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12 01:54:00
導語:市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背景
20*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農村改革的政策,使我省主要依賴于計劃經
濟體制的動物防疫工作陷入困境。一是農村實行費改稅,使原來靠鄉提留解決的
防疫經費失去了來源;二是鄉鎮機構實行改革,把鄉級的農機、林業、水利以及
畜牧獸醫等6個部門合并為農業服務中心,全站編制12或13個,從事畜牧獸醫工
作的為1或2人。從而出現了搞防疫沒經費,干工作沒人員的局面。而這一時期
正值畜牧業快速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畜禽及其產品流通范圍廣,各種動物
疫病越來越多,防治難度也越來越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動物防疫
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務更重,難度更大,形勢更嚴峻。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動
物防疫體制已遠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勢下,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動物
防疫體制,已成為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思考的重大課題。
二、具體做法
面對以上困境,濟源市在借鑒伊川縣、汝州市、平橋區和通許縣等地經驗的
基礎上,按照省畜牧局提出的“五制三化”的要求,結全自身實際,實行了“二
化五制一固定”(市場區域化、多員一體化;資格準入制、競爭上崗制、目標責
任制、免疫標識制、防檢結合制和固定防疫日),在全市大力推行動物防疫資源
化管理新機制,并出臺一系列的防疫政策和規范,對新機制進行大力的宣傳,使
之家喻戶曉,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們的具體做法為:
(一)摸清市場資源,實行市場區域化
為摸清防疫市場資源存量,20*年3月份濟源市各鄉鎮按照市畜牧局的安排,
組織防疫人員,在全市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動物防疫市場資源存量調查。摸清
各行政村的豬、牛、羊的存欄量和出欄量,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和收費標準,計
算出每年的收費金額,然后根據資源量平分給各防疫大隊。濟源市畜牧局包片人
員還多次到各鄉鎮督促檢查,確保調查結果準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摸清了
各鄉鎮動物防疫市場資源情況。然后根據本鄉鎮的動物防疫市場存量、交通便利
條件等情況,合理劃分防疫區域,報市畜牧局批準后實施。
(二)保證防疫員經濟收入,實行多員一體化
為提高防疫員的工作積極性,保證防疫員的經濟收入。濟源市以防疫員隊伍
為依托,推行多員一體化,賦予防疫員多項職能。一是防疫員職能,負責服務責
任區域內動物免疫預防注射、免疫證和免疫檔案登記填寫、免疫耳標的領取和佩
帶工作,保證免疫密度和質量。為了方便群眾,各鄉鎮共印制防疫員服務名片3
萬余張,發送到每個養殖戶。二是統計員職責。負責服務區域內畜牧業生產調查
和統計上報工作。三是動物疫情報告員職責,負責服務區域內各種動物疫情的普
查、統計、上報工作。四是畜牧獸醫技術員職責。負責服務區域內畜牧獸醫新技
術的推廣和動物疫病診療工作。通過一年來的實踐,防疫員的經濟收入有了較大
提高。據調查,平原鄉鎮防疫員月平均收入可達400-500元左右,山區鄉鎮的防
疫員月平均收入高時可達200-300元左右,低時70-80元,都可按時發放,大部
分鄉鎮還為防疫員購買了意外人身傷害保險,防疫員的基本工資得到了有效保證,
工作的積極性、自覺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實行防疫員資格準入制
為提高防疫員素質,確保防疫質量,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和省畜
牧局的要求,濟源市嚴格實行防疫員資格準入制度。規定凡是從事動物防疫工作
的人員,必須首先取得農業部頒發的《動物疫病防治員資格證書》,否則不得從
