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民主集中制問題貫徹思考

時間:2022-04-08 05:08:00

導語:黨建民主集中制問題貫徹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民主集中制問題貫徹思考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和中心問題,是做好新形勢下各項工作和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必然要求,對此,我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但是,在貫徹民主集中制過程中,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氣候下,民主集中制在部分地區還普遍存在著一些需要著力解決和改善的問題與不足:

1、民主生活會有時會流于形式。民主生活會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充分行使權利的有效方式,但在具體操作中,往往會出現以下三個癥狀:一是議題準備不夠充分。表現在素材資料不全,立題不鮮明、不具體,主要負責人引導不到位,經常會導致開成座談會、碰頭會、聊天會,與會人員交流不通暢,討論不深入;二是批評不夠力度。一些同志因怕傷人或怕打擊報復、結仇結怨,而寧愿當個“老好人”,即使有意見或建議也不發表指出,表現在對原則問題不表明態度,回避或掩蓋矛盾,或在自我批評時“不痛不癢”、避重就輕,批評同志時“隔靴搔癢”、淺嘗輒止,甚至有時開成表彰會、功德會,導致觸動不深刻,效果不明顯;三是“一言堂”現象還有時存在。有的“一把手”個人獨斷作風比較嚴重,怕降低威信威望,而不容他人“揭疤露丑”;也有的怕掌握不好批評的尺度而影響班子的團結,導致開成總結會、匯報會,遏制了本該嚴肅活波、團結緊張的會議氛圍的形成。

2、創新意識有所欠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我們必須更好地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而創新其內容和形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的黨組織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由于思想不夠解放,觀念不能及時更新,缺乏工作的前瞻性和長遠打算,往往導致民主集中制只是因循于已有的舊體模式,思路不新,內容簡單,形式僵化,方法單一,從而阻礙和限制了工作的開展,影響了人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3、培訓教育機制沒有完全形成。民主集中制執行得好不好,主要在領導干部,關鍵在“一把手”。而從實際來看,個別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還存在著對民主集中制的模糊甚至錯誤認識,因此,加強民主集中制再教育勢在必行,其培訓教育機制的建立健全也刻不容緩。但在工作中,我們有時偏于注重了對領導干部的業務知識、業務水平等的培訓,而忽略了民主集中制方面的教育引導,未能及時澄清或糾正他們的模糊或錯誤認識,導致出現了獨斷專行、軟弱渙散現象的發生。

4、民主決策程序有待進一步規范健全。決策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發展黨內民主的重要內容,是否能夠堅持做到這一點,關系到一個單位或地區局部甚至全局的前進與發展。工作中,除絕大多數領導干部能夠做到外,我們不排除還有個別的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存在著將個人意志凌駕于集體之上,搞少數人甚至一個人說了算。同時,也有的民主觀念淡薄,忽視、簡化或違反決策程序,造成班子成員和基層黨員群眾議論紛紛,人心渙散,滋生抵觸情緒。

5、處理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關系時有把握不當現象。集體領導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活動中的體現,分工負責是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有效方式,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補充,辯證統一,在工作中,應注意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即要注意加強集體領導,并注意把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有機結合。但在具體工作中,往往會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太過于強調集體領導,大事小事都由集體說了算,忽略了個人的作用;另一種是淡化或無視集體領導,一味強調個人意志,對重大事項擅自拍板做主。

建議和對策

對于上述問題和現象,如不及時改正制止,將對貫徹執行好民主集中制原則造成很大的沖擊,從而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阻力,乃至會削弱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地位。

1、對于民主生活會問題。一是注重針對性,準確確定議題。每次生活會前,都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領導班子存在的問題確定中心議題。中心議題的確定,要力求做到既符合黨的中心工作要求,又要符合領導班子實際,重點突出,針對性強;二是強調原則性,開展高質量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在民主生活會召開期間,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不接觸思想實際,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生活會,要予以重開。同時,在生活會正式開始前,要善于教育、啟發和引導與會人員放下包袱,解除顧慮,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和談心活動,加強思想交流;三是發揮表率作用,“一把手”切實以身作則。領導班子“一把手”要模范帶頭執行,要主動“引火燒身”,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對其他班子成員嚴格要求,正確引導,要有效保證生活會的思想性和原則性,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和方法。

2、對于創新意識問題。要根據變化的形勢和情況,加強創新意識,不斷完善民主與集中相統一的工作機制。要探索專家列席會議制度,通過廣泛深入的論證,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要盡量采取新鮮活潑、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專題生活會,激發班子成員參加生活會的興趣,增強實際效果;要積極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要借鑒“三講”教育經驗,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等等。

3、對培訓教育機制問題。要建立健全以“一把手”為重點的培訓教育機制,增強領導干部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意識和本領,實行民主集中制再教育,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領導干部培訓的必修課,把懂不懂民主集中制這個規矩作為擔任領導職務的一個重要條件。工作中,應結合舉辦后備干部培訓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或專題培訓班等形式,向領導干部進行授課指導,闡明民主集中制的地位、作用及方式方法等,同時,還可以到做得好的地區搞學習和交流,或召開座談會,“以身說法”,介紹心得,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4、對民主決策程序問題。一是要搞好調查研究。在決策前,要充分發揚民主,善于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要注意發揮好專家代表和黨員代表的議事作用,建立領導、專家和群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二是建立決策公示制度。參照干部任免中的作法,對于重大事項的決策,在決策前和決策后,都應盡量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決策前公示,有利于繼續吸納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決策后公示,有利于黨員群眾對決策的結果和落實的進度進行評判和監督,增強決策者搞好落實的責任意識。三是要強化考核機制,建立領導干部決策責任追究體系。要把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其進行量化考評,將其結果作為衡量和使用干部的依據;要準確界定領導干部個人與集體的責任,明確責任追究的內容,對一些重大決策,還要實行長效責任追究制,防止產生短期責任行為。以此,通過監督和責任追究,促使領導干部自覺主動地按民主決策的程序辦事,達到民主決策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5、關于處理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關系時把握不當現象。對于處理上述關系時的兩種錯誤傾向,要堅決反對,并要注意加以解決。一方面要健全集體領導,凡屬方針政策的大事、關乎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和決定,都要由集體討論通過,不允許有個人決定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黨委不能事無巨細,統包大攬,要敢于放權,善于創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才智的空間,要明確個人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反對遇事推諉、互相扯皮和無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