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02 08:02:00
導語: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縣公務員隊伍執政能力建設,我們對全縣公務員隊伍的能力建設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縣鄉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思考。
一、我縣縣鄉公務員隊伍現狀
全縣現有一般干部10061人,其中公務員796人,占7.9%,教育系列6505人,占64.6%。在796名公務員中,男615人,女181人,分別占77.3%、22.7%,50歲以上7人,40-50歲221人,35-40歲414人,30-35歲115人,30歲以下39人,漢族781人,少數民族15人,大學以上文化219人,大專文化517人。從以上數據來看,公務員系列一般干部中,40歲以下的干部雖然占一般干部的主體,但對照新形勢發展要求和我縣干部長遠需求來看,數量明顯不足,專業知識突出、綜合能力強的干部數量太少。
二、存在問題
(一)公務員隊伍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1、轉變工作觀念、駕馭市場經濟的素質偏低。目前我縣仍有部分公務員停留在原來的工作思路上,不善于分析新情況、提出新思路,不能有效的掌握市場經濟規律,結合實際開展工作、指導基層。
2、處理突發事件、應對復雜局面的水平偏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進一步調整,各類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不斷涌現,面對新的復雜局面,部分公務員、特別是部分基層公務員不能及時捕捉帶有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沒有掌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處理矛盾,一旦出現突發性、群體性等問題時極易陷入被動局面。
3、嚴格依法行政、轉變工作作風的能力偏低。個別公務員受傳統的重權輕法思想的影響,工作中濫用職權,甚至目無法紀,為所欲為。個別單位受利益驅動,過分強調部門利益,忽視了義務,在工作中重管理輕服務,導致服務不到位、管理錯位和執法越位等問題時有發生,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形象,制約了縣域經濟發展進程。
(二)公務員隊伍整體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1、公務員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縣鄉機關普遍存在“官”多“兵”少的現象,副科級以上領導占將近六成。由于“兵”太少,組織人事部門在后備干部的推薦選拔上,常常感到源頭不足。許多機關中層股室有位子沒人做,為完成繁重工作任務,從下屬單位借調大量人員。
2、公務員學歷層次應進一步提高。我縣公務員隊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只占全體公務員的20%,并且現有公務員隊伍專業結構比較單一,懂經濟、會管理的公務員相對缺乏。現具備經濟管理專業學歷的公務員大部分為參加工作后脫產、半脫產的進修學歷,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學習內容不夠系統,對經濟政策和管理知識掌握不夠充分。
(三)公務員隊伍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
1、現行考核制度難到位。現行的公務員考核制度主要對公務員的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定性考核,沒有量化標準,缺乏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對個人工作業績的評價沒有與單位的業績結合起來,對個人工作態度的評價沒有與工作服務對象的評議結合起來,致使評價標準不明確,考核差距不明顯,有的單位還出現優崗輪流坐莊,“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等級”等現象,沒有很好地發揮激勵作用。
2、輪崗、交流工作難落實。職務“能上不能下”的意識在公務員隊伍中仍然存在,加上部門之間、鄉鎮之間待遇的差距,導致大部分公務員長期在一個崗位工作,造成機關缺乏活力,不利于機關的勤政、廉政建設。目前縣內公務員還沒有形成一個促進人才流動的良好的運行機制,跨部門、跨地區交流還有待于探索和嘗試。
三、建議對策
根據公務員隊伍的建設需要,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結合我縣實際,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完善公務員制度,增強隊伍活力。
1、繼續完善考試錄用制度。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凡進必考,把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選拔到公務員隊伍中來,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在考試錄用上,實行定時定期招考,確保機關及時補員。針對我縣實際,可將縣鄉機關中層干部的職位列入擬錄名單,同時適當加大考錄數量和次數把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選拔到公務員隊伍中來。
2、建立聘任制和政府雇員制。對部分操作性、輔助性、技術性、臨時性或其他適宜的職位,實行聘任制。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以契約化形式確立用人單位與聘任制公務員的關系。聘任制公務員在聘期內享受公務員的待遇,落聘、辭聘或解聘后即進入失業保險,不再保留公務員身份。對財政、金融、法律、經貿、城市規劃、信息、高新技術等方面特需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實行政府雇員制。政府雇員不具有行政職務,不行使行政權力,不占政府行政編制,服務于政府某項工作或某一政府部門,有效解決我縣政府部門急需專業人才短缺的矛盾。
3、推進和規范競爭上崗制度。繼續推進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和一般干部雙向選擇,擴大競爭上崗范圍,加大跨部門競爭上崗的力度,定期推出一部分空缺領導職位,面向社會公開競爭、營造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改革用人制度,加大調整不稱職、不勝任現職公務員工作的力度,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環境和機制。
4、改進和完善國家公務員考核辦法。建立以工作實績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推行分類量化考核,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實行多層面考核,使被考核人的下級、同級、上級以及服務對象都能以適當的形式能與考核,增強考核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實行公務員考核末位培訓制度。發揮考核結果的激勵作用,完善考核結果與任用、培訓、晉級增資、年終獎金等緊密掛鉤的做法,改變“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等級”的現象,確保年度考核工作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充分調動廣大公務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加大交流力度,完善上下機制。一是定期對公務員進行交流輪崗,尤其是對一些重要崗位的公務員(包括領導干部),實行跨部門、跨管理層次輪崗交流。二是從思想上入手,著力營造有利于公務員能上能下的觀念、風氣,尤其是在解決干部“下”的問題上要開闊思路,引導廣大公務員正確對待職務的升降和去留。逐步建立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和自愿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制度,嚴格執行辭退制度;對素質偏低的公務員也要暢通出口,對45周歲以下未到大專學歷的應予以分流;對公務員隊伍中在編不在崗人員要進行清理,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公務員隊伍中來。
(二)突出公務員訓練,全面提升隊伍素質。
1、提高公務員能力,增強執政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實踐中,著重提高縣鄉公務員四個方面的能力。①加強理論修養,堅定政治方向,不斷提高公務員總攬全局的能力。提高公務員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能自覺地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以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始終把握形勢,總攬全局。②務實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公務員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凡是有利于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事,就大膽地創新,努力做出成績。根據形勢和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培養創新思維方式。堅決實施“項目立縣、工業興縣”的經濟主戰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③增強法制觀念,不斷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嚴格按照規定的職責權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堅決避免濫用職權和吃拿卡要的錯誤行為,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提高防腐拒變的能力。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克己奉公,廉潔從政,自覺抵制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和誘惑,堅決同各種腐敗現象作斗爭。
2、開展公務員培訓,提升整體素質。堅持以人為本、依法管理、創新方式、注重效能,努力建設一支學習型公務員隊伍;適應公務員職業發展的需要,確定培訓的內容和重點,“需要什么,學什么;缺少什么,補什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努力培養一批懂經濟,會管理的國家公務員,為我縣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同時堅持培訓和考核、使用相結合,鼓勵、引導、支持廣大公務員,本著學用一致原則,選擇專業對口,工作需要的專業,接受系統的學歷教育。實行公務員培訓登記制度,把公務員參加培訓的情況記入本人檔案,作為公務員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據。
- 上一篇:組織委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村無職黨員作用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