事動物防疫工作。在濟源市的充分發動和各鄉(鎮)政府的精心組織下,全市共
有210名防疫員報名,205名防疫員參加了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了
《動物疫病防治員資格證書》,為防疫員競爭上崗奠定了基礎。
(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制
為了增強防疫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實現防疫員從“要我干”向“我要干”
的觀念轉變,各鄉鎮在摸清防疫資源存量、合理劃分防疫區域的基礎上,本著優
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通過考試、面試、演講、群眾評議、鄉鎮黨委研
究等一系列程序,在取得《動物疫病防治員資格證書》的人員中,擇優錄用了112
名防疫員,組建了12個動物防疫大隊、26個防疫中隊,專職從事動物防疫工作。
全市統一購置了防疫員服裝和疫苗冷藏包,90%以上的防疫員自己配備了手機和
摩托車(部分經濟條件好的鄉報銷手機費和燃油費)。
(五)加強防疫員的監督管理,實行目標責任制
為強化防疫員的監督管理,切實提高防疫員素質,濟源市出臺了《濟源市動
物防疫員管理辦法》,一是要求各鄉鎮與競爭上崗的防疫員簽訂《動物防疫目標
管理責任書》,明確防疫員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把防疫員的姓名、職責、服務
項目、服務區域、聯系電話和舉報電話等,通過《動物防疫明白欄》向廣大群眾
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強化防疫員學習和培訓。濟源市動物防疫站每月都安
排學習內容,每半年組織全市防疫員進行一次統考,考試成績記入個人檔案,作
為年終考核的依據。學習內容一般以有關法律法規、業務技能和飼養管理技術為
主。三是加強督導檢查工作。市動物防疫站和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定期或不定期
地深入各村和養殖小區調查研究,了解防疫員的工作情況和服務態度,如實記錄,
作為防疫員年終考核依據。對服務態度好,目標完成好,群眾擁護的防疫員,除
繼續聘用外,還給予榮譽和經濟上的獎勵。對服務態度差,群眾意見大,完不成
目標任務的堅決予以淘汰。
(六)規范防疫工作,實行免疫標識制
免疫標識是各項防疫工作的切入點。通過實行免疫標識制度,有利于動物防
疫監督機構對防疫員的服務質量和飼養者履行免疫義務情況進行監督,有利于建
立科學的防疫秩序,有利于獸用生物制品的市場管理。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新機
制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免疫標識制度是否能夠落實。為此,
濟源市嚴格執行國家免疫標識有關制度,標識統一由市動物防疫站訂購,各鄉鎮
防疫大隊派專人到市站領取,每枚免疫耳標配備1頭份口蹄疫苗和2頭份的豬瘟
疫苗(對豬),或1頭份口蹄疫苗和1頭份的梭菌疫苗(對牛羊)。耳標統一由
防疫員在免疫注射后,憑免疫證和免疫檔案給家畜佩帶,確保了免疫標識從訂購、
保管、發放和使用環節的封閉運行,保證了“不免疫不掛標”。
(七)以免疫標識為結合點,實行防檢結合制
免疫標識是防疫、檢疫的結合點,在產地檢疫環節,濟源市防治站和動檢站
結合,認真落實憑有效免疫標識進行檢疫并出具產地檢疫證明制度。凡符合要求
的,由動檢部門在檢疫后出具產地檢疫證明;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員實施補免
后,再由檢疫部門檢疫出證,做到了“不掛標不檢疫,不檢疫不準上市流通”,
實現了防疫和檢疫的有機結合,保證了免疫標識制度的實施。
(八)執行固定防疫日制度,使防疫工作深入人心
為了使專業化防疫取得群眾的理解、配合和支持,鄉站把一個月里的某一天
固定為一個或幾個村的防疫日,并加大了防疫的宣傳力度。一是每個行政村都建
立《防疫明白欄》和《畜牧科技宣傳欄》,把防疫的收費標準、防疫項目、免疫
對象、聯系方法和防疫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技術知識等向群眾公布,使養殖
戶明白防疫的內容、防疫的對象以及收費的標準等;二是發放防疫大隊的防疫名
片,上面印制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和隊內每個防疫員的聯系電話,送到每一個養
