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銀行中間業務人性化服務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6 09:04:00
導語:獨家原創:銀行中間業務人性化服務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銀行表內資產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根據人民銀行2001年6月頒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依開辦的風險和復雜程序,分別實施審批制和備案制。適用于審批制的業務主要是形成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中間業務,以及與證券,保險相關的部分中間業務,包括票據承兌,開出信用證擔保類業務,貸款承諾,金融衍生業務,各類投資基金托管,各類基金的注冊認購,申領和贖回業務,證券,保管等業務;適用備案制的業務主要為不形成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中間業務,包括各類匯兌業務,出口托收及進口代收,發行、承銷、兌付政府債券,代收代付業務,委托貸款業務,政策性銀行、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業務,資金清算,他行銀行卡的收單業務,銷售業務,各類見證業務,信息資詢,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業務,企業投融顧問業務以及保管箱業務等等。
在西方銀行業發達的國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幾近總收入的50%,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利息收入。在我國,這種風險小,收益高,服務性強的中間業務近年來才逐漸被重視,開發、開展起來。2001年我國加入了WTO,如何面對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拓展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滿足金融市場的客觀需求,盡快適應世界經濟發展,隨之成為擺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我行存在的問題
1、商業銀行的理念仍不到位。部分同志對股改后面臨的形勢認識不清,沒能跳出農行看農行,思想觀念、經營理念落后于新形勢新要求,成本核算觀念不強。習慣向上級要人,要費用,不考慮自身承受能力和盈利水平。
2、市場份額處于落后位置。從同業橫向比較看,我行的人員是工行的1.3倍,建行的2.2倍,中行的2.4倍,機構數是工行的1.8倍,建行的2.1倍,中行的1.9倍,但是2009年第一季度,我行存貸款在同業四大商業銀行同比出現“雙降“趨勢。其中:存款增量份額為23.33%,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余額份額下28.08%下降0.77個百分點。貸款增量為20.02%,同比下10.77個百分點,余額份額24.92%,下降1.25個百分點。人均存款比中行少648萬元,比建行少496萬元,比工行少200萬元,點均存款比工行少11355萬元,比建行少8392萬元,比中行少7842萬元。從系統內縱向比較看,一季度,我行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量和增幅分別排名全少第6和第10,各項存款計劃完成率排全省第9,比全省農行平均值低28.75個百分點。
3、中間業務發展不快。第一季度全行中間業務收放只完成當期計劃的92.45%.基金銷售,新增網銀個人注冊客戶數等完成數與計劃有較大差距。
4、財務盈利能力較弱。一季度我行信借資產規模和擴張速度都處于同業及系統內各行的后列,特別是收益較高的個人信貸業務占比不高,
5、客戶結構散小差的狀況比較突出,優質客戶占比少,經濟資本占用低的個貸業務,中間業務占比偏低,價值創造能力較弱。
二、當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現狀
當前發展中間業務的呼聲多于行動,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習慣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等待觀望的現象,缺乏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的精神。這些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是結算業務,電子通兌業務,少量的保險業務和保管箱業務,而代收代付業務,咨詢業務則多為免費服務,其他類型的中間業務則相對較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太深,對中間業務認識不夠。由于人們對銀行帶來收益的中間業務卻沒有成為銀行行業競爭的目標,而盲目致力于提高存貸市場份額,變象提高經營成本卻成了目前國內銀行業的競爭手段,使得一些中間業務陷入失控的發展狀態,這種現象在內地欠發達地區顯得尤其突出,這種非正常化的趨勢必然不利于中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及與外資銀行的競爭。
2、缺乏有效的管理,使中間業務處于盲目的自發性發展狀態。一方面人民銀行監管并不是十分到位,中間業務收費混亂,各行其是,尚未建立專門有效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各家商業銀行雖然都有中間業務管理部門,但大多為兼顧性質,沒有完整配套的中間業務的近期和長遠發展計劃、實施措施、決策模式、激勵辦法、品牌戰略、人才戰略等等。
3、缺乏行業間信息資源共享的統一規范性制度。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和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銀行間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共享和體現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所以,有關管理部門應首先逐步建立規范行業間信息資源共享的統一管理制度。
4、缺乏中間業務的專業營銷隊伍。沒有人才,與外資銀行競爭等于是一句空話。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盡管近幾年銀行業的人力資源結構有所改善,但還有不足。新的東西接受不快,一些舊的東西又拋舍不開,創新更是不足,這種現象在縣級及其以下網點顯得尤其明顯。年輕,懂業務,會管理,能從事創新的復合型人才實在是太少,這使得財務顧問,評估審核等高層次的業務品種難以開發。
