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非信貸類資產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2 10:46:00

導語:銀行非信貸類資產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銀行非信貸類資產調研報告

6月23日至25日,我們對×行××省分行20****年末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風險損失及處置情況作了初步了解。有關情況如下:

一、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基本情況及其損失預測

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余額××億元,占資產總領的11.64%,預計損失額××億元,損失率高達78.97%。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主要集中在表內應收利息、待處理房改資產、待處理抵債資產、歷年虧損掛賬、待清理接收資產、待處理其他應收款等方面。

(1)表內應收利息××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總額的13.52%,按95%的損失率測算,預計損失××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16.27%。表內應收利息是年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實行權責發生制以來累計形成的歷史掛賬,其中2****年底以前形成的占79.08%。

(2)待處理房改資產××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資產總額的2.35%。這部

分資產是住房體制改革后形成的已售公房的實際損失,占風險性非信貨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2.98%。

(3)待處理以資抵債資產××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貨類資產總額的3.92%,預計損失額××億元,損失率50.52%,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2.51%。從抵債資產結構看,房地產所占比重達78%。

(4)歷年虧損掛賬××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總額的42.63%,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53.99%。

(5)待清理接收資產××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總額的13.25%。這部分資產主要是1994年以來×行陸續接收的從人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劃轉的資產(其中×行劃轉企業貸款本息××億元,占85.26%),由于政策性強、時間跨度長、檔案資料短缺,清收難度較大,預計全部形成損失,損失額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16.77%。

(6)待處理其他應收款××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總額的4.26%,主要包括各種跨年度待處理墊款、掛賬和非業務性暫付及應收款項,如待處理結算損失、墊付的訴訟費等。預計損失額××億元,損失率62.32%,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3.36%,

另外還有待處理拆借墊款、以前年度擔保墊款、案件糾紛墊款及持處理投資等共計××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總額的××%,這類資產的形成時間大約在年之間,情況復雜,預計損失額××億元,損失率××%,占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總額的××%。

二、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的形成原因

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產生時間長、項目情況復雜,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非信貸類資產風險是信貸資產風險的延續和最終體現。從××省的情況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行貸款質量最差。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不良貸款余額××億元,不良貸款占比29.69%,高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個百分點。大量的不良貸款導致了大量的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具體表現為:20****年末應收利息余額中,貸款應收利息占××%,其中××%掛賬時間已超過兩年;抵債資產本身就是貸款無法正常收回而接受的不良資產;信貸資產質量差導致資金收益率低下,直接造成巨額經營性虧損。

(2)制度性、政策性因素是形成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的重要原因。(略)

(3)內部控制不力,違規經營直接造成大量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略)

(4)對已經形成風險的非信貸類資產重視不夠,管理不到位,使風險進一步加大。(略)

三、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處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分析×行××省分行各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歷年虧損掛賬、表內應收利息,待處理房改資產、待處理其他應收款等共計××億元,占風險性非信貸資產總額的××%,這部分資產只能通過盈利逐年消化。比較而言,在各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中,最具處置價值的是抵債資產。如果處置及時,手段得當,可以有效避免“縮水”效應。但是,目前在抵債資產處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累計接收抵債資產××億元,已處置××億元,待處置××億元,平均處置率僅為14.49%;抵債資產余額中,入賬時間超過一年仍未處置的有××億元,占待處理抵債資產余額的××%,20****年該分行處置變現率僅為××%,尚未處置的抵債資產,尤其是接收時間在一年以上的部分資產,處置變現率將更低。

抵債資產長期大量閑置,自然損耗不斷增長,風險也越來越高。究其原因,一是抵債資產本身有缺陷。二是缺乏及時處置抵債資產的積極性。在各級行業務經營考核計劃中,利潤指標是中心指標,而抵債資產處置變現的損失率高,使處置行承受著巨大的財務壓力,為了實現當年的利潤目標,基層行存在減緩抵債資產的處置進度或不及時處置抵債資產的現象。在核算中有的甚至將已處置抵債資產的變現損失掛在抵債資產科目中,使當期損益反映失實。×行××省分行20****年末億元抵債資產中,有××億元為掛賬損失,應計入營業外支出。三是處置手段單一。只能采取協議處置或公開拍賣等手段,不利于抵債資產及時變現。

抵債資產變現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入帳價值與市場價值嚴重不符。目前抵債資產接收時一般采用重置成本進行評估,即以重新購置該類資產需要投入的成本為基礎,而對該抵債資產本身在當前市場上的被認可程度考慮不夠。處置變現時則采用現行市價法評估抵債資產,兩者存在較大差異。在市場價格疲軟的情況下,采用重置成本法的評估價格要大大高于處置時市價法的評估價格。產生抵債資產入賬價值高估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力求高估以抵償更多的債務;法院釗決時主要以企業評估結果為依據;有的機構為了最大限度從賬面上減少不良貸款而高估抵債資產價值。另外商業銀行接收、處置抵債資產缺乏稅收及收費上的優惠政策,處置成本高,也是抵債資產變現率低的原因。以房地產為例,在接收和處置變現過程中,僅稅款一項就大約占到變現價值的20%左右,而資產管理公司在收購、處置不良資產時所涉及的稅金全部免征。同樣是處置不良資產,早處置可以多收回,但銀行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手段;拖了多年之后,待處置資產已經進一步“縮水”,才將政策和手段賦予資產管理公司。當前的政策和制度在事實上鼓勵拖延處置不良資產。

四、強化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管理的一些想法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在總資產中占比高,潛在損失嚴重,已經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管理,化解風險。

(1)從政策上引導和鼓勵加強風險性資產的管理和處置。考慮在政策上賦予商業銀行更多的處置手段;從實際出發調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的有關稅費政策,同時在政策上支持商業銀行加快改革步伐,鼓勵商業銀行在發展中解決歷史問題、消化歷史包袱,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2)督促商業銀行建立健全內控制度,規范非信貸類資產的管理。(略)

(3)從源頭抓起,積極督促商業銀行加強信貸管理。(略〕

(4)督促加快抵債資產處置進度、提高變現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