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稅務管理思考

時間:2022-03-03 04:53:00

導語:鄉鎮企業稅務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企業稅務管理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而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客觀存在的諸多問題,已嚴重地制約著鄉鎮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設備、技術落后,勞動生產率不高。在我國,鄉鎮企業有幾十萬個,其中許多是亟待改造的老、舊企業。這些企業設備陳舊不堪,因陋就簡地生產。企業的技術進步非常緩慢。這造成了鄉鎮企業在技術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調,致使一些能源、材料消耗大,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無保證,勞動生產率低,無市場競爭力的鄉鎮企業,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境地。

二、重復布局,規模效益差。我國的鄉鎮企業是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而這種小生產最大的特點就是目光短淺,生產一哄而上,爭奪能源、材料,往往導致產品銷路欠佳。

三、管理落后。大多數鄉鎮企業人才缺乏,政企不分,資產權模糊,擔任廠長,經理的人員缺乏必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企業稍有風險,經營者便束手無策。

四、企業相互拖欠貨款嚴重,自有資金不足,過度負債經營。在我國,企業之間信用觀念淡薄,困擾鄉鎮企業的三角債己相當嚴重。加之鄉鎮企業后勁乏力,自有資金不足,導致過度負債經營。這種狀態一旦出現外部“供血”不足,鄉鎮企業便失去了活力。

如何使鄉鎮企業擺脫困境?這己成為熱門活題。筆者認為,鄉鎮企業的出路在于各級政府和鄉鎮主管部門幫助、引導、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同時也需鄉鎮企業自身努力。

一、狠抓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鄉鎮企業在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上應堅持以內涵為主擴大再生產的原則,重點放在依靠技術進步改造落后設備、工藝、改善生產要素上,向生產的深度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堅持全面規劃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量力而行,保證重點,少投入、多產出,早見效。

二、合理布局,分層次競爭。政府應采納國營大中型企業與鄉鎮企業之間適當分工分層次競爭的方式,使鄉鎮企業通過這種分工與聯系進入現代化高技術生產領域。因此,各級政府和各地鄉鎮企業主管部門,應結合產品市場實際,調整鄉鎮企業,以對其合理布局,并且鼓勵鄉鎮企業走與國營大型企業聯營道路。

三、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鄉鎮企業要積極選派職工進修學習,還要采取招聘技術人員,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等方式,以提高職工素質。企業主管部門要明確制定企業領導人員的任職期限和管理目標。

四、加快企業自身積累,增強其“造血”功能。(1)用好用活現有資金,緩解資金緊張狀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回收外欠銷貨款,同時,盡量減少新的外欠款,對積壓產品、原材料、要清倉查庫,削價拍賣,盤活占壓的資金,還要壓縮非生產開資,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2)金融部門要適度投入,以增強鄉鎮企業發展后勁,使企業逐步走自我發展、自我積累和自我改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