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婚前性行為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9 04:06:00

導語:青少年婚前性行為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婚前性行為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

目的:探索研究社會工作介入對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態度的影響。方法:對區12個街鎮的社區青少年進行了匿名自填問卷抽樣調查,與社區青少年進行訪談,開展關愛青春社區活動。發現近八成的社區青少年從不和父母談起性方面問題;只有兩成社區青少年反對婚前性行為;六成的社區青少年愿意和社工討論交流青春期問題。結論:社區青少年有接受性教育的意愿,社會工作介入促進社區青少年獲取他們樂于接受的性與生殖健康輔導咨詢和其它服務,增強社區青少年安全性行為和自我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婚前性行為態度改變為更積極、健康。

關鍵詞: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性態度、性教育、社會工作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社區青少年的道德、文化素質教育應該、也必須包括性文化素質的教育。而社區青少年作為特殊的文化群體,只有從研究其性文化的特殊性出發,才能結合我們的社會工作進行服務,使我們介入的服務有效。我們的視角就是從社區青少年教育、成長、發展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對他們進行適時、適度、適量、適當的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本研究的學科范圍是性社會學與性教育學。學科的理論基礎是青少年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教育學、性道德與社會工作理論。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目前區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性教育狀況,及社會工作介入對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態度的影響

(二)課題研究主要方法:

從區11個街鎮的社區青少年中抽樣,進行關于社區青少年的性生理、性知識、性教育、婚前性行為、性態度等方面的問卷調查,統計并分析,對社區青少年性文化現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課題以社會工作中的實證材料為基礎,對于了解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觀念有一定參考。課題以區社區青少年參加“關愛青春社區行”性教育活動實踐探索課前/課后調查”為基礎進行對比和調查概括。

三、現狀問題

(一)目前國外和我國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基本現狀

美國:20世紀60年代,一股性革命的洪流不可阻擋地席卷了當時的西方社會。性這個話題已經不屬于男性的專利,女性有著自主的性權利。男女學生同居、婚前性行為、選擇“性伙伴”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口號就是著名的“杯水主義”——當人渴的時候,有權喝任何一個杯子中的水。時至今日,美國學生“杯水主義”的行為和互聯網色情的泛濫,令眾多美國家長擔憂不已。美國新聞媒體和電影、電視對性方面的渲染和夸張,也讓美國青少年潛移默化地認為性行為是人的本能,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日本:色情行業非常發達,色情場所非常多。在日本很容易弄到色情書刊、大多印刷精美、圖文并茂、對青少年有極大的誘惑力,日本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基本上都看過色情材料,色情書刊中還充斥著許多赤裸裸的近親亂倫內容。“援助交際”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社會出現的一個畸形現象,成年男子打著“資助女學生學習”的旗號,與在校女生進行色情交易。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援助交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中國:我國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大眾媒體的商業化,多媒體光碟、因特網等迅速發展,以及社會上未婚同居、婚前性行為、婚外戀、離婚率上升等對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青少年接觸到的東西甚至比年長5~10歲的人都要多。青少年性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婚前性行為增加,首次性行為年齡下降,據對20所大學中的2000名大學生調查,70.7%男性、73.5%女性對貞操巳不視為婚姻必備的條件,11.7%巳有性生活體驗。郊縣17~23歲青年中18.4%巳有婚前性行為;婚前體檢女青年中69.3%的人有婚前性經歷,其中40%有過至少一次婚前妊娠。

(二)目前國外和我國青少年性教育基本現狀

1、歐洲瑞典、荷蘭的早期學校性教育。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家早在年就在義務制學校中開展性教育,他們的教育有三個特點很突出:非常實用;從幼兒就開始;性科學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數明顯減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

2、源于澳大利亞并流行于美英等國的"同伴教育"。

先對有影響力的個體進行有目的的培訓,通過他們與自己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近的人分享信息、觀念或者行為技能,以實現某種教育目標。這種教育方式廣泛應用于生殖健康、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和吸毒、自殺、酗酒、性別歧視和婦女問題等社會領域。

3、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倡導的"ABC性教育活動"

A:避免婚前性行為;B:對配偶或一個性伴侶保持忠貞、不搞性亂;C:正確使用安全套等。國外的性教育基本與社會發展同步,在20世紀50-70年代,西方國家就開始開展系統的性教育。

4、我國青少年性教育情況:

