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幫扶機制的思考

時間:2022-06-09 05:16:00

導語:黨委幫扶機制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幫扶機制的思考

黨的*報告中,*同志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成為新階段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鄉采取多種措施,從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關愛黨員、干部,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用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到我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東南部,與浙江長興、安吉接壤,全鄉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2.1萬。下轄6個行政村,有6個村級黨總支和27個黨支部,黨員596名,其中70歲以上的老黨員65名,黨齡滿50年的黨員32名,農村因病因災導致生活困難黨員有24名。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激勵引導,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與活力

抓載體在服務農民黨員上形成合力。加強與信用部門的聯系,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創活動。通過開展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對那些想發展、缺少啟動資金的農村黨員優先提供不用抵押、不用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3-5萬元。對50歲以下無致富門路的黨員通過開展“黨員學科技”、“素質提升工程”等活動為他們提供致富信息和科技培訓,使他們掌握1至2門農業實用技術。通過在企業、在專業協會中建立黨支部的手段,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把生產能手培養成黨員,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

抓民主,暢通黨員行使權利渠道。大力推行黨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對黨組織的重大決策、黨的干部考察任免、發展黨員、后備干部培養、黨費收繳使用、黨員教育管理、黨組織和黨員結對幫扶等方面內容,分別通過會議、公開欄、公示報告等形式進行公開,落實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對重大事項通過舉辦黨內情況通報會、座談會、聽證會的形式,認真聽取黨員的意見和建議,暢通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渠道,落實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了村干部養老保險和養老公積金制度。

抓考核,創造爭優競先的良好環境。重視黨員的工作表現,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通過年初黨員承諾和村干部創業承諾,年終“雙評”建立重優獎先、“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激勵機制,確保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顯提高。對那些政治思想過硬、帶動能力強的黨員優先推薦為黨員中心戶,為黨員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同時我們注重正確的輿論引導,堅持每月編發《今日*》刊物,每年編制《今日*》特刊和電教片,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和事宣傳新理論、新思相、新人新事,使黨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修養,提高素質,成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骨干力量。

(二)著力關懷服務,不斷激發黨員發揮作用的內在動力。

建立關懷機制。一是建立了談心交心制度,在黨組織和黨員、黨員和黨員、黨員和群眾之間廣泛開展交心談心活動,黨組織班子成員之間每年至少談心2次以上,黨組織班子成員每季度至少與支部內黨員談心1次以上,談心以“面對面談心”、“一對一談心”為主,以會談、電話談為輔。通過談心,加強了解,溝通思想,加深理解,消除誤解,增進團結,在談心交心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對一時難以溝通理解的問題,適當增加談心的次數,力求在談心中化解矛盾。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后進黨員,黨組織安排專人幫助他們提高認識、轉化思想,既讓被談話人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又能使其感到組織上真正關心自己。二是建立走訪慰問制度。堅持定期走訪與平時走訪相結合,除平時走村串戶進行慰問外,在每年的七一、春節等重大節假日前夕,對長期患病的黨員、喪失勞動能力的黨員、生活比較困難的黨員進行走訪慰問。并結合實際制定幫扶措施,定期了解進展情況,以達到盡快解困的幫扶效果。走訪時,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介紹全鄉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本村、本單位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并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鄉村兩級黨員干部都上門對老黨員、老村干部以及生活困難黨員進行慰問,代表黨組織送去關懷和溫暖。三年來,全鄉共走訪慰問貧困黨員300人次。

搭建服務平臺。在鄉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了全程室,全鄉6個村均設置了代辦點,明確專人辦公,負責受理和群眾辦事申請,開展黨的政策咨詢、接轉組織關系及各種便民利民服務。三年來,共受理各類事項1395件,辦結1367件,辦結率98%,群眾滿意率100%。全面推行流動黨員聯絡制度。以黨支部為單位確定專人聯系流動黨員,了解他們的思想、生活、工作情況。

(三)重點幫扶支持,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實施結對幫扶。鄉黨委建立了領導干部聯系村、機關干部聯系戶和村干部聯系黨員制度,即:鄉黨委成員每人聯系一個村;每個村干部扶持一名黨員和一名發展能手;每個機關干部分別聯系一名黨員、一名發展能手和一名貧困戶。形成了“一幫一”、“一扶二”、“一聯三”的齊抓共管機制。

重視選派工作。落實黨委主要領導聯系選派村工作責任制,在鄉黨政主要領導聯系的基礎上,同時為選派干部確定了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聯系鄉領導,實行一對一幫助指導。3個選派干部村在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為群眾辦實事上都有項目、都有亮點。

加強陣地建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想方設法改善村級活動場所條件。近年來,通過自籌、結對幫扶、爭取外援等方式,已建成標準化村級活動場所5個,*村村部正在建設,基本能滿足黨員的活動需求,解決了黨員活動困難的問題。其中高峰村的黨員活動室位于全縣前列。

三、存在的問題

在構建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和諧*建設夯實了基礎,但在幫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受政府財力限制,不能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扶助困難黨員中,對黨員的幫扶更多的是在思想上關心、精神上的慰問。二是黨內幫扶多、社會幫扶少。在涉及困難黨員幫扶時,普遍被認為是“黨組織份內的事”,扶助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是黨費、黨員捐款。

四、幾點建議

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和資金保障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才能保障黨內關懷服務長效機制長期有效運行。

(一)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領導重視是關鍵。只有各級領導充分認識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才能長期、有效、健康運行。

(二)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走訪慰問、黨內結對幫扶以及等政策性幫扶制度。將老黨員、困難黨員的互助幫扶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爭取有關優惠政策和救助措施。

(三)要有多渠道的資金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專項補助和生活補貼制度。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對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實行專項補助,70歲以上或黨齡滿50年的老黨員實行生活補貼。另一方面,可以設立“黨內關懷基金”或成立困難黨員幫扶救助中心。按照“上級撥一點、黨費出一點、黨員捐一點、社會籌一點”的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地籌集資金,幫助那些遭遇困難的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