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黨員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11:30:00

導語:退休黨員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退休黨員管理調研報告

機關退休黨員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優良的品質,在長期的革命建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如何加強對他們的管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發揮余熱,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當前需要我們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為了全面把握機關退休黨員的管理情況,我們走訪了47個支部,印發82份調查問卷,從退休黨員的數量、居住地、滯留在原單位的原因、支部對他們的管理、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

一、機關退休黨員管理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區直機關共有黨員1493名,其中退休黨員190名,占總黨員數的12、7%,這些黨員居住在區內的95名,占退休黨員數的50.1%,在區外市內的78名,占40.9%,在市外的17名,占9%。

目前,在對退休黨員的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松”。有的支部認為老黨員為黨工作了一輩子,把青春熱血智慧才干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們的思想覺悟高,工作閱歷長,黨性原則強,組織觀念牢,年輕的時候他們就那么嚴格要求自己,年老的時候更會“保持晚節”?,F在退休了,該讓他們好好的歇一歇,不必對他們理的太多,管的太嚴。二是“散”。有的支部認為老黨員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區內區外,市內市外,分布廣,路程遠,集中管理難。三是“畏”。有的支部認為一些同志是單位里的老領導,車間里的老主任,技術里的老骨干,崗位上的老標兵,他們資格老、職務高,能力強,不好管,管多了怕壞了他們的情緒,傷了他們的感情。加上老黨員年齡結構、身體狀況、家庭條件等各種情況千差萬別,對組織關系在原單位的老同志要求太嚴格,擔心老同志的安全;各黨支部想讓老黨員黨籍轉到居住地又怕得罪老同志,覺得老黨員管理難度大,存在著畏難情緒。四是“空”。有的老黨員黨籍在原單位,居住在外地,單位里管不著,居住地不想管,退休黨員的管理就成為“空白點”。存在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老同志的“戀舊”情結。調查發現,有8個支部反映,老黨員黨籍不愿轉回去,他們認為自己是單位里的人,在單位里工作了幾十年,對單位的感情比較深,對同事比較熟悉,一年回來一二次可以了解單位的情況,見見面,聊聊天,敘敘舊,反映出老年人的普遍心里。

二是支部的思想不夠重視。有的支部認為老黨員不需要加強管理了,加上一些老黨員黨籍不愿轉回去,又不好強迫他們轉走,所以多數退休黨員黨籍就留在原單位。

三是居委會不愿接收。尤其是原居住在別處,現在該居委會居住的,當地居委會怕麻煩,怕管理不便,多了包袱;怕外來退休黨員多了影響選舉工作。如二輕局黨支部一退休黨員要把黨籍轉回居住地,居委會不肯接收,后由街道黨委出面協調方才接收。

四是老黨員的心態不一?;氐皆幼〉鼐幼〉耐诵蔹h員黨籍都樂意轉回去,他們認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與村居的人比較熟悉,轉回去可以參加一些活動,比如三年一次的村居換屆選舉的選舉權就很重要了。有的擔心組織關系轉走后,企業會象“甩包袱”一樣,從此撒手不管。有的認為黨籍轉回去黨費一年能少交幾百元。有的單位效益比較好的認為轉回去了什么都沒有,留在原單位,多少可以得到一些實惠。有的單位比如學校每年的教師節、重陽節、元旦或春節都召開退休黨員教師座談會,退休黨員能參加組織活動,豐富生活,就不愿意轉回去。

二、措施與對策

1、轉變觀念,積極探索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退休黨員的思想一般都打上較深的計劃經濟的烙印,對單位的依賴性較強,為此,機關黨組織要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中央有關老干部工作的精神為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第一設立退休支部。退休黨員是黨員隊伍新陳代謝的產物,也是黨員隊伍健康壯大的推動力量。據調查,我區8個黨委共有退休黨員782名,其中機關190名,3個街道黨委327名,4個鎮黨委265名,平均每個黨委有退休黨員98名。為了便于退休黨員的管理,機關設立退休黨員支部,機關所有的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入退休支部,參加退休支部的組織活動。退休支部書記在退休黨員中產生,或由老干局,老齡委中推薦政治思想好、理論水平高,從事黨務工作實踐經驗的領導擔任。要上級黨委要給退休支部以一定的經費支持。街道黨委可以根據轄區內的退休黨員數設立退休黨總支,各社區建立退休黨員支部。第二靈活多樣地對退休黨員進行管理。對于退休黨員回到外省市去居住的要扎實做好退休黨員的思想工作,動員他們把黨籍轉回居住地,在居住地過組織工作。對于在市內區外居住的退休黨員,盡量動員他們把組織關系轉回去,特別是在農村的退休黨員,讓他們在農村所在支部去過組織生活,讓他們參與村里的老體協工作,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農村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建言獻策、作參謀。對于那些在區內居住的退休黨員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本身就是在城區居委會的退休黨員,黨籍要轉回去,這樣,退休黨員便于參與居委會的組織生活。一種是居住在城區但祖籍不是城區的退休黨員。對這些黨員要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使他們的觀念從“單位人”向“社區人”轉讓。讓他們積極容入社區中去,參與社區的管理、活動,參與社區的服務。至于一部分離單位比較的退休黨員,如果他們執意不轉回去,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這樣的退休黨員也可以把他們留在原單位,參加組織生活。