我國較早時期就有性教育,但長期的性禁忌帶來的神秘和愚昧,讓性教育難登大雅之堂。早在1963年,總理就提出,"要在女孩子首次來月經,男孩子首次發生遺精之前,把科學的性知識教給他們。"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國家教委、國家計生委和衛生部等部委就曾發文,提出在學校進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的青春期教育,但性教育一直沒能取得突破。遺憾的是,雖然現在開展了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的課程,但在進行教育時老師也往往遮遮掩掩,只講一些生理衛生常識,"兩張生理解剖圖"就算是告訴了全部性知識,不講解性的過程和基礎。絕大多數青少年只能通過網絡和雜志了解一些性知識,在學校和家庭的"正規渠道",他們幾乎不能獲得性健康知識。我國性教育的神秘面紗在21世紀初才被輕輕揭開,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性教育的小熱潮,性教育系列教材也紛紛出版銷售一空。

(三)案例實證

17歲的女生小梅(化名)和16歲的男生小剛(化名)一起出現在四一一醫院的少女懷孕門診。此刻女孩懷著5個月的身孕,她和身旁這個“孩子他爸”,兩人身上的錢加起來只有7元5角。他倆來自四川,聽說有“少女意外懷孕求助熱線”才騙了家人來“解決問題”的……

每年的夏季,各醫院將迎來人流手術的高峰。今年的7月8日,恰逢首條“少女意外懷孕熱線”開通2周年。2年間,熱線接聽了超過2萬個求助電話,有超過800多名像小梅一樣的早孕少女得到救助。據統計,我國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三億多,每年約二千萬青少年進入性成熟期。每年,有超過100多萬人次的少女做人工流產。這些數字在不斷地提醒我們,花樣少男少女的性教育問題確實十分突出。少女意外懷孕熱線曾作過統計,意外懷孕的少女多出現在三類人群: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妹;學業不繁忙的職校生、技校生;還有少數為了苗頭,心甘情愿人工流產的減肥一族。而她們中的絕大多數,對性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

報刊記者對案例中的小梅進行采訪中,問:在初中時有沒有接受過青春期教育?

小梅:初三的生物課本上有,但老師也沒上課,就讓我們自己看看,也就是最基本地告訴你什么長什么樣。

記者:同學之間有討論嗎?

小梅:大家都好奇啊!所以大家就自己看書,比如朋友給的那些亂七八糟的雜志的角落,會有一小段。片子也看過一次,但看了一半覺得太惡心了,于是中途走開了。

記者:第一次和男友發生性行為是在什么時候?

小梅:16歲。他帶我開了房間。本來不準備干什么的,就抱抱,后來就……

記者:你知道應該避孕嗎?

小梅:朋友告訴我,只要在廁所蹲10分鐘就不會懷孕的。

記者:你知道安全期嗎?

小梅:知道,但不會算。

記者:為什么拖到5個月才做手術?

小梅:我們都沒有錢……

記者:家里不知道嗎?

小梅:知道我們都會死的。

記者:你知道這樣的手術會對身體有傷害嗎?

小梅:不知道……(轉向醫生)會痛嗎?

(四)調查研究區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性教育狀況

區目前有社區青少年共8430名;男4996人,女3434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17%,高中學歷占8%,職校或中專學歷占58%,大專以上學歷占17%。除了在校學生外,我們的社區青少年也應該成為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問題被關注的社會群體。社區青少年的年齡范圍在16~25周歲,正是生理基本發育成熟,人生觀卻在逐漸形成的時期,處于青春的過渡期,正在走向成熟而未真正完全成熟,既有積極的一面又充滿矛盾與困惑。社區青少年的情況又區別與其他青少年,他們普遍學歷較低,較早的離開了學校來到社會上,脫離了學校、老師教育,又普遍得不到家庭性教育,他們更少有機會得到科學、正確的性觀念、性教育,在如今紛繁復雜、誘惑甚多的社會里他們的性態度、婚前性行為、性教育成為另人擔憂的問題。

1、區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狀況

課題組對各街鎮的社區青少年進行了100份抽樣調查,發現如下:有50%的社區青少年說幾乎身邊的同學、朋友都有了男女朋友;50%的社區青少年說周圍的同學朋友普遍有了婚前性行為,并且有60%的青少年認可婚前性行為,只有20%表示不贊同,還有20%認為無所謂;有56%的社區青少年說身邊有同學和朋友發生未婚先孕的情況,有16%的社區青少年說身邊有很多同學和朋友發生未婚先孕的情況;關于發生未婚先孕的情況如果解決,58%選擇了人工流產,8%選擇了結婚。從問卷中還發現,社區青少年中許多已經過起了同居生活;并有2~3個性伴侶的多性伴侶趨向,有的甚至3人以上;有兩成的社區青少年說周圍有同學和朋友參與過性交易。

