對全市營業稅的貢獻分別為18.9%、18.7%、10.2%,這與全市整體稅收的行業分布也是一致的。
3、從規模工業企業看
表四**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分地區情況一覽表
指標名稱民營企業戶數民營企業實現利稅(億元)
總戶數規模以上比重%利稅總額規模以上比重%
贛榆縣5881532620.232.6313
東海縣5711202119.801.9810
灌云縣5781041819.251.548
灌南縣573861519.912.1911
新浦區60012216.000.322
海州區55033616.330.493
連云區50030619.250.774
開發區60024417.250.694
到**年底,我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戶數已達591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71%;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06.2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5%;實現銷售收入197.7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3%;實現利稅總額20.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8%。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市民營工業企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經濟貢獻上都已占有半壁江山,但戶均利稅僅為352萬元,說明整體規模仍然還不夠大。同時從表四可以看出,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地區間分布不均衡,四縣發展狀況明顯好于市區。
4、從新增稅源情況看
表五2005-**年民營經濟新增稅源分布情況一覽表(單位:萬元)
制造業1503
其中:醫藥898
化工265
機械85
紡織46
其他209
房地產業14317
建筑業5659
批發和零售業245
交通運輸業7224
其他服務業367
合計29315
從表五可以看出,兩年來我市民營企業新增稅源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制造業。
6、從招商引資企業與本土企業稅收貢獻看
表六2005-**年招商引資企業與本土企業分行業稅源情況一覽表(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2005年**年
合計其中合計其中
本土企業招商引資企業本土企業招商引資企業
合計7.976.241.7312.019.032.98
1、制造業1.411.320.081.331.220.11
2、房地產業2.110.951.162.990.991.99
3、建筑業1.711.530.192.582.140.44
4、批發和零售業0.360.350.010.380.360.02
5、交通運輸業1.110.940.171.841.560.28
6、其他服務業1.271.150.122.902.750.15
從表六可以看出,稅收貢獻仍然由本地企業占主導地位,但外來招商引資企業對我市稅源經濟的貢獻也在逐年增加,并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和制造業。特別是房地產業,其稅收貢獻更是遠遠超過了本地企業。
三、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瓶頸和困難
從以上對我市民營經濟稅源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民營經濟在我市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并在GDP的比重和稅收總量等方面都已占我市經濟的半壁江山,但不可否認,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許多瓶頸和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營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盡管近年來連云港民營企業規模正在逐步壯大,民營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較而言規模仍然偏小,與全國、全省發達地區,甚至是蘇北其他四市橫向相比,仍然有著較大差距。雖然目前的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但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縮小現實差距。與蘇北四市相比,我市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缺乏大企業和優勢產業集群的支撐,全市的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和比重與全省和蘇北五市差距很大。(缺乏具體數據)
2、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從綜合評估角度看,我市民營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構成大致的百分數是:資源秉賦和投資拉動40分,市場網絡和營銷能力30分,企業綜合管理20分,科技投入和無形資產10分。也就是說,我市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還主要體現在資源秉賦和銷售能力上,而靠原始研發和科技創新應對市場的能力還不強。就我市科技投入最大的醫藥工業來說,用于研發的投入也僅占年銷售收入的5%左右,與國外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10%--20%的比例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其它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則不足1%。因此,我市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實現深度開發、延伸附加值、壯大產業規模的任務還很艱巨。具體表現在:
一是我市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和產品的技術含量仍然較低,大部分企業依然停留在資源粗加工的產業層面上,體現現代科技水平的新產品、新技術較少。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二是私營個體企業業主大多學歷不高,許多經營者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決策能力,追求目標短期化,沒有干大事業的氣魄,影響了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三是是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私營業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產權結構封閉、管理人才缺乏,管理程序不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既影響了企業信用的建立,也使企業經營起伏波動較大,更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四是多數企業未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職工整體素質不高,也制約了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很難談得上加快發展和做大做強。
