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4 02:05:00
導語:濟南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委統一安排,3月12日,郭述禹主任帶領辦公室、綜合法規處到濟南市就當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與市經委和4戶重點企業進行了座談,實地考察了3戶企業。總的看,今年以來,濟南市積極貫徹落實省委24、25號文件精神,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煤電供求基本協調,發展勢頭是好的。但是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資金緊張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可能會給下一步經濟運行帶來不確定因素,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及早研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全年平穩健康運行。
一、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和一季度預測
1、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1-2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7.9億元,同比增長10.8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460億元,增長20%;利稅50億元,增長20%。多數重點產品產量增長。重點調度的55種重點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38種,占69%。其中,載貨汽車增長41%、改裝車增長67.6%、數控機床增長96.4%、光通信設備增長76.6%。重點企業支撐作用增強。1-2月,重點調度的55家重點企業集團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的有47家,占85.5%,增長超過30%的有23家,占41.8%。其中重汽集團增長40%以上、庚辰鋼鐵增長55.6%、明水大化集團甲醇增長2.9倍55戶重點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6.3%、65%和66%。
2、工業技改投入平穩增長。1-2月份,完成工業投資20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4億元,增長11.7%。億元以上大項目中,儲備項目10個,20****年結轉續建項目44個,一季度新開工項目6個。今年上半年投產項目約8個,下半年投產項目約32個,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706.2億元。
3、機電產品進出口勢頭良好。1月份,全市完成機電產品出口1.8億美元,增長5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8.4%,高于全省21個百分點。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出口過百萬美元的企業達到14家,重汽集團、枚德鑄造、山東電建、輕騎集團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9.5%。
4、煤電保障協調。到2月底,重點用煤企業煤炭庫存58萬噸。全市發電量19.6億千瓦時,增長5.7%。工業用電22.28億千瓦時,增長20.23%,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3.7%。
預計一季度,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45億元,增長11%,上半年可提高到1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805億元、88.5億元和48.8億元,均增長20%左右;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36億元,增長10%。
二、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問題
1、工業生產增速回落。1-2月,濟南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2%,比上年末回落7.5個百分點,為全省最低。主要原因:一是以傳統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資源依賴度高,淘汰落后產能任務重,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大。濟鋼集團由于20****年底淘汰落后煉鋼能力120萬噸、煉鐵能力83萬噸,今年前2個月鋼和鋼材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5%和6.7%,影響全市工業增速5-6個百分點;濟鍋集團和齊魯電機受電力裝備淘汰小機組、控制燃煤機組影響,電站鍋爐和汽輪發電機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9.6%和10%,影響全市工業增速1-2個百分點。3戶合計影響全市工業生產增速約8個百分點。二是市縣工業發展不平衡,縣域工業發展薄弱。除章丘外,其余縣區工業發展薄弱。三是近年來濟南市工業增長基本依靠存量增長帶動,新項目、大項目少,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形成較強帶動作用,發展后勁不足。
2、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經濟效益增幅呈回落態勢。1月份,濟南市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5%,原材料、燃力、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2.1%,漲幅差4.6個百分點。濟鋼集團測算,進口礦石漲價減利和鋼材價格增利相抵后月減利3000萬元;明水大化因煤炭價格上漲減利1852萬元;山水由于煤炭漲價導致水泥噸成本上升15-30元,而節后水泥每噸漲價10元,水泥利潤率明顯下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機械裝備制造業受鋼材價格不斷攀升影響較大,重汽由于鋼材、橡膠等石油制品價格上漲,導致單車成本增加近7000元,占單車總成本的3%,而目前單車銷價沒有上漲的情況下,產品銷售利潤率僅為5.5%,導致單車利潤率下降一半還多。二機床集團按2006年產量預計原材料成本增加1.4億元。
