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聞水平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30 11:20:00

導語:金融新聞水平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新聞水平調研報告

鄧小平同志曾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建立,金融愈來愈成為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的熱點。金融新聞相繼被新聞媒體競相關注,報紙、電臺、電視臺紛紛開辦“金融專版”、“金融證券”、“金融之窗”等欄目,宣傳金融動態、交流工作經驗、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各媒體需要大量的金融新聞作品。當前金融新聞報道應該說是豐富多彩,及時迅速,但不容質疑仍然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譬如:一方面金融新聞內容單調、形式呆板、沒有生氣;另一方面,一些從事金融工作多年的同志寫起新聞報道來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有時即使寫了出來也不能發表等等。筆者在銀行從事宣傳工作,現就金融新聞寫作的難點及對策談點認識。

一、金融新聞及金融新聞寫作的難點

就新聞的概念,眾說紛紜,大凡概括為新發生的、重要的、有意義的、能引起廣泛興趣的事實;具有迅速、明了、簡短的特點,是一種最有效的宣傳形式。引申開來,金融新聞應該是金融領域新發生的、有意義的、能引起廣泛興趣的事實。金融工作不等于金融新聞。有些同志常常把工作中的一些通知、文件、總結、簡報等稍加修改就當新聞稿件寄到新聞媒體,結果往往遭到冷遇也就在所難免。當前金融新聞寫作的難點在于一般化報道多,熱點新聞少;從工作角度出發多,考慮讀者需要少;外行看不懂、內行不愿看。究其原因,一是作者沒有抓住金融工作中關鍵的或者說要害的問題,自己首先沒有鉆進去,沒有弄懂,因此也就不可能把金融工作中的問題反映好。外行人之所以不愿看或看不懂,是因為作者沒有能從新聞傳播的角度研究消化金融新聞的金融內容,沒有搞好金融與新聞的結合,沒有找好切合點。

二、提高金融新聞寫作水平的對策

(一)找準切入點,增強敏感性、可讀性。增強敏感性可讀性關鍵還是找好切入點,動作要快。新聞貴在“新”字,金融新聞也不例外。按照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新聞工作同政治是密切聯系的,任何一家報紙、電臺、電視臺的新聞宣傳都服務體現一定的政治。在我國,對新聞工作者的政治要求非常鮮明。它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服從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因此,采寫金融新聞,必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感。譬如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后,各單位必然及時組織學習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措施。這時,各新聞單位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措施必將是加大新聞宣傳的力度,及時反饋各地、各單位、各行各業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情況。這時候,抓住會議的中心內容,寫出結合本地實際貫徹會議精神的動態,稿件無論投到哪家新聞單位,都將會大受歡迎。關鍵是一個“快”字,慢了就削弱或失去了新聞價值,1994年6月28日是農行新疆分行恢復成立l5周年紀念日,為了配合搞好這一重大慶祝活動,早在5月16日,我動手采寫了《新疆農行恢復成立15周年成果輝煌》、《總結過去輝煌成就,開拓未來農行騰飛》,并拍攝了大量新聞照片和資料照片,時值6月份慶祝農行新疆分行恢復成立的時候,很快被《新疆農金報》、《新疆日報》等報刊采用。那年從新疆農村儲蓄突破50億、85億、l00億、125億,每次儲蓄宣傳活動,我都是搶在前面寫出文章拍出照片、組織評論,所寫作品均能及時刊出。1995年,圍繞加大支農力度,強化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開展工作,針對農行向商業銀行轉軌中遇到的問題,我及時采寫了《強化內部管理,轉換經營機制》等文章,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集中精力搞商業銀行上來,提醒大家隨著政策性業務的分離,農行的改革與發展進人了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商業銀行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在業務上自主經營、資金上自求平衡、財務上自負盈虧、責任上自擔風險、行為上自我約束、競爭中自我發展。提醒大家內部的激勵機制還不完善,管理上還有不少薄弱環節。提醒大家要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新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打破“大鍋飯”,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防范信貸風險,把貸款管理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使貸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作品被多家新聞媒體刊出。l996年,配合總行推出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張培英等模范人物,及時采寫了《向張培英同志學習》、《張培英給我們留下了什么》等評論文章,推動了全疆及全國學習張培英同志活動的深入開展。

新聞要貼近讀者。金融新聞也不例外。金融新聞寫給什么人看應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細分的話,無非是這么幾個層次。一是金融工作者;二是機關工作者;三是企業工作者;四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讀者。讀者是我們的“上帝”,就好像客戶是企業的“上帝”一樣,要時刻了解和分析讀者想了解什么,想知道什么。這是基礎。

