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職工調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6 10:10:00

導語:國企職工調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企職工調調研報告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是黨員隊伍中的特殊群體,研究和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四川省樂山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數量眾多、情況復雜,加強和改進其教育管理工作,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為此,我們在深入調研、走訪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宣傳引導不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思想出現震蕩。在國有企業關、停、并、破、轉過程中,不少企業黨組織對職工黨員下崗后可能出現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考慮不周,片面強調職工黨員要服從組織、顧全大局、帶頭下崗,缺乏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了對黨的方針政策有針對性的宣傳,忽視了對職工黨員情緒和思想的疏導。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政策“主要為了職工利益,我擁護”的僅占14.6%,而認為“既為我們,但更多是為了政府利益”和“基本上是為了政府和有錢人的利益”則占85.4%;有的對黨員身份認同感較差,對黨組織歸屬感不強,特別是一批**歲至**歲左右的下崗職工黨員,更是感到自己把一切都獻給了國有企業,年紀大了、身體差了、干不動了,卻被無情推向市場。有的難以接受一下子從“工人老大哥”轉變為下崗人員的現實,認為自己是從“領導階級”掉到了“社會底層”,失落感很大。

2.幫扶就業不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生活水平下降。首先,促進下崗職工黨員轉變就業觀念不力。一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放不下架子、丟不開面子,寧愿坐在家里吃“低保”,也不愿意去干那些待遇低、強度大、環境差的工作。其次,幫助下崗黨員提高就業能力不夠。多數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技術單一,技能落后,許多崗位勝任不了。再次,扶持下崗黨員就業創業措施不實。不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就業無信息、無門路,創業無資金、無場地,就業狀況不理想,與在國有企業工作時相比,生活水平沒有改善,甚至下降。

3.組織管理不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履行義務滑坡。目前,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主要采取企業留守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兩種方式管理。企業留守黨組織大多處于軟弱渙散甚至癱瘓狀態,善后工作任務相當繁重,一些黨務干部自己都在為生計發愁,根本無暇顧及黨員管理工作。社區黨組織在接收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后,黨員數量急劇增加,黨務工作力量不足,活動陣地容納不下,工作經費嚴重緊缺,無力管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這就使不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像“斷線的風箏”,長期游離于黨組織之外,組織觀念逐漸淡薄,黨員意識逐漸淡化。

4.創設載體不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發揮作用難。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情況復雜、管理難度大,黨組織大都沿用老觀念、老制度、老辦法進行管理,工作載體缺乏創新和創造。在教育載體上,教育內容的單一性與黨員需求的多樣性不相適應,教育形式的靜態性與黨員活動的動態性不相適應。在監督載體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大多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成為流動黨員,脫離了組織監督,也失去了群眾監督,一年一度的民主評議工作常常難以開展,即使開展起來的也因互不了解情況流于形式。致使相當部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能發揮。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給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我們要準確把握、正確分析這些新變化、新特點,把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這項工作更好地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1.必須正視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地位弱化的現實,確立服務與管理并重并舉的新思路。從總體情況看,目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經濟和社會地位弱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其管理工作必須轉變“重義務履行,輕權利保障”、“重嚴格要求,輕人文關懷”的觀念,樹立“管理重在服務”的新理念,確立服務與管理并重并舉的新思路,并以剛性規定固定下來。

2.必須把握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思想多元化的特點,掌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下崗職工黨員融入異彩紛呈的大社會后,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其管理工作應有的放矢地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內容方法,幫助他們澄清各種模糊認識,消除各種錯誤思想,真正把認識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

3.必須適應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就業多樣化的趨勢,建立健全加強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應與下崗職工黨員就業情況結合起來,在組織管理方式上不搞“一刀切”,在教育管理方法上不搞“一鍋煮”,因人而異地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納入相應黨組織管理,真正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斗力。

4.必須看到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展示先進性平臺虛無化的現狀,探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新抓手。下崗職工黨員需要完成一系列角色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揮作用、展示先進性的平臺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真空”和“斷檔”。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工作必須摸準這些黨員的所需、所求、所盼,為他們展示黨員先進性搭建平臺、提供舞臺。

三、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管理的對策措施

1.把握機遇,切實抓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各級黨組織要緊緊抓住當前正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這一重要機遇,著力抓好“四項教育”: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教育他們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定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積極投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之中。二是抓好宗旨意識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努力把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在本職崗位上,體現在一言一行中。三是抓好組織紀律教育,教育他們正確行使黨員權利,自覺履行黨員義務,始終做到“離崗不離黨”、“下崗不失志”。四要抓好擇業觀念教育,組織他們認真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國有企業改革和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克服等、靠、要思想,樹立“就業找市場,上崗靠競爭”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干頭”的新型擇業觀。

2.發揮優勢,努力拓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就業渠道。建立各級黨組織幫扶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責任制,把幫扶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作為黨建目標考核、“爭先創優”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創建“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安置示范基地”活動,引導和鼓勵非公企業、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吸納下崗職工黨員就業;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機關、企事業、街道社區黨員干部重點聯系下崗職工黨員,設法幫助他們創業和就業。要按照正確政績觀的要求,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作為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的指標之一。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工作和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

3.理順關系,確保實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組織全覆蓋。一是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組織管理的銜接工作。國有企業在關、停、并、破、轉中,應提前1個月以上向上級黨組織書面報告下崗職工黨員的基本情況、下崗去向、聯絡方式等。上級黨組織應及時牽頭召開企業黨組織、接收地黨組織聯席會,切實做好劃轉黨員的各項準備工作。二是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對生產正常的國有企業或轉制企業的下崗職工黨員,可依托原企業黨組織,單獨建立下崗職工黨員支部(總支)。對關閉、解體、破產的大型國有企業,居住集中的,可單獨組建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中型企業下崗職工黨員人數較多且相對集中的,單獨組建支部,隸屬所在社區黨組織;對下崗職工黨員比較零散的,就近轉入社區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外出比較集中的地方,異地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三是及時接轉和落實黨員組織關系。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時間在6個月以內或地點不固定的,嚴格堅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度;時間在6個月以上且地點固定的,把他們的組織關系轉移到工作單位或生活所在地黨組織。

4.加大投入,切實增強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所在黨組織承載力。一是配強力量。對接收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較多的基層黨組織,應增加黨務干部職數,切實加強對班子成員的教育培訓。二是建好陣地。對辦公用房和活動陣地緊張的,采取租借、閑置國有資產調劑、共駐共建單位提供等方式解決。三是保障經費。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所在黨組織的工作運行經費和黨員教育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下崗職工黨員交納的黨費原則上全額返還給他們所在黨組織。

5.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教育管理水平。堅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定期向組織匯報制度和黨組織定期與他們談話談心制度,建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流動黨員所在地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定期聯系制度。嚴格民主評議制度,吸納群眾代表參與評議,對不合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黨員嚴肅處置。積極探索建立黨組織幫扶、黨員互助和社會救助多渠道結合的黨內救助機制。采取“財政撥一點,黨費提一點,黨員捐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黨員救助基金,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老齡黨員、貧困黨員進行救助,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