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黨執政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4:29:00
導語:提高黨執政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各級領導班子擔負著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宏觀管理職能,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中負有重要責任。同時,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又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起著協調各方和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樞紐作用。他所處的領導地位決定了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把機關領導班子建設好,才能更好地擔負起自己的職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是黨政機關的工作有著特殊的示范性,黨政機關是首腦、決策機關,是黨的表率和群眾的表率。機關領導班子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把機關領導班子建設成為站在改革開放前列,忠實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班子,使機關黨員干部成為各項工作的骨干,從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
機關黨員干部掌握著一定的權力,直接參與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他們政治上是否堅定,黨性是否堅強,業務能力是不是適應,能不能執政為民、廉潔奉公,能不能經得起風浪的考驗,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影響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進程。加強黨政機關的思想作風建設,提高機關干部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要靠包括機關黨組織在內的各級黨組織對黨員干部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以幫助他們加強黨性修養、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一、當前機關領導班子及其干部隊伍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執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在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同時,注重按照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增進團結的要求,切實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領導班子戰斗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一是機關黨委黨組的核心領導作用發揮得比較好,執政意識較強,基本上能夠做到既總攬全局,又協調各方,既抓大事議大事,又較為充分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機關黨委黨組能較自覺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能把上級指示精神與本單位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能積極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及縣委作出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保持政令暢通。人大、政府、政協和群眾團體,能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履行好各自應有的職能,較好地顧全大局、維護好同級黨委的權威,為加快蓬溪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機關領導班子的整體結構有所改善,整體功能得到加強。近年來,通過加大對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力度,換屆選舉后,縣委組織部管理的黨政人才共1492人,其中,35歲以下390名,35—45歲570名,45—50歲271名,50—59歲261名。中青年干部占79%,成為各行各業各級工作的中堅力量,在164名正科局級干部中,30—45歲干部占1**名,達64%,在干部隊伍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顯現出干部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特別是通過開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加強領導班子增強黨性、增進團結的思想政治建設,班子成員團結共事、共謀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三是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有所提高。通過近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鍛煉,黨員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堅定,思想觀念更新加快,廉政勤政的自律意識得到加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意識有所增強;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建設經濟強縣的奮斗目標人氣比較旺、人心比較齊;面對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敢于面對,勇于探索。
二、當前機關領導班子及其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各級黨的組織、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流是好的,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高要求,對照新時期加快蓬溪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對領導班子職能和領導干部職責提出的新要求,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一)務實創業、執政為民的責任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一是執政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主要表現在:1、全局意識不夠強,黨紀觀念有待加強。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不能與黨同心同德,在政治上、思想上不能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搞團團伙伙,陽奉陰違,令不行禁不止,我行我素,不是維護而是破壞黨的團結統一。2、“當家”意識不強,維護執政黨利益的觀念有待加強。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組織意識不濃、形象不佳,不能自覺地維護執政黨的利益,發牢騷,傳政治笑話,給黨的形象抹黑。3、理想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有待加強。少數黨員領導干部“重實惠、輕信念”,講經濟利益的多,講理想信念的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比較模糊,甚至對社會主義前途感到迷茫和悲觀,信心不足。個別黨員領導干部甚至不信馬列信迷信,出門看皇歷,住宅看風水,座位看朝向,燒香拜佛求吉利,抽簽算命問升遷。
二是創新意識有待增強。首先,“官本位”的思想還比較濃,立志做大官,不立志做大事。價值取向單一,有的人把做官作為衡量實現人生價值的惟一標準。“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學而優則仕”等封建殘余思想在部分黨員領導干部中揮之不去,千方百計去擠“獨木橋”,一心只想謀個一官半職,有的甚至做假政績、搞“形象工程”,不擇手段跑官要官。其次,“守攤子、保位子”的思想還比較濃,“為了不出事、寧可不干事”,“不到年齡不離崗、不犯錯誤不下崗”,年紀大的同志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穩幾年退休就行了”,年輕的同志認為“槍打出頭鳥,只要不出事,等幾年總會有個安排”。面對當前我縣在區域經濟發展激烈競爭中處于不利的態勢,缺乏緊迫感、責任感,甚至麻木不仁,安于現狀,甘居人后,沒有勇立潮頭,奮勇爭先的雄心壯志,欠缺干大事、創大業的氣魄和膽略。因此做決策因循守舊,不敢越“條條框框”的雷池,干事情畏手畏腳,不敢破“慣例陳規”的束縛,缺乏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膽識。第三,“等靠要”的思想還比較濃,習慣當旁觀者、“評論員”。有的單位和領導干部,遇到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是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聯系本地方、本部門的實際,大膽地闖,大膽地試,而是等上面的政策,靠上級的支持,要上級的照顧。有些同志甚至把自己置身改革發展穩定的局外,對別人干事評頭品足,總認為別人“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對上級的一些重大舉措埋三怨四,“上怪上級政策偏、下怪群眾覺悟低”。
