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和建議
時間:2022-06-01 03:39:00
導語:基層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現有各類團組織495個,包括基層團委9個,團工委9個,團總支18個,團支部459個。其中:行政村團支部115個,團建率100%;非公企業團(總)支部79個,團建率為92%;機關事業、學校、社區團(總)支部265個,團建率為100%。團區委目前直接管理5個鎮2個街道團委、2個學校團委、10個區屬單位團組織的團工作。
全區現有團的專職干部14名,均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目前,鎮(街道)團委專職團干部平均年齡25.5歲,其中任團委書記的有5人,任團委負責人的有4人(因團委尚在屆中)。
全區14-28周歲的青年有50015人,共青團員有9792人。20*年新發展團員2258人,從團員中發展黨員144人。
近年來,在區委和團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基層黨組織的大力支持下,秀洲團區委高度重視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完善機制,突出重點,注重規范,體現特色,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穩步推進。近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認真組織實施20*年《秀洲區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三年規劃》。區委書記和分管書記定期聽取團工作匯報,參加團組織的重大活動并就全局性、長遠性工作做出指示。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定期研究黨建帶團建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2005年,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共同試點、部署全區基層團支部無侯選人直接選舉工作。20*年,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又聯合下發《關于依托黨建帶團建工作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團建工作的通知》,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團建各項工作目標要求進一步予以明確。上述規范性文件對團組織民主直選、推優入黨、團干部政治經濟待遇和非公企業團建等方面均作了明確規定。
2、扎實推進基層團組織民主直選。在20*年試點基礎上,團區委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團組織民主直選工作,區委組織部和團區委要求各基層黨團組織要統一發文部署團組織換屆選舉工作。2005年,全區基層團支部換屆全部實現了民主直選方式,通過試點和推廣,開展直選的團支部3*個,直選率78.7%,平均年齡下降1-2周歲,學歷在高中以上的占70%左右,黨員占67%左右。2005年,區委轉發了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就鎮(街道)團委換屆向區委提交的報告,報告專門對各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加強對基層團委換屆選舉的領導作出了明確要求。各基層黨委(黨工委)成立了以分管黨群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組織委員、團委書記等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為圓滿完成各基層團委換屆選舉工作奠定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3、鞏固雙建雙創成果,開展學習型團組織創建。團區委根據上級團組織的要求,扎實開展“建五有、五好團支部,創五四紅旗團委、五四先進團委”的爭先創優工作。在此基礎上,20*年,團區委下發了《秀洲共青團創建學習型組織實施綱要》,在已創建五有、五好的團支部中開展了學習型團組織工作,團區委將五有團支部和學習型團組織創建工作列入對各基層團組織的年度考核中,通過樹立典型、定點聯系、按比例抽查等方式,層層發動并督促創建工作的開展,三年來,團區委先后走訪檢查了200多個基層團支部,有力推動了基層雙建雙創工作。近年來,全區共有396個農村(社區)和機關企事業團支部建成為五有團支部,占全區基層團支部的93.4%,共有133個團支部建成為市級“五好團支部”,20*年,有4個鎮(街道)團委、2個中學團委榮獲市級“五四先進團委”,王店鎮團委榮獲市級五四紅旗團委,新塍鎮團委榮獲浙江省五四先進團委稱號。共有46個團支部成為全區首批學習型團組織。
4、著力加強團干部和團員隊伍建設。規范團員推優入黨。全區各級黨組織堅持落實28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和發展團員入黨一般要經過“推優”的規定,支持和幫助共青團開展“推優”工作。二是加強團干部培養選拔和實踐鍛煉。區委每年都把團干部培訓班列為干部培訓的主體班之一,集中一周左右的時間對團干部進行專門培訓。區委組織部還把團干部的教育培訓納入青年干部的培訓計劃,注重選送優秀團干部進入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與此同時,各級黨組織重視提供機會和舞臺,有意識地下派鎮(街道)團干部擔任駐村指導員,參與新農村建設等中心工作,加強團干部的實踐鍛煉。各農村基層黨團組織把村級團干部隊伍建設和村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緊密結合,積極推薦農村團干部和團員青年參加村級后備干部選拔,從中為黨組織發掘了一批優秀村級后備干部。
