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黨委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1 08:56:00

導語:發電廠黨委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電廠黨委調研報告

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必須防止和警惕自由主義的新傾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黨的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大多數能勤政、廉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性。但總有那么一些少數人,喊著“改革”的調子,任意“改掉”黨和國家的政策與法規;借著“創新”牌子,而肆意“創丟”了黨的光榮傳統和民族歷史優秀文化;打著“發展”的旗子,卻隨意“蒸發”百姓的切身利益。當年,同志曾痛斥自由主義的種種表現,如今這種自由主義的新傾向如不警惕與防止,將危害黨和人民的關系,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改革,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改革開放是基本國策,民主法制是治國基本方略。因此,正確認識和實踐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的現行政策,在經濟活動中按價值規律辦事,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過去那些約束生產力發展的舊框框,舊條條,要改革,要突破;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規章,無疑要通過合法的程序更改布新。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是依靠國家一系列法規和市場主體企業的規章制度為支撐的。作為各級部門、企業領導,應當以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態度來實踐改革開放,權為民所用,以百姓的利益得失為改革開放的衡量標準,絕不能為了局部利益和個人私利,對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規章制度,采取適用主義,隨心所欲,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改走樣,特別是把那些利民的政策與法規任意“改掉”,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自由主義。

市場經濟需要黨的方針政策來指導,需要法制法規的保護和約束,否則就沒有誠實守信的市場,沒有公正、公平、公等的競爭。改革是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的主體,改革的最終是要解放人,讓多數人受益,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這是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也是黨和政府的改革的根本方針政策。但是,有些人卻背離了改革的目的,有的改革以“物”為本,有的改革以“資本”為本。于是,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泥沙俱下,好心的錯誤者有之,別有用心者也有之。有些人為了“小團體”或個人利益目的,總是“活學活用”政策,千方百計、不擇手段,鉆政策和法規的“空子”。當政策或法規約束到自己,受到監督時,總是不舒服、不自在、不自由。沈陽的“土皇帝”慕綏新說:“國家的法令、法規在我這里也得變通執行,我同意的執行,我不同意的就不能執行”。西安機電公司老總周長青說:“我在公司說一不二,我說什么就是什么。”于是他們為了掃清障礙,達到目的,借口市場經濟的要求,改革開放的需要,經濟目標的發展等,把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規看成是“老皇歷”、“舊框框”,以“改革”的名義來“改掉”,他們這種“以權代法”、“以言代法”,還美言其曰是“與時俱進”。比如,把黨的民主集中制,改為“一言堂”,“領導”改了“老板”。又如,把理論聯系實際改為“理論聯系實惠”,把密切聯系群眾改為“密切聯系領導”,把為人民服務改為“為人民幣服務”等等。有的部門,把國家下撥的救災款改成少數人的“福利金”。威嚴的海關,正常的過關手續在金錢的打通下,改出賴昌星這樣的走私集團。城市的居民住房、農村農民的田地,改作房地產開發商大款的“錢袋”。有的把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改為“只退不進”,一賣了之,造成國產資產嚴重流失。有的企業改丟了質量標準,“改”出假酒、假煙、假奶粉等,毒害了百姓。還有的企業改丟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造成一次次礦難,“改死”了多少無辜的生命。有的企業以現代企業制度改制為名,改成董事長、經理、書記一人兼,造成監督與制約難。還有的企業改制把一個好好的國有企業“改進”個人的腰包里去了!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誠然,胡改亂改的這些人,遲早也會“改斷”自己的美夢,“改送”自己的前程。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國家的法規、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各級領導萬萬不可粗心大意,政策法規都是經過嚴格合法的程序制度后頒布實施的。改革,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不是任意改掉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黨的先進性教育,必然教育和要求黨的干部,嚴格遵紀守法,令行禁止,絕不能脫離實際,脫離百姓,謀私枉法,扛著“改革”的牌子,自我任意改來改去,“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為所欲為,胡作非為。

二、創新,不能“棄祖忘宗,唯洋是尊”。

創新,是當今時代管理發展的標志,中華民族歷來兼收并存,融合內外先進文化的民族。今天,中華民族只有堅持創新,才能立足世界之林。然而,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我們絕不能只要創新,不要繼承,把創新與繼承割裂開來。我們只有在堅持中國特色的文化前提下,既要接受世界的健康文化,不能“唯洋是尊,唯西是道”,才能促進中華民族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