除抽樣調查外,課題組還分別以訪談個案對象、在網絡的QQ群等社區青少年交流平臺上與社區青少年訪談討論。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的社區青少年的性觀念偏向于盲目沖動,這也是當今城市青少年在這階段的普遍現象,他們對于婚前性行為和婚前同居甚至是未婚先孕、人工流產等抱以包容、接受的態度。案主小夏20周歲,回滬知青子女,女友懷孕三個多月了,他們原本打算結婚,但沒房子又沒錢,也辦不了婚禮。后又發現小夏根本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小夏的母親又認為女友是有所目的的(小夏女友是外地戶口),因此他們結不了婚,為了此事小夏和其女友經常吵架,最終小夏陪女友回老家墮胎后分手了。社區青少年小王,他女友的家長以小王和女孩發生了性關系提出要小王負責任進行賠償,但小王母親認為女孩本來就不是好女孩,并且詢問兒子發生性關系的過程也弄不清楚究竟他們是否發生了性關系。小王原本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女孩,想和她談戀愛結婚,但發生了此事后小王覺得害怕和麻煩打算不和女孩來往了。

2、區社區青少年性教育狀況。

接受性教育的途徑:前面提到的案主小王的母親,由于家庭從未給小王進行過性教育,也從來不和兒子談論性知識的話題,不清楚自己的兒子究竟對性行為了解多少、了解程度如何,所以發生了事情時要反復詢問兒子關于過程,她始終不太接受自己兒子與女孩真正發生了性關系。這樣的情況其實遠遠不只小王一家,抽樣調查中,77%的社區青少年從來沒有和自己的父母談論過性方面的話題,22%的青少年偶爾和父母談論過性方面話題,只有一名社區青少年表示經常會和父母談論此話題;2%的社區青少年性知識和教育來自父母、長輩,26%來自同輩之間,43%來自報刊、書籍、音像制品,29%來自網絡信息。由于社區青少年普遍較早離開學校沒有進一步到高等學院深造學業,他們來自學校的性教育只有初中時代的生理衛生課。社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般主要抓計劃生育和已婚婦女生殖健康,大多數社區青少年對于社區有性保健等生殖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咨詢等都不太了解,有的青少年坦言,即使知道一般也不會去,有些青少年說知道在居委會有發放免費的避孕套,但不會去居委的。

性教育狀況和性知識掌握情況:在國外,社區青少年這個年齡的青少年會隨身攜帶避孕套,但在我們這里會覺得不好意思,這和我們所接受的性教育有關系。其實,國外許多國家的性教育都從小學就開始了,而我國的青春期課程卻設在初中,并且很多老師能省則省,最多就是照本宣科或者讓學生們自學。因此大多數青少年只能通過網絡、書籍、影視甚至實踐來自學以滿足好奇心,可惜“自學成才”的背后產生了許多問題。例如,知道“安全期”卻不清楚如何正確計算安全期;不知道緊急避孕藥不是常規避孕藥,對身體有副作用不能經常使用;有的甚至以為女生經期不排卵非常安全,卻不知對身體的危害性等等。課題組在抽樣調查區社區青少年性教育狀況時,有50%的青少年認為有必要進行性教育,但覺得目前的情況嚴重脫節,40%的青少年覺得目前的性教育狀況還可以,有10%的青少年覺得沒有必要;并且有7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對性知識了解一些,2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對性知識非常了解掌握,10%的青少年覺得十分缺乏,只有一名青少年表示不想了解;關于了解基本的正確避孕措施的問題,有50%的青少年表示不是十分清楚。

四、社會工作介入對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態度的影響

(一)社區青少年性教育需求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區青少年正處從第二性征出現過渡到性發育成熟、發展成人心理和成人特征的過程,從完全依賴到相對獨立的人生階段。整個過程雖因個人和文化水平而有所差異,但這一階段的明顯特點是,發育速度極快,是身體、心理、知識、感情和性快速發展時期。一方面由于營養情況改善生理發育提前,另一方面由于提倡晚婚,結婚年齡推遲,婚前育齡年數也大為延長,目前女性月經初潮年齡為13.3歲,而青年初婚年齡已經超過了25歲,婚前育齡年數超過10年。因此我們的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發生率和未婚懷孕、生育、人流率提高,與此也不無關系。同時這一時期社區青少年在生長發育、認識水平、心理變化、家庭關系、同伴交往、性的成熟程度等方面都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社工對于他們應給予及時的關注、關心,并在發生問題時及時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社區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婚前性行為態度,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二)社區青少年對社工介入性教育的接受情況