3、傳統行業比重大,科技型企業少。目前連云港市民營經濟中優勢產業、行業與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大多數民營企業集中于房地產、商業貿易、餐飲娛樂、運輸修理、簡單加工等幾個領域,科技含量較低、市場占有率低,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而從事產品開發、高新技術、出口創匯的比較少。而浙江有60%以上的私營企業集中在制造業,紡織、服裝、皮制品、金屬制品等行業,其眾多產品在全國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產業帶。
4、稅源結構不盡合理,主體稅源不強,存量稅源對稅收的貢獻后勁不足。從前文的稅源結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市稅源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制造業,這與我市大開發、大建設、構建物流中心港的大局是相一致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房地產、建筑業等行業的稅收貢獻所占比重過高,大于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行業主體稅源,這種現狀不利于稅源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5、中小企業融資難,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融資難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民營企業一般大多為中小企業,許多企業成立時間短,財務管理不規范,信息透明度低,難以提供銀行認可的財務報表和經營業績以及有效抵押和擔保手續,獲得金融系統信貸支持的難度大。而在政策制定和資金運作中,政府關注和扶持的往往是牽引力較強的大企業,對分散、創稅能力較差的中小民營企業重視不夠。
6、用工短缺加劇,勞動力成本上升。隨著我市新開辦企業不斷增多,原有企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我市勞動力資源結構性短缺狀況凸現,許多企業反映難以招收到符合條件的技術工人、青壯年操作工。勞動力資源的短缺直接導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包括員工的實際工資增加,以及用工制度規范、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帶來的各項社會保險支出。
7、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經營環境不盡人意。對于我市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迅速站穩腳跟,除了自身需要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素質和增加應變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有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的,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持、管理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的民營企業就能夠逐步壯大、健康成長,就這個方面來說,各級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門任重而道遠。近幾年,連云港市大力整治投資發展軟環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但仍有一些難如人意的地方,機關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仍然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民營企業用地、戶口申報、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
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稅源經濟的幾點建議
實現連云港經濟跨越發展,加快連云港的小康進程,離不開占全市經濟總量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的有效支持,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增加民營企業稅收應著眼于長遠發展與當前發展相結合,以有利于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有利于提高民營企業發展層次、有利于帶動地方產業結構升級和培育地方競爭力為原則,加快擴大民營企業體量、豐富民營企業稅源;以企業承受能力、同等企業一致、周邊地區政策對等為準則,立足放開搞活、放水養魚的發展思路,制定落實民營企業稅收及產業政策,通過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來增加稅收,通過挖掘民營經濟潛在稅源來服務地區加快發展。
1.突出地方發展戰略目標,加快提升民營經濟規模和質量
目前我市依然處于工業化啟動加速階段,整體產業層次、素質較低,特別需要有大體量、高層次的民營經濟發揮牽引帶動作用。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根本戰略,制定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加快提升民營積極規模和質量。選擇一些重點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率先突破,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從局部到全部,從個體到整體,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勢。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區的“波及效應”和“擴散效應”,推進民營經濟的聚集化過程。要重點發展有傳統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服務業、信息產業、旅游業和高科技產業。要選擇已成為龍頭企業和支柱的大型企業、有發展潛力和填補產業空白的中小企業、外向型和科技型企業作為重點企業進行培植。要重點扶持已列為重點支持發展目錄的產品、出口創匯產品、高精尖技術產品和本地資源豐富的工業制成品等。
2.突出載體平臺建設,增創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空間
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這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必然選擇。要根據經濟、社會、自然資源等不同條件,科學制定和完善園區的發展規劃,強化特色、打造功能、相互配套推進園區體系建設,加快提升基礎設施的基礎承載力,營造產業優勢,增強競爭力,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園區,努力使園區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盡快形成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企業集群和特色產業板塊,努力增強聚集效應和產業優勢。
