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6-16 08:35:00
導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始終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加快農村發展,確保農村穩定的關鍵環節抓在手上,以“綜合示范村”創建為載體,不斷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建工作,使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深化,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改善,文明新風進一步推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F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的產生背景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生產、生活整體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階段,但有些地方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客觀問題,如村支兩委班子戰斗力不強,黨組織的作用發揮不夠顯著,不完全適應農村的發展;一些村長期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觀念,對發展有畏難情緒;一些基層干部和黨員缺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應有的知識素養;工作上搞單打獨斗,未統籌規劃,存在著“各吹各的號”、“多張皮”的現象,造成人力、財力和資源的浪費;農民增收和農業結構調整難,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等,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種常抓常新不懈的工作機制,鞏固和擴大“示范帶”建設成果,深入持久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探索一條深化農村改革,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加快小康步伐,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面對這些情況和問題,縣委結合縣情圍繞“抓好黨建促經濟,發展經濟促黨建”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綜合示范村”創建模式,把組織建設、“四在農家”創建、遠程教育、“支部加協會”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整體規劃,統籌兼顧,建設看有形象、說有經驗、學有榜樣、做有借鑒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綜合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上新臺階,形成農村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于是“綜合示范村”建設這一新的系統工程便推行開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年12月,縣委選擇了34個工作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示范作用明顯的村開展了“綜合示范村”建設。各鎮(鄉)黨委紛紛抓點示范,全縣列入“綜合示范村”建設的村已達到76個,雨后春筍般盛開?!熬C合示范村”五個字已成為遵義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代名詞。
二、“綜合示范村”創建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們緊緊結合“三級聯創”規劃,著力“三個加強”,抓好“三個結合”,突出“三個重點”,提升“綜合示范村”創建水平,促進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上新臺階。
(一)著力“三個加強”,打牢“綜合示范村”建設基礎
第一,加強班子建設。一是開展“五比五看”活動(即比學習,看班子創新能力;比團結,看班子凝聚力;比活力,看班子思想解放的程度;比宗旨意識,看班子的向心力;比作為,看班子的貢獻),加強村級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營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以村級換屆為契機,選派了141名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的國家正式干部到“綜合示范村”任職。34個“綜合示范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分別調整了25人,村支兩委成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平均年齡38.5歲,班子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得到了有效改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三是積極提高民選干部的報酬,將原來平均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350元,極大地調動了民選干部的積極性;四是注重選拔培養村級后備干部。34個“綜合示范村”共有后備干部167人,其中婦女22人,35歲以下的102人,高中、中專以上的78人,村級后備干部匱乏的問題基本得到了緩解,保證了后繼有人;五是多形式多渠道抓好村干部的培訓。選派“綜合示范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到市委黨校學習。在縣委黨校舉辦培訓班,對全縣287個村(居)黨組織書記進行了培訓。同時繼續在縣農廣校舉辦村干中專學歷培訓,培訓村干62人。各鎮(鄉)還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培訓村干750人次。目前,各“綜合示范村”班子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都比較強,群眾反映良好。
第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首先是扎實抓好發展黨員工作。專門下發了《20*年至2006年發展黨員工作宏觀指導意見》、《發展黨員工作程序》、《發展黨員工作六項制度》等文件,規范發展黨員工作。去年以來,全縣共發展黨員1571人,其中女黨員319人;35歲以下黨員1109人,占發展黨員數的70.6%;中專、高中及以上學歷的黨員1032人,占發展黨員數的65.7%,黨員隊伍的結構進一步得到改善;其次,以黨校為陣地,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資源優勢,大規模培訓農村黨員。20*年至今,已在縣委黨校舉辦培訓班8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1325人;在縣職教中心、市職院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農村黨員、科技骨干329人;各鎮(鄉)業余黨校舉辦培訓班累計175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科技骨干20850人次,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培訓黨員15000人次。此外,全縣各村(居)每年召開培訓會2至3次,每次培訓農村黨員群眾30人左右。經過培訓,農村黨員拓寬了視野,掌握了科技知識,增強了致富本領。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為加大“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力度,縣委進一步明確了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聯系點制度,下發了《關于調整縣級領導和單位部門掛幫鎮(鄉)的通知》、《“綜合示范村”創建規劃》、《“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幫扶單位職責》等文件,實行項目定部門、單位定領導、進度定時間、工作定任務和包鎮(鄉)的“四定一包”責任制,要求縣直部門在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向“綜合示范村”傾斜,捆綁使用,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動、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去年至今,全縣各掛幫單位共投入幫扶資金382.16萬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抓好“三個結合”,豐富“綜合示范村”建設內容
首先,抓好與遠程教育工作相結合。把遠程教育工作同“綜合示范村”建設同部署、同開展。在遠程教育站點建設中,將首批站點安排在“綜合示范村”,并創建遠程教育示范點,明確相關領導和部門對示范點進行掛幫。今年,又在全縣“綜合示范村”總結推廣遠程教育家庭播放點經驗,進一步探索“支部+遠教”、“支部+大戶”經驗,不斷豐富創新遠程教育學習培訓形式,把“綜合示范村”辦成遠程教育工作的試驗田。各村通過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下載課件,組織農戶集中學習,為農業生產提供豐富的技術資料,幫助農民了解市場、熟悉市場、適應市場,引導和推動農民面向市場,有針對性地調整產業結構。如烏江鎮“綜合示范村”核桃村黨支部組織群眾通過遠程教育學習辣椒種植技術,并積極和縣辣椒辦聯系,舉辦了4期辣椒種植培訓,同時又組織群眾外出參觀學習。目前,全村已種植辣椒750畝,辣椒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可使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05元。