5、著力加強非公企業團建工作。20*年,團區委開展了非公企業團建季等系列活動,集中時間和精力加大非公企業黨建帶團建的工作力度。各級團組織依托黨建帶團的優勢,重點在已建黨組織的企業中開展建團工作,力爭使已成立黨組織、符合建團條件的企業建團率達100%。同時,針對非公企業的實際,按照有利于服務團員青年、有利于團的活動、有利于團員管理的思路,靈活設置團組織。如單獨建團、聯合建團、掛靠建團等。20*年新建團組織8家,目前,全區符合建團條件的非公企業有86家,已建團組織79家,占92%。
二、基層團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從面上看,黨建帶團建工作不盡平衡。絕大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建帶團建工作是重視的,但還不盡平衡。部分基層團組織的團干部、青年與基層黨支部負責人之間缺乏交流,基層黨組織較少聽取團組織工作匯報或參加團員青年活動的情況也有存在。
2、基層團干部特別農村團干部的待遇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農村團干部如果是非“兩委”班子成員,在工資待遇等方面與進班子的團干部相比落差較大。部分鎮(街道)和村還沒有建立完整的專職團干部報酬制度,團干部的待遇參差不齊,大部分農村團干部全年薪酬都在2000元以下,極個別的全年幾乎沒有報酬,長此以往,將大大打擊基層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3、非公企業團工作仍需大力加強。相比在企業建立黨組織和工會,非公企業團建仍顯示滯后,與企業團員青年的要求也有較大差距。今后如何擴大團組織在兩新組織中的有效覆蓋,提升非公團建率和團工作活躍程度,是一個迫切而現實的問題。
4、基層團干部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面對青年四個多樣化的變化形勢,基層團干部動員和組織團員青年的能力要求進一步加強,工作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
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團建機制創新。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不斷鞏固基層雙建雙創和學習型團組織創建成果。繼續推行基層團支部換屆民主直選,一方面在黨委領導下,在合適的條件下嘗試鎮、街道團委的直選。另一方面要注意基層團支部的實際情況,有步驟的擴大直選范圍,不要求一步到位,以求最大程度地鞏固團的組織。針對行政村、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社區等不同組織形態的特點,有針對性開展“新農村新青年”發展計劃、青工創新創效創新、創建學習型團組織、學校團隊規范化建設、街道和社區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創新團的活動機制,增強基層團組織的自轉力。建議鎮、村基層黨組織以雙月度或季度為期,定期聽取基層團組織工作匯報,積極參與本單位團組織的重要活動,并就有關問題及時作出指導和指示。
2、確保團干部待遇落實。建議以區委或區委組織部牽頭,聯合人事、團委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基層團組織建設情況調查,對基層團干部待遇落實情況進行走訪了解。如基層團委的正、副書記享受同級黨政職能部門正、副職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是黨員的團委書記可以列席同級黨委會;不是黨員的團委書記可以列席與青年工作有關的會議。鎮、街道團委書記兼職不超過2個。選拔配備的團干部應有大專以上學歷,初任年齡一般不超過26周歲,任期不超過兩屆。團干部的培養納入黨政干部的培訓規劃。在團的活動經費方面,要求行政村黨支部按14-28周歲青年每年每人8-10元的標準比例劃撥或列支團工作經費。
3、積極推進非公企業團建工作。按照“調查復核摸清底、分類逐批抓組建、擴面樹點上臺階”的工作思路,以調研、團建、交流、表彰、鞏固為工作步驟,穩步推進我區非公企業團建工作臺階。建議在區、鎮兩級建立團委與工會、組織部門定期溝通聯系渠道,實現非公企業團建與黨建、工建的有效對接和同步推進。積極利用企業生產淡季和內部部門時間差,聯合經貿、勞動、文化等部門開展員工技術比武、創新創效、文體活動、職業文明建設等活動,整體提升企業文化活躍,挖掘和儲備企業人才。
4、不斷提升團干部綜合素質。在區委黨校主體班等原有基礎上,建議進一步擴寬培訓的渠道,積極創造條件,通過交流觀摩、學習考察等途徑,按照農村、非公企業、機關事業和社區等不同系統團干部的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團的政治理論、業務知識、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和工作交流,讓團干部能更主動有效地與黨組織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現在的社會大背景下,在當地的黨政大格局中,團組織的作用點在哪里,并能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團員、青年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發揮團員青年生力軍特有的作用。
- 上一篇:多媒體英語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街道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