殖戶、畜禽經營戶手中。通過《防疫明白欄》和《畜牧科技宣傳欄》的宣傳和防
疫日的確定,群眾的防疫意識明顯增強,防疫工作變被動為主動,一定程度上改
變了防疫工作的被動性。原來一些不讓防疫的群眾也開始主動要求防疫,防疫隊
一進村,許多養殖戶都主動要求防疫人員防疫。該做法的初期,防疫日是由防疫
專業隊進行防疫,后來隨著人們對防疫工作的熟悉,只是在集中防疫時由專業隊
進行防疫,在日常的補防中,主要由就近的防疫員進行防疫。
三、主要成效
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新機制的推行,使濟源市的動物防疫工作呈現了明顯變
化,即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形象明顯的改善了,防疫人員的責任心明顯增強了,防
疫質量明顯提高了。基層防疫人員由原來的“沒人干”變成了“要求干”,防疫
工作由原來春秋集中防疫變成了日常化、制度化、規范化防疫,取得了政府、防
疫員、群眾三滿意的效果。
四、基本經驗
(一)市畜牧局黨組重視
濟源市畜牧局在防疫走入困境時,不等不靠,多次討論研究,并到全省防疫
工作做的好的縣、鄉考察,積極組織有關人員去深入學習和調研。局黨組統一認
識,決定在全市推行。在省畜牧局的指導下,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
身實際,濟源市制定出詳實的實施方案。在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后,得到了政府
的重視和認可,同時市畜局還組織各鄉鎮主管農業的副鄉鎮長到洛陽市伊川縣進
行參觀學習,使他們對這一機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為該機制的推行贏得了市、
鄉政府的支持。
(二)政府領導重視
在年初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把推行動物防疫資源化管
理新機制,提高動物防疫質量列入各鄉鎮年度大目標序列,市政府又將該項工作
列入各鄉鎮的專項農業目標序列,在整個畜牧工作7分里面,新機制的推行占2
分。市政府對各鄉(鎮)政府的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倒數第一,黃牌警告,且
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兩年不能調任、不能漲工資。從而使各鄉政府高
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以及新機制的推行工作。各鄉鎮成立了以負責農業的副鄉鎮
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主管領導親自抓,農業服務中心具體抓。采取各種措施,
確保此項工作順利推行。在開展動物防疫市場資源存量調查的過程中,參加調查
的人員鄉政府每人每天補貼15元錢。在防疫員進行執業技能鑒定的過程中,鄉政
府統一組織和接送防疫人員參加培訓和考試。在新機制的推行宣傳過程中,各鄉
鎮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都不同程度地解決了專項經費,用于“兩欄”制作、固
定標語刷寫、印刷宣傳資料、防疫陣地建設等。據統計,各鄉鎮用于新機制推行
的專項經費達50余萬元。經費的落實,有力地保證了新機制的推行。
(三)經費保障到位
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效的防疫經費投入機制。目前濟源市市、鄉兩級的防疫經
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額度在70萬元左右。這些經費主要用于疫苗的配套、防
疫工作的宣傳開支等。
(四)宣傳到位
推行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新機制是動物防疫工作改革的重大舉措,鄉村干部
和廣大群眾認識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新機制的實施。為此濟源市把加強宣傳,
提高認識作為推行此項工作的突破口。一是通過各種會議強化宣傳。2004年以
來,濟源市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并出臺政府文件,先后三次召開各鄉鎮黨委書記、
鄉鎮長和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參加的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新機制推行現場會,并組
