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館暴利火化費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1 04:37:00

導語:殯儀館暴利火化費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幾年來,殯儀館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著,那就是殯葬業一直被媒體炒作為十大“暴利”行業之一。

那么殯儀館(火化場)確實暴利嗎?我作為殯儀館的一館之長,根據我館四年來的經營狀況,可以坦誠的說:“本殯儀館無暴利!甚至無利潤!”據我所了解,全國也只有少數大中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的殯儀館略有盈利,大多數縣級殯儀館均無利潤甚至虧損。君不見許多縣級殯儀館房子壞了無錢修,設備老舊無錢更新,不是欠財政、銀行的錢,就是欠客戶貨款還不上。因此,現在有許多縣政府已將火化場轉讓給個人進行擴建、改建直至經營。另外,根據“暴利”必定在短期內制造出“暴富”的經濟規律。那么,殯葬改革已經40多年了,殯葬進入市場機制也有不少年了,有幾家殯儀館或個人稱得上是殯葬業的“暴富”戶呢?

當然,單就殯葬用品銷售的某一個項目來說,紙花、壽衣、骨灰盒等價格確實存在虛高,可以說是“暴利”的。但由于殯儀館一般都遠離市區,所以除骨灰盒外,殯儀館大都是不經營紙花和壽衣的。

那么,為什么既然骨灰盒有“暴利”,而殯儀館卻無暴利甚至虧損呢?

一:因為全國的殯儀館都被定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其經營原則是:“保本或微利”經營。政府對殯儀館建設及設備基本不予投入。新建、遷建、改建、擴建、更新設備,動則都是幾十萬、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的投入。殯儀館既要償還建設資金,又要承擔由此所產生的利息(間接成本),經營成本無形中增加。

以我館為例:我館于2002年集資加貸款500萬投資建成,并投入使用。現年火化量為950具遺體。如果這筆資金全是銀行貸款,那么,每年將向銀行支付利息45萬,而攤在每具遺體的利息成本(間接成本)就近500元之多。

二:因為,油、電、煤價上漲、工資上漲引起火化直接成本大幅上升,可是收費標準卻未提高。骨灰盒的利潤都被火化項目的基本收費不足所抵銷。所以未見利潤,反見虧損。

業內人士都知道現行的火化收費標準,大都是沿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收費標準,十五六年來各地基本未做大的變動,即便個別地、縣作過一些調升也只是十元、二十元的幅度,遠遠跟不上物價及工資上漲的幅度。例如1990年180公斤的一桶柴油才100元,而現在已漲到1050元~1150元一桶,漲幅為10倍之多。電費已漲到了每度1元多,漲幅為5倍之多。工資已升到1000多元,漲幅為5倍之多。由于煤價上漲,北方地區的殯儀館的取暖費用也成倍增長……

現火化一具尸體成本,以我館為例:

(一)、用柴油平均20公斤以上(由于我館火化量少爐溫低,又處寒冷地區,所以油耗稍高些)。按現油價冬夏平均油費約為120元左右。

(二)、電費約20元左右。

(三)、火化爐折舊,維修費約90元。

(四)、工人工資、保險費等每一具尸體平均在250元以上。

(五、殯儀館正常開支的各項費用:如辦公費、旅差費、招待費、職工醫療費、職工福利、職工食堂生活費、生活用電、相關行政單位收取的有關費用等每具尸體應攤150元以上。

(六、取暖費用(包括辦公樓、職工宿舍、車庫、火化車間、休息業務廳)每具尸體應攤80元。

(七、廠房設施設備折舊維修、庭院維護,每具尸體應攤380元。

以上七項為殯儀館(火化場)平均火化一具尸體的直接成本約近1100元(但不包括運尸車折舊、油耗、維修費用及銀行貸款利息;也不包括殯葬用品的進貨成本。)

現我館的三項基本服務收費與殯儀服務收費是:

(一、運尸費150元~500元。(是盈利項目,扣除運尸車輛折舊、油耗、維修費用、駕駛員出車補助等,每具約盈利100元。但因運尸業務已部份被市場分割,使用率一般約在50%左右)

(二、火化費收費標準是中檔爐180元。(只夠火化燃料、電費及部分火化設備折舊磨損費,屬嚴重虧損項目)。

(三、骨灰寄存的約每年180元。(是盈利項目。但使用率一般只在20%左右,因我區在殯儀館建成后各農場又相繼建了四個骨灰堂)

(四、殯儀綜合服務收費共計360元。

根據以上收費標準,可以看出,火化費在支付了油、電費后,余額不足以完全支付火化爐折舊維修費。殯儀綜合服務費可支付取暖費及工資。其余500多元就靠車費(車利潤)、骨灰寄存利潤(這兩項并不是每個死者都用的,所以未必有利潤可言)、而最主要靠骨灰盒利潤來解決。因此,骨灰盒“暴利”實在是火化收費嚴重脫離了火化的實際成本,收費標準太低所造成的。

另外,我認為,殯葬市場與殯葬業務無序的放開并非中國殯葬改革之福也。因為,如果將殯儀館所有的有利潤的業務都瓜分了,只剩下虧損業務了。那殯儀館將如何生存呢?殯儀館不能生存,中國的殯葬改革將如何進行呢?事實也已證明了,放開了殯葬業務的地方,并未見殯葬業“暴利”現象得到改變。(這一現象是本行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只是這筆利潤,不是進了殯儀館的賬,而是進了那些小商小販的腰包。殯儀館用這筆利潤,可以彌補火化基本收費不足,(火化收費低,百姓都獲益)。又可以代表政府對特困戶、特殊群體實行減免或照顧,樹立了政府關愛民生的形象。而進入小商小販的腰包,他們又能對中國的殯葬改革起什么作用呢?反之,如果,殯儀館失去了這些有利潤的業務,導致了生存困難。那么,到最后,還是需要提高火化收費來解決。到那時老百姓不是少花錢,還可能是多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