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文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11:23:00

導語:水晶文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晶文化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由于東海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水晶產業的發展,東海縣水晶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東海經濟重要支柱。水晶加工產業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安排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水晶產業尤其是工藝品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如種類一直維持在90年代初的狀況,水晶工藝品制造業大多還處于初級加工的階段,滿足于低收益,粗放式的生產模式。水晶制品集中在低檔首飾、眼鏡等附加值不高的品種上。而缺少高端的品牌產品的支撐,“水晶之都”這一金字招牌難展光彩。同時,市場無序競爭、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貧乏、文化內涵和藝術性缺失,這些已經成為水晶工藝品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軟肋。而產品的藝術價值不高、產品趨同帶來的無序競爭可能正是把水晶工藝品賣個石頭價的直接原因。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水晶工藝品的制作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藝術質量不高,粗制濫造居多等負面效應。無序競爭直接導致工藝品質量下降。

市場混亂的另一個原因是產品趨同,新產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異,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貨抵消。經營戶不在銷路上拓展市場,卻在門前搶生意、壓價錢,人為地把水晶賣成了石頭價。凡此種種,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缺少藝術個性和創新能力。

技術人員貧乏。我縣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工藝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也只是鳳毛麟角。本地技術人員缺乏,外地技術人員水平卻是“技術高的不出門,出門的技術低。”雕刻技師多為民間老藝人,作品難和時代接軌,缺少簡約設計和現代感。

種種問題的存在,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將很難實現東海縣政府提出的“把東海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水晶之都”的遠景目標。

為此建議:

1、政府應該進一步高度重視水晶產業的發展。

一要立例保護。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據水晶資源加工產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有針對性地出臺諸如《水晶礦產資源保護辦法》、《東海縣水晶工藝發展保護條例》等法規條例,以確立保護的重點、對象和方法,以及拓展工藝品市場的法律保證等,讓水晶工藝的生存、傳承與發展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和政策上的環境保障。二要納入政府的文化建設規劃內。可由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獎勵獲獎的工藝美術口創作人員、收購有價值的工藝美術品、培養工藝美術人才、開展工藝美術的宣傳與交流、給予大師月津貼。

2、理順水晶工藝美術行業管理體制。

建議在水晶工藝美術行業加大政府的主導力度,體現政府職能部門的權威性,可根據需要,設置專門的水晶藝術加工管理機構比如水晶管理局等。成立由縣宣傳部、文化局、工商聯、民政、工商稅務、公安戶籍、水晶市場管委會、水晶藝術專委會、私企工委、水晶業商會等單位共同組成的“東海縣水晶工藝美術行業管理委員會”,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工藝美術行業不是純粹的經濟行業,工藝美術品是文化產品。由宣傳、文化、工商等多部門的聯合監管,有利于保護和發展這一產品的藝術價值,同時提升藝術品的附加價值。

3、發揮好現有的雕刻人員積極性,培養高層次的工藝美術人才。

根據調查了解東海境內從事水晶工藝品加工雕刻人員達五、六百人之多,相當一部分來自福建的石雕之鄉。相比我縣龐大的水晶產業,這些人員顯然有些少。發揮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并培養高層次的人才隊伍應該成為政府的長效工程來抓。

建議我縣開展工藝美術從業人員職稱的申報工作要經常化、制度化。對從事工藝美術工作多年的技術、設計的人員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管理培養同時,要積極為他們及時申報相應的職稱。對外籍戶籍在東海從事水晶雕刻的技術人員,相關部門應該與主管部門聯系,協調溝通,爭取異地申報的相關事宜。對有特殊貢獻的有關人員給予破格申報;獲得國家、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專家技術人員可由政府再給予專項補助。

此外,針對外來技術人才,通過摸底排查有關雕刻人員的技藝和藝德情況,優秀者由政府授予部分人員榮譽市民稱號,享受地方市民的政治權利和優惠待遇,并享受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4、培養后備人才。

鑒于工藝美術技術人才的年齡日趨老化,后繼無人,從2003年暑期開始,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在東海招收兩個工藝美術大專班,南京藝術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也陸續在我縣定向招收工藝美術本科班,今年,由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的牽線搭橋,我縣爭取了國家計劃內大專名額30名,開設由蘇州藝術學院和水晶藝術專委會及東海縣高級職業中學聯合辦學的五年制水晶工藝雕刻大專班。這批具有現代意識的人才將陸續投身東海的水晶工藝美術行業中來,成為東海水晶工藝美術行業的生力軍。

建議在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由水晶藝術專業委員會牽頭,面上要組織舉辦基礎的工藝美術人才培訓班,可在水晶市場三樓開辦水晶工藝研修班,定期舉辦水晶藝術講座,邀請專家傳授技藝,聘用資深的優秀教師為兼職輔導老師,負責培訓和強化現有的技術人才。點上要鼓勵優秀水晶雕刻大師帶學徒,利用拜師學藝的傳授方式教授學員,注重培養有天賦的大師級的人才,授徒成績突出者政府給予獎勵。

5、進行產權保護、重塑品牌形象。

重新樹立東海天然水晶的標志,提升東海天然水晶整體形象和品牌。在品牌化的今天,只要品牌能夠帶來所需要的利益、能夠匹配所期望的感情、能夠賦予所渴求的地位,就會成為顧客所關注、追逐和購買的對象。從這一點說,并不是投入市場的東海水晶制品越多越好,應在注重數量的同時嚴格控制質量,可由限定數家資質較好,有一定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可以使用‘東海天然水晶’的地理標志,從而保護東海水晶的金字招牌,規范整個市場。同時,沒有好的原料,就難有好的設計、好的施工、好的技藝。要嚴厲打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等不法行為,制定水晶石種命名及其標準圖樣,為經營者、收藏者、愛好者提供規范的市場。

6、積極營造適宜水晶藝術美術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媒體要加大對水晶工藝品的宣傳力度。籌辦創刊《中國水晶之都》水晶藝術專刊,組織有藝術文化底蘊的資深人員,以不同形式風格創辦專欄,文學故事,水晶傳說等宣傳水晶文化,對于優秀的水晶雕刻作品,高雅的水晶觀賞石、設計創新的工藝飾物禮品進行專欄推介、擴大宣傳。

舉辦各種交流培訓活動。由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水晶藝術專業委員會聯合縣政府有關部門籌辦2006年度“藝博杯”水晶藝術品大獎賽活動,由專家組成評委,嚴格把關和區別購買、加工、收藏和設計制作的界定。

繼續辦好水晶節,并能籌建水晶藝術館,宣傳“水晶之都”的光輝形象。

建議將水晶市場二樓預留的多功能展示大廳,進行精心設計裝潢,征集水晶藝術珍品、藏品、名品及獲獎作品進行陳列展示,作為接待來賓參觀銷售的平臺,以便促進水晶文化交流學習,使之成為“中國水晶之都”的對外宣傳窗口。作為大獎賽活動,藝術精品展示、陳列和藏品的拍賣交流的活動中心。制定具體措施達到以館養館,不斷更新、充實、完善、豐富藝術館的展品內容,保證藝術館的長期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