5、缺乏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社會信用意識淡薄。不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使銀行缺乏發展業務必備的社會誠信環境,一些信用類中間業務的開展使銀行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6、商業銀行尚不完備的服務手段難以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需要。中間業務的發展必須依托強大的電子服務網絡和相應的營銷策略,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在電子網絡的軟硬件開發方面,各行其是,重復建設,銀行間互不兼容,規模效益較差,人力、財務浪費大、技術力量遠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這個問題實際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瓶頸,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信用卡及銀行卡業務,時有客戶抱怨或投訴。
7、我國利率、匯率商品化程度低,阻礙了金融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發展。
三、發展中間業務勢在必行
1、我國加科WTO后,金融業面臨嚴峻挑戰。我國十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實現全國聯網,并開通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無人銀行等新型網絡服務形式,一個以顧客為中心的全新的網絡銀行服務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正在加緊建設全國電子服務網絡,金融電子化的迅速發展給中間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機。
2、隨著城鄉居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商務范圍和中間業務市場的需求不斷擴大,并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挑戰。
3、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必須從上到下充分認識到中間業務的重要地位,并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種種方式方法,向社會推介宣傳,掀開中間業務的神密面紗,從大公司大企業等優良客戶入手,逐步向全社會鋪開,邊實踐、邊宣傳、邊完善、邊開拓、邊發展。
4、中間業務的發展是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標志之一,商業銀行調整經營理念,突出重圍,增強實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把中間業務辦成我國商業銀行的支柱產業之一,勢在必行。
四、聯系我國商業銀行的一般實際情況,逐步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理念,對癥下藥,有步驟按計劃推動中間業務的開展
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不妨把中間業務分成二大類。即第一類為必備中間業務,至少在縣級行必須具備的中間業務,如票據承兌,擔保類業務,貸款承諾,保險,發行,承銷,兌付政府債券,各類匯兌業務,政策性銀行業務,資金清算,各類見證業務,信息咨詢業務,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業務,代收代付業務,保管箱業務等等。這類業務可以因地制宜,為一些帶有普遍性,市場潛在需求較大,易為消費者接受的品種。第二類為或有中間業務,這類業務是一些收益大,技術含量高,條件要求特殊的業務,如金融衍生業務,證券業務,投資基金的注冊登記、認購、申購、贖回業務,企業投融資顧問等等,一般這類業務適于經濟環境較好的城市。這種分類有利于銀行進行市場定位,確定目標,匹配品種,盡快地建立起規范的中間業務體系,使一些中間業務盡早面市,滿足廣大金融消費者的需要。
五、發展中間業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結合自身情況,立足市場,統籌兼顧,要分清前后輕重緩急,進行必要的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也可以宣傳先行,尋找市場,適時推出,規模可以由小到大,檔次應有所分別,因地制宜地進行。
2、商業銀行應有各自的品種優勢,著力打造中間業務的優良品牌。應鼓勵制度創新,產品創新,依托金融超市,向社會推介新型經濟便民的中間業務,塑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新形象。
3、盡快加強和完善信貸電子管理網絡系統,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的資信資源,逐步建立一個與其他業務管理相通的中間業務電子服務系統,為謀求未來中間業務的拓展打下良好基礎。
4、應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職業素質:不惜重金,引進高素質人才。我們要善于學習,包括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管理技術,另外,還應提高決策人員的綜合管理素質。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基層行的管理人員普遍存在素質不高,缺乏開拓創新的經營決策能力,只是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問題。欠發達地區機構網點尤其明顯,高管人員所持文憑及所學專業大多與銀行經營管理相去甚遠,這就大有必要致力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專業水平,采取考核末位淘汰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基層行的決策水平。
未來金融業的競爭主要是商業銀行間中間業務的競爭。隨著我國的入世,外資銀行“搶灘”中國金融市場,我國商業銀行如能在此緊要關頭抓住機遇,搶占各類業務市場,開拓進取,并制定全方位的發展戰略,就一定能“近水樓臺先得月”,使中間業務成為中資銀行盈利的主渠道之一。
- 上一篇:機關單位就業工作的意見
- 下一篇:創業局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