課題組從調查及訪談情況來看,雖然目前表示會主動找社工談此話題的青少年只占10%,但社區青少年們表現出有接受性教育的意愿,有45%的社區青少年表示愿意和社工談論此話題但不會主動,25%的青少年覺得因為尷尬所以不會和社工談。關于發生未婚先孕的問題,有10%的社區青少年認為會告訴社工尋求解決的辦法,有45%的社區青少年選擇了可能會告訴社工。對社工組織的青春期性教育活動的看法,60%的社區青少年表示感到好奇會參加活動,20%的青少年覺得很有興趣參加,只有20%的青少年表示不會參加。在訪談中了解到,社區青少年認為年齡相仿更容易適應談論此問題,有趣活潑的活動學習形式也比較能接受,對于自己信任的社工也較能敞開自己的心扉。因此,課題組認為社工是對社區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合適成年人,通過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和一定的專業技巧,通過社會工作方法和理念,對社區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引導他們做出正確、負責的婚前性行為決定是有可能的。

(三)區社區青少年參加“關愛青春社區行”性教育活動實踐探索

“關愛青春社區行”項目自2005年8月在區高境等5個街鎮試點以來,在1046位18—24歲社區閑散青少年和外來務工青年中開展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增強社會責任感。為進一步擴大項目成果,使更多社區青少年獲益,區人口計生委、區計生協聯合團區委和區綜治辦共同下發《關于在全區推行“關愛青春社區行”項目的實施意見》,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為建立社區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長效機制,促進全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穩步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全區共有18位青少年事務社工參加了項目講師培訓。社工組織的“關愛青春”生殖健康教育活動,對社區青少年來說不同于以往在學校的生理衛生課,也不同于性教育講座,而是一種以寓教于樂的、充滿互動樂趣的,注重社區青少年每個人的參與和分享,在真正的體驗和感受中獲得性知識、性觀念的全新學習。社工在活動中具體安排的課程和內容包括:

A熱身活動

B性行為可能帶來的結果

C練習應對性侵犯或性要求

D艾滋病是什么

E換水游戲(或卡片簽字游戲)

F認識高危行為和安全行為

F認識和使用安全套

G避孕方法講座

H緊急避孕和人工流產

I十年后的全家福

到目前為止區青少年事務社工,共組織社區青少年1500人次參加了“關愛青春”生殖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發放性知識、性教育宣傳資料、手冊1500份。課題組對參加“關愛青春”的社區青少年的前后問卷比較發現:社區青少年在參加活動前對于一些性知識、性健康教育常識的很多概念非常模糊,而通過參加了活動,在學習活動后的問卷里明顯比之前有所提高,許多問題的答案得到了糾正。并且,幾乎所有活動后都得到了社區青少年良好的反饋,這樣的教育活動形式受到社區青少年的歡迎。活動對于提高社區青少年生殖健康與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提高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自我風險評估以及和同伴、伴侶溝通的能力都有比較好的效果。

五、社會工作介入對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影響研究實踐意義

(一)社區青少年需要參與式的學習和行動方法(participatorylearningandaction-PLA)

PLA最大特點是以社區青少年為主體,改變社區青少年被動受教育的地位,使之主動參與學習和調整行動。PLA定性調查方法是通過一種開放的、社區青少年群體參與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直接、客觀、準確、深入地了解社區青少年的生活、性與生殖健康信息與服務需求,提高他們對自身的認識。為制定社區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與服務方案提供依據。在參與式的學習和行為方法啟發下,同伴教育和主題班會等都成為受社區青少年歡迎的教育和服務方法。

(二)要遵循綜合性和協同性原則

性教育是綜合工程,不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協同,即教育形式的協作,而且在教育內容上,還要把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等結合起來。我們的青春期性教育內容應包括生理知識、相關的性道德、性法制等內容,利于社區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性理念,從而規范自己的性行為。另外,社工要調動家長與社會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整合資源形成性教育網絡。

(三)穩固的性教育教師隊伍,是實施性教育的重要條件

社工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專業性,在社區教育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為社區青少年性教育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社工自身也必須加強性教育知識培訓以及講課培訓,提高工作能力和專業性。

(四)社會工作介入社區青少年性教育十分有必要,把握好服務方式,有利于正面影響社區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態度。

青春期的社區青少年對性問題非常敏感,心存顧慮和壓力,因此,團體輔導需與個別咨詢、輔導服務相結合。他們在面臨困惑的時候,不愿向父母講,卻可能信賴社工。象這樣一類問題,對每一個經歷的個體而言,都是特別的、獨特的,社工應在接納和尊重、平等的前提下,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專業方法,并遵守有關社會工作倫理守則,予社區青少年以幫助,促使他們及早走出困境并樹立正確、健康、負責的婚前性行為態度。

六、結論

開展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巳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逐漸取得社會共識。社區青少年的性教育需求和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社區青少年有接受性教育的意愿,社會工作介入能促進社區青少年獲取他們樂于接受的性與生殖健康輔導咨詢和其它服務,增強社區青少年安全性行為和自我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的性態度改變為更積極、健康,樹立正確、負責的婚前性行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