3、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抓好三個方面:一是積極落實各項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優惠政策:二是繼續加強和改進企業科技創新的項目管理工作。通過加強對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實施的指導,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建立健全項目庫。對照國家、省相關專項資金的扶持方向和申報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項目庫,拓寬渠道,為企業爭取資金搞好協調服務工作。
4、突出投資環境建設,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優越外部環境
環境優,發展快,環境差,發展慢,這是經很多地區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一要優化政策環境,盡快清理并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實民營企業本應享有的國民待遇,在政策上體現公平、公正和一視同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二要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強化服務意識,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優質服務。三要優化市場環境,建立一種自強、自律、誠信、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機制,為遵紀守法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成市場正當有序的競爭。四要優化法制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主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護力度,讓民營企業主能安心進行生產經營。
5、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民營經濟制約瓶頸
對民營企業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盡快壯大起來。在建設項目方面,除國防以外的建設項目,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建設。在生產經營用地方面,要讓民營企業參與競標。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對民營企業申請對外經營權、開展進出口業務、招商引資、對外投資,都應大力支持。在人才引進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兼職和承包技術項目,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除享受該企業的待遇外,國家給予其他企業的優惠政策,也應同樣享受。在稅收方面,對民營企業從事國家鼓勵的產業,以及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安排下崗職工就業,要給予稅收減免。
6、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要積極完善社會化擔保體系建設,為民營企業信貸提供擔保服務。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是民營企業獲得資金的主要來源,但是民營企業卻又很難得到貸款。從金融部門來看,目前國家的有關政策及金融法規在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方面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貸款審批、檢查手續復雜,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民營企業貸款需求分散、量小、時間急的特點。從民營企業來看,絕大多數處于創業期,信用差、抵押和擔保不足,金融部門為了規避信貸風險對民營企業貸款比較謹慎,甚至是拒貸。這樣,一方面銀行資金難找出路,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得不到必要的發展資金。**年,市政府出臺了《連云港市扶持擔保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進行了積極的扶持,今后,還應進一步完善管理舉措,推動擔保機構的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幫助擔保機構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互助作用,促進擔保業規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培育和促進我市金融市場的發展,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切實改變民營經濟融資方式單一,對銀行貸款依賴過重的狀況,吸引民間資金進入民營企業,有效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后勁。
7、加強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建服務體系。重點是培育建設核心層機構,機構性質、形式不限,核心機構將作為今后扶持的重點。二是抓好示范機構的培育和扶持。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思路,促成更多的社會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輔導、咨詢等各類服務。全年培育和扶持市級示范機構10家,省級示范機構3-4家。三是開展創業服務系列活動。繼續實施微小企業成長計劃,促進100個微小企業進規模。推進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開展“千企萬戶”創業幫扶工程,促進小企業成長。四是扎實抓好培訓工作。根據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制定培訓項目指南,擇適合的培訓內容及培訓方式,引導更多的培訓機構參與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全年各級各類培訓共1萬人次以上。五是抓好績效評價工作。制訂出臺《全市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工作績效評價辦法》,組織對相關服務機構業績的考評,以此作為項目扶持的依據。
8、突出人才培養,完善內部管理,鼓勵開拓創新
不少民營企業創業之初,依靠創始人英雄主義的精明和干練和經驗決策,實現了原始積累。但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戰略策劃和提升管理日漸迫切,民營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發展,重要的是要加強民營企業家的培訓,提高他們經營管理的素質。在企業的原始積累階段,民營企業重視物質資本包括資金、技術等的積累,而對于人力資源這一軟資本卻投入很少。而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轉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企業內控制度逐步做到規范、完整,有效提升企業的形象。
在開拓創新上,要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系,借助其科研力量合作開發項目;要積極購買專利技術,縮短技術開發周期,減少技術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參入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上一篇:民營科技調研報告
- 下一篇:企業和諧勞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