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績效考核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6-26 05:04:00
導語:干部績效考核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建立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和使用村級干部的工作機制,激發村“兩委”班子和村干部隊伍的活力。20*年來,*縣在綜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通過試點探索、典型引路、示范推進的辦法,在全縣全面推行了村級干部績效考核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充分調動起全縣農村基層干部從事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廣泛贊同,為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開啟了新的篇章。
主要作法
工作行不行,成效好不好,長期以來對村干部沒有一套詳細的、明確的評價標準,缺乏完整、科學的證人體系,考核內容籠統、考核方法陳舊、考核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突出,不能全面地把“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人民群眾信得過”的表現反映出來。針對這些情況,為激發村干部隊伍的競爭意識和進取意識,*縣自20*年以來,率先在全縣試點推行了“績效掛鉤、以績定效”為主的村干部績效管理機制,基本解決了村干部動力不足、隊伍不穩的問題。
一、深入調研,上下聯動,科學制定績效考評內容。為了將試點工作開展的扎實有效,在全縣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縣績效考評領導小組結合農村實際,制定了《村級主職干部績效考評工作方案》,就指導思想、方法步驟、時間安排、工作措施等內容做了詳細的安排。同時,為落實農民群眾對村級干部選拔任用和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采取干部提、群眾議等有效措施,公開村干部績效考核的指導思想、指標體系、考評辦法、結果運用等,廣泛征求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意見或建議,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村干部績效考評工作方案》,以全面體現民意。《績效考評工作方案》的核心是考評內容的指標體系設置,對于指標體系的設置,分為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黨的建設、社會評估等四個方面,分別按3:3:2:2進行百分量化,每個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考評目標及評分標準,考核內容盡可能地體現村干部德、能、勤、績、廉等方方面面的表現,克服了片面用經濟指標考核村干部,一俊遮百丑的傳統做法。同時,在目標體系設置中,還根據各地各村的不同特點,把反映村干部能力素質的重點內容、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涉及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事項等關鍵性績效指標,作為績效考評的重點指標,并賦予較重分值,以增強考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二、堅持標準,嚴格程序,認真組織開展績效評定。年終,各鄉鎮(場)根據年初制定的考評目標,成立考評工作專班,嚴格按照考評程序對各村進行績效考核。一是自查自評。組織各村根據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確定的內容,認真做好全方位的自查自評,然后以書面形式將自查報告和考評申請一并向鄉鎮黨委申報。二是組織考核。鎮黨委根據村考核成績申請,及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考評組,依據《績效考評工作方案》制訂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具體的考核辦法,采取看現場、查資料、走訪群眾、抽樣調查、核實數據等形式對村“兩委”班子及成員進行了考核評價。在考評程序和方法上,始終體現了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客觀公正、群眾公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對需要量化指標的評定,則依照鄉鎮本年度在經濟發展、社會事務、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綜合考評目標,實行百分制進行指標量化。三是進行公示。考評組將認定后的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的工作實績,在該村村務公開欄中公示,并召開村民大會進行宣布,以接受全村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四是群眾測評。為了使績效評估更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考核組要先后組織了兩個層次的社會測評,即組織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及鎮直部門和村民代表,分別召開會議,對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的滿意度進行了測評,最后把這兩個層次的測評結果分別按一定的分值比例綜合匯總,進行分數量化。
三、注重實效,體現公正,合理運用績效考評結果。績效考評組將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的工作績效考評結果向鄉鎮黨委匯報后,由鎮黨委把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年度的績效考評情況,在全村群眾大會進行通報,并將認定的考評結果在鄉鎮政務公開欄和村務公開欄中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考評結果反饋到村或人時,被考評對象在規定時間內可以向鄉鎮黨委申訴。考評結論一經形成,將及時運用到工作實踐中,一是作為村級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根據考評結果,把工作績效作為村級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據。對考核在60分以下者,將按照黨內法規或《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給予撤職或依法罷免。二是作為落實村級干部待遇的重要依據。通過績效考評,村干部待遇的差距拉開了,大大地激發了村干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五峰鄉2005年村干部拿績效工資后,村干部工資差距在600—1000元之間。三是作為村享受縣、鄉優惠政策的重要依據。若績效突出,在小康扶貧、生態建設、文明村評比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
主要成效
通過試點推行、典型引路,全縣在推行村級干部績效考核中,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貫穿始終,把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真正落到實處,收到了明顯的績效考評效果,基本解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三大問題,并形成了農村基層工作的長效工作機制。
一、提高農民群眾參與度,解決了村級干部應該做什么的問題。過去,村干部忙的是催糧催款;現在,農村稅費全免后,一些村干部不知道忙什么了,一切“等、靠、要”,工作目標不明、思路不清。為此,在推行村干部績效考核工作時,為提高績效考核質量,把考核內容、考核形式交由群眾議、集中定,大大調動起農民群眾參與評議村干部的積極性。對村干部進行績效考核,主要考核四個方面的工作:即對經濟發展、社會事務、黨的建設、社會公認等四個方面的評估。具體內容的確定采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方式,村干部一年要做些什么工作,年初由村“兩委”分別召開村民大會和黨員群眾代表會,由群眾擬定,然后上報到鄉鎮黨委,鄉鎮黨委則根據當年整體工作安排對各村考核內容進行修正,再反饋到村,最后由黨員和群眾代表表決后,公示上墻,接受群眾監督。通過這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辦法,讓廣大村始終參與村級目標建設的確定,既調動了農民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又使村干部在落實村級目標建設時力度更大些,腰板更直些,效果更好些。
2、擴大農民群眾決策權,解決了村級干部應該怎么樣做的問題。“老百姓心中有桿秤”。村干部一年到頭誰做的工作多,誰做的工作少;誰工作質量高,誰工作質量差,農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在推行村干部績效考評實踐中,為了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考評每一個村干部的績效,探索推行了“一述兩評”制,即每年年終先由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對照年初群眾確定的考核目標分別寫出自查報告,在村務公開欄內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公示7天后,再召開黨員和群眾大會,村“兩委”主職干部分別向大會做村集體和個人述職,接受群眾監督和評議,然后按照既定考評辦法,按優、良、中、差四個等次測算出村干部的績效分值。讓群眾直接評議村干部績效,既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當家作主的榮譽感,又增強了村干部為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增加干部工作透明度,解決了村干部薪酬怎樣拿的問題。村干部工作資待遇一直農村基層工作的一個敏感點,倍受干部群眾的關注。推行村干部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不僅作為村級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還將直接與村干部的工資待遇掛鉤。在政治待遇上,對績效考核突出的給予優先使用和評先表模;在經濟待遇上,村干部工資待遇實行基礎工資加績效工資相結合的雙工資制。在青山鎮,實行村干部績效考核后,村干部工資的基礎工資與績效工資各占一半,村正職干部基礎工資每月100元,文書與計生主任每月80元,其他副職每月60元的標準隨月走;績效工資則按照所有干部每月100元的標準,根據群眾績效考核得分按比例領取。村干部績效與干部待遇直接掛鉤,使村級干部待遇的差距逐步拉開,既讓村干部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又使村級干部的選拔任用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 上一篇:黨員權利保障思考
- 下一篇:EPP接口技術管理論文