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4 10:14:00

導語:園林綠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園林綠化建設調研報告

21世紀是綠色環保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愈益受到更多地關注,園林綠化水平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對于新城來說,要把**建設成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海上花園城市,新城城區的園林綠化建設能否有所突破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了相應的調研后,本文擬對新城園林綠化建設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新城園林綠化建設現狀

近年來,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綠化投入日益加大,綠化建設以點、線、面有機結合為原則,以種植樹木為主,各類建設項目綠地率指標均比國家標準提高5%,道路綠地、公園綠地、庭院綠地等已初具規模,翁山公園二期、海洋文化廣場等工程加緊實施。截止20**年8月底,新城園林綠地面積166.15萬M2,公共綠地面積94.32萬M2,城區綠化覆蓋率60.92%,綠地率55.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1.25平方米,已基本形成以城市公園為主體,河流道路綠地為紐帶,居住區綠地為點綴,大面積山體為背景的總體綠化格局。

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缺少考慮園林小品對綠化的作用,缺乏標志性綠地。在主要的交通要道視線聚集點,缺少突出綠化的重心,讓人印象深刻的景觀綠地,如進城入口處等重點地段缺乏既有特色又有園林藝術感染力的園林綠化作品。在公共綠地、街頭綠地缺少園林小品,使人感覺綠地就是覆綠,缺少靈氣。二是林相比較單一,綠化的生態性還欠考慮。大面積的草坪、廣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改善了城市形象,但城市綠化作為一項基礎性建設,綠地質量和生態效益亦是根本。在強調了色塊、草坪、大樹個體、規則的行道樹的同時,缺少重視植物間的相互搭配、互相依偎的群體美。對綠化的生態性還欠考慮。三是幾個問題還待探討形成共識。如本土樹種培育和種植、引進花卉樹種與當地花卉樹種的協調問題、大樹移栽進城的適度問題、果樹進城的合理性問題、植物品種反季節移栽的適量問題等等。

三、對新城園林綠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要規劃建綠,嚴肅管制,營造具有海島特色的城市綠化個性。

我市已完成《**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2?2020年),臨城新區綠地規劃也包括其中。隨著新城建設的發展,要嚴格按規劃建綠,根據自然條件和人文特點,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綠化風貌,著重體現海島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同時,在綠化植物選擇上,要全面分析**的氣候、植被、物種、土壤PH值等條件和特點,優先發展喬木,多種樹,優先培育和種植區域適應性強、能體現本地特色的樹木和花草種類。要推廣使用香樟、普陀樟、**新木姜子、杜英、濕地松等綠化骨干樹種。

1、進一步加快建設沿海景觀綠帶。海洋是我市一個獨特的旅游資源,整個**城市建設都是沿海岸延伸發展,把新城沿海景觀帶作為綠化主軸建設能充分體現海上花園的特色,對我市創建海上花園城市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2、加快拓展城市綠色背景,打造城市綠色大通道。對經過新城城區的連接定海與普陀的大通道要有規劃設計,統籌布局城區外的防護綠地、生態綠地、水源綠地、環保綠地和風景區,在城區和郊區間通過生態綠地進行有機銜接和過渡,充分利用現有的地形地貌,組織山體水系,建設滲透于城區的生態綠楔,從而創造有特色的海島城市綠化個性。

3、加大濱河綠帶景觀建設。在濱河綠帶的建設中要體現江南海島城市的自然生態風貌,豎向設計要強調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造景,空間布局要強調借景。需要指出的是,水體本身也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體既能種植大量的水生植物,又能吸收污氣、凈化空氣,具有重要的生態特征,特別是新城自然水系發達,應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護、開發、利用。

4、著力提高中心區綠化水平,努力擴展城市中心區的綠化用地,從嚴控制城市中心區的項目建設,堅決杜絕各種擠占綠地行為。作為海島城市,用地面積有限,應盡量利用每一寸土地,強調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力求在城市廣場、交通綠帶、樹林中、水岸邊,都以地被的全面覆蓋作為綠化的最下部層次,做到黃土不出露。大力發展立體綠化,充分利用墻體、屋頂和橋體擴綠增綠,并積極推進山體殘坡及宕口綠化,全面推進綠化的廣度和深度。

(二)、要繼續加大投入,拓寬投資渠道,確保綠化建設資金的需要。

建設海上花園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綠化建設資金,在新城建設資金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在確保政府建設資金投入的同時,要積極拓展綠化多元化投資渠道。一是在城市建設計劃中,繼續加大綠化建設資金投入,保證城市綠化建設的需要。二是城市各類建設項目都應將綠化費用納入投資預算,并按規定建設綠地。對新建工程項目,嚴格執行綠化審批、驗收制度。三是對不能按要求建設綠地或建設綠地面積未達到標準的單位,要依照城市綠化法規有關規定,責令其通過補建等其他形式來達到規定面積,確保綠化建設。四是加強對義務植樹的宣傳力度,通過推出對城市公共綠地、樹苗的認養等方法形式,強化全民綠化意識,提高群眾的環境意識,加快單位庭院、居住區綠地園林化建設。

(三)、要實行科學種綠,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城市園林是門綜合藝術,它涉及園藝、建筑、規劃以及文化、歷史、藝術等多門學科內容,要提高城市綠化水平,無論是規劃設計、工程施工,還是選種育苗、栽培管護,都必須重視和依靠科學技術。

1、要積極探索綠化建設的先進技術和適用方法,科學配置植物,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成功做法,建設一批高水平、具特色的城市綠化工程。

