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促經濟發展的調查

時間:2022-06-16 09:55:00

導語:干部管理促經濟發展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管理促經濟發展的調查

地處陜西、湖北交界,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經濟發展長期處于滯后狀態的陜西省*縣,近五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年榮獲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稱號。千秋大業在用人。探尋*縣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緊圍繞發展經濟、治窮致富,依靠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努力造就一支朝氣蓬勃、作風過硬、富有創業精神的干部隊伍。

一、抓考核,憑實績論獎懲,打開干部能上能下的綠色通道

*年初縣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后,縣委、縣政府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認定解決*縣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快創業發展,而加快創業發展的關鍵又在于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于是,在確定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思路的同時,建立和實行以目標管理為重要內容的干部考核制度,將全縣的各項建設指標和工作任務量化分解到縣直部門、鄉鎮和企事業單位。在此基礎上,加強考核,做到憑實績論獎懲,賞罰嚴明。一是將考核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縣上每年從縣鄉地方財政收人中提取5%作為實績考核獎勵基金,獎勵實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同時對因主管原因造成工作失誤、實績很差的單位和個人處以罰金,而且都是在每年一度的縣委工作會議上以現金形式當場發放、收繳。二是將考核結果與評優掛鉤。明確規定,年度綜合考核按百分制定量評定,位列全縣前三名的鄉鎮,主要領導年度考核直接進人優秀檔次,一般干部中增加一個優秀指標;綜合考核倒數第一的鄉鎮,主要領導定為不稱職,取消單位所有優秀指標。對縣直部門也有類似規定。三是將考核結果與干部升降去留掛鉤??h委堅持憑實績用干部,引導人們正確看待能力與政績、條件與貢獻的關系,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陳舊觀念,把選人用人的目光轉向忠誠實干的人,開拓創新的人,不事張揚、樂于奉獻的人。幾年來,在科局級干部的管理任用上,全縣共有50多名優秀干部被提拔任用,同時有三個不思發展的“懶班子”、兩個鬧不團結的“散班子”、四個發展不力的“軟班子”被果斷調整,41名科局級干部因工作失誤或無所建樹等,被免職或降職。

二、抓選拔,著民意定取舍,把權力交給人民滿意伯賴的公仆

縣委在堅持憑實績用干部的同時,把黨管干部原則同群眾路線緊密結合,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特點之一:選拔任用對象的確定,不是由少數人劃國內定,而是在廣泛民主推薦的基礎上精心篩選。從20*年底以來,在鄉鎮領導班子換屆選舉、部分縣直部門領導干部的調整配備、縣級機構改革中的領導班子調整配備等工作中,縣委都精心組織了多層次、大范圍的后備干部推薦活動。在鄉鎮領導班子換屆考察中,個別談話對象除鄉鎮現職領導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員外,還有部分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和鄉鎮人大代表。村干部代表及鄉鎮直屬單位負責人。在縣級機構改革期間的縣直部門領導干部調整配備中,絕大多數單位談話面都在60%以上。三次共推薦后備干部276人,已有96人被提拔任用。

特點之二:選拔任用的決策環節,不是由少數人拍板定案,而是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領導班子集體把關。在充分醞釀、確定選拔任用對象之后,先以差額公示的方法進一步聽取廣大干部群眾的反映,然后分別召開縣委常委會和全委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擬提拔使用的人選進行表決。

特點之三:不僅把民主監督貫穿于推薦??疾?、決策的全過程而且延伸到決定任用之后。凡數量較多的科局級干部調整配備和選拔任用,在縣委作出決定后,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通報,接受干部群眾的監督。

特點之四:實事求是,擇賢而用,不拘一格,給群眾擁護的干部以施展才智的舞臺。在*縣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既有“小字輩”,也有“老把式”,實現了老中青三結合。

三、抓培育,提高干部隊伍艱苦創業的本領

貧困山區要盡快實現創業發展的奮斗目標,作為中堅力量的干部隊伍,必須具有艱苦創業的思想覺悟,開拓創新的能力和過硬的作風。為了造就這樣一支干部隊伍,*縣經常開展干部培訓教育活動,縣委和各級黨組織除了經常采取辦培訓班等形式組織干部學習政治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之外,還經常組織干部學習市場經濟、實用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干部普遍掌握了過硬的本領。除此之外,在干部隊伍中,還大力開展弘揚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我們在*縣調查干部隊伍建設情況時,感受最深的是上下一致發揚“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許多領導干部帶頭發揚“三苦精神”,以實際行動體現了人民公仆的本色。比如,*年是*縣起步發展黃姜產業的關鍵年,但多數種慣了糧食的農民群眾由于不了解*縣是黃姜優生區,對當地生產的黃姜品質好、市場價格高的優勢認識不足,因而,心存疑慮,黃姜生產阻力很大。針對這種情況,縣委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要深人農村宣傳示范,說給群眾聽,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干。發展烤煙生產,也是*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大目標。一開始農民也因不懂技術、怕效益不好而不愿接受。機關黨員干部就一家一戶做工作,并從縣煙草局請來技術人員作指導,還以風險共擔的方式同農民簽定合同,解除了群眾種煙的后顧之憂。*年初,為解決*縣貧困山區嚴重缺水的問題,縣委作出了發動群眾大修水窖的決定。負有包村任務的縣直部門紛紛派領導干部和機關人員下去抓落實。

*縣在抓干部隊伍建設中還注重用鐵的紀律和有效的約束機制嚴格規范干部行為。主要采取了兩條十分管用的硬措施。第一條是在實行年度目標百分制綜合考核中,將縣直部門得分比例劃分為部門業務工作和機關自身建設占55分,包村工作占45分,并且實行包村對象一定三年不變,防止短期行為。幾年來,有包村任務的縣直部門的干部每年至少有60%的時間在基層一線工作;除人員極少的部門外,每個部門至少有3人常年在村上蹲點。第二條是加強督查,對干部到崗,完成任務進度和質量等情況及時督促檢查,督查情況定期通報。這些舉措,對防止和鏟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等不良風氣,促進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勤勤懇懇為人民群眾服務,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