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勞教所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3 10:28:00
導語:獨家原創:勞教所文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教所與我國的其他一般場所不同,它是一個特殊的司法場所。勞教所的人群也與我國的其他一般場所不同,它比較簡單,基本由民警和勞教人員兩部分組成,不象其他一般場所人群類別眾多。但是勞教所并不因為場所的特別就不需要文化,相反,它更加需要文化,因為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糧,它決定了人的精神面貌。對于勞教所的文化建設應抓住民警和勞教人員這兩類不同的群體,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來建設,整體上應達到“環境整潔、精神振奮、制度健全、行為規范、場所和諧”的要求,體現勞教所特有的“教育矯治功能,”與“育人氛圍”,體現勞教所也是我國和諧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下面我淺說怎樣進行勞教所文化建設:
一、建設勞教所環境文化
人是生活在環境,并受到環境的熏陶。同樣勞教所環境也熏陶著勞教人員,建設好勞教所環境文化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勞教人員,使他們感到勞教所是自己親熱的家,能棄邪歸正,重做新人。環境文化建設要具體細化,比如在墻上書寫“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和“重揚理想風帆,再啟人生航船”等有關標語,體現了對勞教人員的期望,發揮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在生活區、教學樓的走廊上可以張貼內容豐富、形式統一的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和富有意義的圖片等,使勞教人員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還可以加強圖書室、操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的建設,去豐富勞教人員的業余生活。總之,在建設環境文化上大有可為,建設好環境文化對于提高整個勞教所文化的作用極其重要。
二、建設勞教所精神文化
人是受精神支配的,在勞教所建設好精神文化,意義重大。精神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載體,我們可以運用歌曲、墻報、黑板報、廣播站等載體的宣傳作用,曝光違規違紀、弘揚改造正氣的典型事例,還可以設置“勞教所新聞、勞動學習、改造新生、心理輔導”等專欄專題對勞教人員進行教育。購置、訂閱一些有益的書籍和報刊雜志,積極鼓勵勞教人員看書看報,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通過這些舉措,可以使勞教人員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取得了三個強化的效果,一是強化了“爭做文明學員、弘揚進取精神”的意識;二是強化了文化知識素養;三是強化了為社會、為人民做貢獻的責任。
三、建設勞教所制度文化
建設勞教所制度文化的目的就是使勞教所的一切都按制度辦事,實際上也是加強了依法治所建設,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處理勞教所的各類事務,維護勞教場所秩序,保障民警、職工以及勞教人員的合法權益。建設好勞教所制度文化,就是夯實依法治所基礎,為勞教所的改革與發展創建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還要加強民主作風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所務公開,進一步規范公開形式和內容,接受勞教人員及其親屬、社會各界的監督。建設勞教所制度文化建設就是建立科學規范、以人為本的管理規章體系,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建設,加強管理、教育、生活衛生、習藝勞動、民警隊伍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設,使勞教所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
四、建設勞教所行為文化
建設勞教所行為文化的目的是使民警和勞教人員的日常行為做到規范化,為創建和諧場所打下基礎,因為和諧不能僅靠嘴上說說,而要靠日常行為來保證。對民警,要抓好“警容風紀”建設,嚴格規范民警的語言、儀表和行為,文明執法,科學管教,遵章守紀,樹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做到“警容端正、用語文明、待人禮貌、服務熱情”,通過建設勞教所行為文化來提高民警的綜合素質。對勞教人員,一是規范行為養成,可以開展“規范勞教行為,凈化改造環境”、“比內務、賽隊列、促改造”、“佳節思親盼團圓、積極改造奔新岸”和“百日安全競賽”等主題活動。規范勞教人員的言行舉止,不做不符合身份的事,不做違反法律法規與所內各項制度的事,不做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時刻體現出一個合格公民應有的素質。二是舉辦一些文體活動,去豐富勞教人員的學習改造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三是組織一些評比活動,培養勞教人員爭先爭優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改造風氣。
勞教所的文化建設是多樣性,全方位的,只要我們用心去建設,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就一定能建設好勞教所文化,讓它去影響、熏陶勞教人員,讓他們改邪歸正,重新成為一名公民,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 上一篇:教育局黨員思想政治素質意見
- 下一篇:債券市場托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