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信社改革績效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2 10:05:00

導語:市農信社改革績效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信社改革績效調研報告

一、改革績效情況

(一)農村金融骨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支持轄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改革以來,轄區農信社業務量不斷擴大,貸款普及率不斷提高,戶均貸款額不斷增加,結算功能不斷完善。轄區農信社結合實際,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經濟工業化、農民知識化、社會管理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呈逐年增加之勢,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多年來都穩定在2500萬元水平之上,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發揮更加突出。

(二)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1)法人治理結構得到完善。20****年轄區農信社實施增資擴股,并召開了社員代表大會和股東大會。20****年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要求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20****年12月29日組建成統一法人,健全了決策、執行、監督相制衡的機制,真正實行“統一法人、授權經營、分級核算、單獨考核”的經營模式,基本達到了中央銀行票據置換的要求。(2)內控制度得到健全。轄區農信社改革以來,強化內控管理,建立了一套貫穿業務全過程和所有經營網點及人員的內控制度體系,目前已制定內控制度55項。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各業務環節、各崗位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實行了聯社各職能部門和信用社主任崗位輪換,加強了對重點崗位、重點業務的監督和管理。(3)存、貸款迅速長,資金實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各項存、貸款穩步增加。截止20****年3月末,轄區農信社各項存款33032萬元,較年初增加2227萬元,增幅7.2%,各項貸款持續增長,余額為26552萬元,比年初增加2366萬元,增長9.8%分別比20****年末凈增21326萬元和19413萬元,增長182.2%和271.9%,資金實力進一步增強,市場份額穩中有升。(4)不良貸款余額及占比有所下降,撥備覆蓋穩定提高。轄區農信社近五年不良貸款下降趨勢明顯,撥備覆蓋率提高幅度大,至20****年3月末,該社不良貸款余額2130萬元,比20****年末減少300萬元,下降26.2個百分點。其中“兩呆”貸款余額2014萬元,占各項貸款的7.58%。在貸款增長271.9%的情況下,不良貸款降幅為12.36%。年初撥備覆蓋率為19.99%,比20****年增加l5.51個百分點。(5)資金利用率明顯提高,盈利情況良好。近年來轄區農信社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提高,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明顯提高。止今年3月末,該社實現營業收入427.1萬元,全社實現盈余17.6萬元,盈利情況良好,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6)股金穩中有增,資本充足率達到了規定要求。20****年該社改革度來,股金穩中有增,資本充足率不斷提高。截止20****年3月末,該社所有者權益1396萬元(其中貸方余額1698萬元),股本金余額1622萬元,比20****年增加1486萬元,增長1092.6%,測算資本充足率為7.4%,20****年增加6.68個百分點。

二、存在的問題

(一)股權過于分散,影響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主要表現:一是20****年以后人股增幅較小,信用社資本充足率要求保守,達到票據兌付標準后增速回落;人股資金中資格股多,投資股少,20****年3月末分別為84.35%和15.65%,與改革要求的65%和35%相差較多。二是股權結構分散,由于單戶農民人股金額小,農民人股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造成了股東人數增多,股權結構分散,難以在決策等重大問題上發表意見。三是盡管法人股總量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但因最大單戶所占比例公在l%左右,使最有能力約束信用社決策行為的制度設置“失靈”。

(二)專項票據置換資產清收處置困難。按照要求達到央行票據兌付條件,專項票據置換資產處置率要求達到80%。其中現金要求收回3%。由于轄區農信社已置換的887萬元呆賬貸款為原改制社城市信用社移交貸款,已經西安分行和原人行甘肅省分行確認為損失類貸款,已無法收回,剩余113萬元農戶貸款絕大部分為破產倒閉、死亡絕戶貸款,收回難度大,加上遺留時間長,與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獲取相關證明材料困難,要實現依法處置與現金收回3%的目標難度較大。

(三)呆賬準備金提取雖然達標,但不充足。按照有關文件規定,20****年1季度轄區農信社按加權風險資產26****5萬元的l%應計提呆賬準備金260.54萬元,實際(1291賬戶)計提563.35萬元,多提3****.81萬元,以此評價充足。若以正常貸款24421萬元l%、逾期貸款116萬元2%、呆滯貸款2014萬元25%、呆賬100%計提,應提呆賬貸款準備金750.03萬元衡量,少提186.68萬元,計提不充足。

三、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協調與領導,多方聯動,支持信用社改革順利進行。充分發揮縣市級政府的作用,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正常的業務經營活動。在減免有關稅費方面。凡是地方政府職權范圍內能決定減免農村信用社相關稅費的項目要盡最大可能予以保障。積極協調公檢法等多方力量。配合農村信用社加大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要優化環境,不把信用社當成自己的“第二財政”。不插手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業務。同時人民銀行、銀監部門在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中要利用各自的管理職能,相互協作、相互支持,既要幫助農村信用社搞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又要指導農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盤活資金,提高經營效益。

(二)加強農村信用社改革規范化建設。(1)區別對待,積極處置不良貸款。堅持“尊重歷史,立足當前”的原則,對各種原因形成,已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呆賬貸款和抵貸資產,要客觀公正對待,勇于清收消化。同時要協同地方政府和工商、稅務、公檢法部門,想方設法做好原始資料和相關文件的收集,對確實難以收回的,要通過縣級或鄉鎮相關部門出具證明,經信用社主管部門和稅務部門審批后列為損失進行核銷。要嚴格核銷認定條件,提供確鑿證據,嚴肅責任追究,逐戶逐級上報審核審批。(2)按照有關規定,提足應付利息和貸款損失準備。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和人民銀行《關于印發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中央銀行票據兌付考核指引通知》,財政部《關于印發金融業呆賬準備提取管理辦法的通知》,按定期存款余額的2.25%提取應付利息,按表內外加權風險資產的l%提取貸款損失準備。同時要考慮當年實付利息和貸款占用形態,足額提取。(3)完善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機制,樹立市場化意識,真正發揮利率杠桿作用。參照上級行下發的模板與《培育市場基準利率Shibor,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將貸款利率按期限長短、自然人類別、擔保方式與資金成本、利潤要求、供求狀況揉合在一起考慮,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資金價格,發揮利率杠桿作用,為信用社業務競爭提供強有力的手段。(作者:張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