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民辦高職教學的人本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4 09:07:00

導語:獨家原創:民辦高職教學的人本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民辦高職教學的人本管理調研報告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民辦高職高專的教學管理工作,要特別注重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全面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既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確保擴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研究的重大課題。我個人認為,穩定教學秩序、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抓好教學管理工作的關鍵是就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即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其基本點有三:(1)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地弘揚人的主體性,喚醒人的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人”重于“物”、重于“事”,人的世界和社會只不過是人的存在的組織形式。(2)強調對人的需要的理解與尊重。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要把人當作人,要把他人當作人,也要把自己當作人。(3)強調對人的價值和意義的肯定。一切為人的發展服務,想方設法為人能夠實現更大價值、生成更大意義創造條件。

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全部管理的藝術就在于尋找組織維持和組織創新之間的平衡點。這一平衡點,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是基于人的本性、根據人的特點以及為了人的發展的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催生同甘共苦、生動活潑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民辦高職高專學校首先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確保教育質量。民辦高職高專學校以人為本的管理是指在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管理過程中以師生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師生與學校共同發展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

學校管理“以人為本”的核心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本。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在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時,要樹立“學校即人、學校靠人、學校為人、學校塑人”的觀念。確立師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依靠師生辦學校;以為師生的發展服務為辦學宗旨,切實保障師生的根本利益;將幫助人才愉快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高度重視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張揚個性、讓師生得到全面發展,已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二、“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體系

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管理是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為實現教育目標,根據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教學管理的實質,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高效率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到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因此,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

1、課程設置

目前,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6、17歲至20歲之間,處于青年初期,和這一時期的同齡人相比,一方面學生的心理發展也表現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所處環境不同,尤其是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學生特有的學習和活動方式,又使他們在社會認知、社會情感、意志品質等心理發展方面有別于同齡人。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才規律,構建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結構體系。

一是將傳習性教學與研究性教學相結合。在以往的民辦高職高專學校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傳習性教學占主導地位,這并沒有錯,但一定要克服過分注重知識傳承的傾向,在傳承人類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去研究、去發現;強調課程要能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自學的能力;創造條件使學生能盡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創新活動和社會實踐。

二是突破傳統課程界限,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改革課程結構過分強調學科獨立性、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與選擇性,鼓勵學生跨學科選修課程,給學生“學自由”,使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學生們更加具有創新精神和富于激情。

三是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多、舊的現狀,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將最新的學術技術成果及時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真正做到終身受益。

四是改革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強化學校對辦學當地的教育服務功能。

五是提倡“教自由”,給教師以時間和空間,鼓勵、發揮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改善行政權利大于教研權利的狀況。

2、教學法

體現當前科學新動向的教學法應包括三個步驟:第一,講完一般的背景后,接著進行本門學科的訓練;第二,運用本門學科的知識,解決這一領域的大量問題;第三,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系起來。這三個步驟同樣適用于文科教育、普通教育、專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運用教育規律、原則、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因人、因事、因時制宜,并結合自身的優勢,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對于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職業人才的民辦高職高專學校教師而言,要做到以人為本抓好上述所提教學法三步驟,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從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轉向注重能力的培養。摒棄照本宣科、滿堂灌,實行精講、多思、多練,注意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是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摒棄教師一言堂。教師要盡可能采用比較自由、不拘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注重突破教學的時空限制,有效地支持“互助式”教學的展開,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徹、繼續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摒棄教師單向灌輸,采用師生雙向互動,能者為師,特別是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要鼓勵學生以問倒老師為榮,以自己尋找到答案為樂。

四是將素質教育和專業素質教學結合起來,使用先進的教學工具、手段,積極拓展實踐教學環節,創造良好環境,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練就一雙搏擊人生的翅膀。

此外,要建設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保證教務教學管理工作高效、規范、良好運做,教學管理工作部門也須以人為本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加強以人為本的制度建設、管理與改革。要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總結、分析,勇于創新、實踐,不要墨守成規。比如針對學生考試作弊現象,一方面要按照教育部規定對考試違紀學生給予相應紀律處分,作弊考生該門課程成績以“零”分計;另一方面,又要為這些學生提供一次在社會大課堂加強誠信教育,從而獲得重修課程和畢業資格的機會。這樣,既從弘揚校風、端正學風、嚴肅考風出發對社會高度負責,同時又對作弊的學生進行誠信再教育,加深他們對于誠信的理解,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更注重抓全程化育人、促進學生發展,這也是一種“因材施教”(按照目前的管理條例,對考試作弊的處分后果很嚴重,學生不僅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還可能當時就失去接受教育的權利,有些人因此難以立足社會,甚至喪失生活勇氣。這對學生個人、家庭的打擊是巨大的,有時還會導致家庭危機和社會矛盾)。

三、“以人為本”的隊伍建設

當今的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可以說成是靠知識競爭的企業,必須實行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即注重人文關懷,確立教師、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創造師生員工滿意度(創造師生員工滿意度不是簡單的對師生員工好,而是創造條件讓師生員工做得更好)。

1、以人為本、建設德藝雙高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措施。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教育實踐的主體,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中最基礎、是關鍵的建設。

現在的教師很難當。一是教育觀念變化很大,教師難得適應;二是教材變化大,教師難得適應;三是教學方法變化大,教師難得適應;四是組織教學難度大,教師難得適應;五是社會環境不好,教師難得對付。教師越是難當,越說明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高,越要重視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師素質和最大限度發揮老師積極性的管理機制:包括評估機制、競爭機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等等;

二是組織、教育教師加強學習,增強角色意識,樹立優質教學理念,做敬業、好學、愛生、愛校的合格老師;

三是珍重知識,珍重人才,加強組織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氣息,對教師進行人性化、人情味的服務管理。

2、以人為本、建設優質服務教學管理人員隊伍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保證。新時期不僅對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對既要面對教師的工作進行管理又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相應管理的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堅強有力的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尤其重要。一般來說,作為一名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管理者應具備如下基本素質:

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有更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明確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是首要的要求);有高度責任感、事業心、工作熱情,有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這些格外重要,因其直接影響到教風、學風、校風)。

二是性格方面: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現在的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強度很大,作為一名優良的教學管理者在性格態度方面要真誠樸實、勤勞認真、能設身處地地體驗他人的狀況,富于同情心、細致、謙虛、自信;在性格的意志方面要有自覺性、有獨立見解、有自制力;在性格情緒方面要觀察力強、思維活躍、記憶力好、能隨機應變。

三是管理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善于發現和總結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要好學創新,具有對現代化辦公設備的操作能力;注意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提高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等。

四是知識結構方面: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特別是教育管理知識);具有一定的外語知識和計算機知識(對現代大學管理者而言外語和計算機均是一種必備工具),增加教育管理工作的技術含量;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談吐得當、有幽默感。

四、“以人為本”的管理是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的民辦高職高專教育面臨多重挑戰:既要上規模,又要保質量,還要創品牌,還要在規模教育下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持續發展是所有民辦高職高專學校孜孜追求的目標。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當今民辦高職高專學校運行的基本原則,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民辦高職高專學校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更優的教師、更好的學生、更充裕的信息資源、更先進完備的實驗室和更科學的管理占領教育市場,不斷拓展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一句話,就是靠“人本管理”來提高民辦高職高專學校的競爭力,實現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使其真正成為民辦高職高專學校持續發展的基石。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讓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用“人本管理”的科學理念,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力地推動我校向民辦高職高專學校更高的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