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調研
時間:2022-06-09 05:16: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縣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緊密聯系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新*的實際,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在鎮黨委高度重視下,抽調相關人員組成調研小組,就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深入開展調研,切實了解新形勢下組織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探索組織工作新方式和新方法,不斷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基本情況
*鎮是我縣北大門,縣城鎮發展一類鄉鎮,總面積328平方公里,人口7.6萬。全鎮轄17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有541村民組,鎮黨委下設19個黨總支,81個黨支部,其中非公有制黨支部6個,現有黨員2185名,其中女黨員184名。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這個中心,充分依托自身區位優勢、資源優質和體制優勢,全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逐步規范化、有序化。20*年上半年全鎮累計實現生產總值2.3億元,財政收入11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二)村“兩委”班子及村干部現狀。
1、村級領導班子結構逐步趨于合理化。今年3-4月換屆后,鎮18個行政村(社區),推選出村干部95人,從年齡結構上看,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2%,30歲至40歲的占21%,40歲至50歲的占66%,50歲至60歲的占11%。從性別結構上看,男83人,占87%,女12人,占13%。
2、村級領導班子趨于精干高效化。通過今年村“兩委”換屆,鎮黨委嚴格按照縣村干部管理相關要求,認真落實了村級人員精簡工作,采取定職位、定人員、定待遇等辦法,共精簡各類人員40余名;同時,積極提倡村“兩委”會成員交叉任職,全鎮村黨總支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的有4人,占22.2%,村“兩委”會成員交叉任職的有11個村,交叉任職比例達61.1%,大大改變了村級人員臃腫的現象。
3、村級領導班子整體素質得到優化。近年來,鎮黨委通過采取目標管理考核、村干部述職評議等措施,村級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凝聚力明顯增強。同時,通過加強村干部學歷教育工作,村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全鎮村級領導班子成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5人,占總數的16%,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39人,占總數的41%,初中以下的41人,占總數的43%。村黨總支書記中,大專文化程度的7人,占總數的39%,高中文化程度的4人,占2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7人,占39%。
(三)農村黨員隊伍情況。
1、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比過去有所改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近年來,鎮黨委及各村級黨組織都十分重視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結構,切實加大發展農民黨員,特別是年輕農民黨員的力度。全鎮每年基本上都能實現按比例、按規定發展黨員,而且在新發展的農民黨員中35歲以下的都占40%以上,通過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全鎮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正逐步得到改善。結合做好村干部學歷教育工作,鎮、村兩級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農民黨員參加學歷學習,不斷提高農民黨員的文化素質。全鎮農民黨員中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已有653人,占總數的29.8%。同時,鄉鎮黨委每年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黨員培訓班,組織農民黨員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等,加強對農民黨員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有力地推動了全鎮農民黨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2、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鎮黨委嚴格實行“三級聯系網絡”和“雙培雙帶”制度,通過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廣大農村黨員已成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
(四)村級活動場所建設
1、全鎮各村都有辦公場所。近年來,鎮黨委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籌集資金加強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其中,梅泉、施村、趙村都完成了辦公場所新建工程,山北、南陽、廟西、下寺、雙溪通過改建也基本達標,余下未達標的村,我們正按建設計劃逐步實施。徹底解決了一些村多年無村部或辦公場所簡陋問題。
2、全鎮各村電教設備齊全。縣、鎮兩級加強資金投入,為全鎮17個村及居委會的黨員活動室更新和配齊了電教播放設備(電視機、VCD影碟機及遠程教育設備),使全鎮除談里村外其余村開展黨員電教工作基本實現了“兩機一室”(電視機、VCD影碟機、電教活動室)網絡暢通的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村干部的工作責任心不強,思想和工作作風亟待改進。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后,一些干部不自覺地產生了松勁情緒,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主要表現在:有些村干部不思進取,整天不想事不干事,存在混日子的思想,經常不到村里上班,群眾辦事找不到人;有些村干部作風不民主,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造成群眾上訪,影響了本地區的社會穩定;個別村干部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帶領群眾致富,為群眾謀利益上,而是忙于搞關系,拉選票,為的是在村黨組織換屆時能站住腳;還有些村干部總考慮眼前利益,不謀求長遠發展,不考慮全局利益。這些問題雖然出現在個別干部身上,但影響很壞。
(二)優秀村干部后繼乏人,選拔高素質的村書記比較難。
