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青年創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0:54:00

導語:共青團青年創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青年創業調研報告

為全面了解*州青年創業情況,研究探索有利于青年創業的思路和對策,加快推動青年創業進程,2006年3月至5月,調研組深入縣市部分街道社區、鄉鎮村屯和企業,采取發放調查問卷,走訪青年創業典型等方法,對青年創業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州青年創業的基本情況

此次根據*州青年創業實際情況,本著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大樣本問卷調查法和小樣本深度訪談法,突出以州內青年創業重點區域的部分青年企業家、青年崗位能手、農村青年經紀人、青年個私業主、已創業青年以及城鄉失待業青年(具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創業愿望和想法的青年)群體為主,共走訪青年2000余人(次),發放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28份,有效率達92.8%。從調查情況看,20*年以來,全州40余萬35周歲以下青年中,實現創業的有23,106人,占5.78%,其中創業青年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為15,331人,占創業青年總數的66.4%。總體上看,全州青年創業有以下特點:

1、創業觀念新,創業意識強,創業致富成為青年第一發展動機。近年來,隨著*州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生轉變,逐漸不滿足于現狀,不墨守成規,而注重把個人理想價值的實現、經濟利益的獲取作為人生奮斗目標,把創業實踐作為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徑,急切渴望靠創業改變命運,實現人生價值。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6.4%的青年具有創業熱情和創業設想,有67.8%的青年具有“獨立創業”想法,直接反映出我州青年的創業觀念和創業意識不斷增強。選擇在州內創業的青年占68.4%,首要動機是“可以帶來較多的經濟收入或較佳的經濟前景”;第二動機是獲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創意”或“具有挑戰性”等精神層面的滿足。第三動機是“可以獲得生活上的獨立性”。此外,少數青年也存在“朋友的鼓勵與協助”、“羨慕成功的創業者”等一些多元創業動機。創業致富已經成為青年發展的第一動機。雖然廣大青年創業動機較為單純,但他們把創業作為求富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徑,不僅與市場經濟人的發展目標相一致,更符合時代要求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

2、創業素質低,創業能力弱,青年創業存在一定局限性。青年創業關鍵在青年本身。目前,*州青年創業素質普遍不高,創業能力偏弱,直接導致多數青年創業始終停留在構想與實踐之間,即使一些已創業的青年,創業前景也令人堪憂。一是文化程度較低。48.4%的農村青年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普遍存在觀念保守,誠信度差,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缺少市場經濟意識和經營手段。在現有產業中,由于一些創業青年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受技術升級緩慢、產量質量不高、銷售渠道不暢等諸多因素影響,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產業難以做大做強。二是技術支撐較弱。68.9%的創業青年感到創業技能嚴重匱乏,難以參與和實施創業;87%的青年無一技之長,雖有創業熱情,但缺少技術支撐,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具有一定技術的青年對技術的適用性把握不準,也是制約創業的重要因素。三是創業項目單一。“創業無門”的占23%;盲目從事創業項目的占1.9%,創業青年大多在項目選擇上面臨較大困難。創業青年多數以家庭經濟型項目為主,農村創業青年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城市創業青年主要以零售業和餐飲服務業為主,兩項指標共占88.7%,創業項目傳統單一,生產開發程度低,發展潛力不大。

3、創業資源缺失,創業成本高,青年創業發展步履維艱。一是創業政策缺失。多數青年對創業政策缺乏了解,對國家、省州現行的有關創業優惠政策知之甚少,缺少分析研究,在創業實踐中運用政策資源的能力偏弱。二是創業資金匱乏。調查顯示,有68.6%的青年創業投資能力在3萬元以下,創業初期的資金匱乏,難以抓住良好創業機遇;有的缺乏融資手段和合作創業能力,使創業始終停留在簡單設想上;有的雖然擁有一定創業資金,但由于盲目投資和短期行為,致使資金流失嚴重。三是土地、廠房、設備等創業資本、資料方面的不足,也是制約青年創業的重要因素,一些青年囿于創業資本的不足,小打小鬧,勉強維持,致使創業空間狹小,發展后勁不強。

二、制約*州青年創業的主要問題

青年創業雖然受青年自身素質、能力,以及資本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但目前*州在扶持、推進青年創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主體扶持機制問題。20*年,我州專門成立了“*青年創業行動領導小組”,協調指導青年創業。兩年來,在領導小組的協調指導下,經16家成員單位密切協作,“*青年創業行動”及所屬“四項工程”實施成效明顯。但在“*青年創業行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成員單位之間存在職能差異與業務區別,有效的協作聯動機制尚未建立,致使部分扶持政策、扶持措施缺乏統一聯動性,落實不到位,效果不明顯,這是當前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2、創業政策扶持問題。雖然我州在促進全民創業中有許多傾向性政策規定,但對于青年群體特別是一些潛在的創業青年而言,由于相關部門只把有關優惠政策停留在簡單發文上,不善于利用已有的優惠政策去吸引他們走創業發展之路,缺乏對政策規定宣傳的主動性,宣傳力度明顯不夠,致使青年對相關政策了解程度較低,難以利用良好的扶持政策擴大生產、做強產業。