綠地建設要上檔次,以生態效應和觀賞性相結合,不但要有一般綠地的生態功能,還應具有一定觀賞性和居民休閑、游玩等綜合性功能。以景觀學、生態學、植物學、經濟學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條件,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構建以喬木為骨架、以木本植物為主體、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以喬灌草藤復層結構為模式的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彩化體系,同時合理配置廊、橋、亭等園林建筑,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穩定的生態系統和旅游景點。

一個優秀的園林作品取決于園林綠化施工后形成的包括地形、水體、園林建筑小品等景觀在內的生物生息環境的優劣,而不是單純的的植物種類與品種展現。所以綠地建設既要保持植物的多樣性,又要根據各種植物的不同生物學特性和環境的適應性科學地進行配置,充分利用鄉土樹種,結合不同植物種類的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色相差異產生“春花、夏綠、秋彩、冬暖”的效果,防止片面求大、求洋,盲目引進外來植物。

2、推廣種植鄉土樹種,開展新品種的研究和培育工作,積極引進能夠適應在新城生長的園林植物。

**市原生的植物有1600多種,可以薈萃一部分生態性、觀賞性均好的品種進行繁殖推廣。同時要根據我市缺乏淡水的實際情況,堅持節約用水原則,鼓勵種植節水植物、采用節水技術和廢水利用,盡可能減少綠地養護的水消耗。推廣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地被植物為底的高、中、低的多重垂直綠化,突出特色,注重實效。

適地適時選擇本區內的耐鹽堿植物品種,保證濱海綠化的樹種成活率。根據新城土壤偏堿的特點,在推廣生長較好的鄉土樹種基礎上,適當引進對鹽堿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的樹種進行引種馴化,選擇適于海濱淤泥灘涂種植的植物,美化新城灘涂景觀。要適當引種國外的綠化品種,學習國內各個城市先進的綠化經驗,結合新城地理環境特點以及植物優勢,努力形成具有**海島特色的綠化風格。

3、加強園林綠化人才建設,引進激勵機制,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城市園林建設離不開園林專業人才建設,不僅要注意引進城市綠化高層次專業人才,調整現有隊伍的專業知識結構,以適應新形勢要求,還要著眼于搞好現有干部職工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提高隊伍素質。

在重點實施的投入較大的綠化項目中,可嘗試在全市范圍內征集設計方案。開展優秀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評選工作,有選擇性的進行年度評選,激勵精品工程。要把評選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使之成為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升級實力依據。

4、種養并重,科學管理,減少人工雕琢,節省養護費用。

“三分種七分養”,一個優秀的園林綠化作品,除了要有高水平的施工隊伍,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養護隊伍,更需要必要的資金投入。在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把技術關,加強人員管理與技術管理,從而保證綠化質量水平。要按有關國家規范做好綠化養護工作,加大對養護工作的重視及投入,提高養護科學技術含量,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長狀況。

在綠化實施過程中,嘗試減少人工修剪的大面積草坪和各類人工造型。在保持自然風貌的同時,減少由于大量修剪帶來的人力、物力資源浪費。

(四)、要進一步加強依法治綠,創造全民愛綠、護綠的大環境。

《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定,“城市綠化工程的施工,應當委托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綠化工程竣工后,應當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該工程的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加強綠化施工管理,應從施工資格到工程驗收嚴守國家規定,加大執行力度,落實到實處。一要進一步完善園林管理制度,合理規范房地產綠地標準,嚴格執行有關政策法規,并作出具體詳細的規定。嘗試從房地產開發的居住區著手,重點要求開發商投入適量喬木,以增加綠蔭率。通過這些制約措施,嚴格管理,從而打造生態、精品的生活居住區,提高綠化品位。二要加強對綠化施工企業的管理。通過日常檢查來控制工程安全與質量,提高施工企業自身綜合實力;在引導施工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嚴格資質審批,加強企業管理。三要加大對城市公共綠地和環境綠化管理的執法力度。通過制訂相應規定辦法,做到依法管理,對于隨意破壞、占用公共綠地,破壞環境綠化的單位和個人給以重罰,提高全民護綠的意識。

(五)、要發展與保護相結合,生態優先,加快苗木基地建設。

新城的綠化工程實施中,部分苗木要從外地調入,這不但影響到工程的施工成本,還影響到苗木的生長和成活。**有豐富的鄉土樹種可作為園林工程用苗,加快生產綠地和優質苗木基地建設,不但可以為我市創建花園城市提供優質的苗木,又可成為農村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臨城新區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苗木基地作為一個生態綠帶,也不失為一個新的綠化途徑。同時大規格、自然全冠的苗木多來源于本地野生樹種,大量使用將破壞產地原始的生態環境,在考慮整體效果的情況下,人工繁育苗木的使用將更為科學合理。

當前,我市的“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正在展開,如何在創建中使新城城區綠化更上一個臺階已擺在我們面前。就此我們應牢牢抓住這個機遇,發揮**海島本身的獨特優勢,注重提高綠地的生態效益,以喬木種植為主,以鄉土樹種為骨干樹種,減少整形植物應用,降低綠化養護成本。通過推動全社會力量關心、參與園林綠化建設來全面建設發展城市綠化,同時重視滿足人的需求,提高和發掘園林綠化的生態效應和人文色彩,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促進城市園林化進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經歷從綠化?美化?多樣化?藝術化的過程后,新城將是極具魅力的綠色海島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