2、加強協調,努力理順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的各種關系。《黨章》和黨的一些條規條例對退休黨員的組織關系的黨籍管理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機關各黨支部對也不便作出一個硬性規定,上級黨組織也沒有一個明確要求,一是上級黨組織要對退休黨員的黨組織的管理進行統一布置,統一規定,要求退休黨員把黨籍關系轉回居住地,轄屬社區管理,使退休黨員的黨籍要滯留在原單位,理順關系。二是基層黨委要對退休黨員進行全面的摸底,分清退休黨員的分布情況,掌握退休黨員退休后到底回到哪里居住,居住地隸屬哪些鎮、街道管轄,然后由上級黨組織會同有關部門對退休黨員的黨籍關系進行協調,理順關系,最好是由組織部門牽頭,紀檢部門協助,基層黨委主辦、社區支部參與,做好退休黨員黨籍的轉移,接收工作。對于那些拒絕接收退休黨員組織關系的基層黨組織應給予批評教育。三是退休黨員進入社區,應積極參與社區組織活動,參與社區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發揮余熱。社區黨組織應加強轄區內退休黨員的教育管理,讓他們參加社區的黨組織活動,及時向他們傳達上級文件精神。讓退休黨員及時了解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3、搞好服務,切實關心退休黨員的工作生活。機關黨組織要把關心退休黨員的學習生活作為支部建設的一項內容,第一要做好慰問工作。對那些下崗黨員、患病黨員和家庭條件比較差的退休黨員逢年過節要對他們進行慰問,捎去黨和政府的問候,讓他們體會到黨的溫暖,使他們能更好地發揮余熱。第二要做好匯報工作。每年要邀請退休黨員回到單位,向他們通報一年的工作情況和第二年的工作計劃,聽取他們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意見和建設,讓他們覺得自己人離心不離,時時刻刻系著單位的發展。使退休黨員在政治上有人關心,組織上有人管理,生活上有人照顧,實際困難有人過問,具體工作有人負責。第三,對于一些單位經濟比較好的單位,每年要利用元旦、春節或重陽節之機,組織退休黨員開展活動,豐富退休黨員生活,對家庭生活困難的黨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支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

4、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退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要按照同志所說的“老有所為,安度晚年”的指導方針,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工作,首先對身體健康的退休黨員要求他們參加所在支部的組織生活,并聘請他們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計劃生育協會會員,企事業技術顧問等,組織退休黨員聽取政治形勢報告,法律知識專題講座等,提高退休黨員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對于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不能強求他們參加組織活動,支部應派人把學習材料、主要精神向他們作個傳達。其次,對于擁有一技之長的,有一定技術能力,管理經驗,領導水平的身體健康退休黨員,可以發揮其所長,從事適合他們的工作。比如,在退休黨員中開展“一人一崗”志愿者活動,根據退休黨員的專長和志愿,每人申報一個適合自己的社區工作崗位,開展社區服務活動,在社區宣傳、社區文化、社區體育、社區民調、社區養護等工作;也可以讓退休黨員參與社區治安義務巡邏,街道衛生保潔及一些便民利民等活動。在退休黨員中開展“我為黨旗增光采,我為社區作貢獻”等活動,充分調動廣大退休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第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適合退休黨員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組織退休黨員開展登山、書畫、門球、汽球等文體比賽活動。根據退休黨員的文化特長自編自導自演老年文藝節目。在社區或條件較好的農村組織退休黨員集體壽慶,舉辦金婚、銀婚紀念活動,把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娛活動融入退休黨員的組織生活之中,增強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