目前看,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是影響經濟穩定運行最重要的因素。今年1月,CPI達到7.1%的同時,PPI由去年11月以前的2.5%-3.5%猛升至6.1%水平,幾乎是20****年同期PPI增長的2-3倍。2月份,PPI進一步升至6.6%,雖然低于CPI的8.7%水平,但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特別是美元不斷貶值、全球大宗產品,包括石油、鋼鐵、銅、礦石、糧食等價格不斷大幅攀升和國內煤、電、油等能源價格調整壓力增加的情況下,PPI持續走高的可能性很大,會在一段時間后傳導到最終消費價格上。因此,由國內外各類要素成本上升拉動總供給而帶來的價格水平上升,可能會“接力”總需求推動的通脹水平下降而成為主導通脹上升的新的驅動力,出現所謂“高通脹低增長”經濟形態,將對組織經貿運行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3、資金緊張問題更加突出。存款準備金率由20****年初的9%調整到目前的14.5%,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相當于從市場上收緊資金18700億元。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1-2月,全國人民幣各項貸款同比少增1704億元,春節過后央行五周內資金凈回籠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0300億元,為史所罕見。從這種情況看,今年企業貸款難度加大、流動資金緊張的矛盾難以有效緩解。據濟南市調度,全市流動資金缺口在40-50億元左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從濟南市情況看,圍繞落實省委24、25號文件精神,濟南市擬定了貫徹落實意見,正在進一步討論修改。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召開了全市工業發展表彰大會,拿出1200萬元獎勵為工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園區和企業家,全市積極發展工業的氛圍濃厚。20****年六大主導產業仍將保持較快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全運會召開帶來的環境和基礎設施改善進一步鞏固了經濟發展基礎條件。20****年濟南市主要發展目標安排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經濟效益同步增長;技改投資285億元,增長11.7%;機電產品出口22.8億美元,增長23%,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0%;萬元GDP能耗比20****年降低4.6%以上。主要措施是:
1、切實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強化工業經濟運行預測預警機制和工作體系建設。實施要素保障工程,探索應急協調和保障新機制。加強對煤炭、原油、鋼鐵、運輸等重要生產要素和重點產品市場供求、價格監測和預測分析,協調處理好經濟運行中的突發事件和問題。建立弱小企業服務平臺,加大幫助、指導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2、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一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浪潮、齊魯軟件園、中創、力諾等重點企業為依托,突出抓好8英寸和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華光半導體照明、力諾太陽能光伏等重大項目,重點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電子信息和太陽能兩大產業基地建設。二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支持交通裝備、機械裝備、電力裝備等優勢產業發展,在重汽產業園、青年汽車、吉利汽車等重點項目取得實質進展。三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冶金鋼鐵、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等傳統重化產業升級換代,推進輕紡產業走品牌化、特色化、精細化道路。
3、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跨越發展。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著力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發裝備水平、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下功夫,多形式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快重大共性、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形成現實生產力。實施自主品牌戰略。整合品牌資源,擴大品牌效應,做到以品牌促發展。
4、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提高工業經濟集聚度。加強投資平臺建設,拓寬園區建設資金渠道,重點支持發展空間大、勢頭好的園區。建立有效的招商引資機制,培育特色產業。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科學規劃和管理園區。
5、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一是優化結構推進節能減排。嚴控新上“兩高”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進度完成關停小火電、淘汰機立窯水泥的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做好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新能源和再生資源產業。二是突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著力抓好100戶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深入實施10大重點節能工程,抓好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加快采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突破和推廣一批重大節能技術。三是以管理創新推進節能減排。要嚴格落實責任制,健全統計、監測、考核體系,綜合運用土地、環評等準入手段以及財稅、差別電價等政策措施,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依法推進節能降耗。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意見,進一步營造節能減排良好氛圍。
6、加快發展縣區工業和民營經濟。對縣域工業實施分類指導。近郊區和遠郊縣根據產業布局,強化載體集聚,發展特色產業,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縣域工業新突破。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落實好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支持、金融擔保、人才培訓力度,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民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編制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積極推進素質培訓、上市輔導、信用建設、信息化推進等工作,提高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管理水平、信用意識和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