其次,抓好與“支部加協會”工作相結合。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下發了《關于在全縣開展“支部加協會”工作的安排意見》,部份有條件的鎮(鄉)已按照要求在“綜合示范村”上創建了專業協會。各地在創辦協會過程中,一方面在班子的組建上,采取黨組織班子成員與協會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方式,加強支部對協會的領導;另一方面把黨員干部推向協會關鍵崗位,同時開展“雙向培養”(即把黨員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符合入黨條件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做好協會中的發展黨員工作,實現黨建工作與協會建設的有機結合。目前,全縣采取“支部加協會”工作模式運作的協會有32個,大多數工作運行良好。如鐵廠鎮“綜合示范村”洞上村、西花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成立了養鵝協會,養鵝農戶達187戶?,F全鎮已達2000戶,養鵝年收入上萬元的就有10多戶。蝦子鎮“綜合示范村”明星村成立了養雞協會,會員達150多人,養雞在500只以下的有100余戶,養雞1000只以上的有40多戶,僅此一項戶均就可增加收入200元。
第三,抓好與“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相結合。在“綜合示范村”建設中,始終注意處理好與“四在農家”活動之間的關系,把兩項工作一起抓。要求各鎮(鄉)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更不能搞成“兩張皮”,各建各的點,各吹各的號。在創建活動中,各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科學規劃,統一目標,協調各方,整合資源,將人財物等捆綁起來,集中使用,提高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今年在鞏固原有120個“四在農家”示范點的基礎上,新增創建點121個,“綜合示范村”上都創建了“四在農家”示范點,整個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已形成認識基本統一、步調基本一致、機制基本形成的創建工作局面。
(三)突出“三個重點”,增強“綜合示范村”建設后勁
第一個重點是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各“綜合示范村”因地制宜,在鞏固傳統農業的基礎上,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一是充分利用“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的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如洪關鄉洪關村、堰心村,龍坑鎮謝家壩村、蘇池村等“綜合示范村”連片實施蔬菜種植,示范面積達5000畝,示范農戶2535戶;二是緊緊圍繞建設畜牧大縣的思路,發展畜牧養殖業。如三合鎮各“綜合示范村”建立畜牧養殖小區8個,飼養20頭豬以上的有36戶,常年存欄40多頭的養牛大戶有18戶;三是做好傳統產業。如楓香鎮3個“綜合示范村”從事陶瓷作坊的就有180戶,從事加工業的30戶,運輸業45戶;四是依托蝦子中國辣椒城,做優做強辣椒產業。如新舟鎮修建了辣椒專業市場,在“綜合示范村”上建立萬畝辣椒基地,辣椒年交易量16000噸,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第二個重點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積累。各示范村紛紛立足村情,選準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盤活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一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選準發展項目。如三合鎮的“綜合示范村”利用交通便利、石料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辦采石場6間,預制加工廠4間,每村年純收入能增加3萬元以上;二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培植龍頭企業。如楓香鎮的三個“綜合示范村”引進企業3家、項目6個,完成投資額60萬元;新舟鎮引進了貴山紅食品廠、南街豬鬃廠、新街屠宰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花椒年交易量375噸,牲畜年交易量5050噸,帶動了鎮域經濟發展和促進了農村支柱產業的初步形成。
第三個重點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緊緊結合“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以“五通三改三建”工程為主線,大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各鎮(鄉)、各部門分別采取以獎代補、以獎和直接補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創建熱情。20*年,全縣共建示范點120個,涉及農戶7606戶,惠澤群眾3.3萬余人,各級共投入資金1961.8萬元。其中:農民投入1659萬元(投工投勞59萬個折合資金1180萬元),占總投入的84%,社會捐資14.3萬元,水泥硬化連戶路219.1公里,改灶1982戶、改廁2287間,安裝電話2192門,建圖書室64間、宣傳欄212塊、文體活動場所154處,改善環境3761戶,“綜合示范村”上95%的農戶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F各“綜合示范村”出門有水泥路、學習有圖書室、娛樂有活動室、鍛煉有運動場,家家戶戶窗明幾凈,房前屋后栽花種樹,一派殷實、和諧、文明的景象,逐步成為屋成行、綠成片、花成帶,布局合理、環境優雅的富有現代文明氣息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綜合示范村”創建的幾點啟示
首先,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需要。新的一屆中央領導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是全面總結歷史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堅持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哲學觀,體現對人的全面關懷。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小康社會。“綜合示范村”創建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環境、文化等方面,包含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
其次,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深化“三級聯創”創建活動的需要?!熬C合示范村”創建工作和“三級聯創”活動在內容、方法、形式、機制上是統一的,準確地說,“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落實“三級聯創”活動的一項具體措施,是我縣對“三級聯創”活動的大膽創新和生動實踐,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平臺。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將進一步把農村黨建工作有機地融入“三農”工作當中,融入農村改革發展進程當中,有利于找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切入點,從而提高農村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第三,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鞏固“示范帶”建設成果的需要。近幾年來,我們按照市委要求,扎實有效地開展了“示范帶”建設工作,為全縣農村黨建工作提供了許多生動、鮮活的范例。要鞏固擴大“示范帶”建設的成果,必須積極探索創新載體,使“示范帶”建設常抓常新常見效。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我縣開展“示范帶”建設的新載體,目的主要是選擇一些條件較好的村,通過幫助指導,加快發展,為面上開展工作提供學習、借鑒的典型,真正達到學有榜樣、說有經驗、看有形象、做有借鑒的典型示范引路,相互借鑒提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的。
第四,開展“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是探索建設我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依,也沒有現成經驗可循。“綜合示范村”創建工作,就是全力打造在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黨建和發展整體推進的示范村,為我縣建設社會現代化新農村提供模式和積累經驗,打造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的平臺,打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 上一篇:機關單位考評員考務員培訓的通知
- 下一篇: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