三是務實意識有待增強。第一,“工作低標準、生活高享受”的傾向比較明顯。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玩風太盛,學風不濃,工作上向低標準看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生活上向高標準看齊,大吃大喝,打牌賭錢,游山玩水,奢侈浪費。第二,文多會多,講話假大空等形式主義較為盛行。有的沉溺于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假話、套話、大話連篇。開會太多、簽責任狀太多,有些單位的主要領導疲于應付,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第三,脫離群眾,工作不務實等漂浮作風較為嚴重。有的領導干部長期坐機關,不知社會實際,一年難得下去搞幾次調查研究,即使下去了,也是走馬觀花,拍幾個鏡頭,便打道回府,不能深入基層,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
(二)駕馭市場經濟、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一是班子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我縣科局級領導班子的整體結構還不合理。從文化結構看,學歷層次整體偏低,高學歷的領導干部數量還不多。截止到20**年底,縣直機關科局級領導班子成員中,擁有全日制本科文憑的不足15人,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更少,大專及大專以下學歷的占總數的53.13%,其中高中(含中專學歷)及高中以下的占12.96%。從專業結構看,構成不合理,復合型領導干部數量還不多。目前,機關科局級領導干部隊伍中,經濟、工程、貿易和法律專業的領導干部占的比例偏低,特別是真正熟悉國際慣例、精通市場規則、懂得資本運營、擅長宏觀經濟管理的復合型領導干部數量很少。從年齡結構看,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尚未形成。雖然機關科局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為41歲,老中青相結合的年齡梯次結構有所改善。但從整個科局級領導班子成員的構成來看,35歲及以下的僅占19.47%,36-45歲的占45.16%;46-50歲的占18.16%,51歲以上占17.5%。
二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宏觀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不少黨員領導干部都忙于具體事務,系統、全面地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不夠,對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基本原理一知半解、甚至斷章取義,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和市委、縣委作出的決定和重大部署似懂非懂、甚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即便是有機會學習,也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能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不能較好地運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客觀形勢、解決實際問題。面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處于深刻轉型的國內形勢,難以按照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的要求去判斷與把握。對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經濟一體化等新潮流所知甚少。因而,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很少有新思路,新舉措,新經驗。
三是科技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面對加入WTO后的新形勢,許多黨員領導干部感到“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自身業務素質與新任務不適應。很多黨員領導干部對市場經濟和現代管理的知識了解不多,還不太熟悉市場經濟規律和WTO規則;對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等常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來提升改造傳統工藝、材料、能源;對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基因科學等高新技術還一無所知。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對當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動態缺乏應有的敏銳性,對大踏步走來的知識經濟缺乏危機感、緊迫感。
(三)黨委黨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一是有的黨委黨組核心領導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由于有的黨委黨組的職責定位不明確,對什么是大事、怎么抓大事沒有具體的規定,從而導致有的部門黨委黨組抓不住大事要事,尤其是有的黨政領導分管的部門,難以處理好行政首長負責制與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的相互關系。
二是有的黨委黨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方面,有的黨委黨組自覺不自覺地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的事情,包攬過多,權力過份集中,成為一些矛盾的焦點。另一方面,由于有的黨委黨組的組織工作和履行職能不到位,協調不夠,權力過份分散,該管的沒管好。致使有些黨員干部不能自覺與黨組織保持一致,自覺維護工作大局。
三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大局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想問題不能胸懷全局、著眼大局,而是盤算部門或個人的“小九九”,缺乏駕馭全局的能力,整天在繁雜的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忙忙碌碌,無所作為。有的領導干部缺乏總攬和協調的膽識和氣魄,在眾說紛紜中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坐失發展良機。
(四)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團隊精神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是我們黨的領導制度和根本工作制度,也是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的重要環節。有些單位或部門,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不健全,實施環節不具體,導致黨委黨組和領導班子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不理想,“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兩種情況不同程度存在,領導班子的整體合力難以形成。
一是“獨斷專行”、個人說了算。有的主要負責同志,對副職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權,把自己凌駕于組織之上,班子成員之間,大事不商量,小事不通氣,或表面民主實際不民主,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二是“軟弱渙散”、各行其是。有的領導干部過份強調分工負責,不注重集體領導,班子成員“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形不成統一認識。有的副職甚至認為一把手能力不如自己強,瞧不起一把手,工作中自作主張,不支持、不配合一把手的工作。有的單位或部門,對上級黨組織多數人集體決定了的事情,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執行,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對策”,致使集體討論作出的決定、決議無法實行。也有班子成員對本單位黨組織多數人集體決定了的事情,各行其是,難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黨內議事和決策機制還不完善,決策的主觀隨意性較大。有些單位或部門沒有完全按“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建立健全有關黨內議事規則和決策制度,議事和決策主觀隨意性較大。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本應按照正常程序,決策前認真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意見;決策中反復醞釀,充分討論;決策后無條件執行。但事實上有的時候卻是臨時動議,未經充分醞釀討論,便倉促草率作出決定,執行時又議論紛紛,使決策無法貫徹執行。
