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腐敗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3:43:00
導語:改革腐敗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腐敗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同志在中央紀委五次會議上指出,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導致腐敗現象發生的深層次問題,是有效預防腐敗的根本途徑。這是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判斷形勢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防治腐敗的必由之路。
一、目前我國社會導致腐敗的深層次問題
我黨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始終不渝地深入推進反腐敗工作。腐敗問題的滋生和長期存在,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條件,在當前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尚待解決。
(一)我國傳統的政治體制存在著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缺少權力之間的分權與制衡。在當前,傳統的政治體制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政權體系在組織上具有高度集中性,行政方式上采用命令式,政治生活中存在家長制、一言堂的問題,官僚主義現象盛行,機構龐雜,人浮于事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影響了黨的宗旨和先進性的實現,與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要求背道而馳。而這個問題根深蒂固,從根本上說是一個長期未決的體制改革問題。
(二)我國的政治權力存在著監督和監管不足的問題,政治權力的運行仍缺少透明度。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存在的腐敗問題突出。有的干部沒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以至于權為己所用,利為己所謀,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從查處的一些大案要案看,幾乎無一例外地存在監督缺位或流于形式的問題。當前,適應新形勢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有的法規制度缺乏相應的配套和細化措施,有的監管部門的職能有待于進一步的加強,對于權力的監督渠道有待于進一步利用和拓寬。
(三)對于腐敗工作的法治工作不夠獨立,各種權力關系的干涉影響了反腐敗工作的徹底和公正。根治腐敗問題不僅在于體制上的改革,也在于法治手段的強化。加強司法工作是治理腐敗的重要途徑,也是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的最后一道防線,而公正是審判工作的永恒主題和靈魂。但在我國司法實踐的過程中,某些親情化、集團化的不良關系和裙帶現象妨礙了司法機構充分地行使依法獨立審判的權力,嚴重影響了對腐敗分子的制裁與懲罰。而這一問題要得到解決,關鍵在于權力關系的協調和制度文明建設。
(四)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問題表現為缺乏競爭性和流動性,導致工作惰性和腐敗滋生。當前我們在干部人事制度上,缺乏競爭性的用人機制,不僅沒有全面有效的選拔機制,更沒有有力的淘汰機制。在干部任用上委任干部過多,這會導致任人惟親,導致一些干部對上負責,對下不負責。
二、堅持改革的方法解決反腐敗的深層次問題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我們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一)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合理構建權力分工和運行的良性關系。預防腐敗是反腐敗的重要切入點,而有效合理的政治運行體制是預防腐敗的前提。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我國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我國政治生活的進步程度和文明狀況。從文明的角度看待并推進政治發展,堅持從政治科學和政治規律的角度去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此我們應該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文明優秀成果,同時也要善于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踐中探索和總結有益的經驗、理論和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制度創新和體制改革正是治理腐敗的根本。
(二)構建政治權力運行的監督和監管體系,完善監管手段,加強監督和監管的力度。政治權力的良性運行不是一個純粹獨立的過程,而是需要一個社會政治環境與相應的政治關系。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一方面,我們要加強監管部門的職能,對于各個部門進行制度化經常化的監管,要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的作用。各級監察、審計部門要敢于堅持原則,嚴格執紀執法,切實加強對行政機關運用權力、履行職責情況的監督檢查。要拓寬監督渠道,發揮人大、政府專門機關、政協、司法機關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各監督主體的積極作用,提高監督的整體效能。綜合運用多種監督形式,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多渠道多途徑的功能。為此要進一步擴大公民、社會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及其部門的監督。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政府工作人員才不會濫用權力。
(三)加強反腐敗必須同法制建設相聯系,保證司法對于腐敗工作治理的獨立和公正。司法工作對于治理腐敗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們要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及其相關配套改革,制定和修改有關法律,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保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在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的同時,要確保司法公正,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影響司法公正的突出問題,預防和治理司法領域中的腐敗現象,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四)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建立公開、競爭、有效的現代政府職能。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有利于減少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情堅決交給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以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為目標,逐步建立競爭有序、高效廉潔的干部人事制度體系和運行規范。
三、改革的方法需要堅持的幾個原則
堅持改革的方法解決導致腐敗的深層次問題,把反腐敗與改革和發展相結合,是我們黨對反腐倡廉規律認識的深化和經驗總結,是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核心內容和正確抉擇。
(一)尊重我國的國情,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用改革的方法解決腐敗的深層次問題,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政治文明優秀成果,要求我們不要照抄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模式。解決導致腐敗的深層次問題,要從我國政治經濟領域自身存在的問題出發,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才能有的放矢地付諸實踐,達到目標。我們目前的改革離不開我國的現實國情和當今的轉型階段,這要求我們對中國經濟的轉軌特點和中國轉型時期社會結構的變遷有特別清醒的認識,對于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有特別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堅持有破有立,而且要堅持破立結合,融破于立,有機統一。
(二)堅持把反腐敗工作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來抓,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改革的方法要同我國社會的改革事業緊密聯系起來,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改革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進程相聯系。也就是說,預防和懲治腐敗已經不再只是我國政治領域的重大課題,而正在融合進我國社會改革、建設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堅持改革的方法對于我們的指導意義是,要在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宏觀和微觀的改革進程中,最終在我國的改革成果中體現政治發展的科學規律和有效構建,做到固本清源,從根本上清除腐敗問題存在的社會土壤和條件。
(三)堅持改革的規律,正確處理改革的力度、速度和社會承受能力之間的關系。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導致腐敗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治理腐敗的范疇,成為涉及我國社會各個領域的宏觀的系統工程。在我國的改革事業進入艱難的攻堅階段時,不僅過去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會顯現出來,而且還會出現新的矛盾和不穩定因素。這使得我們的改革面臨著更加錯綜復雜的形勢和更加繁重的任務。正確處理改革、穩定和發展的關系,是一個國家政治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社會賴以正常運行的基本依據。我們要審慎地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承受程度的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既要加大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力度,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又要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切忌暴風驟雨、一刀切的簡單做法,以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和全面發展。
- 上一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報告
- 下一篇:經濟發展先鋒模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