織各鄉鎮主管農業的副鄉鎮長到洛陽市伊川縣參觀學習。市畜牧局局長和分管副
局長在各鄉鎮召集有關人員開了10余次座談會,具體調研,解決推行過程中的具
體問題。各鄉鎮也分別召開機關干部和村組干部動員會議,切實提高鄉村基層干
部對防疫新機制推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上下聯動深入宣傳。為使宣
傳工作深入各個角落,濟源市統一制定了宣傳標語內容,統一印制了《動物防疫
告知書》,統一了《動物防疫明白欄》和《畜牧科技宣傳欄》的規格和內容,統
一摘錄了有關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各鄉鎮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在各村、各
養殖小區制作《動物防疫明白欄》和《畜牧科技宣傳欄》1200余塊,印制《動物
防疫告知書》10萬余份發放到每個養殖戶,刷寫固定宣傳標語1500余條,出動宣
傳車200余臺次,使推行動物防疫資源化管理新機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得以家喻
戶曉,人人皆知。強大的宣傳力度,廣泛深入的宣傳面,為新機制的推行奠定了
堅實的群眾基礎。
(五)防檢結合到位
濟源市檢疫站在全市設立了8個檢疫點,在產地檢疫環節,認真落實憑免疫
標識進行檢疫并出具產地檢疫證明制度。在豬出欄時,由該區域的防疫員向該區
域的檢疫點進行報檢,凡符合要求的,由動檢部門在檢疫后出具產地檢疫證明,
不符合要求的,由防疫員實施補免后,再由檢疫部門檢疫出證,做到了“不掛標
不檢疫,不檢疫不準上市流通”,既降低了漏檢率,又促進了防疫工作,實現了
防疫和檢疫的有機結合,防疫員和檢疫員的互利互惠,從而保證了免疫標識制度
的實施。
五、存在的問題
濟源市現推行的動物防疫機制,基本能適應當前的動物防疫形勢。既組建了
一支年富力強的動物防疫專業隊,解決了基層工作斷線問題,又提高了防疫的密
度,整個防疫工作得到了較好的落實。防疫工作由原來的春秋集中防疫變為日常
防疫。防疫專業隊工作靈活,能隨叫隨到,能完成一些臨時性緊急工作。但在新
形勢下,這一防疫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探討和完善。主要表現在:
(一)防疫員的收入與畜禽飼養量有關。畜禽存欄量大,防疫員的收入就高,
若畜、禽存欄量小,收入就很難保障,如山區的防疫,不僅工作量大,而且耗時、
耗力、耗油,且收入很低。即使平原區域收入高的每月也僅為500元左右(包括
40元的手機費補貼和60元的燃油補貼),去掉在外防疫吃飯的錢,所余極少。只
有不能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又不怎么影響農活,且沒有找到比這更好的門路的人
愿意干(一旦有好的門路就走),這是造成隊伍不穩的重要因素。
(二)防疫收入全部用于防疫員的工資、獎金和防疫日耗品,沒有公共積累。
(三)防疫后,出現應激等原因造成畜禽死亡,沒有風險賠償金,飼養戶要
求經濟賠償,給防疫員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四)防檢結合,檢疫員只看有無免疫標識,不辨真偽。且不看免疫證,從
而使免疫證作用不大。
(五)牛、羊防疫密度上不去,主要是因為牛、羊的病少,老百姓不愿防,
防疫收費主要靠豬的防疫收費。
(六)免疫標識的費用無法解決,只能由防疫員承擔。
(七)防疫專業隊屬鄉站或農業服務中心的附屬機構,出了問題服務中心、
畜牧局以至于政府都難脫賠償等問題的糾纏。
(八)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有些不讓防疫專業隊防疫,因怕消毒不嚴帶來
疫病。
六、建議
按照濟源市的“二化五制一固定”的做法組建防疫專業隊,但動物防疫工作
是公共衛生的一部分,尤其是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是不能完全靠市場防疫收費
解決。應實行防疫收費和國家財政補貼相結合的辦法,確保防疫員的收入和隊伍
的穩定。辦公場所和經費、防疫物質、疫苗和器械的購置費用以及重大動物疫病
染疫動物撲殺補償資金應由政府解決,動物防疫風險資金應由政府或政府與疫苗
生產廠家共同來承擔。
- 上一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通知
- 下一篇:市畜禽養殖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