(五)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激勵約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我縣在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就建立健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監督管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等制度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選人用人機制還不完善。
一是干部德才評價機制不盡健全。缺乏一套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當前的評價考核指標,普遍存在重個人能力評價輕整體能力考核,重定量的工作實績評價輕定性的德才綜合全面考核,不能全面反映一個干部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是干部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健全的評價機制,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干部,因而難以有效地對干部進行獎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甚至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干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優勝劣汰機制還不夠健全。由于沒有一個客觀準確的標準,能出和能下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方面,干部能進不能出,有的單位甚至出現“要進的進不來、要出的出不去”的難堪處境。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憑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用人原則還沒有完全落到實處。
三、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及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政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用發展的觀點,來加強黨的建設,用改革的思路,來推進黨的建設,用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效果作為衡量黨的建設成果的標準,全面推進黨的各項事業。針對目前我縣黨的建設現狀,要全面貫徹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關鍵是要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建設,迫切需要針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實踐探索力度,尋求有效辦法措施,當前要著力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理論武裝突出針對性,著力解決執政意識不強的問題。當前,要在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扎實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突出“三觀”教育重點,提高理論武裝的針對性。一是開展發展觀教育,增強執政強國的責任意識。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采取突出主題學、走出門去看、相互之間比、組織起來議等多種形式,教育機關領導干部保持清醒頭腦,明確發展方向,拓展發展途徑,切實解決一些干部對發展定位不準、思路不活、辦法不多的問題。二是開展群眾觀教育,增強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緊緊圍繞保持血肉聯系核心,采取結對幫扶、定點聯系、調查研究、基層評議等有效方式,推動機關領導干部堅持“兩個務必”,做到“四個牢記”,轉變工作作風,切實解決一些干部與群眾聯系不緊、不為群眾謀利、在群眾中形象不佳的問題。三是開展時代觀教育,增強執政求進的創新意識。緊緊圍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求,采取新世紀論壇、形勢任務報告等多種方式,引導機關領導干部強化入世的應對意識,切實解決一些干部安于現狀、盲目排外、視野狹窄的問題。
二是培養鍛煉突出實踐性,著力解決執政素質提升不快的問題。要強化培訓、鍛煉、交流三項措施,加快提升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執政素質。一是強化教育培訓,不斷掌握新知識。堅持急需、實用原則,根據實際工作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崗位領導干部的不同需求,探索開展分層、分類教育培訓新路子,使之盡快熟悉掌握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外經外貿、招商引資、城市管理等各種新知識、新技能。二是重視實踐鍛煉,不斷增長新才干。按照立體、復合要求,把優秀年輕干部送到一線基層,推向商海戰場,外派發達地區,掛職上級機關,參與中心工作,使他們在實踐中磨練意志、砥礪作風、開拓視野、增強本領(如近兩年的機關干部外派打工鍛煉,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三是加強輪崗交流,不斷積累新經驗。采取多崗快跑辦法,進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計劃地推進跨部門競崗交流、機關與基層雙向交流、重要崗位定期交流,使干部豐富閱歷、積累經驗。
三是干部配置突出系統性,著力解決執政效能不優的問題。要注重用好選配、激勵、備用三種手段,優化整體效能。一是堅持能與職相結合,注重在選配中發揮效能。抓住換屆契機,按照梯次配備、專業配套、氣質互補、能職相稱的整體要求,突出重點,大力選拔那些實績突出、潛能明顯、群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干部和高學歷干部進入機關領導班子,尤其要配優配強“一把手”,努力實現班子效能最優。二是堅持上與下相結合,在激勵中發揮效能。建立用實績說話、憑能力上崗的主流導向,探索干部定期分類資格考試有限公選等新方法,讓有能力的干部在平等競爭中得到檢驗,并注意完善“下”的認定體系,建立干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部分職務聘任制,試行干部待崗、離職學習制度,激勵干部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努力保持能力狀態最佳。三是堅持近與遠相結合,在備用中發揮效能。與領導班子建設的近期和中遠期需要相銜接,制定規劃,嚴格篩選,跟蹤培養,加強考核,擇優輸送,動態建立多層次的后備干部名單,探索最長備用期制度,努力確保源頭活力最強。
四是制度建設突出科學性,著力解決執政行為不當的問題。要完善選拔任用、民主運行、監督制約三個機制,提高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執政行為。一是完善選拔任用機制,規范用人。深入貫徹《條例》,擴大民主,推行黨委(黨組)集體討論任免干部票決制;強化責任,建立健全干部推薦責任制、用人失誤追究制、考察責任制;界定標準,探索建立以能力認證為重點的考核考察指標體系,有效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二是完善民主議事機制,規范決策。健全各級班子議事、決策規則,加強集體領導程序化建設,拓寬民主渠道,廣泛推行“黨員議事會”、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和黨代表常任制,探索領導、專家和群眾三結合的科學化、民主化決策辦法。三是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規范管理。加強對領導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兩圈”監督,嘗試監督性考察。結合深化機構改革,積極探索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離的有效途徑,切實提高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公共化管理水平。
- 上一篇:黨員拖欠黨費調研報告
- 下一篇:群體突發事件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