我們黨講堅持先進文化的方向,就是指在弘揚黨的光榮革命傳統和民族歷史優秀文化的基礎上,融合時代的文化。中國共產黨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斗爭,有著鮮明的光榮革命傳統。紅軍時代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精神,抗日戰爭的“民族統一戰線”,延安時期的“精神”,解放戰爭中的、劉胡蘭精神,抗美援朝中的精神。建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涌現出來的“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以來的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等敬業親民精神,他們愛黨、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祖國是中國民族的驕傲,時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在民族優秀文化的歷史上,愛國的民族英雄與優秀歷史文化,如星光燦爛,永存歷史,長期凝結成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傳統。黨的光榮革命傳統,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我們豈能在“創新”中輕易“創丟”!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在當前思想戰線和意識形態領域,卻有那么一些自由主義者,他們不僅對堅持黨的原則,堅持人民利益,真正創新的同志冷嘲熱諷,謾罵攻擊,而且借文化創新,思想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來否定黨的光榮革命傳統、民族歷史優秀文化,他們不僅否定社會主義制度,而且連孫中山“天下為公”思想也否定,真不知道他們創新到哪里去?如,有的人為了圖自己的私利,在文化創新中“創出”黃色文化來毒害青少年;有的把封建文化當作傳統文化來“創新”,好“皇帝”、“長辮子”戲充滿電視,好有的搞“經典創新”,把《沙家浜》中的阿慶嫂創成“壞女人”,污蔑了新四軍干部。有的借市場經濟創新,說市場經濟“只有競爭,沒有雷鋒”,把王鐵人說人“王傻瓜”。有的經濟文化創新,照搬西方經濟,大力鼓吹新自由主義經濟。還有的借“民主、人權”的政治創新,鼓吹西方議會政治制度,攻擊黨和國家的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制度,企圖動搖黨的領導。

借“創新”為口號,以自由主義、虛無主義為目的,打著國際接軌,研究西方為名,“創丟”了黨的光榮革命傳統和歷史優秀文化的這些人,棄祖忘宗,唯奶是娘,見錢叫爹,這種自由主義新傾向,難道我們能容其自由泛濫嗎?

三、發展,不能“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發展就是硬道理”。利為民所謀,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要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發展是主題。堅持發展,是指要堅持黨的科學發展觀,我們講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的發展,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綠色GDP的發展。通過發展,要盡快使全國人民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的水平前進;要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民思想和精神的全面發展;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是社會持續的發展。由此,發展決不能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社會生產發展,百姓生活富裕,自然生態良好。但是過去在經濟建設發展中,也出現一些不協調的東西,甚至有些偏差還是比較嚴重,值得反思和改進的。比如,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和人文關懷產生了背離,有的少數地方甚至以犧牲百姓的利益,換取一時的局面的經濟效益。在片面追求效率、效益的口號下,有的領導借“生產力發展”、求“最大利潤”和“快速發展”。由此派生的“土政策”導致采取種種非理性行為去尋求發展,將手段作為目的,對環境和資源實施掠奪性開發。如,據國家有關部門披露,全國100多個高爾夫球場,只有1個是經過合法批準的,全國竟然有183個城市相繼提出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種急功近利,超越經濟承受能力來搞城市建設,甚至搞勞命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破壞了自然和人文資源。這些年來,片面的經濟發展,換來的苦果已經敲響人們生存的警鐘:如,過度放牧,造成草原沙漠化,砍伐森林,造成綠地減少,水利資源減退;小化肥、小礦山、小鐵廠、小紙廠等大量上馬,造成環境污染,空氣質量降低;又如行業的壟斷,地方的利益保護,加劇了市場經濟的“失靈”。還有造假、走私、販黃、黑市等非經濟道德的競爭,破壞了市場秩序,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人民生活的不安全。還有企業改革、改制中的種種問題等,受到傷害、損害的還是百姓的切身利益。

是一心為人民謀利益,還是僅謀一已私利?真假共產黨人的根本分野就在于此。那種打著“發展”旗幟,搞權力與資本的結合,去損害百姓利益,與黨的發展路線是相背離的。近年來,暴露出來的眾多的腐敗案件中不少腐敗分子都是以“發展”為口號,實際在“蒸發”百姓的利益。如嘉禾縣委、政府在城市拆遷中,沒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不是妥善協調和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而只是照顧開發商的利益,不顧犧牲百姓的利益,動用政法隊伍,強拆強遷,還公然打出“誰影響嘉禾一陣子,我就影響他一輩子”的霸王標語條幅。有的地方盲目搞什么“開發區工業園”,巧奪、豪奪農民土地,造成農民生存的窮困,近年,“跑馬圈水”、“跑馬圈地”引起農民暴力事件還少嗎?亂征地、亂拆遷已成為一種社會公害。

面對百姓利益被侵害,有些新自由經濟主義者竟然以“改革的陣痛”、“發展的機會成本”,欲遮蓋彌章,將一些官僚主義者、利益者的原罪消解為轉軌時期的無序現象,以“蛋糕做大”來撫慰民眾對利益差別的寬恕。“蛋糕”做大后,誰為利益最大者?貧富差距已超過國際警戒線,當前扶貧解困,脫貧致富,解決農村“三農”問題,城市下崗職工就業的解決問題,已是發展中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我們黨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生為人民謀利益,這就是就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