3、創業資金扶持問題。63.1%的青年認為在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調查表明,自我積累仍是青年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其中,個人和家庭儲蓄積累占41.5%,向親友借款占23%,銀行借貸占28.7%,其他6.8%。近幾年來,我州在創業資金扶持方面力度明顯加大,金融、勞動、民政、婦聯、共青團等多家部門都相應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創業資金扶持體系,相繼培養出一批成功青年創業者。但從現實情況看,這些措施仍與青年創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多數扶持資金“只管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青年受扶持項目、時限、額度、擔保形式、利息等因素制約,獲取創業扶持資金的難度仍然很大。

4、創業技術扶持問題。一是整體聯動培訓體系不健全。目前,各級相關職能部門都很重視技能培訓,但基本都屬于短期培訓,針對性和系統性不強,往往使培訓活動在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及培訓效果等方面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二是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州雖具有一定的科研優勢,但仍存在產學研脫節,一些技術成果轉化率偏低等問題。三是技術培訓基地建設不健全。未能充分挖掘、發揮*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優勢和作用,使得創業青年無法獲取最大化的技術支撐。

5、創業項目扶持問題。目前,由于*州尚未建立有關項目論證的專門機構和執行體系,相關部門為創業青年提供可資借鑒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項目較少,僅憑創業青年自身感覺、實踐操作的某些項目,往往缺乏市場定位、產業前景、項目的可控性和市場分析等方面的正確引導,最終導致青年創業失敗。

三、加快推進青年創業的對策和建議

開展全民創業必須加快青年創業步伐,以青年創業促進全民創業。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們既要鼓勵青年踴躍創業,又要在相關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扶持青年創業的良好氛圍。

1、突出扶持主體,強化服務職能。強化“*青年創業行動領導小組”的主體扶持地位和服務職能,建立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動青年創業的良好工作體系。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青年創業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間的聯動協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匯報會、工作推進會、協調會等方式,形成聯動配合、協調推進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制度環境。建設“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審批程序,保障創業青年合法權益。三是打造扶持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不斷拓寬青年創業服務平臺。四是完善扶持方式。采取發放“青年創業卡”等形式,對創業青年優先服務,切實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2、加強創業教育,掃除思想障礙。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一是突出思想教育。把創業教育作為加強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舉辦“青年企業家進校園”以及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大討論等活動,引導青年樹立新的創業觀念,增強創業信心。二是突出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以及團屬網站等輿論導向作用,加大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真正使創業政策入青年心、進青年腦。三是突出典型教育。大力選樹青年創業典型,提升青年致富帶頭人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引導青年樹立“創業光榮、競相創業”的發展理念。四是突出陣地教育。加快建立“青年中心”、“陽光書庫”等有利于青年創業的工作平臺,為青年轉變擇業就業觀念提供有效載體。

3、整合優化資源,強化資金扶持。解決青年創業資金短缺問題,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支持,還需要金融部門積極參與,形成全社會聯動扶持體系。一是盡快建立金融與各部門間、金融與創業青年間、政府與創業青年間的“見面會”、“交流會”等協調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信貸扶持力度。二是加大對“*青年創業基金”等相關資金扶持措施的實施力度,規范運轉各項資金,既要增加資金投入力度,更要合理放寬條件,使創業青年真正獲取資金上的幫助。要注重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等擔保機構的作用,協助金融機構做好信貸企業資信調查,及時給予創業青年擔保扶助。三是探索建立青年創業“孵化器”,采取整合資源的方式,把閑置廠房、設備、場地等必要生產資料無償提供給創業青年,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軟硬件扶持,最大限度幫助青年創業。

4、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技術支持。技術是促進青年創業成功的加速器。一是完善培訓體系。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進程,以*大學等科研院所為主體,以各部門培訓機構為輔助,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專業齊備的新型區域性培訓體系。二是創新培訓方式。引導和支持現有職教機構、社會培訓機構與創業青年相互銜接,建立技能培訓與青年創業的聯動機制,全面推行“SYB”、“訂單”、“定向”、“聯合”等培訓方式,加快“短平快”向“短中長”培訓方式轉變。三是突出培訓重點。以下崗青工和農村青年群體為主,系統進行以項目分析、經濟管理、市場營銷、創業法規等為重要內容的創業培訓。同時,對青年實行1年以上的勞動預備制專業培訓。組織編寫《青年創業學綱》,為創業青年提供必要的創業理論支持。

5、提供智力支撐,強化項目扶持。一是建立項目支撐體系。積極建立項目論證機構和項目評估體系,通過組織和舉辦專家論證、項目評估和項目活動,實現創業青年與創業項目成功對接,切實幫助他們選擇一條成功發展之路。二是完善項目扶持機制。積極建立青年創業實踐基地、青年創業項目庫、青年創業專家團,為青年創業提供項目咨詢、項目論證、跟蹤指導等服務。同時,實行創業“導師”機制,組織和引導青年企業家與創業青年結對子,幫助青年解決創業困難。三是提供信息服務。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強化青年培訓基地、青年活動中心、青年實踐基地等場所的信息服務職能,多渠道、寬領域為青年創業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宣傳、項目推介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