在調查中,我們感觸最深的就是,全鎮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先后樹立的一些典型示范村,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先進、成為典型,而且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久樹不衰,關鍵是這些村都有一個團結進取的村“兩委”班子,并且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長期堅持,更主要的是都有一個好村書記。這些村書記都是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的帶頭人,工作能力強、辦事公道、群眾威信高。而有些村,村班子經常調整,就是選不出來一個好的村書記,甚至連村“兩委”班子都還配備不齊,原因是這些村黨員素質普遍不高,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又不重視對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結果導致這些村黨組織長期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村班子軟弱、渙散,村里工作也始終不見起色。
(三)村級集體經濟相對單一匱乏,與群眾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是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不強;二是村集體經濟薄弱,難以為群眾辦實事。農村稅費改革后,有限的村集體收入不僅要維持機構的正常運轉,而且還要投資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因此,很難滿足廣大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四)個別村“兩委”關系不協調,村班子不團結。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全鎮還有個別村“兩委”關系不協調,班子不團結,主要領導經常鬧矛盾,個別的甚至矛盾尖銳,既影響了村里工作的正常開展,又損害了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形象。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兩委”成員素質不高,對村民自治的內涵缺乏全面正確的理解。一些村委會成員認為自己是全體村民選舉產生的,村里的工作就應該由村委會說了算,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村民自治,特別是一些新當選的村委會成員,黨的觀念淡薄,只知道自治的道理。二是村“兩委”之間各行其是,互不買賬。一種是村黨組織領導一切,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黨組織包辦,有的甚至由村書記一人獨斷,忽視了村民自治,導致村委會形同虛設,不能發揮作用;另一種是村里一切權力歸村委會,一些村委會干部不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和監督,使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能發揮,村黨組織被架空;三是個別“兩委”成員多年的積怨和換屆選舉產生了對立情緒。有的是原來就不和,當選后積怨未消;有的是多年的競爭對手,上來后抵觸情緒仍在;有的是在選舉過程中因村書記不支持現任的村委會主任而產生矛盾;有的是一些勢力較大的家族對村書記不滿,千方百計地推選出本家族的代表人物為村主任,與村書記抗衡。
三、幾點想法和措施
(一)、加強引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幫助農民致富。當前要著重抓好四項工作:一是抓典型示范。農民群眾發展經濟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見為實,只要有好的發展路子,經濟嘗到甜頭,就容易示范推廣,如果多選擇一些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的項目推薦給農民群眾,讓他們很快得到實惠,就容易迅速發展成規模生產。二是抓結構調整。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地理優勢,以“支部加協會”為依托,引導農民群眾不斷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組織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三是抓科技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一些先進科學技術,聘請專家、技術人員定期、不定期為農民群眾講授科技知識,深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效益。當前,要緊緊抓住農村黨員干部科技培訓基地和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盡快構建起農業科技培訓的平臺。四是抓剩余勞動力轉移。充分發揮有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幫助村黨支部不斷拓寬渠道,積極引導、鼓勵和組織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鍛煉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為農村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結合基層農村特點和村干部隊伍的實際,多層次開展培訓教育,定期組織農村干部以理論輔導、工作研討、經驗交流和實地考察等形式,讓干部及時掌握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及相關業務知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增強政策水平、理論水平和帶領群眾建設小康的本領。
(三)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壯大農村黨員隊伍,要拓寬視野,廣辟渠道,有組織有計劃地從政治素質好、有創新精神、群眾威信高、有培養前途的致富能手、回鄉青年、復員軍人中發展黨員,壯大黨員隊伍。同時,加大對農村黨員的培訓教育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他們參與黨的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規范制度,不斷完善農村黨建工作機制。按照“支部會議決定,主體活動落實,全體黨員參與,工作制度規范”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農村黨建工作制度,完善黨建工作機制,努力探索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健全完善議事規則和民主監督制約機制,嚴格落實評議黨員、創先爭優、黨員定期向組織匯報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農村黨建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積極探索適合農村黨建工作機制,研究制定考核細則,形成目標清晰、措施具體、責任明確、操作性較強的黨建目標考核機制。
(五)、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村干部工作積極性。適當提高村干部工資,村干部的人均工資適當調整,并加強財政保障,同時,堅持執行村干部考核獎勵制度,切實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力求村班子精干高效,減少鄉村兩級的財政負擔,提高村干部待遇。
(六)要抓管理,不斷提高村級依法自治水平。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依法自治的各項工作之中,保證黨組織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主導作用,逐步把村內各項事務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不斷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干部群眾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辦事能力。要積極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規范公開內容、時間、形式,提高公開的質量和效果。
- 上一篇:黨委幫扶機制的思考
- 下一篇:農村現代化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