(二)要沉下去,跳出來。新聞是一門學間,講究厚積薄發。要想寫出好新聞,首先要能夠沉下去,要有深入采訪的勇氣和信心。不能怕麻煩,更不能走馬觀花。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1997年初,在“金穗”、“白云”仍在天山南北唱響的時刻,農行在實施了“一分一脫”之后逐步向商業銀行轉軌,在新形勢下,農業銀行向何處去,我認真回顧了農行新疆分行自1979年恢復成立以來所走過的路,先后找到各個層次的人士進行座談,最后我及時采訪了時任農行新疆分行一把手,寫出了《集中精力辦好商業銀行》一文,為如何抓住機遇,集中精力辦好商業銀行指明了方向,此文很快在《新疆金融》、《新疆日報》、《中國城鄉金融報》等報刊發表。這一年,我還集中精力,配合分行在全疆推出了新疆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周曉芹。我采寫的《儲戶的貼心人》及拍攝的一組圖片分別在《中國城鄉金融報》發表,推動了活動的開展。成為繼1996年推出“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張培英之后,又一次推出模范人物的成功策劃與運作。

1998年是農行新疆分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拓展業務領域的一年。我采寫的《春風擋不住——農行新疆分行實施機構改革紀實》,先后在《新疆日報》和《中國農村金融》雜志發表.獲得好評。這一年,我采寫的《向舊體制告別,新疆分行實施工資總額包干》、《拓展中間業務》《農行新疆分行推出人事改革新舉措》、《新疆稽核體改上路》《人員減少近四成,三年盈利千余萬》等作品,無一不是深入采訪的產物。在推出“新疆金融系統十大杰出青年”張志強的時候,我深入阿克蘇采訪,從當事人的單位、領導、同事到他的客戶、家庭、下屬。搜集整理了數萬宇的采訪筆記,因此,寫作起來就感到得心應手,所寫長篇人物通訊《銀海弄潮》很快被《中國城鄉金融報》以大篇幅采用并配發了照片,產生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樹立了典型,交流了經驗,弘揚了正氣,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跳出來,就是要站在宏觀的立場上去看問題,要把新聞事實放在整個經濟生活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你寫的作品就會更貼近生活,更使人喜聞樂見。

(三)要及時發現新聞線索,有工作激情并注重知識的更新和能力的不斷提高。新聞寫作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激發干勁的工作。要想激勵他人,自己首先要富有熱情和激情。平時要注意并能夠及時發現新聞線索。應該說,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時時處處有新聞,平時只要留意,就能夠及時發現新聞線索,寫出新聞作品。前些日子,在路上偶然與科技處一位處長相遇,順便談及工作,他說,昨天剛剛開通了“銀證通”。我馬上意識到這是農行拓展業務的又一重大成果。第二天,及時深入科技部門進行了深入采訪,弄清了“銀證通”的功能及發展趨勢及開通“銀證通”的目的、意義,及時采寫了《股市雖走低,業務要跟進,農行“銀證通”進疆》的新聞稿件,很快被《中國城鄉金融報》頭版和《新疆日報》相繼刊出之后,天津、湖南開通“銀證通”的報道才陸續推出,從而使更多的人及時了解并認識了“銀證通”,宣傳了銀行,推廣了業務,服務了大眾。

平時,金融新聞工作者要有熱愛金融事業、熱愛金融新聞寫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要自覺地去努力工作。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還要注重知識的更新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古人云:“學然后而知不足。當前,我們專職的金融新聞工作者很少,大部分作者都程度不同地兼任著一些其他崗位的工作,而且年輕人多,面對層出不窮的金融新產品,應該說還有很大的學習余地。上次參加中國農業銀行宣傳部長培訓的時候,中央金融工委的一位宣傳部長講到,他47歲拿到博士學位,雖然晚了點,但關鍵是通過學習進一步充實豐富了自己,講得非常好。也許有些同志說,平時工作忙,又不是專職搞新聞的,總覺得沒有時間是沒有時間還是沒有去擠時間呢?學習需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試想每天晚上學習半小時,長此往,誰能預料能學到多少東西。前不久,偶然聽到一個持之以恒的故事。故事講的是50年前某一小學同班同學各自寫了一篇作文,樹立了遠大理想,50年過去了,當作者重新拿出當年的作文尋找原來那些同班同學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志向,從事著各種不同的工作,在這些同學中,有一位同學寫的是自己長大后要當外交大臣,但他始終沒能找到這位同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現任外交大臣交談,當談到這篇作文的時候,這位外交大臣說,他就是當年立志要當外交大臣的那位小學生。他說,假如一個人在50年的漫漫征程中始終不放棄他的追求,那么,他一定會實現他的理想。學習也是一樣,不是沒有時間,關鍵是要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新聞寫作不難,金融新聞寫作也不難,難的是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愿更多的人通過學習和實踐,為黨的新聞事業、黨的金融事業去寫出金融新聞,寫出金融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